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竹笋用林栽培技术规范DB35/T 1384-2013.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石竹笋用林栽培技术规范DB35/T 1384-201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石竹笋用林栽培技术规范DB35/T 1384-201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石竹笋用林栽培技术规范DB35/T 1384-2013.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石竹笋用林栽培技术规范DB35/T 1384-2013.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石竹笋用林栽培技术规范DB35/T 1384-2013.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020 B64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13842013 石竹笋用林栽培技术规范 Technical regulation on cultivating for bamboo shoot of Phyllostachys nuda 2013-12-04发布 2014-03-01实施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福建省地方标准 石竹笋用林栽培技术规范 DB35/T 13842013*2014年 3月第一版 2014年 3月第一次印刷 DB35/T 13842013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福建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尤溪县林业局、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尤溪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勇、邱晓东、郑瑞钰、郑蓉、吴长生。DB35/T 13842013 1 石竹笋用林栽培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石竹(Phyllostachys nuda McClure)笋用林栽培技术的术语和定义、造林、幼林管理、成林管理、病虫害防治、竹笋采收、档案管理。本标准适用于石竹笋用林的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LY/T 1678 森林食品 产地环境通用要求 DB35/T 641 造林作业设计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竹苗 也称母竹,从现有石竹林内挖取用作新造林的植株。3.2 来鞭 与母竹相连的鞭芽朝竹苗秆方向的鞭段。3.3 去鞭 与母竹相连的鞭芽背向竹苗秆方向的鞭段。4 造林 4.1 作业设计 在造林地调查后进行作业设计,编制造林作业设计说明书,主要内容包括造林地选择、林地清理方式、整地方法、挖穴规格、造林时间、造林方法、造林密度、苗木来源、苗木规格、用工与投资概算等。具体要求按DB35/T 641规定执行。4.2 林地选择 4.2.1 气候 年平均气温15 19,年降水量1 200 mm1 800 mm。4.2.2 地形 海拔高度低于800 m,坡度小于20,交通方便,水源充足的地块。DB35/T 13842013 2 4.2.3 土壤 沙质壤土或红、黄壤土,土层厚度大于50 cm,pH值4.57.0。4.2.4 环境 环境质量应符合LY/T 1678要求。4.3 林地整理 4.3.1 林地准备 秋、冬季进行劈草清杂、深翻。4.3.2 挖穴 挖穴密度:每公顷1 000 1 500 穴,穴规格:长60 cm80 cm、宽40 cm、深40 cm。4.3.3 基肥 每穴施钙镁磷0.5 kg1 kg。4.4 竹苗 4.4.1 竹苗选择 选择12 年生,胸径2 cm5 cm,生长健壮、枝叶茂盛、分枝低、无病虫害的植株。4.4.2 竹苗挖掘 起苗时做到不伤鞭芽和秆基,留来鞭15 cm20 cm,去鞭25 cm30 cm,带完整土球。留47 盘枝条。对竹蔸、秆、枝、叶保护处理。4.4.3 竹苗运输 搬运时要轻拿轻放,保护土球,注意保湿。4.5 种植 4.5.1 时间 1月下旬至3月上旬种植。4.5.2 方法 竹苗挖掘后1 d2 d内完成种植,种植时将竹苗蔸置于穴内,分3 次回填表土,踩实,成馒头状,浇定根水,覆盖松土。4.5.3 补植 第2年和第3年对缺株和死亡植株进行补植。5 幼林管理 5.1 水分管理 若栽后遇连续3 d5 d无降雨天气,及时浇水。积水过多时,做好排涝工作。5.2 除草松土 种植后第1年10月11月除草松土1 次。第2年和第3年各除草松土2 次,分别在每年6月7月和 10月11月进行。5.3 施肥 DB35/T 13842013 3 种植后第1年6月7月施肥1 次,穴施,每穴施尿素0.1 kg。第2年和第3年每年施肥2 次,每公顷每次穴施或沟施复合肥(或尿素)240 kg300 kg,结合除草松土进行。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要求。5.4 留养新竹 及时挖除退笋、畸形笋、病虫害笋,其余笋留养成竹。5.5 套种 种植后可套种绿肥或经济作物。