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席类 竹制件化学试验 甲醛释放量和甲醛可萃取量的测定DB51/T 1789.2-2014.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竹席类 竹制件化学试验 甲醛释放量和甲醛可萃取量的测定DB51/T 1789.2-201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竹席类 竹制件化学试验 甲醛释放量和甲醛可萃取量的测定DB51/T 1789.2-201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竹席类 竹制件化学试验 甲醛释放量和甲醛可萃取量的测定DB51/T 1789.2-201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竹席类 竹制件化学试验 甲醛释放量和甲醛可萃取量的测定DB51/T 1789.2-201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竹席类 竹制件化学试验 甲醛释放量和甲醛可萃取量的测定DB51/T 1789.2-201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97.195 Y 87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1789.22014 竹席类 竹制件化学实验 甲醛释放量和甲醛可萃取量的测定 2014-07-25发布 2014-09-01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1/T 1789.22014 I 目 次 前 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原理.1 4 试剂.1 5 设备和器具.2 6 甲醛标准溶液和标准曲线的制备.2 7 试样制备.3 8 步骤.3 9 结果计算和表示.4 10 试验报告.4 附录 A(规范性附录)甲醛原液的标定亚硫酸钠法.5 附录 B(规范性附录)甲醛原液的标定碘量法.7 附录 C(资料性附录)方法精确性参考资料.9 DB51/T 1789.22014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俞凌云、苟圆、庞晓红、董伟、吴孟茹、刘苏锐、金晶、温演庆。DB51/T 1789.22014 1 竹席类 竹制件化学实验 甲醛释放量和甲醛可萃取量的测定 警告:使用本标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标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竹席类产品竹制件中甲醛释放量和可萃取量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以竹材为主要原料,加工成竹块、竹条或竹丝而制成的竹席类产品,包括竹凉席、竹坐垫、竹枕席、竹地毯、竹餐垫、竹窗帘等产品甲醛释放量和可萃取量的测定。本标准适用于游离甲醛含量为20 mg/kg到3500 mg/kg之间的竹席类产品。检出限为5 mg/kg。低于检出限的结果报告为“未检出”。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 B/T 6 52 9 纺织品 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G B/T 6 68 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11415 实验室烧结(多孔)过滤器 孔径、分级和牌号 3 原理 甲醛释放量:在甲醛吸收容器底部放置盛有蒸馏水的结晶皿,在其上方固定的金属支架上放置试样,释放出的甲醛被蒸馏水吸收,作为试样溶液;吸收液用乙酰丙酮显色后,在412 nm波长下,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显色液中的吸光度,对照标准甲醛工作曲线,计算出样品中甲醛释放量。甲醛可萃取量:试样在40的水浴中萃取一定时间,萃取液用乙酰丙酮显色后,在412 nm波长下,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显色液中的吸光度,对照标准甲醛工作曲线,计算出样品中甲醛可萃取量。