高速公路视频联网技术规范DB61/T 982-2015.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高速公路视频联网技术规范DB61/T 982-2015.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高速公路视频联网技术规范DB61/T 982-2015.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高速公路视频联网技术规范DB61/T 982-2015.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高速公路视频联网技术规范DB61/T 982-2015.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高速公路视频联网技术规范DB61/T 982-2015.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93.080 P 51 DB61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 61/T 9822015 高速公路视频联网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expressway video networking 2015-09-28发布 2015-11-01实施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1/T 9822015 I 目 次 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缩略语.25 一般规定.26 视频信息系统联网管理模式.37 视频信息系统联网.58 系统编码及数据库规划.109 硬件设备要求.1010 联网测试.12附录 A(规范性附录)SIP 协议要求.14附录 B(规范性附录)ONVIF 协议规定.25附录 C(规范性附录)视频设备通讯控制协议.53附录 D(规范性附录)系统编码规划.60附录 E(规范性附录)数据库表结构定义.65 图 A.1 用户注册登记流程图.14图 A.2 心跳信息传递流程图.15图 A.3 设备列表请求流程图.15图 A.4 实时视频请求流程图.16图 A.5 云台控制请求流程图.18图 A.6 录像控制请求流程图.18图 A.7 录像上传请求流程图.19图 A.8 云台信息查询流程图.19图 A.9 云台信息设置流程图.20图 A.10 系统时间查询流程图.20图 A.11 系统时间设置图.20图 A.12 设备信息查询流程图.21图 A.13 设备信息设置流程图.21图 A.14 网络信息查询流程图.23图 A.15 录像信息查询流程图.23图 A.16 存储空间信息查询流程图.24DB61/T 9822015 II 图 B.1 Notify 模式.49图B.2 PULL模式.50 表 1 省级视频联网平台存储指标表.6表 2 路段视频联网平台存储指标表.6表A.1 云台控制命令表.16表 A.1 云台控制命令表(续).17表A.2 录像控制命令表.18表 A.3 录像上传控制命令表.19表 A.4 云台信息查询内容表.19表 A.5 系统时间查询内容表.20表 A.6 设备信息查询数据内容表.21表 A.7 媒体信息查询数据内容表.21表 A.7 媒体信息查询数据内容表(续).22表 A.8 服务器信息查询数据内容表.22表 A.9 网络信息查询数据内容表.22表A.10 录像信息查询内容表.23表A.11 录像信息命令表.23表A.12 存储空间信息查询内容表.24表 B.1 设备主动通知协议表.25表B.2 客户端探测协议表.25表B.3 获取服务协议表.26表B.4 获取能力集协议表.26表 B.5 获取 NTP 配置协议表.26表 B.6 设置 NTP 配置协议表.27表 B.7 获取 DNS 配置协议表.27表 B.8 设置 DNS 配置协议表.27表 B.9 获取默认网关协议表.27表B.10 设置默认网关协议表.28表B.11 获取网络接口配置协议表.28表B.12 设置网卡配置协议表.28表B.13 获取网络协议协议表.28表B.14 设置网络协议协议表.29表B.15 获取设备信息协议表.29表B.16 获取系统日期时间协议表.29表B.17 设置系统日期时间协议表.30表B.18 出厂默认恢复协议表.30表B.19 设备重启协议表.30表B.20 获取用户协议表.30表B.21 创建用户协议表.31表B.22 