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浆粘胶纤维混纺针织面料DB35/T 801-2016.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竹浆粘胶纤维混纺针织面料DB35/T 801-2016.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竹浆粘胶纤维混纺针织面料DB35/T 801-2016.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竹浆粘胶纤维混纺针织面料DB35/T 801-2016.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竹浆粘胶纤维混纺针织面料DB35/T 801-2016.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竹浆粘胶纤维混纺针织面料DB35/T 801-2016.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59.080 W59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8012016 代替 DB35/T 801-2008竹浆粘胶纤维混纺针织面料 Bamboo pulp viscose blended knitted fabrics 2016-06-28发布 2016-09-28实施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5/T 8012016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DB35/T 801-2008竹纤维混纺针织面料。与DB35/T 801-200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修改了标准名称(见标准名称,2008年版标准名称);修改了标准的范围(见第1章,2008年版第1章);补充和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08年版第2章);修改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2008年版第3章);增加了规格(见第4章);调整了要求和试验方法章节的格式(见第5章和第6章,2008年版的第5章和第6章);增加了要求内容(见5.1);修改了分等规定(见5.2,2008年版第4章);补充和完善了内在质量要求表格(见5.3,2008年版的5.2);删除了纤维含量中“(净干含量)允许偏差”(见5.3,2008年版的5.2);增加了耐光色牢度的考核要求(见5.3);删除了透气率的考核要求(2008年版的5.2);透湿量改为透湿率(见5.3,2008版5.2)修改了外观质量要求的内容(见5.4.1和5.4.2,2008版5.1.1和5.1.2)补充和修改了试验方法(见第6章,2008年版的第6章);补充和修改了判定规则(见第7章,2008年版的第7章)(增加了抽样数量,修改了内在质量判定规则);修改了产品使用说明、包装、运输、贮存(见第8章,2008年版的第8章)。本标准由福建省纤维检验局提出。本标准由福建省服装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纤维检验局、福建宏远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美桂、王宜满、薛宇锋、洪朝阳、叶敏。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35/T 801-2008。DB35/T 8012016 1 竹浆粘胶纤维混纺针织面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竹浆粘胶纤维混纺针织面料的术语和定义、规格、要求、试验方法、判定规则及产品使用说明、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以竹浆粘胶纤维为主要原料(竹浆粘胶纤维含量不少于 50%)的混纺纬编针织面料。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6529 纺织品 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GB/T 2910(所有部分)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GB/T 392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摩擦色牢度 GB/T 3921-2008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皂洗色牢度 GB/T 3922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汗渍色牢度 GB/T 4802.1-2008 纺织品 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圆轨迹法 GB/T 4856 针棉织品包装 GB 5296.4 消费品使用说明 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 GB/T 5713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水色牢度 GB/T 7573 纺织品 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8427-2008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 GB/T 8628 纺织品 测定尺寸变化的试验中织物试样和服装的准备、标记和测量 GB/T 8629 纺织品 试验时采用的家庭洗涤及干燥程序 GB/T 8630 纺织品 洗涤和干燥时尺寸变化的测定 GB/T 12704.1 纺织品 织物透湿性试验方法 第1部分:吸湿法 GB/T 14576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光、汗复合色牢度 GB/T 17592 纺织品 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 GB 18401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GB/T 18886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唾液色牢度 GB/T 19976-2005 纺织品 顶破强力的测定 钢珠法 GB/T 22846 针织布(四分制)外观检验 GB/T 21655.1 纺织品 吸湿速干性的评定 第1部分:单项组合试验法 GB/T 29862 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标识 GB 31701 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 FZ/T 01057(所有部分)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 FZ/T 01095 纺织品 氨纶产品纤维含量的试验方法 DB35/T 8012016 2 FZ/T 70010 针织物平方米干燥重量的测定 GSB 16-2159 针织产品标准深度样卡(1/12)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竹浆粘胶纤维 采用竹浆粕为原料,用粘胶纤维纺丝工艺加工生产的纤维素纤维。