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实雷瘿蚊检疫鉴定方法DB35/T 1560-2016.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柚实雷瘿蚊检疫鉴定方法DB35/T 1560-2016.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柚实雷瘿蚊检疫鉴定方法DB35/T 1560-2016.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柚实雷瘿蚊检疫鉴定方法DB35/T 1560-2016.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柚实雷瘿蚊检疫鉴定方法DB35/T 1560-2016.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柚实雷瘿蚊检疫鉴定方法DB35/T 1560-2016.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020.01 B16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15602016 柚实雷瘿蚊检疫鉴定方法 Technical Standard for Quarantine and Identification of Resseliella citrifrugis Jiang 2016-04-06发布 2016-07-06实施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福建省地方标准 柚实雷瘿蚊检疫鉴定方法 DB35/T 15602016*2016年 10月第一版 2016年 10月第一次印刷 DB35/T 15602016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福建农林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智明、侯有明、李敏、陈艳、虞赟。DB35/T 15602016 1 柚实雷瘿蚊检疫鉴定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柚实雷瘿蚊的分类地位、鉴定原理、仪器与试剂、现场检疫方法、室内检疫和结果判定等。本标准适用于柑橘类苗木和果实中柚实雷瘿蚊的检疫鉴定。2 分类地位 中文名:柚实雷瘿蚊 学名:Resseliella citrifrugis Jiang 分类地位:双翅目(Diptera),瘿蚊科(Cecidomyiidae),Resseliella属 3 原理 柚实雷瘿蚊的形态特征、传播途径、生物学特征及受害果特征,为柚实雷瘿蚊的检疫鉴定提供依据。4 仪器设备 4.1 体视显微镜、显微镜、放大镜 4.2 解剖针、昆虫针、培养皿、吸管、小毛笔 4.3 人工气候箱 5 主要试剂 5.1 乙醇溶液:浓度 75%。5.2 甲醛溶液:40%甲醛1 份加 19 份蒸馏水,摇匀。6 现场检疫 6.1 抽查 DB35/T 15602016 2 在柑橘类果实和带土种苗出入境时现场进行。抽查方法要视装载的柑橘类果实种类而定,抽查数量按总量的 20%50%抽取,最低抽取 10 件且总量不少于 500 枚,达不到此数量的全部检查。种苗可采用随机法进行,以开顶集装装运的成树要逐株进行查验根土。6.2 取样 现场取样与抽样同步进行。发现危害状应进一步观察,发现有活的害虫为害迹象时送实验室培养。6.3 检疫方法 6.3.1 现场检疫 在现场用放大镜对出入境柑橘类果实和带土苗木进行仔细检查,柑橘类果实,根据柚实雷瘿蚊的取食特性,如有可疑,带回实验室在体视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分离,若是带土苗木则取根系土回实验室利用盐水漂浮法对土中的虫卵、蛹、幼虫进行分离。根据该虫的为害习性,重点加强对跨年柑橘类果实的植物的检疫。同时亦要注意对集装箱、外包装纸箱等装载容器进行检查,对现场检疫发现的各种虫态害虫用镊子或毛笔收集,以指形管保存(必要时幼虫用 75%乙醇保存液浸泡),加贴标签,带回实验室鉴定。6.3.2 取样检疫 发现有可疑虫卵、幼虫和蛹的柑橘类果实或者带土苗木,应将寄主一并取样,及时安全地送往实验室检疫,经室内饲养至成虫再做种类鉴定。