设置用户配置协议表.31表B.23 删除用户协议表.31表B.24 获取视频输出配置协议表.32DB61/T 9822015 III 表 B.25 设置视频输出配置协议表.32表 B.26 获取视频输出可选配置协议表.32表 B.27 获取音频输出配置协议表.32表 B.28 设置音频输出配置协议表.33表 B.29 获取音频输出可选配置协议表.33表 B.30 获取开关量输出协议表.33表 B.31 获取开关量输出可选配置协议表.33表 B.32 设置开关量输出配置协议表.34表 B.33 获取数字输入协议表.34表 B.34 获取串行端口配置协议表.34表 B.35 设置串行端口配置协议表.35表 B.36 获取串行端口可选配置协议表.35表 B.37 串口字符叠加协议表.35表 B.38 创建媒体 Profile 协议表.36表 B.39 获取媒体 Profile 协议表.36表 B.40 获取单一媒体 Profile 协议表.36表 B.41 删除媒体 Profile 协议表.36表 B.42 获取视频源协议表.37表 B.43 获取视频源配置协议表.37表 B.44 获取单一视频源配置协议表.37表 B.45 获取音频源协议表.37表 B.46 获取音频源配置协议表.38表 B.47 获取单一音频源配置协议表.38表 B.48 获取视频编码配置协议表.38表 B.49 获取单一视频编码配置协议表.38表 B.50 获取视频编码可选配置协议表.39表 B.51 修改视频编码配置协议表.39表 B.52 获取音频编码配置协议表.39表 B.53 获取单一音频编码配置协议表.39表 B.54 获取音频编码可选配置协议表.40表 B.55 修改音频编码配置协议表.40表B.56 媒体流URI模式表.40表 B.57 获取媒体流 URI 协议表.40表 B.58 获取图像配置协议表.41表 B.59 设置图像配置协议表.41表 B.60 获取图像可选配置协议表.41表 B.61 抓图协议表.41表B.62 静态OSD协议表.42表 B.63 获取 PTZ 所有节点协议表.42表 B.64 获取 PTZ 节点协议表.43表 B.65 获取所有 PTZ配置协议表.43表 B.66 获取 PTZ 配置协议表.43表 B.67 获取 PTZ 配置能力协议表.43DB61/T 9822015 IV 表B.68 修改PTZ 配置协议表.44表B.69 绝对运动协议表.44表B.70 相对运动协议表.44表B.71 持续运动协议表.44表B.72 停止运动协议表.45表B.73 获取PTZ 状态协议表.45表B.74 设置预置点协议表.45表B.75 获取预置点协议表.46表B.76 调用预置点协议表.46表B.77 删除预置点协议表.46表B.78 调用Home 点协议表.46表B.79 设置Home 点协议表.47表B.80 获取所有巡航协议表.47表B.81 获取巡航协议表.47表B.82 获取巡航能力集协议表.47表B.83 创建巡航协议表.48表B.84 修改巡航协议表.48表B.85 操作巡航协议表.48表B.86 删除巡航协议表.48表B.87 获能力集协议表.49表D.1 单位类型分类表.61表D.2 设备类型编码表.61表D.3 基础编码配置表.62表 E.1 机构配置表(cfgOrgans).65表 E.2 服务器配置表(cfgComputers).65表 E.3 机构类型配置表(cfgOrganTypes).66表 E.4 控制权限配置表(cfgControlTypes).66表 E.5 用户信息表(cfgUsers).67表 E.6 角色信息表(cfgRoles).67表 E.7 角色权限信息表(cfgRolePowers).67表 E.8 用户级别信息表(cfgUserLevels).68表 E.9 系统编码表(cfgSystemCodes).68表 E.10 设备厂家信息表(cfgDeviceFacs).69表 E.11 设备信息表(cfgDevices).69表 E.12 设备故障配置信息表(cfgDeviceErrors).70表 E.13 设备型号信息表(cfgDeviceModels).70表 E.14 设备类型信息表(cfgDeviceTypes).70表 E.15 设备分组信息表(cfgDeviceGroups).71表 E.16 设备控制状态表(DeviceCtrlStatus).71表 E.17 视频存储状态表(VideoStorageStatus).72表 E.18 视频存储信息表(VideoStorageList).72表 E.19 视频存储预案日时间表(VideoStorageDayScheme).73 DB61/T 9822015 V 前 言 本标准根据GB/T 1.1-2009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陕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安公路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波、张晓松、田珂、牛世兴、蔡晓彬、曾红涛、陈志博。