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婴师培训机构管理规范DB22/T 2364-2015.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育婴师培训机构管理规范DB22/T 2364-2015.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育婴师培训机构管理规范DB22/T 2364-2015.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育婴师培训机构管理规范DB22/T 2364-2015.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育婴师培训机构管理规范DB22/T 2364-2015.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育婴师培训机构管理规范DB22/T 2364-2015.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03.180 A 18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 22/T 23642015 育婴师培训机构管理规范 The management practieces of the nursery teacher training institutions 2015-11-25发布 2015-12-25实施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2/T 23642015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长春市妇女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吉林省妇女联合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育婴职业培训学校。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会昌、冯志坚、王志敏、卢书全、张嵩。DB22/T 23642015 1 育婴师培训机构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育婴师培训机构的基本要求、培训机构软硬件设施、教学、教务以及安全工作等。本标准适用于育婴师培训机构的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DB22/T 2133-2014 育婴师岗位服务规范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育婴员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3 术语和定义 DB22/T 2133-2014 确立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育婴师 raise the baby member 从事0岁3岁婴儿照料、护理和教育,指导家长科学育儿的人员。DB22/T 2133-2014定义3.1 3.2 育婴师培训机构 the nursery teacher training institutions 以育婴师职业标准、职业规范为主要内容,以培养、提高育婴师职业技能为主要目标的职业教育组织。3.3 育婴师培训级别 levels for nursery teacher training 本职业共设三个级别,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4 基本要求 4.1 培训机构应具有相关部门取得的资质。4.2 培训机构醒目位置要悬挂服务标识。4.3 具有符合育婴师职业标准要求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相应的教材。4.4 应具有同时培训不少于 100 人规模的场地、师资、设备等条件。4.5 具有合格的消防要求的固定培训场所。4.6 应具有医学、心理学、教育学、营养学的专家队伍。DB22/T 23642015 2 5 培训机构 5.1 部门设置 部门设置为办公室、教务部、招生部、教研部、就业部。5.2 管理人员 5.2.1 机构负责人 负责培训机构的全面工作。应具有大学以上相关专业学历,高级以上职业资格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从事职业技术教育并具有管理经验,熟悉育婴师培训、鉴定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5.2.2 行政管理人员 管理职业培训日常行政事务。应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熟悉育婴师培训、鉴定的有关政策。5.2.3 教学管理人员 管理职业培训教学事务。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高级以上职业资格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具有教学管理经验。5.3 培训教师 5.3.1 需具有高级育婴师职业资格证书、教师资格证书。5.3.2 需持有健康检查证明,无精神类或传染性疾病。5.3.3 需熟悉、掌握适合北方气候特点的养育知识和方法。5.3.4 按教师与学生之比不低于 1:20 配备教师。每期培训需有三名或三名以上培训教师,分别主讲职业道德、生活照料、护理等相关教学内容。5.3.5 口齿清楚,使用普通话。5.3.6 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5.3.7 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常识。