3.2 吸水率 试样在水中完全浸润后取出至无滴水时,试样所吸取的水分对试样原始质量的百分率。3.3 水分蒸发率 试样吸收一定量水后,一定时间蒸发的水质量对试样吸收水总质量的百分率。4 规格 规格表示为:纱线线密度平方米干燥质量幅宽,其中:线密度用tex表示,平方米质量用g/m2表示,幅宽指单层有效幅宽,用cm表示。5 要求 5.1 内在质量要求 内在质量要求见表 1。表1 内在质量要求 项 目 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纤维含量/%按GB/T 29862规定执行 甲醛含量/(mg/kg)pH值 异味 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mg/kg)按GB 18401规定执行 平方米干燥质量允许偏差率/%60 8.5 100 DB35/T 8012016 3 表 1(续)项 目 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弹子顶破强力/N 250 直向-2.0+1.5-3.5+1.5-5.0+2.5 含弹性纤维 横向-2.0+1.5-3.5+1.5-5.0+2.5 直向-2.0+1.5-8.0+1.5-11.0+2.5 水洗尺寸变化率/%不含弹性纤维 横向-2.0+1.5-4.5+1.5-6.0+2.5 变色 耐水色牢度/级 沾色 3(A类 3-4)变色 4 3-4 耐皂洗色牢度/级 沾色 4 3-4 3(A类3-4)变色 4 3-4 耐汗渍色牢度/级 沾色 4 3-4 3 干摩擦 4 3-4 3(A类3-4)耐摩擦色牢度/级 湿摩擦 3-4 3(深 2-3)2-3 变色 耐唾液色牢度/级 沾色 4 深 色 4 4 3 耐光、汗复合色牢度/级 浅色 4 3-4 3 深色 4 3-4 3 耐光色牢度/级 浅色 4 3 起球/级 4 3-4 吸水率/%250 200 水分蒸发率/%35 25 透湿率/g/m224h 15000 12000 注1:镂空提花类织物的弹子顶破强力按协议。注2:弹子顶破强力、水洗尺寸变化率指标,明确用途的执行相应产品标准相应等级要求;用途不明确的或无产品标准执行本标准。注3:耐唾液色牢度只考核A类。注4:镂空提花、抽条(格)组织织物不考核透湿率。色别分档按GSB 16-2159标准执行:1/12标准深度为深色,1/12标准深度为浅色。5.2 外观质量要求 5.2.1 外观质量以匹为单位,疵点评分规定见表 2。DB35/T 8012016 4 表2 外观质量允许疵点评分 单位为分每百平方米 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20 24 28 5.2.2 散布性疵点、接缝和长度大于 60cm的局部性疵点,每匹超过 3 个4 分者顺降一等。6 试验方法 6.1 内在质量 6.1.1 纤维含量 按GB/T 2910、FZ/T 01057、FZ/T 01095等规定执行。竹浆粘胶纤维公定回潮率为13.0%。6.1.2 甲醛含量 按GB/T 2912.2规定执行 6.1.3 pH值 按GB/T 7573规定执行 6.1.4 异味 按GB 18401规定执行 6.1.5 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 按GB/T 17592规定执行 6.1.6 平方米干燥质量允许偏差率 平方米干燥质量按FZ/T 70010规定执行。平方米干燥质量偏差率按式(1)计算,结果按GB/T 8170修约至一位小数。10000 1MM MM.(1)式中:M 平方米干燥质量偏差率,%;1M 试样的平方米干燥质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0M 规格标注的平方米干燥质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6.1.7 弹子顶破强力 按GB/T 19976-2005规定执行,钢球直径(380.02)mm。6.1.8 水洗尺寸变化率 DB35/T 8012016 5 按GB/T 8628、GB/T 8629(洗涤程序5A,干燥程序用程序A悬挂晾干)、GB/T 8630规定执行。6.1.9 耐水色牢度 按GB/T 5713规定执行。6.1.10 耐皂洗色牢度 按GB/T 3921-2008方法A(1)规定执行。6.1.11 耐汗渍色牢度 按GB/T 3922规定执行。6.1.12 耐摩擦色牢度 按GB/T 3920规定执行 6.1.13 耐唾液色牢度 按GB/T 18886规定执行。6.1.14 耐光、汗复合色牢度 按GB/T 14576规定执行 6.1.15 耐光色牢度 按GB/T 8427-2008方法3规定执行。6.1.16 起球 按GB/T 4802.1-2008规定执行。其中压力为780cN,起毛次数0次,起球次数600次。6.1.17 吸水率 按GB/T 21655.1-2008规定执行。6.1.18 水分蒸发率 6.1.18.1 试验前样品应在松弛状态下调试平衡,调湿的方法和要求按 GB/T 6529 的规定。一般调湿 16h以上,合成纤维的样品至少 2h,公定回潮率为 0 的样品不需调湿。6.1.18.2 取10cm10cm或相同面积试样 5 块,试样应平整无褶皱。6.1.18.3 称取试样原始质量,精确至 0.001。6.1.18.4 将试样平放在平置的丝网上,用微量滴定管口距离受测试面 1cm,滴0.05ml 三级水于织物表面上至完全扩散,立即称取试样质量,后自然平展地垂直悬挂于标准大气中。6.1.18.5 15min 时立即用镊子取出试样,称取质量,精确至 0.001。6.1.18.6 按公式(2)计算水分蒸发率。DB35/T 8012016 6 1000 10 2W WW WQ.(2)式中:Q 水分蒸发率,%0W 试样原始质量,单位为克(g);1W 试样滴入0.05ml三级水后的质量,单位为克(g);2W 试样滴水后15min时的质量,单位为克(g)。计算 5 块试样水分蒸发率的平均值作为样品的水分蒸发率,结果按 GB/T 8170 修约至 1%。6.1.19 透湿率 按GB/T 12704.1规定执行。6.2 外观质量 按GB/T 22846 规定执行。7 判定规则 7.1 分等规定 7.1.1 竹浆粘胶纤维混纺针织面料的质量等级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7.1.2 外观质量按匹评等,内在质量按批评等,两者结合以最低等级定等。7.2 抽样要求 7.2.1 内在质量按交货批号、品种、色别随机取样,每批取样不少于三块,每块不少于 1.5m,取样起始位置距布头至少 1.5m以上,所取试样不允许有影响试验结果的疵点。7.2.2 外观质量按 GB/T 22846 的规定抽样。7.3 外观质量 按品种、色别计算不符品等率。不符品等率在5.0%及以内者,判定该批产品合格,不符品等率在5.0%以上者,判该批产品不合格。7.4 内在质量 所有指标全部合格者判该批产品内在质量合格;有一项不合格者,则判该批产品内在质量不合格。7.5 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均合格,判该批产品合格,否则判为不合格。8 产品使用说明、包装、运输、贮存 8.1 产品使用说明 DB35/T 8012016 7 8.1.1 明确用途者标明其用途。8.1.2 其他按 GB 5296.4 和 GB 31701 规定执行。8.2 产品包装按 GB/T 4856 或协议执行。8.3 产品运输应防潮、防火、防污染。8.4 产品应放在阴凉、干燥、清洁库房内,并防蛀、防霉。_ DB35/T 8012016 福建省地方标准 竹浆粘胶纤维混纺针织面料 DB35/T 8012016*2016年 7月第一版 2016年 7月第一次印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