本标准由西安公路研究院负责解释。本标准首次发布。联系信息如下:单位:西安公路研究院 电话:029-87827253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六路60号 邮编:710065 DB61/T 9822015 1 高速公路视频联网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速公路视频信息系统联网的术语与定义、一般规定、管理模式、联网规范、数据规划、硬件设备要求和联网测试的相关内容。本标准适用于陕西省在新建、改(扩)建高速公路设置的视频信息系统联网的实施及管理,其他等级公路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8567 高速公路隧道监控系统模式 GB/T 25724 安全防范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 GB/T 28059.1-2011 公路网图像信息管理系统 平台互联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则 GB/T 28059.3-2011 公路网图像信息管理系统 平台互联技术规范 第3部分:接口与通信控制协议 GB 50348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95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JT/T 606.1-2004 高速公路监控设施通信规程 第1部分:通用规程 JTG B0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YD/T 1171 IP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 IS0/IEC 13818-1 系统 描述多个视频 音频和数据基本码流合成传输码流和节目码流的方式(Information technology-Generic coding of moving pictures and associated audio information:Systems)ISO/IEC 14496-10 信息技术-音频-可视对象的编码-第10部分:高级视频编码(Information technology-Coding of audio-visual objects-Part 10:Advanced Video Coding)IETF RFC3261 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高清视频 high definition video 规定至少具备720线逐行的数字视频。3.2 视频传输 video transport DB61/T 9822015 2 利用有线或无线传输介质,直接或通过调制解调等手段,将视频图像信号从一处传到另一处,从一台设备传到另一台设备。通常包括视频图像信号从前端摄像机到视频主机设备,从视频主机到显示终端等。3.3 数字接入 digital access 前端设备通过数字传输通道将数字视音频信号传送到视频网络的接入方式。3.4 模拟接入 analog access 前端设备通过模拟传输通道将模拟视音频信号传送到视频网络的接入方式。3.5 H.264 是由ITU-T视频编码专家组(VCEG)和ISO/IEC动态图像专家组(MPEG)联合组成的联合视频组(JVT,Joint Video Team)提出的高度压缩数字视频编解码器标准。3.6 视频联网监控系统 video networking monitoring system 以实现互联、互通、分级控制为目的,运用视频监控相关技术,把若干个区域视频监控系统整合汇集在一起,完成范围内视频采集/传输/控制/显示/存储/处理等主要业务的视频监控系统。3.7 视频综合管理平台 video integrated platform 用于完成模拟和数字视频信号切换、视频图像行为分析、视频信号编解码、视频压缩数据集中管理存储和网络实时预览等于一体的综合视频管理系统。