4 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符合GB/T 6682的蒸馏水或相当纯度的水。4.1 乙酰丙酮试剂(纳氏试剂)在1000 mL容量瓶中加入150 g乙酸铵,用800 mL水溶解,然后加3 mL冰乙酸和2 mL乙酰丙酮,用水稀释至刻度,用棕色瓶储存。注:储存开始12 h颜色逐渐变深,为此,用前必须储存12 h,有效期为6周。经长时期储存后其灵敏度会稍起变化,故每星期应作一校正曲线与标准曲线校对为妥。4.2 甲醛溶液 DB51/T 1789.22014 2 浓度约37%(质量浓度)。4.3 双甲酮的乙醇溶液 1 g双甲酮(二甲基-二羟基-间苯二酚或5,5-二甲基环己烷-1,3-二酮)用乙醇溶解并稀释至100 mL,现用现配。4.3.1 乙酸铵 4.3.2 醋酸铵 5 设备和器具 5.1 50 mL,250 mL,500 mL,1000 mL 容量瓶。5.2 250 mL 碘量瓶或具塞三角烧瓶。5.3 1 mL,5 mL,10 mL,25 mL 和30 mL单标移液管及 5 mL 刻度移液管。注:可以使用与手动移液管同样精度的自动移液器。5.4 10 mL,50 mL 量筒。5.5 分光光度计(波长 412 nm)。5.6 具塞试管及试管架。5.7 恒温水浴锅,(402)。5.8 2 号玻璃漏斗式过滤器(符合 GB/T 11415 的规定)。5.9 天平,精度为 0.1 mg。6 甲醛标准溶液和标准曲线的制备 6.1 约 1500 g/mL甲醛原液的制备 用水稀释3.8 mL甲醛溶液(4.2)至1 L,用标准方法测定甲醛原液浓度(见附录A或附录B),记录该标准原液的精确浓度。该原液用以制备标准稀释液。6.2 稀释 相当于1 g样品中加入100 mL水,样品中甲醛的含量等于标准曲线上对应的甲醛浓度的100倍。6.2.1 标准溶液(S2)的制备 吸取10 mL甲醛溶液(6.1)放入容量瓶(5.1)中用水稀释至200 mL,此溶液含甲醛75 mg/L。6.2.2 校正溶液的制备 根据标准溶液(S2)制备校正溶液。在5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下列所示溶液中至少5种浓度:1 mL S2 至500 mL,含0.15 g甲醛/mL=15 mg甲醛/kg竹席类样品 2 mL S2 至500 mL,含0.30 g甲醛/mL=30 mg甲醛/kg竹席类样品 5 mL S2 至500 mL,含0.75 g甲醛/mL=75 mg甲醛/kg竹席类样品 10 mL S2 至500 mL,含1.50 g甲醛/mL=150 mg甲醛/kg竹席类样品 15 mL S2 至500 mL,含2.25 g甲醛/mL=225 mg甲醛/kg竹席类样品 20 mL S2 至500 mL,含3.00 g甲醛/mL=300 mg甲醛/kg竹席类样品 DB51/T 1789.22014 3 30 mL S2 至500 mL,含4.50 g甲醛/mL=450 mg甲醛/kg竹席类样品 40 mL S2 至500 mL,含6.00 g甲醛/mL=600 mg甲醛/kg竹席类样品 计算工作曲线y=a+bx,此曲线用于所有测量数值,如果试样中甲醛含量高于500 mg/kg,稀释样品溶液。注:若要使校正溶液中的甲醛浓度和竹席试验溶液中的浓度相同,必须进行双重稀释。如果每千克竹席中含有20 mg甲醛,用100 mL水萃取1.00 g样品溶液中含有20 g甲醛,以此类推,则1 mL试验溶液中的甲醛含量为0.2 g。7 试样制备 取试样表面积约为150 cm2,2块,其中一块处理成大小不超过5 mm5 mm的颗粒,混匀,备用。样品制备过程中样品温度不能超过35,样品不进行调湿,预调湿可能影响样品中的甲醛含量。测试前样品密封保存。注:可以把样品放入一聚乙烯袋里储藏,外包铝箔,其理由是这样储藏可预防甲醛通过袋子的气孔散发。此外,如果直接接触,催化剂及其他留在整理过的未清洗竹席上的化合物和铝发生反应。7.1 甲醛释放 对无破坏的试样称重,在直径为240 mm(容积911 L)的干燥器底部放置直径为120 mm、高度为60 mm的结晶皿,在结晶皿内加人100 mL蒸馏水。在干燥器上部放置金属支架,固定试件。测定装置在(202)下放置24 h,蒸馏水吸收从试样释放出的甲醛,此溶液作为待测液。7.2 甲醛萃取 称取研磨碎的样品2.0 g,放入250 mL的具塞三角烧瓶中,加水100 mL水,放入(372)的可控温水浴振荡器中,振荡(605)min,用过滤器,过滤至另一三角烧瓶中,供分析用。