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7.080.20 B31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13822013 叶菜用甘薯栽培技术规范 Rules of Technical Standard for Production of Vegetable-sweetpotato 2013-12-04发布 2014-03-01实施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福建省地方标准 叶菜用甘薯栽培技术规范 DB35/T 13822013*2014年 2月第一版 2014年 2月第一次印刷 DB35/T 13822013 I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提出。本标准由福建省农业厅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石狮协盈科技种养场。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邱永祥、邱思鑫、余华、许泳清、刘中华、罗文彬、纪荣昌、李华伟、林金盾、汤浩。DB35/T 13822013 1 叶菜用甘薯栽培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叶菜用甘薯生产基地选择、育苗、栽培管理、种苗越冬和种薯生产与贮藏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内叶菜用甘薯的栽培和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285-1989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4406 种薯 GB 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7413-2009 甘薯种苗产地检疫规程 GB 15063-2009 复混肥料(复合肥料)GB/T 18407.1-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 NY 525-2012 有机肥料 NY/T 848-2004 蔬菜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 5010-2002 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3 生产基地选择 产地环境符合GB/T 18407.1-2001、NY 5010-2002、NY/T 848-2004。灌溉水质应符合GB 5084-2005中有关蔬菜部分的规定。4 育苗 4.1 种薯育苗 4.1.1 种薯 选用无病虫危害,薯形符合品种特征,种薯质量符合GB 4406标准中二级良种的标准。种薯检疫应符合GB 7413-2009甘薯种苗产地检疫规程。种薯用量15000kg/hm222500kg/hm2。排种前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0min消毒。4.1.2 苗床选择 苗床宜选择地势较高、土层深厚,肥力水平较高,排水良好、管理方便、无病虫危害少、无甘薯蔓割病、薯瘟病的非连作地块。4.1.3 苗床整理 DB35/T 13822013 2 苗床以东西走向为好。整畦规格为畦宽(带沟)1.2m,畦高0.2m,畦沟平整。4.1.4 排种 4.1.4.1 排种时间 在1月中旬至2月中旬。4.1.4.2 密度与方法 在苗床畦面上开启下种沟,沟宽约0.2m,沟距约0.25m,将种薯整齐排入,再盖上2cm3cm的细沙土。4.1.4.3 盖膜保温 搭盖塑料薄膜小拱棚,拱形顶点距地面不低于40cm。4.1.5 苗床管理 当薯芽萌发露出土面,控制温度2028,相对湿度80%90%;幼苗生长期,相对湿度要保持在70%80%;薯苗生长至15cm30cm(58节)时,要及时剪苗,去除病苗、弱苗、劣苗。4.2 藤蔓育苗 4.2.1 扦插 选用优质无病虫危害健壮薯苗,采用直插方式,插植深度5cm8cm,入土25节,株行距20cm25cm 左右。4.2.2 苗期管理 保持苗床湿润,温度控制2528,超过35及时揭膜;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当长至30cm35cm时,剪取25cm左右长的薯苗,留下3个节及12片叶。剪苗后及时追肥。5 栽培管理 5.1 整地 栽前深翻晒白,施足基肥,耙碎整平,去除杂草,畦宽100cm110cm,沟宽20cm30cm,畦高25cm30cm。5.2 栽植 4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均可以栽植。采用直插或斜插式,株行距18cm25cm左右,栽植深度5cm8cm,入土25节,根据品种分枝习性的不同,插植150000株/hm2左右。5.3 施肥 5.3.1 基肥 用商品有机肥4500kg/hm2,加入N、P、K比例为15:15:15的复合肥50kg,结合整畦时将有机肥、复合肥拌匀后均匀撒施。商品有机肥应符合NY 525-2012,复合肥应符合GB 15063-2009的规定。DB35/T 13822013 3 5.3.2 追肥 定植成活后5 d 7 d,追施尿素150kg/hm2。采摘和整蔓后,每次可追施尿素150kg/hm2300kg/hm2及N、P、K比例为15:15:15的复合肥150kg/hm2。5.4 水份及温度调控 保持土壤湿润。遇强日照及炎热天气,可采用遮阳网。5.5 采摘 当植株生长至20cm左右时开始采摘鲜嫩茎叶上市,每隔8 d15 d采摘一次。早上或傍晚采摘为佳。5.6 整蔓 5.6.1 轻度整蔓 植株成活后,在45叶时摘心。进入正常生长环节时,结合采摘进行整蔓,保证每个分枝有23个腋芽。5.6.2 重度整蔓 每采摘第三次后进行重度整蔓。保留主茎蔓8cm10cm,剪去地上其余部分。5.7 病虫害综合防治 5.7.1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有甘薯蔓割病、甘薯薯瘟病、甘薯黑腐病等。主要虫害有斜纹夜蛾、麦蛾、旋花天蛾、粉虱、红蜘蛛等。5.7.2 农业防治 5.7.2.1 培育无病壮苗。5.7.2.2 实行轮作,有条件的要进行水旱轮作。5.7.2.3 搞好田园卫生,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块薯苗地出现病株及时拔除并销毁。5.7.2.4 及时翻耕晒白。5.7.2.5 平衡施肥,注意增施磷钾肥。5.7.3 物理防治 5.7.3.1 应用斜纹夜蛾性诱剂或设立诱虫灯诱杀成虫,每0.1hm2设立诱虫灯1盏,控制斜纹夜蛾、天蛾等夜蛾科害虫;在成虫发生期,大田设诱杀点30个/hm290个/hm2。5.7.3.2 架设防虫网,挂黄板诱杀粉虱。5.7.4 药剂防治 根据病虫发生情况,适时防治。注意化学药剂和生物药剂交替使用,以减少病虫抗药性。药剂使用严格按照GB 4285-1989执行。6 种苗越冬 DB35/T 13822013 4 采用薯苗大棚种植。当气温下降至15以下时,及时覆盖塑料薄膜,保证薯苗正常生长。7 种薯种植、收获与贮藏 7.1 生产 7.1.1 栽植期与密度 于7月中、下旬8月中旬栽植。种植密度52500株/hm260000株/hm2。7.1.2 整地与施基肥 按100cm宽(含沟宽)起垄,垄高40cm,沟宽25cm。施用N、P、K比例为15:15:15的复合肥750kg/hm2做基肥结合整地施用。7.1.3 栽植 选用优质种苗,采取斜插或水平插。插植深度5cm8cm,薯苗入土35节。株距约17cm。7.1.4 水分管理 栽植后2 d3 d内,浇水保苗。栽培过程中及时排灌水。7.1.5 追肥 栽植后20 d40 d,每公顷施用N、P、K比例为15:15:15的复合肥450kg,硫酸钾150kg。7.1.6 病虫害防治 注意防治斜纹夜蛾、天蛾、潜叶蛾、茎螟、卷叶螟、甘薯蔓割病、甘薯薯瘟病等病虫害。7.2 收获 适时收获,收获时气温不低于10。注意减少薯块的机械损伤。7.3 贮藏 贮藏于通风透气、无鼠害的贮藏库内,温度1015。期间经常检查并剔除病、烂薯。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