3.8 光传输平台 optical transmission platform 一种采用全数字化光纤传输和交换方式,提供集视频、音频、数据、以太网信号于一体的数字视频综合业务光传输交换网络设备。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AVS Audio Video coding Standard(音视频编码标准);CAVLCContext-Adaptive Varialbe-Length Coding(基于上下文的自适应变长编码);ES Elementary Stream(也叫基本码流,包含视频、音频或数据的连续码流);NAL Network Abstract Layer(H.264规定的网络抽象层);NVR Network Video Recorder(网络硬盘录像机);ONVIFOpen Network Video Interface Forum(开放型网络视频接口论坛);PS Program Stream(节目流);RTCP Real-time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SP Real-Time Streaming Protocol(实时流传输协议);SIP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初始协议);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XML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5 一般规定 DB61/T 9822015 3 5.1 本标准视频联网指视频图像、视频控制数据及视频存储的联网。5.2 本标准对视频联网的实现方式及相关软、硬件的功能及技术规范进行定义。5.3 本标准仅对高速公路视频联网做出要求,视频联网系统的设备配置应按照相关标准执行。6 视频信息系统联网管理模式 6.1 视频联网架构 高速公路视频联网架构按联网结构划分为省级视频联网平台、路段视频联网平台和基层视频源三级:a)省级视频联网平台可对全省各类图像进行调用和辅助监视,其他的省级相关管理机构如有需要可从省级视频联网平台调用所需视频,调用视频资源的管理及分配由省级视频联网平台负责。b)路段视频联网平台宜结合高速公路管理机构设置,为视频联网的具体管理单位和执行机构。主要负责所辖路段内基层视频源的日常调度、监控、存储等操作。路段视频联网平台作为省级视频联网的核心节点,负责视频信息上传省级联网平台及资源分配的工作。c)基层视频源主要包括道路监控摄像机所采集的独立视频信息(以下简称基层独立视频源)及收费管理站(所)、隧道管理站、服务区、超限检测站设置的视频管理等系统所含的所有视频信息(以下简称基层系统视频源)。6.2 视频联网管理模式 6.2.1 联网管理模式 6.2.1.1 路段视频联网平台以基层独立视频源监视为主,辅助监视基层系统视频源,日常视频监视管理均以路段视频联网平台及所辖的基层视频源为主。6.2.1.2 省级视频联网平台可对全省各类视频进行调用和辅助监视,日常视频监视管理均以路段视频联网平台及所辖的基层视频源为主。6.2.1.3 视频联网包括对实时视频的调用、历史视频的调用(存储),各级视频联网机构应设置相应的视频管理系统,上级对下级调用视频应通过视频管理系统进行。6.2.2 用户级别设定 根据不同层级的用户级别和操作权限,应遵循以下原则:a)上级管理部门的优先权应高于下级管理部门;b)上级管理部门应能实现对下级管理部门所有视频信息的切换控制以及对摄像机的控制;c)上级管理部门应能实现对下级管理部门视频录像的调看控制、回访控制;d)同一层级的用户对同一摄像头进行云台控制时,先进行控制的用户获得控制权。拥有控制权的用户,可设定放弃控制权或空闲一定时间后自动放弃控制权;e)当硬件资源不足以分配给用户时,系统应根据请调用户的优先级顺序,并按优先级排序来响应用户请求,请调用户优先级高的优先分配设备及网络带宽。6.3 视频管理功能 6.3.1 视频管理功能要求 通过视频管理应能完成对高速路网内视频的调度及控制、存储管理和流媒体发布等功能。6.3.2 视频调度及控制 DB61/T 9822015 4 6.3.2.1 视频实时浏览控制 通过对视频管理设备的实时浏览控制,建立摄像机与编码器、编码器与解码器及解码器与监视器或大屏的对应关系,完成视频在显示输出设备上的视频调度浏览。6.3.2.2 视频控制的级别管理 通过视频控制级别的设定,限制用户的跨级别设备访问及解决多用户同时访问同一设备时的冲突问题。6.3.2.3 视频显示及轮询预案设定 根据工作需要,设定多种显示预案。