5.3.8 掌握婴幼儿教育、生活照料、护理等相关专业知识。5.4 培训场地 5.4.1 办公用房不少于 40。5.4.2 理论教学场地不少于 100,有良好的照明、通风条件。5.4.3 实操操作场地不少于 100,符合环保、劳保、安全、消防、卫生等有关规定。5.4.4 招收住宿学生,应具有相应的住宿条件并符合消防、卫生、安全的相关内容。5.5 培训设备 5.5.1 办公设备有计算机、办公桌椅、电话、传真、文件柜等。5.5.2 理论教学设备有多媒体教学设备,课桌椅、讲台、黑板等设施设备。5.5.3 实操教学设备供 30 人使用(可以分为 5 组,每组 6 人),见附录 A。6 教学 6.1 内容 DB22/T 23642015 3 6.1.1 基础知识应符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育婴员中第二章的规定。6.1.2 实践知识应符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育婴员中第三章的规定。6.1.3 知识比例分配应符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育婴员中第四章的规定。6.2 培训计划 6.2.1 时间 培训时限、各项活动时间具体安排。6.2.2 地点 培训班的上课地点和实习地点。6.2.3 内容 培训班的课程安排及授课教师。6.2.4 目标 培训班要实现的目标,标准化培训要实现的目标。6.2.5 评估 培训拟用何种方法进行评估。6.2.6 结业 理论考试和实操考试。6.2.7 组织管理 培训过程的有关要求。6.2.8 总结 对培训工作进行总结,评价培训效果。6.3 培训的筹备与工作流程 6.3.1 发放招生简章。6.3.2 学员报名,提供相关证件。6.3.3 注册学员相关信息。6.3.4 发放听课证、培训教材及课程表。6.3.5 组织学员培训。6.3.6 考试结业。6.3.7 发放证书。6.4 课程设置 6.4.1 课程应依照培训内容及育婴师培训等级设置。6.4.2 应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相结合。DB22/T 23642015 4 7 教务 7.1 教师管理 7.1.1 钻研教材,根据教学要求,结合学员原有基础,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学科教学计划。7.1.2 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清晰的教学过程,重点突出,合理安排教学结构,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7.1.3 按时授课,提前 2 分钟到教室侯课,不迟到,不早退。7.1.4 使用普通话,语言要准确、规范、生动,富有启发性和吸引力。7.1.5 不穿奇装异服、拖鞋,课堂上精神饱满。7.1.6 调课需提前跟教务人员协商,无故旷课按教学事故处理。7.1.7 参加学校定期组织的教学会议,总结并反思。7.1.8 参加学校定期组织的考核、评阅试卷、统计成绩等相关工作。7.2 学员管理 7.2.1 应建立学员学籍管理制度。设立学员学籍档案管理,对学员的学习情况、在校期间的表现、学习成绩、考试成绩、结业和就业推荐情况登记记录。7.2.2 应建立班主任工作制。负责管理学员日常学习、生活、安全、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7.2.3 应建立就业推荐工作制。负责结业学员的就业推荐工作,并对结业学员的就业情况、职业能力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和分析。7.3 班级管理 7.3.1 每个班级要设置班主任 1 名,负责行政管理事务,掌握学员的学习状况,发现培训中的问题并及时改进。7.3.2 每个班级设置班长 1 名,协助班主任组织相关学习活动。8 安全 8.1 不得安排学员从事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具有安全隐患的工作。8.2 提供住宿的单位应保障学员的住宿安全,并制定住宿管理办法,由专人负责并安排。8.3 定期与不定期做好安全巡查工作。8.4 管理人员应通晓安全管理、应急事件处理等知识,经过安全管理培训后方可上岗工作。8.5 学员遇到问题或突发事件,应当及时向班主任及学校报告。8.6 发生伤害事故,培训机构当及时救助受伤害学员,并应当及时告知家人。DB22/T 23642015 5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实操教学设备 实操教学设备内容见表A.1 表A.1 实操教学设备 实操领域 用品名称 数量(最低配额)0个月36个月测评玩教具 1套 软尺 30个 体重秤 1个 教育 婴儿量床 1张 蒸锅 5个 炒锅 5个 砂锅(婴儿用)5个 面板 15个 擀面杖 15个 食物调理器 5套 盘子 30个 剪刀 15把 筷子 30双 刀具 5套 不锈钢盆 15个 燃气设备 6套 瓷碗 30个 菜板 15个 面点模具 5套 烤箱 1个 烹饪厨具 5套 长筷 5双 水壶 1个 抽油烟机 3组 长把铁勺 15个 调料盒 5套 抹布 5块 洗洁精 1瓶 刷锅刷 6个 生活照料 橱柜 3个 护理 娃娃(50cm)30个 DB22/T 23642015 6 表A.1(续)实操领域 用品名称 数量(最低配额)婴幼儿衣服 30个 布尿布70mm50mm 15块 婴儿牙刷 15个 婴儿奶瓶240ml 15个 奶粉 1盒 婴儿床 1张 婴儿被 5个 婴儿澡盆 5个 婴儿手帕 30个 普通棉签 1盒 婴儿浴帽 30个 婴儿浴液 1个 婴儿洗手液 1个 婴儿护臀膏 1盒 碘伏、75%酒精、医用棉签 1套 水煮消毒锅 1个 奶瓶刷 30个 婴儿指甲钳 5套 婴儿湿巾、纸巾 各1盒 爽身粉 1盒 水盆 5个 便盆 5个 蒸汽消毒锅 5个 恒温水壶 5个 纸尿裤 30包 奶嘴刷 30个 护理 奶瓶夹 30个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