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97.195 Y 87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1789.72014 竹席类 竹制件物理试验 色牢度的测定 2014-07-25发布 2014-09-01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1/T 1789.72014 I 目 次 前 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耐摩擦色牢度.1 4 耐汗渍色牢度.2 DB51/T 1789.72014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苏锐、董伟、吴孟茹、俞凌云、苟圆、庞晓红、金晶。DB51/T 1789.72014 1 竹席类 竹制件物理试验 色牢度的测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各类竹席产品的耐摩擦色牢度和耐汗渍色牢度的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以竹材为主要原料,加工成竹块、竹条或竹丝而制成的各类竹席产品,包括竹凉席、竹坐垫、竹枕席、竹地毯、竹餐垫、竹窗帘等产品色牢度的测定。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 B/T 2 50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 B/T 2 51 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G B/T 6 52 9 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G B/T 6 68 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7568.2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标准贴衬织物 第2部分:棉和粘胶纤维 3 耐摩擦色牢度 3.1 原理 将竹席类产品竹制件试样分别与一块干摩擦布和一块湿摩擦布摩擦,评定摩擦布的沾色程度。3.2 设备和材料 3.2.1 耐摩擦色牢度试验仪:圆柱形摩擦头直径为 20 mm,摩擦头施以向下的压力为(2502)g,直 3.2.2 线往复动程为(1001)mm,往复速度为302 次/min,摩擦头带一个弹簧圈用以固定摩擦布。3.2.3 天平:量程大于 5 g,精度 10 mg。3.2.4 棉摩擦布:符合 GB/T 7568.2 的规定,剪成直径 70 mm 的圆形。3.2.5 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符合 GB/T 6682 中3 级的规定。3.2.6 评定沾色用灰卡:符合 GB/T 251。注:需定期对试验操作和设备进行校验,并做好记录。一般使用内部已知试样,做三次干摩擦试验。3.3 试样 每一个样品做两个试验,一个使用干摩擦布,一个使用湿摩擦布。取两组试样尺寸不小于100 mm30 mm,分别用于干摩擦试验和湿摩擦试验,在 GB/T 6529 规定的标准大气下调湿并进行试验。在试验前,将试样和摩擦布放置在 GB/T 6529 规定的标准大气下调湿至少4 h。为得到最佳的试验结果,宜在 GB/T 6529 规定的标准大气下进行试验。3.4 程序 DB51/T 1789.72014 2 3.4.1 通则 用夹紧装置将调湿后的试样固定在试验仪平台上,应确保试样的使用面朝上且平整。3.4.2 干摩擦 将调湿后的摩擦布(见 3.2.3 和 3.3.2)平放在摩擦头上,使摩擦布的经向与摩擦头的运行方向一致,使用弹簧圈将摩擦布固定,放下摩擦头,开机运行 50 个循环,取下摩擦布,按 3.3.3 对其调湿,并去除摩擦布上可能影响评级的任何多余纤维。3.4.3 湿摩擦 称量调湿后的摩擦布,将其完全浸入蒸馏水或去离子水(见 3.2.4)中,重新称量摩擦布以确保摩擦布的含水率达到 95%100%,然 后 按 3.4.2 进行操作,运行 10 个循环,取下摩擦布,将湿摩擦布晾干,并去除摩擦布上可能影响评级的任何多余纤维。注1:当摩擦布的含水率可能严重影响评级时,可以采用其他含水率。例如常采用的含水率为(655)%。注2:用可调节的轧液装置或其他适宜装置调节摩擦布的含水率。3.5 评定 3.5.1 评定时,在每个被评摩擦布的背面放置三层摩擦布(3.2.3)。3.5.2 在适宜的光源下,用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3.2.5)评定摩擦布的沾色级数。3.6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a)本标准的编号;b)试验是干摩擦还是湿摩擦,若为湿摩擦,则注明含水率;c)对试样和摩擦布的调湿时间;d)每一个试样的沾色级数。4 耐汗渍色牢度 4.1 原理 将竹席类产品竹制件与规定的贴衬织物合在一起,放在含有组氨酸的两种不同试液中分别处理后,去除试液,放在试验装置内两块具有规定压力的平板之间,然后将试样和贴衬织物分别干燥,并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4.2 设备和材料 4.2.1 试验设备:包括一个不锈钢架,一组重约 5 kg、底部面积约 11.5 cm6 cm 重锤(包括弹簧压板),并附有尺寸约为 11.56 cm cm、厚 0.15 cm 的玻璃板或丙烯酸树脂板,仪器结构应保证试样受压 12.5 kPa。恒温箱:保温在 372,无通风装置。4.2.2 试剂 a)L 组氨酸盐酸盐一水合物(C6H9O2N3HClH2O);b)氯化钠(NaCl),化学纯;c)磷酸氢二钠十二水化合物(Na2HPO412H2O)或磷酸氢二钠二水合物(Na2HPO42H2O),化学纯;DB51/T 1789.72014 3 d)磷酸二氢钠二水合物(NaH2PO42H2O),化学纯;e)氢氧化钠(NaOH),化学纯。4.2.3 贴衬织物:每个组合试样须两块,每块尺寸约 10 cm4 cm,第一块为棉标准贴衬,第二块为羊毛标准贴衬。4.2.4 评定变色及沾色用灰色样卡:符合 GB/T 250 和GB/T 251。4.3 试样 截取试样(10 cm4 cm)1 cm两块,夹在两块贴衬织物(见 4.2.3)之间,并沿一短边缝合或粘合,形成两个组合试样。4.4 试液配制 试液用蒸馏水配制,现配现用。碱液:L-组氨酸盐酸盐一水合物(C6H9O2N3HClH2O)0.5 g,氯化钠(NaCl)5 g,磷酸氢二钠十二水化合物(Na2HPO412H2O)5 g 或磷酸氢二钠二水合物(Na2HPO42H2O)2.5 g,定容至 1 L,接着用 c(NaOH)=0.1 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整试液 pH 值至 8。酸液:L-组氨酸盐酸盐一水合物(C6H9O2N3HClH2O)0.5 g,氯化钠(NaCl)5 g,磷酸二氢钠二水合物(NaH2PO42H2O)2.2 g,定容至 1 L,接着用 c(NaOH)=0.1 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整试液 pH值至 5.5。4.5 操作程序 4.5.1 在浴比为 50:1 的酸、碱试液里(4.4)分别放入一块组合试样,使其完全润湿,必要时可稍加掀压和拨动,以保证试液能良好而均匀地渗透。室温下放置 30 min 后取出试样,去掉组合试样上过多的试液。用同样步骤放好其他组合试样,然后将组合试样夹在 4.2.1的装置中,施加 12.5 kPa 的压力。酸和碱的试验使用的仪器应分开。4.5.2 把带有组合试样的酸、碱两组仪器放在恒温箱中,372下放置 4 小时。4.5.3 展开组合试样,悬挂在不超过 60的空气中干燥。4.5.4 用灰色样卡评定每一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与试样接触一面的沾色。4.6 试验报告 对酸、碱试液中的试样变色级数和每一种贴衬织物的沾色级数分别作出报告。_ DB51/T 1789.7201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