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 B 16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 22/T 23232015 银杏大蚕蛾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ntrolling Caligula japonica Moore 2015-09-28发布 2015-11-01实施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2/T 23232015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农业大学、长春师范大学、长春大学、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志明、王选遥、金红艳、史丽雯、高宇、田笑、刘金鑫、关昕馨、姜帆、韩玲凤、黄丽。DB22/T 23232015 1 银杏大蚕蛾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银杏大蚕蛾的发生程度和成灾指标划分、虫情调查以及防治技术。本标准适用于银杏大蚕蛾虫害发生林分的防治。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银杏大蚕蛾 Caligula japonica Moore 隶鳞翅目Lepidoptera、大蚕蛾科Saturniidae、目大蚕蛾属Caligula,一种为害多种阔叶树的食叶害虫。见附录A。4 发生程度和成灾指标划分 4.1 发生程度指标 按卵粒/株,分为轻度发生、中度发生、重度发生三级:30轻度发生50 50中度发生80 重度发生80 4.2 成灾指标 林分失叶率达到60%以上。5 虫情调查 5.1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核桃楸树种占2成以上的中、幼龄林。5.2 线路踏查 DB22/T 23232015 2 5.2.1 踏查块划分 将相邻的寄主林分合并为一个踏查块,面积不超过200 hm2,进行统一编号。5.2.2 踏查方法 于10月中旬实施踏查,在踏查块中选择一条对角线,机械选取100 株样株,观察样株主干下部2 m和周围灌丛、杂草上有无卵粒。填写银杏大蚕蛾线路踏查记录表,见附录B中的表B.1。5.3 标准地调查 将踏查块有卵株率20%以上的寄主林分,以小班为单位设置1块标准地,调查60 株样株的卵粒数,将结果填入银杏大蚕蛾标准地样株调查记录表,见附录B中的表B.2。5.4 成灾调查 对达到发生的林分,于 7 月中旬7月下旬进行危害末期的成灾调查。在标准地中随机选取 100 株样株,逐株调查样株失叶率。将调查结果填入银杏大蚕蛾成灾情况标准地调查表(见附录 B 中的表B.3)确定受害的寄主林分是否成灾。5.5 失叶率计算公式 失叶率计算公式如公式(1):%100)(=F Nfi XiA.(1)式中:A 成灾指标(平均失叶率);Xi 各级受害株数;Fi 各级代表值;N 调查总株数;F 最高级代表值。6 防治技术 6.1 营林措施 封山育林。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天敌,增强树木生长势。6.2 物理防治 于 7 月下旬8 月中旬摘除茧蛹。10 月中旬 翌年 5 月中旬刮除或击毁卵粒。于成虫出现初期至盛末期应用杀虫灯诱杀。6.3 化学防治 6.3.1 药剂选择 DB22/T 23232015 3 应使用对环境友好的其他药剂进行防治。应按NY/T 1276的规定执行。6.3.2 防治方法 对中度发生以上的林分,在幼虫1 龄期3 龄期,用布撒器发射苦参烟碱、森得保专用灭虫药包进行防治,用量按说明适用。DB22/T 23232015 4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银杏大蚕蛾资料 A.1 学名 Caligula japonica Moore,1872 同物异名Dictyoploca japonica;Saturnia japonica;Dictypoea japonica A.2 寄主 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栎属Quercus spp.,白蜡属Fraxinus spp.,榆属Ulmus spp.,杨属Populus spp.,柳属Salix spp.等叶片。