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无线城市局域网服务规范DB34/T 3182-2018.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公共场所无线城市局域网服务规范DB34/T 3182-2018.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公共场所无线城市局域网服务规范DB34/T 3182-2018.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公共场所无线城市局域网服务规范DB34/T 3182-2018.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公共场所无线城市局域网服务规范DB34/T 3182-2018.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公共场所无线城市局域网服务规范DB34/T 3182-2018.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35.020 L 70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31822018 公共场所无线城市局域网服务规范 Public places wireless city LAN service specification 文稿版次选择 2018-08-08发布 2018-09-08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4/T 3182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合肥市公安局、苏州汉明科技有限公司。本标准起草人:任子晖、李义福、高洪昌、王雨晴、吴波、刘小虎、张兆义、李思明、夏海军、李铮、胡俊、仝菲、姜承宾、孙华磊、曹立志、方雪峰、柴晓惠、陈讲胜、孟献波、李朋、陈鑫、罗浩、陈诚、黄刚、孙勇、金俏昀、刘艺。DB34/T 31822018 1 公共场所无线城市局域网服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服务的基本要求、上网认证、上网安全、网络故障处理和信息服务。本标准适用于公共场所无线城市局域网的运营服务。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Z 28828 信息安全技术 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公共场所 Public place 公共场所是供公众从事社会生活的各种场所。本文件所称的公共场所包括:a)行政服务大厅;b)公立医院候诊区;c)重要交通枢纽;d)公园景点;e)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县级以上文体场所;f)应提供无线城市局域网服务的其它公共场所。3.2 无线城市局域网服务 Wireless city LAN service 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以特定的方式和手段,满足用户现实或潜在使用公共场所无线城市局域网需求的活动。通常包括像用户提供上网认证、城市信息、上网安全、故障处理等内容。3.3 无线访问接入点(AP)Access point 为通过无线方式接入网络的终端提供服务的设备。DB34/T 31822018 2 3.4 Portal 认证 Portal certification 又称为 web 认证,认证用户上网时,强制用户登录到特定站点进行认证,认证通过后,用户可以访问其服务或使用其互联网资源。3.5 服务集标识符(SSID)Pervice pet ID 也称为网络名称,用来区分不同网络的唯一标识符。3.6 无线局域网络(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以无线电波作为传输媒介,基于 TCP/IP 网络协议建立起来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在本标准中,专指采用 802.11a/b/g/n 标准在局部区域内以无线媒体或介质进行通信的无线网络。3.7 无线城市局域网 Wireless city LAN 使用高速宽带无线技术覆盖整个城市公共场所,向公众提供利用移动无线终端获取信息的服务,提供随时随地接入的无线局域网络。3.8“无线城市”应用程序 Wireless city applications 可在移动设备上使用,满足用户一键连网、便民查询、购物、社交、娱乐等需求的无线城市应用软件,简称“无线城市”APP。3.9“无线城市”微信公众号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为用户提供公共场所无线城市局域网上网认证及相关信息服务的微信平台账号。3.10 AP设备完好率 The serviceability rate of AP device AP 设备完好率=1-(AP非运行总时长/AP数量统计时长)100,其中 AP 非运行总时长指设备掉电、设备吊死、设备故障等时间的综合,时长计算从 AP 完成退出服务时算起,至 AP 恢复正常工作时为止。3.11 无线网络接入时间 The time of acess to wireless network 在无线覆盖范围内,移动无线终端设备在正常状态下接入网络的时间。DB34/T 31822018 3 3.12 无线网络接入成功率 The success rate of acess to wireless network 移动无线终端设备在正常状态下发起接入网络请求并成功接入网络的次数与无线终端发起接入网络请求总次数的比。