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B 61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25452015 沿江江淮地区杂交水稻麦茬旱直播栽培 技术规程 Technology regulation of dry direct-seeded hybrid rice cultivated on the wheat stubble land in Jianghuai region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文稿版次选择 2015-12-30 发布 2016-01-30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4/T 25452015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江苏省现代作物生产协同创新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汪华春、徐剑、董伟、马惠应、程国旺、徐晓莉、王中花、夏泽静、朱莉、李卫东、李飞、唐照锐、陈先锋、李碧、潘华、吴晓亮、周红英、操礼春、周桂林、霍二伟、贡玉洁。DB34/T 25452015 1 沿江江淮地区杂交水稻麦茬旱直播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沿江江淮地区杂交水稻麦茬旱直播栽培技术规程的术语和定义、产量指标与产量结构、栽培技术要求、种子准备、大田播种、田间管理。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沿江及江淮地区一季杂交水稻麦茬旱直播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NY 5116 无公害食品 水稻产地环境条件 DB34/T 1009-2009 中稻直播生产技术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麦茬水稻旱直播 dry direct-seeded rice cultivated on the wheat stubble land 在小麦(或大麦)收割后,将稻种人工直接撒播或机械条播在大田的一种稻作方式。4 产量指标与产量结构 4.1 产量指标 每 667 m2 产量为 550 kg 以上。4.2 产量构成 每 667 m2 穗数 18 万左右,每穗 140 粒160 粒,千粒重 26 g28 g。5 栽培技术要求 5.1 环境要求 气候环境条件应符合 NY 5116 的规定。土地要求地势平坦、田间沟系配套、排灌便利、保水效果较好。DB34/T 25452015 2 5.2 品种要求 选用通过国家或安徽省品种委员会审定、适宜沿江江淮地区种植的抗倒性强、分蘖力适中、抗病性好、株高适中的早熟中籼稻杂交品种(组合),直播生育期在 130 d 以内。5.3 群体控制指标 每 667 m2 基本苗 57 万,最高茎蘖数不应超过 25 万。6 种子准备 6.1 种子质量 应符合 GB 4404.1 规定。6.2 晒种 浸种前晒种 2 d3 d。6.3 浸种与包衣 播前 4 d 应用 10吡虫啉 20 g 加水 810 kg,浸稻种 2.53 kg 浸种,浸透后用旱育保姆复配剂拌种。6.4 拌种方法 按照旱育保姆使用方法进行。拌好后将种子晾干后即进行播种。7 大田播种 7.1 确定播期 麦茬直播稻应及早进行抢播,大麦茬可在 5 月底至 6 月初之间播种,小麦茬需在 6 月 10 日前播种。7.2 播量 发芽率在 90以上的品种,每 667 m2 种量为 1.52 kg。7.3 秸秆还田及整地 选择带秸秆切碎功能的联合收割机,在收获小麦时将秸秆切碎还田,要求秸秆长度小于 10 cm,均匀抛洒在田面。整地应使秸秆翻至土层,达到田平、土碎。播种后作畦开沟,畦面宽 3 m 左右,沟深 1015 cm,沟宽 25 cm 左右,以便灌排水。7.4 播种方法 7.4.1 条播机播种 采用条播机械应一次性完成整地、播种作业,掌握浅播匀播的原则,深度在 1.52 cm 为宜。DB34/T 25452015 3 7.4.2 人工撒播 人工撒播要保证撒播均匀,力求匀苗全苗。为保证播种均匀度,可采用定畦定量的办法,先播 70的种子,再用 30的种子补缺补稀。8 田间管理 8.1 施肥技术 8.1.1 总用肥量 施用肥料折合纯 N、P2O5、K2O 量分别为每 667 m2 1215 kg、68 kg、710 kg。8.1.2 基肥 一般基肥每 667 m2 施复合肥(N:P:K=15:15:15)30 kg,尿素 510 kg。8.1.3 分蘖肥 在 45 叶期,应及时追施壮蘖肥,促进苗肥苗壮和分蘖,结合灌水每 667 m2 施尿素 5 kg。8.1.4 穗肥 水稻长势过旺、叶色偏浓的田块或遇到低温、多雨、寡照及发生病害时,可不施、少施或延期施氮,也可施钾不施氮。