操作人员通过调用指定预案的方式,完成一组视频的调度操作。6.3.3 视频存储管理 6.3.3.1 视频存储设置 实现任一路视频的编码、存储路径及存储预案的设置。6.3.3.2 视频存储服务 根据视频存储设置,完成视频的编码、存储和管理。6.3.3.3 视频存储联网 进行存储视频的远程调阅。6.3.4 流媒体发布 6.3.4.1 流媒体视频信息检索 流媒体服务接收到视频检索请求后,应根据视频检索条件检索判断是否有满足条件的视频存在,若存在,则向请求的客户端返回符合条件的视频列表,视频列表为一个或多个视频段。6.3.4.2 流媒体视频信息读取 流媒体服务接收到视频播放请求后,应根据视频播放条件中所指定的视频段信息在视频存储设备中读取相应的视频流数据。6.3.4.3 流媒体视频数据发布 流媒体服务先与请求端建立专用UDP网络通道,并将读取到的视频流数据进行存储格式向播放格式的转换,最后将转换后的视频裸流数据按照流方式通过专用通道发送至请求端。6.3.4.4 流媒体视频数据接收播放 视频请求端接收到视频流数据后,通过软件解码的方式进行解码播放,并通过向流媒体服务端发送请求进行暂停、继续、停止及拖动等操作。6.3.5 视频设备管理 6.3.5.1 设备信息维护 完成设备的信息录入、参数设置等功能。DB61/T 9822015 5 6.3.5.2 设备状态监测 通过对设备的状态信息的自动或人工方式采集,完成设备运行状况的判断。7 视频信息系统联网 7.1 视频传输的数量要求 视频传输内容为所有基础视频源,包括道路监控视频、收费视频、超限检测视频、隧道监控视频及服务区视频。其中各类视频传输数量的确定应符合以下规定:a)道路监控视频(包括互通区、桥梁、长下坡、避险车道、服务区、重点路段等处设置的遥控和固定摄像机)应上传至路段视频联网平台,以路段视频联网平台监视管理为主。b)收费站和治超站广场的摄像机视频应上传至路段视频联网平台,其余收费(超限检测)视频经过基层系统视频源选择切换指定的路数上传至路段视频联网平台;视频路数按收费站及治超站车道规模确定,宜按车道数量减半。c)隧道口遥控摄像机视频和指定路数的隧道内摄像机视频应上传至路段视频联网平台;每个隧道管理站上传视频路数为 2 路4 路,有特长隧道的可适当增加,但不宜超过 8 路。d)服务区上传至路段视频联网平台的视频数量根据服务区实际规模确定,但不应少于 2 路。e)路段视频联网平台向省级视频联网平台传输的视频数量为 8 路,基层视频源信号多的路段可适当增加。7.2 视频传输方式 7.2.1 路段视频联网平台 7.2.1.1 向省级视频联网平台的上传应采用 H.264 数字编码的视频码流,宜通过高速公路通信专网提供的以太网通道传输,带宽应满足每路图像不小于 4Mbps。7.2.1.2 模拟基层视频源应根据上传视频数量配置视频编码器,并可通过串口方式对光传输平台或矩阵进行控制。数字基层视频源直接通过监控网络上传至省级视频联网平台。7.2.2 基层视频源传输 7.2.2.1 基层独立视频源 基层独立视频源传输应符合以下规定:a)基层独立视频源采用就近原则进行联网接入。基层独立视频源距离路段视频网络平台小于60km 的,宜接入路段视频联网平台;距离大于 60km 时宜接入就近的基层系统视频源。b)视频远端接入模块传输链路应预留不低于 30%的余量。c)新增监控外场设备传输光缆宜独立敷设光缆或利用原有监控专用光缆。7.2.2.2 基层系统视频源 基层系统视频源传输应符合以下规定:a)模拟视频源宜将矩阵的视频输出通过光传输平台或视频综合平台的远端接入模块接入路段视频联网平台。b)数字视频源宜通过以太网光端机传输至管理所,通过交换机连接到以太网远端接入模块后接入路段视频联网平台。DB61/T 9822015 6 7.3 视频存储 7.3.1 视频存储要求 7.3.1.1 视频采用 H.264 编码方式进行编码,以 IP SAN 方式存储。7.3.1.2 正常运营时的视频宜直接在管理机构进行存储,上级机构直接调用存储的录像,不再重复存储;对于发生交通事件时的图像,上级管理机构应进行备份存储。7.3.1.3 事件视频存储以路段视频联网平台存储的低码流视频数据为视频来源,在省级视频联网平台的存储服务器进行二级备份。7.3.1.4 存储视频的流媒体发布以路段视频联网平台存储的低码流视频数据为视频来源,由路段视频联网平台发布。事件视频的流媒体发布以省级视频联网平台存储的事件视频为视频来源,由省级视频联网平台发布。7.3.2 视频存储指标 7.3.2.1 省级视频联网平台存储指标 省级视频联网平台存储指标见表1。