4 基本要求 4.1 各个城市公共场所无线城市局域网应使用统一的无线网络名称(SSID)及标识。统一的无线网络名称(SSID)及标识应简洁,便于用户识别。4.2 接入公共场所无线城市局域网的用户应进行实名认证。4.3 公共场所无线城市局域网主要覆盖区域应公布醒目的无线网络名称(SSID)及标识。4.4 无线城市局域网的基本介绍、上网流程、上网须知等服务信息应以相关网站、报纸、公告栏等方式向公众公示。4.5 应通过多层面、多形式的官方渠道对无线城市局域网进行宣传,提高无线城市局域网的公众认知度和知晓度。4.6 公共场所无线城市局域网向用户的开放时长应为 724 h。5 上网认证 5.1 认证方式 5.1.1 无线城市局域网上网认证方式应分为手机短信认证、微信认证、APP 认证三种认证方式:a)手机短信认证方式:应支持所有通信运营商手机,各运营商手机用户均可享受同等服务。用户在点击获取验证码按钮后应在 15 s内接收到验证码短信,验证码时效应为 60 s。b)微信认证方式:各城市应开通“无线城市”微信公众号,用户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进行实名认证。c)APP 认证方式:各城市应开发“无线城市”APP,用户首次通过 APP 进行上网认证前应对 APP 进行实名注册。APP 应支持 Android操作系统和苹果 iOS 操作系统的不同版本。5.1.2 用户认证登录时,应向用户推送认证方式、上网协议、温馨提示等信息。推送信息应符合下列要求:a)上网协议内容应包括用户须知、无线上网服务局限、无线上网服务权限。b)应根据用户所在接入点(AP)位置提供适合场景的接入认证页面。c)应建立推送内容发布管理制度,明确内容审核及发布的人员职责;建立审批流程,严格内容审核,禁止发布及推送反动、淫秽信息。5.2 服务质量 公共场所无线城市局域网服务质量应当符合:a)无线网络接入时间不超过 40 s;b)无线网络接入成功率不低于 95;c)在以 AP 为中心半径 50 米的网络覆盖范围内,平均上行传输速率不低于 2 Mbps,平均下行传输速率不低于 4 Mbps。DB34/T 31822018 4 6 上网安全 6.1 应按照有关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建立网络安全责任制度,完善安全上网条件,确保上网安全服务和保障公共安全。6.2 应当为用户安全上网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服务,履行安全上网监督职责。6.3 应按照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移动上网日志留存规范(试行)等相关规定同步落实上网实名登记、上网日志留存等网络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用户认证、上网行为等相关信息留存 90天以上,并预留警用数据接口。6.4 应对用户认证数据和用户网络行为数据进行匹配,匹配信息包括用户手机号、设备IMEI、终端 MAC地址、时间、地点、网络行为、WLAN 热点信息等,并将匹配结果按照标准格式实时传送至公安局公共上网场所安全管理中心平台,实现用户信息及网络行为可追溯。6.5 应依据 GB/Z 28828 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保障用户个人信息安全。7 网络故障处理 7.1 应建立完善的故障报修处理制度,可使用 400 客服电话、客服 QQ、官方微信等方式 724 h受理用户故障报修。7.2 接到用户故障报修后,应当详细询问故障情况,在 30 分钟内判断故障原因,并及时组织抢修人员赴现场处理或引导用户排查故障。7.3 当发生网络故障时,应当迅速抢修,恢复网络正常状态。自接到报修之时起,城区范围 60分钟内、农村地区 120 分钟内、边远和交通不便地区 240分钟内抢修人员应到达现场。因天气、交通等特殊原因无法在规定时限内到达现场的,应第一时间告知用户,并做好相关记录。7.4 应建立故障处理记录制度,记录故障原因、故障处理经过、故障处理时效、故障处理结果。记录应至少保存六个月。7.5 应建立应急响应机制,成立应急处理小组,每年至少安排一次演练,应依据应急演练的情况,重新评估和完善应急响应机制。7.6 应保证 AP 设备的完好率不低于 98。7.7 对于用户的报修,工作人员应当详细记录用户的报修内容,记录应至少保存六个月。记录事项应包括:a)报修人姓名、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b)报修原因;c)报修事项。7.8 对于用户的报修,工作人员应当自接到报修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提出处理意见并答复用户。报修事项答复意见应当包括下列事项:a)报修人的报修请求;b)对基本事实的认定及依据;c)对报修事项的处理情况。7.9 在处理保修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a)文明接待,尊重报修人,不得刁难和歧视报修人,对不予受理的报修请求,应当告知报修人,并做好解释、疏导和记录工作;b)按照报修工作的处理程序,及时处理报修事项,不得敷衍搪塞,推诿拖延;c)不得泄露、扩散报修人要求保密及可能对报修人权益造成伤害的内容。DB34/T 31822018 5 8 信息服务 8.1 精准推送 针对不同的无线覆盖场景,宜推送气象、交通、卫生等公益民生类服务信息。同时,通过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掌握用户的喜好,提供基于用户的 Portal 精准推送服务。8.2“无线城市”APP 可在自行研发的“无线城市”APP 中,嵌入多种功能子模块,为用户提供咨询、办事、建议、投诉等多种政务服务;生活缴费、违章查询、网上商城等便民信息服务。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