7 室内检疫 7.1 检疫方法 将取回的样品放在白瓷盘上,用现场检疫同样的方法对取回的样品进行认真检疫,有为害斑果实要重点检查卵,检查时需注意卵的体形较小,色泽与受害寄主相似,多位于成虫取食后的食痕内。柑橘类苗木根系土中经常藏匿柚实雷瘿蚊幼虫和蛹,应利用盐水漂浮法仔细查找。7.1.1 饲养检疫 室内发现有可疑柚实雷瘿蚊卵、幼虫和蛹等未成熟虫态,要饲养成成虫再做进一步鉴定。7.1.2 显微镜检疫 样品特别是卵和低龄幼虫等虫态的观察,肉眼较难发现,需借助体视显微镜观察,现场取样的成虫、幼虫和蛹也要用体视显微镜进行鉴定。7.2 鉴定特征 DB35/T 15602016 3 7.2.1 成虫 体淡红色,密被黑色微毛。雌虫体长 2.0 mm3.0 mm,翅展 3.5 mm4.0 mm,腹部褐红色,圆筒形;雄虫体形较雌虫略小,体长 1.8 mm2.0 mm,翅展2.6 mm3.5 mm。复眼黑色,占头的大部。触角 14节,串珠状,基部第 12节短而结合紧密,第 313 节每节基部呈筒状,端部为柄状,每节有 2 圈刚毛,第 l4节圆锥形。雌虫、雄虫触角异型:雄虫亚鞭节哑铃形,较长且弯曲;雌虫亚鞭节圆筒形,约为体长的 1/2。中胸发达。静止时双翅重叠于腹背并超过腹末,翅外缘呈反“3”字形或弧形。前翅呈卵形,基部收缩。翅膜质,仅具纵脉 3 条,被黑色细毛,组成明显的斑点和条纹,翅面较宽,在阳光下有金属光泽。足细长,并呈黑黄相间的斑纹,第 1 跗节短于第 2 跗节,前足跗爪齿简单。外生殖器亦明显有异:产卵管细长外露,长0.6 mm1.2 mm,套环状。交配器内的一对抱握器明显,抱握器长 0.2 mm0.3 mm,向内弯曲。7.2.2 卵 长椭圆形、微小,两端钝圆,卵表光滑,长 3.1 mm4.3 mm。初呈白色半透明,后乳白色至淡褐色,孵化前卵内出现红色点状。刚孵化时卵中间出现黄红色斑点。7.2.3 幼虫 初孵时白色透明,肉眼难以察觉。成熟时幼虫体长 5 mm,13 节,呈纺锤状,红色。头壳较短,胸部有三角形红色斑点,末端有 4个突起,中胸腹板有一黑褐色倒“Y”状剑骨片,是弹跳的器官;腹部有浅黄斑。末节端部有两对微形突起。7.2.4 蛹 长约 3.0 mm4.0 mm,宽 0.5 mm0.8 mm,长纺锤形,体初期淡红色,近羽化时呈褐色。蛹壳浅白色,为被蛹。外被黄褐色丝茧。头顶具分叉的额刺 1对;腹部 9节,翅芽及足均黑褐色。雌蛹足达腹部第 5 节。雄蛹足较长,达腹部第 6 节。8 结果判定 以成虫形态特征为依据,完全符合 7.2.1 描述的形态特征可以确定为柚实雷瘿蚊。卵、幼虫、蛹的形态特征为参考。DB35/T 15602016 4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柚实雷瘿蚊形态特征图.1 柚实雷瘿蚊形态特征见图 A.1。1成虫;2雌性外生殖器;3雄性外生殖器;4卵;5幼虫;6蛹。图 A.1 柚实雷瘿蚊的形态特征 DB35/T 15602016 5.2 柚实雷瘿蚊成虫见图 A.2。图A.2 柚实雷瘿蚊成虫().3 柚实雷瘿蚊四龄幼虫见图 A.3。图A.3 柚实雷瘿蚊四龄幼虫 DB35/T 15602016 6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柚实雷瘿蚊为害图 B.1 柚实雷瘿蚊为害导致的落果见图B.1。图B.1 柚实雷瘿蚊为害导致的落果 B.1 柚实雷瘿蚊为害的琯溪蜜柚见图B.2。图B.2 柚实雷瘿蚊为害的琯溪蜜柚 DB35/T 15602016 7 柚实雷瘿蚊的寄主为柑橘类果实,主要为害柚和桔类,该害虫以老熟幼虫或蛹在土壤中越冬,以成虫产卵于果蒂附近,造成蛆柚,为害果实,幼虫孵化后蛀食柚果的白皮层,果皮受害后产生流胶,随着幼虫虫龄的增长,为害亦加重,最后导致柚果发黄、霉烂、未熟先落。沙田柚园遭受柚实雷瘿蚊为害后,一般受害株率在 30%50%,严重的达到 80%以上,严重降低了柚果的产量和品质。该虫老熟幼虫和蛹可随果品及苗木(在土中过冬的老熟幼虫和蛹)运输而传播蔓延。柚实雷瘿蚊幼虫通常分为四个龄期,见表 B.1:表 B.1 柚实雷瘿蚊幼虫特征 虫龄 体长(mm)体色 形状 中胸腹面剑骨片 胸腹部斑点 1龄 0.31.5 白 扁平两端尖 不明显 不明显 2龄 1.32.5 黄红 纺锤形 略现 略现 3龄 2.43.5 黄红 纺锤形 明显 红褐色短条 4龄 3.33.9 红褐 扁纺锤形 明显 三角红斑 DB35/T 15602016 8 附 录 C(资料性附录)柚实雷瘿蚊实验室饲养 C.1 柚实雷瘿蚊养虫笼见图C.1。图C.1 养虫笼 C.2 柚实雷瘿蚊的沙土中羽化见图C.2。图C.2 柚实雷瘿蚊的沙土中羽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