表1 省级视频联网平台存储指标表 项目 技术指标 一般交通事件视频存储天数 60天 重大交通事件录像资料存储天数 1年 视频显示分辨率 PAL 352288 单画面记录及记录回放分辨率 CIF 显示帧数 25帧/秒/单路(PAL制)视频压缩算法 H.264 7.3.2.2 路段视频联网平台存储指标 路段视频联网平台存储指标见表2。表2 路段视频联网平台存储指标表 项目 技术指标 视频数据存储天数 30天 视频显示分辨率 PAL 352288 单画面记录及记录回放分辨率 CIF 显示帧数 25帧/秒/单路(PAL制)视频压缩算法 H.264 7.4 视频部署与调度 7.4.1 视频部署 DB61/T 9822015 7 7.4.1.1 在省级视频联网平台设置解码设备,解码输出通道应与显示设备数量一一对应。7.4.1.2 在省级视频联网平台应建立视频联网管理系统,应具备对各种视频调度请求统一调配的功能。7.4.2 视频调度 7.4.2.1 省级视频联网平台所属用户的视频调度请求只能占用其给所属机构分配的视频通道。7.4.2.2 硬件解码至大屏或监视器上的视频显示能长时间占用视频通道,软件解码的视频显示不得长时间占用视频通道,应通过设置用户占用时间进行视频通道的自动释放。7.4.2.3 当用户需同时访问多路不同的视频时,应按可用视频通道数进行循环使用。7.4.2.4 多个用户访问同一路视频时,宜依据组播方式,共享同一路视频通道。7.4.2.5 能对视频通道进行视频锁定,锁定视频的通道不能被其他视频使用。7.5 视频传输及交换要求 7.5.1 视频传输及交换总体要求 视频联网中视频信息的传输、交换及控制依据GB/T 28059的要求,应采用基于SIP的联网协议实现视频联网中的签到、认证、点播、控制、回放及转发等功能。采用的SIP协议见附录A。7.5.2 省级视频联网平台 7.5.2.1 省级视频联网平台内的 SIP 监控域应由 SIP 客户端、SIP 设备、中心信令控制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和信令安全路由网管等功能实体组成,应实现本 SIP 监控区域内联网系统的信息传输、交换和控制。7.5.2.2 省级视频联网平台与各个路段的视频联网应采用级联方式。通过 IP 传输实现省级视频联网平台对各个路段视频联网平台内视频的访问、控制和各个路段视频联网平台之间的视频交换。7.5.3 路段视频联网平台 7.5.3.1 路段视频联网平台内的 SIP 监控域应由 SIP 客户端、SIP 设备、中心信令控制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和信令安全路由网管等功能实体组成,应实现 SIP监控区域内联网系统的信息传输、交换和控制。7.5.3.2 路段视频联网平台内部应采用级联方式,下级信令安全路由网关主动发起注册,经上级信令安全路由网关鉴权认证后进行系统间通信。7.5.3.3 各个路段视频联网平台之间应采用互联方式,各个路段视频联网平台的信令安全路由网关之间采用平级关系,当需要共享对方 SIP 监控域的视频资源时,由信令安全路由网关向目的信令安全路由网关发起,经目的信令安全路由网关鉴权认证后才能进行系统通讯。7.6 视频设备接口协议 7.6.1 设备控制接口定义 网络视频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采用ONVIF标准时,接口定义要求如下:a)采用统一网络视频框架协议;b)规定网络视频的模型、接口、数据类型及数据交互的模式;c)应复用现有的标准;d)设备管理和控制部分所定义的接口以 Web Services 的形式提供;e)服务端与客户端的数据交互采用 SOAP 协议;f)音视频流通过 RTP/RTSP进行。DB61/T 9822015 8 本标准所采用的ONVIF标准见附录B。7.6.2 视频设备通讯控制协议 视频设备通讯控制协议协议要求如下:a)视频流数据的获取模式要求 1)视频传输开始、停止控制;2)视频图像缓冲区编码数据的获取(宜采用回调函数的方式);3)摄像机云台控制的支持(包括方向控制、镜头缩放控制)。b)视频流数据的软件解码及显示要求 1)播放模式(实时流、文件)、播放缓存大小的设置;2)设置解码回调函数(回调的数据为 YUV 格式);3)开始播放(设置播放窗口句柄)、停止播放;4)输入视频流数据。其具体协议要求见附录C。7.7 视音频编码、传输、存储及控制要求 7.7.1 视音频编/解码要求 7.7.1.1 视音频编/解码总体要求 视频编解码标准应采用H.26 4(MP EG-4/A VC);音频编解码标准应采用G.711/G.722.1/G.723.1/G.729。H.264视频码流的语法内容依据ISO/IEC 14496-10,应支持H.264 Constrained Baseline Profile要求,宜同时支持Main Profile要求,并符合下述编码器码流约束和级别约束,不应包含私有数据格式。