A.3 形态特征 成虫 翅展125 mm135 mm,体长35 mm40 mm。雄蛾触角羽毛状,雌蛾触角栉齿状。体灰褐色至紫褐色。前翅顶角近前缘处有1黑斑,中室端部有月牙形透明斑。翅反面呈眼形,周围有白色至暗褐斑纹;后翅中室端部有一个眼形斑,斑内黑色,外围有灰色和橙色圆圈及银白色的线2条,翅反面无眼形斑。卵 长椭圆形,长径为22 mm25 mm,短径为1.2 mm1.5 mm。初产时灰褐色,孵化时转为黑色,有灰白色花纹。幼虫 初孵时黑色,体被稀疏白色绒毛,后逐渐变密。3龄后体形明显增大,颜色渐变。4龄或5龄后,幼虫气门上线至腹中线两侧为淡绿色,毛瘤有1根2根黑色长刺毛,其余为白色刺毛。虫体有毛束2对,由黄绿变为白色,生于4个瘤上。除末节外,各节两侧下有1个蓝色椭圆形斑。老熟幼虫体长75 mm83 mm。蛹 长40 mm左右,外包被黄褐色坚硬的网状茧。初化蛹时体黄褐色,近羽化时体黑褐色。复眼棕色而凹陷。腹部第5节、第6节、第7节间由3条棕色带组成。A.4 生活史及习性 银杏大蚕蛾在吉林省一年完成1代,以卵在树干1m3 m高度的皮缝中越冬。卵期由9月中旬开始,到次年5月,历经240 d250 d。越冬卵于5月上旬开始孵化至6月初止。幼虫大部分7龄,少有8龄。各龄期约7 d。幼虫期约为60 d,7月中旬开始作茧,约经7 d化蛹,蛹期40 d余。8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羽化期约10d。9月上旬开始产卵,到9月中旬产卵完毕。卵多集中成堆或单层排列成块产于背风向阳的老龄(30年生以上)树干表皮裂缝或凹陷的地方,位置多在1 m以上至3 m以下。卵孵化不整齐。产于阳坡树上的卵较阴坡树上的卵发育相差约15 d。初孵幼虫群集在卵块外,经l h后上树取食。幼虫3龄前群栖,4龄开始分散活动。5龄龄完全单独活动。幼虫一般白天活动并取食。幼虫喜食核桃揪树叶,在无核桃楸叶可食时,也取食柞、杨、榆等树叶。幼虫3龄后食量猛增,3龄7龄幼虫的食量占总幼虫食量的96%。DB22/T 23232015 5 老熟幼虫下树,结茧在寄主周围的灌丛或亚乔木枝叶上,结茧后约7 d化蛹。在化蛹前,幼虫体背的毛束全部脱落。成虫多在傍晚羽化。羽化后4 h12 h交尾,交尾持续时间16 h24 h。成虫交尾后很快就产卵,通常产卵3次4次。1头雌蛾产卵250粒400粒。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4.53(士0.38),有效积温195.08日度(士3.39日度)。DB22/T 23232015 6 B B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银杏大蚕蛾调查 银杏大蚕蛾线路踏查记录表见表B.1。表B.1 银杏大蚕蛾线路踏查记录 踏查块编号,踏查块面积 公顷,森林类型及树种组成,林龄组;调查时发现其它有害生物情况简述。调查情况记载(有虫划“”)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调 查 株 数 有虫株数 有虫株率 调查时间:年 月 日 调查人:DB22/T 23232015 7 银杏大蚕蛾标准地样枝调查表见表B.2。表B.2 银杏大蚕蛾标准地样株调查记录 调查林分编号;林班小班名称;虫态;调查小班面积 公顷;林龄;森林类型及树种组成;踏查所报有卵株率(%);调查时年度内是否有其它有害生物同时发生及记述。标准株号 卵粒数量 标准株号 卵块数量 1 31 2 32 3 33 4 34 5 35 6 36 7 37 8 38 9 39 10 40 11 41 12 42 13 43 14 44 15 45 16 46 17 47 18 48 19 49 20 50 21 51 22 52 23 53 24 54 25 55 26 56 27 57 28 58 29 59 30 60 调查株数 有卵株数 有卵株率 有卵总数 平均卵粒/株 调查日期:年 月 日 调查人:DB22/T 23232015 8 银杏大蚕蛾成灾情况标准地调查表见表B.3。表B.3 银杏大蚕蛾成灾情况标准地调查记录 调查林分编号;林班小班名称 调查小班面积 hm2;林龄;森林类型及树种组成;踏查所报有虫株率(%);年度内是否有其它有害生物同时发生及记述;年度内是否采取了防治措施及记述。受害等级 代表数值 记载(划正字划)小计 健康 0 叶被食 1/4以下 1 叶被食2/4 2 叶被食3/4 3 叶被食光 4 调查 株数 受害 株数 受害 株率(%)平均失叶率 调查日期:年 月 日 调查人: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