一般每 667 m2 用 40水稻专用穗肥 12.515 kg,或尿素 5 kg,氯化钾 57.5 kg,或在晴天进行叶面追肥,每 667 m2 用尿素 200 g 加磷酸二氢钾 40 g,对水 23 kg 进行喷施。8.2 灌溉技术 8.2.1 齐苗水 水稻播种后灌齐苗水,沟灌一次性灌透,保证全田土壤充分浸透,然后迅速排出,确保次日早晨田间沟内无积水。8.2.2 孕穗水 保持土壤墒情,如水利条件尚可,保持田间浅水层。8.2.3 抽穗灌浆水 在始穗期灌一次透水,此后保持间歇灌溉,至灌浆成熟干湿交替,活熟到老。8.3 防倒伏技术 8.3.1 肥水管理 基肥增施钾肥,在水稻拔节初期,每 667 m2 施用硅肥 10 kg;营养生长期控制田间水分,在分蘖后期至幼穗分化前期及早晒田,多次晒田。8.3.2 控制群体 确保群体合理发展,严格控制过大的群体,每 667 m2 总苗数控制在 25 万以内。DB34/T 25452015 4 8.3.3 生长调节剂 水肥条件好,群体长趋旺的稻田,在 34 叶期每 667 m2 使用 15多效唑 100120 g,对水 50 kg 喷施。8.4 除草技术 8.4.1 化学除草 麦茬直播地块,杂草一般较多情况下,除草剂应选择高效、低毒、广谱、低用量,对环境污染小的有机农药,具体除草时期与方法见附录A。8.4.2 人工补除 对于化除效果不好以及草龄较大的田块,应及时进行人工拔除。8.5 病虫害防治 应重点做好中期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等病虫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防治方法按照 DB34/T 1009-2009,药剂防治见附录A。8.6 收获 在水稻进入黄熟期末期时,抢晴天及时收获,晾晒。DB34/T 25452015 5 A A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沿江江淮地区杂交水稻麦茬旱直播栽培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表A.1 沿江江淮地区杂交水稻麦茬旱直播栽培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防治时期 主要病虫 防治指标 防治技术 播种前 至 苗期 如恶苗病、僵苗死苗、稻水象甲等、灰飞虱、稻蓟马。预防措施 播种前:播前晒种 12 d 后,用 4.2浸丰乳油 2 ml 或 25咪鲜胺乳油 2 ml 对水 5 kg 浸种 5 kg 稻种 36 h 后催芽播种。苗期:秧苗 2 叶 1 心期防治灰飞虱、稻蓟马等,每 667 m2 用 25噻嗪酮 50 g 加 40毒死蜱 60 ml,对水 1115 kg 均匀喷雾。化学除草:整地播种后每 667 m2 喷施 40苄嘧丙草胺(直播净)90120 g,对水 50 kg 均匀喷雾。3 叶 1 心期,每 667 m2 用 35二氯苄复配剂喷施。分蘖期 稻飞虱 稻纵卷叶螟 纹枯病 稻瘟病 百丛 1000 头 百丛幼虫 100 头 病丛率 30 病叶率 10 害虫防治:每 667 m2 用25扑虱灵 7080 g 加 20阿维唑磷 7080 ml;分蘖盛期加 20的三环唑 100 g 可防治叶瘟;分蘖末期纹枯病发生初期每 667 m2 可加 30爱苗乳油 1520 ml;对水 2030 kg 均匀喷雾。孕穗 至 灌浆 稻纵卷叶螟 稻飞虱 纹枯病 稻瘟病 稻曲病 百丛幼虫 60 头 500 头/百丛 病丛率 30 预防措施 防治适期:防治适期把握在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螟虫卵孵高峰期;病害防治适期稻曲病水稻抽穗前 1015 d;稻瘟病水稻破口前 35 d。防治用药:每 667 m2 用 25噻嗪酮 WP 100 g 或 25吡蚜酮 WP 20 g 加 5氯虫苯甲酰胺 10 ml 加 10井蜡芽水乳剂 120 ml 或 40三唑磷乳油 80100 ml 或 40毒死碑 60 ml 加 1.8阿维菌素 35 ml 对水 40 kg(机动喷雾器 20 kg)均匀喷雾。适期补治:一次防治后 10 d(在破口前 35 d),在稻瘟病适宜发生年份,对中感以上水稻品种,每 667 m2 用 7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 30 g 或 40稻瘟灵乳油 100 ml 对水 40 kg(机动喷雾器 20 kg)均匀喷雾;在稻曲病适宜发生年份破口前 710 d 和齐穗期各防一次,每 667 m2 用 30苯醚甲环唑 丙环唑乳油 20 ml 或 43戊唑醇悬浮剂 15 ml 对水 40 kg(机动喷雾器 20 kg)均匀喷雾;一次防治后 1520 d,根据田间虫情,每 667 m2 用 40毒死蜱 100 ml 对水 50 kg(机动喷雾器 25 kg)均匀喷雾。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