7.7.1.2 H.264 Constrained Baseline Profile 要求 编码器应支持H.264 Constrained Baseline Profile,包括如下选项:a)支持 H.264/MPEG4 Part 10 基本语法格式;b)支持 I Slices,P Slices,其中 P Slice 只支持 1个参考帧(I and P Slice);c)支持 CAVLC自适应变长编码(CAVLC Entropy Coding);d)支持 Loop Filter 环路滤波(In-Loop Deblocking Filter);e)支持整像素、1/2 运动搜索和 1/4 运动搜索。7.7.1.3 H.264 Main Profile要求 编码器应支持H.264 Main Profile,其要求如下:a)支持 Interlace 编码格式;b)支持 B Silce 编码,B Silce 仅使用2个参考帧,B Silce 本身不作参考;c)支持CABAC。7.7.1.4 编码器码流约束 编码器产生的码流应满足以下条件:a)比特流中应当在每个 I帧之前都出现相应的 SPS 和PPS;b)使用逐行编码时每个视频帧图像应作为为 1 个Slice 进行编码,使用隔行编码时每个视频场图像应作为 1个 Slice 进行编码。DB61/T 9822015 9 7.7.1.5 H.264级别(Level)要求 对于标清及以下应用,H.264编码Level不低于2.0;对于高清应用,Level不低于3.1。7.7.1.6 视频流传输协议要求 视频流传输协议应包括以下要求:a)基于 RTP 的ES 流封装,先按照 ITU-T H.264 建议书以及 ISO/IEC 14496-10 所规定的视频码流格式封装成 ES 流,再将ES 流封装为PES 包;b)H.264 视频流 RTP 包的负载类型标识号宜定为 98;c)语音比特流宜采用标准的 RTP 协议进行打包;d)在一个 RTP包中,音频载荷数据应为整数个音频编码帧,且时间长度在 20ms180ms 之间。7.7.1.7 H.264基本档次的选项和工具 H.264基本档次的选项和工具应包括:a)I 片和P 片(Slice);b)基于内容自适应的变长编码 CAVLC;c)容错工具:FMO,ASO,RS;d)去块效应滤波器(Deblocking Filter);e)多参考帧编码,P 片的参考帧数一般不大于两帧。7.7.2 视音频编/解码指标 7.7.2.1 普通视频码流 a)视频高码流编码采用 H.264(MPEG-4 AVC)编码,其指标如下:1)带宽:1Mbps2Mbps;2)图像分辨率:D1(720576);3)帧率:PAL:1/1625 帧/秒可调;4)NTSC:1/1630 帧/秒可调。b)视频低码流编码采用 H.264(MPEG-4 AVC)编码,其指标如下:1)带宽:16Kbps1Mbps;2)图像分辨率:CIF(352288);3)帧率:PAL:1/1625 帧/秒可调;4)NTSC:1/1630 帧/秒可调。7.7.2.2 高清视频码流 a)视频高码流编码采用 H.264(MPEG-4 AVC)编码,其指标如下:1)带宽:4Mbps8Mbps;2)图像分辨率:1080P(19201080);3)帧率:PAL:1/1625 帧/秒可调;4)NTSC:1/1630 帧/秒可调。b)视频低码流编码采用 H.264(MPEG-4 AVC)编码,其指标如下:1)带宽:3Mbps4Mbps;2)图像分辨率:720(1280720);3)帧率:PAL:1/1625 帧/秒可调;DB61/T 9822015 10 4)NTSC:1/1630 帧/秒可调。7.7.2.3 音频编码 音频编码应满足如下要求:a)算法:H.264编解码算法、G.711、G.721;b)音频编码速率:8K/16K、ADPCM、OggVorbis 等压缩;c)音频采样速率:8KHz。7.7.2.4 解码输出 音频解码输出应满足如下要求:a)10/100M 自适应以太网接口,支持 IEE802.3 标准网络协议;b)采用 TCP/IP协议栈,宜采用 UDP 协议;c)宜以每个 NALU 为一个单位来传输;d)TTL 值采用64。8 系统编码及数据库规划 8.1 系统编码规划 系统编码规划见附录D。8.2 数据库规划 机构数据库应采用统一数据库命名方式,使用分库设计,数据库相关数据表定义见附录E。数据库命名规则如下:a)基础配置库:MonitorBase+机构号(基础配置信息存储);b)数据存储库:MonitorData+机构号(视频数据信息存储);c)数据统计库:MonitorToll+机构号(统计数据存储)。