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串红工厂化种苗生产技术规程DB34/T 2098-2014.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一串红工厂化种苗生产技术规程DB34/T 2098-201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串红工厂化种苗生产技术规程DB34/T 2098-201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串红工厂化种苗生产技术规程DB34/T 2098-201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一串红工厂化种苗生产技术规程DB34/T 2098-201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一串红工厂化种苗生产技术规程DB34/T 2098-201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020 B 62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20982014 一串红工厂化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factory seedling production of salvia splendens 文稿版次选择 2014-06-01 发布 2014-07-01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4/T 20982014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提出,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合肥华绿种苗有限公司、安徽省盆栽花卉工程研究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金云、朱德建、曹传取、王吉升、邱志平、魏丽、史志话、束冰。DB34/T 20982014 1 一串红工厂化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一串红工厂化种苗生产的设施要求、选址环境、水肥要求、品种及种子、基质、播种、催芽、幼苗期管理、大苗期管理、炼苗、种苗出圃、病虫害防治、包装、标识、运输。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一串红工厂化种苗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8247.4 主要花卉产品等级 第4部分:花卉种子 JB/T 10594 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结构与性能要求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3 设施要求 3.1 塑料大棚及日光温室 生产所用的塑料大棚或日光温室的结构与性能应符合 JB/T 10594 的规定。3.2 催芽室 催芽室是专业建造并专用,可有效控制室内温度、湿度及光强。4 选址环境 产地环境交通方便,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周围没有高大的建筑物和污染源。5 水肥要求 灌溉用水应符合 GB 3838 中 类标准,肥料的使用按照 NY/T 496 的规定执行。6 品种及种子 宜选择生长势较强,株形紧凑直立,矮生分枝性强,花色鲜艳,花期长,抗逆性好的品种。种子质量符合 GB/T 18247.4 花卉种子等级规定要求。DB34/T 20982014 2 7 基质 基质应具有疏松、透气性好、保水保肥、清洁无病害的特性。选用专用育苗基质,基质 pH 值为 5.56.2。8 播种 采用自动播种机进行播种。播种前对播种容器用 1甲醛溶液消毒。根据不同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和市场需求,适时播种。9 催芽 将播种好的穴盘推入催芽室,室内温度控制在 22 25,基质相对含水量保持在 90左右,无光条件下,催芽时间 4 d5 d 左右,70左右的种子拱土即可出室。10 幼苗期管理 将出室的穴盘苗,放入塑料大棚或日光温室内,采用 70遮阳网双层遮阳,并保持基质相对含水量在 7580左右,5 d 后可缩短遮阴时间;大约 10 d 后,当 200 和 288 规格穴盘重量 0.8 kg时,开始喷施浓度为 50 mg/L N:P:K=20:10:20 水溶性肥料,第二次喷施浓度 75 mg/l。EC 值控制在 0.60 ms/cm0.75 ms/cm,光照强度控制在 5000 lx10000 lx,夏季温度控制在 2530左右,冬季温度控制在 8以上。11 大苗期管理 保持基质相对含水量在 5080左右,当穴盘重在 1.0 kg 时,浓度为 100150 mg/l N:P:K=15:0:15 水溶性肥料,交替喷施 100 mg/l N:P:K=20:10:15 的水溶性肥料,EC 值控制在 0.75 ms/cm1.2 ms/cm,光照强度控制在10000 lx25000 lx,当光照强度25000 lx,使用遮光率 50的遮阳网遮阴,并加强通风,加大干湿循环,夏季温度控制在 2530左右,冬季温度控制在 8以上。视生长状况使用 A-Rest、B-9 或 Bonzi 等常用的生长调节剂来控制植株高度。12 炼苗 浇水要见干见湿,可喷喷施浓度 150 mg/l N:P:K=20:10:20 水溶性肥料 1 次。光照强度控制在10000 lx20000 lx。这阶段可用低浓度的杀菌剂(敌克松 300500 倍浇灌)来防治病害。基质 pH 值 5.55.8、EC 值控制在 0.8 ms/cm1.2 ms/cm,浇水、施肥宜上午进行,这阶段需要 5 d7 d。13 种苗出圃 种苗长出 5 片6 片真叶,株高 3.5 cm 左右,外观要求生长整齐、叶色浓绿、根系发达、无徒长现象及病虫害。14 病虫害防治 DB34/T 20982014 3 14.1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合理使用化学防治。14.2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清洁园区,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条件,培育壮苗,增施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14.3 生物、物理防治 积极保护利用天敌,使用生物农药。利用黄板、太阳能诱虫灯等诱杀害虫。14.4 化学防治 农药使用严格按照 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执行;禁用违禁农药。严格控制农药浓度及安全间隔期,注意交替用药,合理混用。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详见资料性附录A。15 包装、标识、运输 15.1 包装 使用专用包装纸箱,每批产品所用的包装、单位质量应一致,规格一般为 53 cm 53 cm 28 cm,每箱装 4 盘6 盘。15.2 标识 每一包装上应标明产品名称、标准编号、商标、生产单位名称、详细地址、产地、规格、净含量、包装日期和认证号。纸箱上面印有“严禁重压,切忽倒置”字样,侧面应标有明显的方向箭头。15.3 运输 发货装箱前注意控制水分。常温运输时间不超过 1 d。种苗抵达目的地后,应立即打开包装,将种苗分开平置于阴凉通风处,喷水,使其恢复,并尽快安排种植。DB34/T 20982014 4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主要病害虫防治技术准则 表A.1 主要病害虫防治技术准则 主要病害 关键技术 猝倒病 1、注重苗期管理;严格选用无病菌基质;2、用拌种双、敌克松、恶霉灵等药剂拌种,药量为干种子重的 0.20.3;3、苗期要控制灌水量;适时播种,不使幼苗受到不适宜温度的影响;使苗床保持通风良好;4、出苗后及时剔除病苗;发病初期可用 72霜霉威水剂 400 倍液喷淋(每平方米喷药液 1 kg2 kg),或选用 38恶霜嘧铜菌酯、72霜脲锰锌、41聚砹嘧霉胺等药剂喷淋,每 7 d10 d 喷1 次。叶斑病 1、发现病叶立即摘除;2、药剂防治。发病前可喷洒 50嘧菌酯悬浮剂 1000 倍液或 1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 1000 倍液,每隔 7 d10 d 喷 1 次,连续 3 次4 次。病毒病 1、保持棚室干净卫生,清除附近黄瓜花叶病毒的寄主;2、及时防治蚜虫、叶蝉等刺吸式害虫;3、选择抗病性优良的品系,精选健康种子。栽培过程中发现少数病株,要及时挖除;4、发病初期可选用病毒A、菇类蛋白多糖、吗啉胍等药剂喷雾,以缓解症状。主要虫害 关键技术 蚜虫 1、用黄色捕虫板诱杀;2、可选用 10吡虫啉 1000 倍2000 倍液、3啶虫咪乳油 2000 倍2500 倍液、50吡蚜酮2500 倍液等喷雾,每 7 d10 d 喷 1 次,可连喷 3 次4 次。蓟马 1、蓝色捕虫板诱杀;2、发生早期可喷雾 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000 倍或 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 2500 倍液。白粉虱 1、以预防为主,在棚室各通风口加一层尼龙纱,可避免外来虫源;2、用黄色捕虫板诱杀;3、在若虫时,及时喷雾 2.5溴氰菊脂乳油 2000 倍液、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 6000 倍、或 10吡虫啉 1000 倍1500 倍液、或 3啶虫脒乳油 1500 倍等,每 3 d5 d 一次,连喷 2 次3 次。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