若出现异议,采用调湿后的试样质量计算校正系数,校正试样的质量。从样品上剪取试样后立即称量,按照GB/T 6529进行调湿后再称量,用二次称量值计算校正系数,然后用校正系数计算出试样校正质量。8 步骤 8.1 甲醛释放量的测定 移取5 mL乙酰丙酮(体积百分浓度0.2%)和5 mL甲醛吸收液(7.1)于25 mL比色管中,塞上管塞,摇匀,再放到(402)的可控温水浴振荡器中加热、振荡,显色(305)min,取出常温下避光冷却(305)min,用5 mL蒸馏水加对等体积的乙酰丙酮作空白对照,用1 cm的吸收池在分光光度计412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根据甲醛标准曲线计算样品溶液甲醛含量。8.2 甲醛可萃取量的测定 将7.2所得溶液按照8.1方法测定 8.3 若预期从竹席上提取的甲醛含量超过 500 mg/kg,或试验采用 5:5比例,计算结果超过 500 mg/kg时,稀释萃取液使之吸光度在工作曲线的范围内(在计算结果时,要考虑稀释因素)。8.4 如果样品的溶液颜色偏深,则取 5 mL 样品溶液放入另一试管,加 5 mL 水,按上述操作。用水作空白对照。8.5 作两个平行试验。DB51/T 1789.22014 4 注:将已显现出的黄色暴露于阳光下一定的时间会造成褪色,因此在测定过程中应避免在强烈阳光下操作。8.6 如果怀疑吸光值不是来自甲醛而是由样品溶液的颜色产生的,用双甲酮进行一次确认试验(8.7)。注:双甲酮与甲醛产生反应,使因甲醛反应产生的颜色消失。8.7 双甲酮确认试验:取 5 mL 样品溶液放入一试管(必要时稀释),加入 1 mL 双甲酮乙醇溶液(4.3)并摇动,把溶液放入(402)水浴中显色(101)min,加入 5 mL 乙酰丙酮试剂(4.1)摇动,继续按 8.2 操作。对照溶液用水而不是样品萃取液。来自样品中的甲醛在 412 nm 的吸光度将消失。9 结果计算和表示 用式(1)来校正样品吸光度:)(d b sA A A A=(1)式中:A 校正吸光度;sA 试样样品中测得的吸光度;bA 空白试剂中测得的吸光度;dA 空白样品中测得的吸光度(仅用于变色或玷污的情况下)。用校正后的吸光度数值,通过工作曲线查出甲醛含量,用g/mL表示。用式(2)计算从每一样品中甲醛释放量或甲醛可萃取量:mcF100=(2)式中:F 竹制品中甲醛释放量或甲醛可萃取量,mg/cm2或mg/kg;c 读自工作曲线上的提取液中的甲醛浓度,g/mL;m 试样的表面积,cm2或试样的质量,g。取两次检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计算结果修约至整数位。如果结果小于0.5 mg/cm2或20 mg/kg,试验结果报告“未检出”。10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a)使用的标准;b)来样日期、试验前的储存方法及试验日期;c)试验样品描述和包装方法;d)试样质量,质量校正系数(如果需要);e)工作曲线的范围;f)从样品中萃取的甲醛含量,mg/kg;g)任何偏离本标准的说明。DB51/T 1789.22014 5 A A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甲醛原液的标定亚硫酸钠法 A.1 总则 为了在比色分析中做一精确的工作曲线,含量约1500 g/mL的甲醛原液应进行精确的标定。A.2 原理 甲醛原液与过量的亚硫酸钠反应,用标准酸液在百里酚酞指示下进行反滴定。A.3 设备 A.3.1 10 mL单标移液管。A.3.2 50 mL单标移液管。A.3.3 50 mL滴定管。A.3.4 150 mL三角烧瓶。A.4 试剂 A.4.1 亚硫酸钠c(Na2S2O3)=0.1 mol/L:称取126 g无水亚硫酸钠放入1 L的容量瓶,用水稀释至标记,摇匀。A.4.2 百里酚酞指示剂:1 g百里酚酞溶解于100 mL乙醇溶液中。A.4.3 硫酸:c(H2SO4)=0.01 mol/L。A.5 操作程序 移取50 mL亚硫酸钠(A.4.1)入三角烧杯(A.3.4)中,加百里酚酞指示剂(A.4.2)2滴,如需要,加几滴硫酸(A.4.3)直至蓝色消失。移10 mL甲醛原液至瓶中(蓝色将再出现),用硫酸(A.4.3)滴定至蓝色消失,记录用酸体积。注1:硫酸溶液的体积约25 mL。注2:可使用校正pH值来代替百里酚酞指示剂,在此情况下,最终点为pH=9.5。