9 硬件设备要求 9.1 视频编解码设备 9.1.1 编码设备 视频编码设备应具备以下主要功能:a)具备图像浏览、PTZ 控制、外设控制、抓拍、客户端录像和图像遮蔽等图像功能;b)具备中文菜单、编码参数、视频参数、字幕参数和内置 WEB 等配置功能;c)具备报警输入、输出接口、移动侦测、报警布防、撤防、报警联动和视频丢失报警等报警功能;d)不低于 H.264 标准的Main Profile level 3.0 级别;e)支持 H.264视频的 ES 流输出,输出视频流中不应包含非 H.264 语法元素的私有数据;f)音频编码输出应为 ES 流,输出音频流中不应包含私有数据,音视频采用复合 PES传输;g)支持 TCP/IP、UDP、IGMP网络协议,提供单播、组播两种传送方式。9.1.2 解码设备 DB61/T 9822015 11 视频解码设备应具备以下主要功能:a)具有图像合成、内置 WEB、图像输出、透明串口、控制接口和断电记忆等基本要求;b)支持H.264标准的Main Profile 中的level 3.1 级别;c)能识别和解码视频 ES 码流;能识别音视频复合的 ES 码流,至少能拆分出并解码音视频复合流中的视频码流;d)支持 TCP/IP、UDP、IGMP网络协议,提供单播、组播两种传送方式。9.2 视频调度、回放及控制设备 9.2.1 视频调度设备 视频调度设备应具备以下主要功能:a)能按指定设备、指定通道进行图像的实时点播,支持点播图像的显示、缩放、抓拍和录像,支持多用户对同一图像资源的同时点播;b)能通过流媒体服务器或网络连接的方式获取视音频流;c)支持画面分割显示;d)支持对符合 GB/T 28059 规定的视音频流进行解码并播放;e)支持通过设备、通道、报警信息等要素定位实时图像并播放;f)支持对云台和镜头的控制;g)支持图片抓拍和实时录像;h)能调节图像对比度、亮度、饱和度、颜色等显示参数;i)视频流支持 H.264 编解码标准;j)实时视频传输应支持单播、组播两种方式,组播方式下从编码器通过网络直接传送给客户端和解码器,不必经过服务器转发;k)视频管理服务器自身故障或其所联接的网络中断情况下,正在进行的实时视频播放、存储不应受影响;l)支持在监视器间及客户端多窗格启动轮切,支持对每个摄像机单独设置切换时间;m)支持轮切的手动开始、停止、暂停、暂停后前翻、暂停后后翻、恢复等功能;n)支持电视墙监视器轮切计划的制定、查询功能。9.2.2 视频回放设备 视频回放设备应具备以下主要功能:a)支持按照指定设备、通道、时间、报警信息等要素检索历史图像资料并回放和下载;回放支持正常播放、快速播放、慢速播放、逐帧进、画面暂停、图像抓拍;支持回放图像的缩放显示;b)支持基于摄像机、时间段、报警的检索录像数据。支持检索和回放精确到秒;c)支持即时回放功能,播放实况图像时,能直接暂停、后退切换回放;d)支持多路回放,能选择多个摄像机的历史图像,同步回放;e)支持书签功能,能在视频录像中加入书签;f)支持游标检索回放功能;g)支持多倍速前进、后退;h)支持单帧播放;i)支持进度条拖拽和跳转播放;j)支持将录像视频下载到本地。9.2.3 视频控制设备 DB61/T 9822015 12 视频控制设备应具备以下主要功能:a)支持向指定设备发送控制信息;b)支持完善的云台控制功能,支持鼠标直接控制云台;c)支持预置位功能,支持预置位的调用及基于预置位的云台巡航;d)支持 PELCO-D、PELCO-P、ALEC、VISCA等主流品牌云台协议;e)支持云台控制权管理功能;f)支持云台控制锁定功能;g)支持巡航功能,支持巡航计划功能;h)支持云台看守位功能。10 联网测试 10.1 测试项目 视频联网应按照GB/T 28059、附录A、附录B和附录C的规定,测试以下项目:a)音视频编解码设备 H.264 标准验证测试;b)音视频编解码设备互联、互通测试;c)视频联网设备互控测试;d)视频联网系统联网传输测试。10.2 测试方法 10.2.1 音视频编解码设备 H.264 标准验证测试方法 编码设备编码后应以非网络传输方式直接输出编码结果,使用标准解码软件测试,不应使用第三方插件辅助完成。a)将编码设备输出的码流用 Elecard StreamEye 等码流分析软件播放,如能播放,则该编码设备编码的码流符合 H.264标准,同时应进行码流分析,确认编码码流是否符合本标准中编码码流的规定,若完全符合,则该编码设备符合要求,否则视为不符合要求;b)根据本标准规定,编码生成标准的 H.264 测试码流,用解码设备解码测试码流。如果解码器能完整测试码流,并能显示出正确解码图像,则视为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