上述操作程序重复进行一次。A.6 计算 用式(A.1)计算原液中甲醛浓度:211000 6.0VVc=(A.1)DB51/T 1789.22014 6 式中:c 甲醛原液中甲醛浓度,g/mL;1V 硫酸溶液用量,mL;2V 甲醛溶液用量,mL;0.6与1 mL,0.01mol/L硫酸相当的甲醛的质量,mg。计算两次结果的平均值,并用根据式(A.1)得出的浓度绘制用于比色分析的工作曲线。DB51/T 1789.22014 7 B B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甲醛原液的标定碘量法 B.1 总则 为了在比色分析中做一精确的工作曲线,含量约1500 g/mL的甲醛原液应进行精确的标定。B.2 原理 甲醛原液与过量的碘溶液反应,用标准硫代硫酸钠溶液在淀粉指示剂下进行反滴定。B.3 设备 B.3.1 5 mL,10 mL,20 mL,50 mL单标移液管。B.3.2 50 mL滴定管。B.3.3 250 mL碘量瓶和有塞三角瓶。B.3.4 500 mL,1 L容量瓶。B.4 试剂 B.4.1 碘液c(I2)=0.1 mol/L:13 g碘(I2)及30 g碘化钾(KI)放入1 L棕色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记,摇匀,储存在暗处。B.4.2 氢氧化钠:c(NaOH)=1 mol/L。B.4.3 硫酸:c(H2SO4)=0.5 mol/L。B.4.4 淀粉指示剂:0.5 g可溶性淀粉溶于100 mL水中,煮沸2 min,使用前配制。B.4.5 硫代硫酸钠溶液c(Na2S2O3)=0.1 mol/L:称取25 gNa2S2O35H2O(或16 g无水Na2S2O3)溶于1 L新煮沸并冷却的、加有0.1 g无水碳酸钠的水中,搅拌、溶解,放入棕色瓶中保存。注: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标定方法如下:将重铬酸钾放在120 150 的烘箱内烘1 h,冷却后称0.15 g,精确至0.0001 g,置于250 mL碘量瓶中,加水25 mL,加2 gKI及20 mLH2SO4溶液(20%),充分摇动混合,塞住瓶塞,在暗处静置10 min,使碘充分析出。加水100 mL稀释摇匀,用配好的Na2S2O3溶液c(Na2S2O3)=0.1 mol/L滴定至溶液呈淡黄色时,加0.5%淀粉溶液3 mL;继续用Na2S2O3溶液滴定至蓝色变为绿色为止。用下式计算硫代硫酸钠的浓度:03.4910001=Vmc 式中:1c 硫代硫酸钠的浓度,mol/L;m 校准剂(重铬酸钾)的质量,g;DB51/T 1789.22014 8 V 所耗被校准液(硫代硫酸钠)的体积,mL;49.03校准剂(重铬酸钾)的摩尔质量M(1/6K2Cr2O7),g/mol。B.5 操作程序 B.5.1 移取甲醛溶液(6.1)10mL加入到250 mL碘量瓶中,准确加入碘液(B.4.1)25 mL,加入NaOH溶液(B.4.2)10 mL,盖上瓶盖于暗处放置15 min,同时用蒸馏水作空白。B.5.2 加入H2SO4溶液(B.4.3)15 mL,用Na2S2O3溶液(B.4.5)滴定成黄色,加入数滴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到蓝色褪去。上述操作程序重复一次。B.5.3 计算:用式(B.1)计算原液中甲醛浓度:6 110015.0)(=Vc V VcS B(B.1)式中:c 甲醛原液中的甲醛浓度,g/mL;BV 空白Na2S2O3溶液用量,mL;SV Na2S2O3溶液用量,mL;1c Na2S2O3标准溶液浓度,mol/L;0.015与1 mLNa2S2O3(c=1.0000 mol/L)标准溶液相当的甲醛的质量,g;V 甲醛溶液用量,mL。计算两次结果的平均值,并用根据式(B.1)得出的浓度绘制用于比色分析的工作曲线。DB51/T 1789.22014 9 C C 附 录 C(资料性附录)方法精确性参考资料 本部分试验方法基于一个芬兰的方法,以下的试验精确度取决于样品的甲醛含量并适用于均匀试样:甲醛含量,m g/k g 精确度,%10 00 0.5 10 0 2.5 20 1 5 10 8 0 由此可见,甲醛含量低于20 mg/kg时显示不出来。注:本部分方法中的校正曲线与用上面提到的结果制成的曲线不同。_ DB51/T 1789.220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