5.6 竹林保护 防止人畜及其它动物破坏,及时防治病虫害,防治方法见附录A。6 成林管理 6.1 留笋养竹 每年在出笋的盛期,选留健壮的竹笋成竹,每年每公顷留新竹2 000 株2 500株,做到留大挖小,留稀挖密。6.2 调整竹林结构 保留14年生的植株,每年7月后砍伐病竹、弱竹和5年生以上的老竹,每公顷保留立竹数7 000 9 000 株。6.3 除草松土 每年夏季和秋季各进行除草松土1 次。6.4 施肥 每年结合除草松土施肥2 次,7月沟施或深翻入土施长鞭肥1次,每公顷施尿素450 kg750 kg;9月10月施孕笋肥1 次,每公顷沟施复合肥750 kg1 500 kg。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要求。6.5 灌溉 遇干旱天气应及时灌溉保湿,水质应符合LY/T 1678要求。7 病虫害防治 7.1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及时开展对石竹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做好竹苗、竹材、竹枝梢的检疫工作,实施竹林生态系统管理,推行无公害防治,适时做好以营林、物理、生物防治为主,化学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工作。7.2 主要病虫种类 竹夜蛾类、笋象类、介壳虫类、竹螟类、竹小蜂类、竹煤污病、竹疹病、竹丛枝病。7.3 防治方法 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见本标准附录A,农药使用执行GB 4285要求。8 竹笋采收 每年5月7月,在竹笋露出地面20 cm30 cm时,用笋锄从笋基部切断,不损伤鞭、秆。9 档案管理 DB35/T 13842013 4 以小班为单位建立竹林栽培小班档案卡,详细记载小班竹林的生长情况及经营活动情况。档案内容包括小班地名、面积,现有竹林结构、竹林产量,经营活动时间、活动内容、规格质量、单价、投资金额等,具体内容见本标准附录B。DB35/T 13842013 5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石竹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A.1石竹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见表 A.1 表 A.1石竹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病虫名称 主要特征 主要为害症状 防治方法 笋夜蛾类 鳞翅目夜蛾科,有竹笋禾夜蛾、淡竹笋夜蛾、笋秀夜蛾等,幼虫体长26 mm48 mm。竹笋禾夜蛾幼虫具有5 条淡色纵纹。前翅翅基及近顶角处各有1 个倒三角形深褐色斑。笋秀禾夜蛾前翅中央具 1 个黄白色肾形纹。幼虫蛀入笋中取食,竹箨留有规则的圆形蛀孔,并常挂有幼虫粪屑。为害后致竹笋死亡、残缺,后或长成残缺、畸形竹。挖除受害竹笋,杀死笋内幼虫。12月清除杂草,消灭越冬虫卵。6月份成虫羽化时,利用黑光灯诱杀。出笋前对林下和周边的杂草喷洒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2 3 次。笋象类 鞘翅目象甲科,有大竹笋象、一字竹笋象等,成虫头部延伸成象鼻状,具假死性。大竹笋象成虫体长18 mm35 mm,橙黄色,前胸背板有许多不规则黑斑。一字竹笋象成虫体长15 mm17 mm,梭形赤褐色,前胸背板具一贯穿的纵向黑色条斑。幼虫蛀食竹笋,造成腐烂退笋或生长不良,成虫啃食嫩竹,致使竹、枝夭折。在成虫出现的高峰期,利用其假死性进行人工捕捉。秋冬季松土,击破土茧使其死亡。糖醋液或麦麸炒香拌敌敌畏,制成毒饵诱杀。在成虫出现的高峰期,用 5%吡虫啉乳油 1 000 倍液或用 20%氰戊菊酯3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成虫。介壳虫类 同翅目蚧总科,有蠕须盾蚧、红链蚧等,体长仅约1 mm,群居于竹秆,似尘垢状。蠕须盾蚧初期被白色蜡质,后期为污垢状。红链蚧为害后成深红色青苔状斑块。均以雌成虫和若虫固定于秆、叶上刺吸汁液,致枝、叶枯黄,竹株长势衰退,产量下降,并诱发煤污病,严重时致竹株死亡。人工抹杀。加强抚育管理,保持合理的立竹数,清除并烧毁严重被害竹。用 2%高渗啶虫脒乳油 10 倍液,或 80%敌敌畏 10 倍2.5%溴氰菊酯100倍1:1混配液,每株竹秆注射3 ml5 ml。竹螟类 鳞翅目螟蛾科,有竹织叶野螟、竹绒野螟、竹云纹野螟等。竹织叶野螟幼虫体长 16 mm30 mm,成虫为中小型蛾类。幼虫吐丝缀合数片竹叶成苞状,并在其间取食,有转移取食习性。冬季浅翻除草,消灭越冬老熟幼虫。5月、9月在竹林边缘设黑光灯诱杀成虫。喷洒森得保或白僵菌粉等。虫口密度高时用98%晶体敌百虫500倍液喷洒。DB35/T 13842013 6 表 A.1石竹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续)病虫名称 主要特征 主要为害症状 防治方法 竹小蜂类 膜翅目,有广肩小蜂科的竹瘿广肩小蜂等。竹瘿广肩小蜂幼虫细长,乳白色,老熟时体长6 mm8 mm。成虫体长5 mm9 mm,黑色,腹部细长,密被细毛。雄蜂体稍小,触角长度约为雌蜂的2倍。小枝基部形成膨大的虫瘿,虫瘿表面布有白粉,小枝端部新叶簇生,提早脱落,影响竹子生长,降低发笋率。砍伐并清除受害严重的竹株和枝叶。4月5月在竹杆基部注射80%敌敌畏5倍液约3 ml。于成虫羽化盛期,用烟雾机喷0.05%溴氰菊酯油烟剂,或用80%敌敌畏乳油1 000 倍液喷雾。竹煤污病 形成烟煤状物,覆盖于叶片和小枝表面,影响竹子生长,严重时可造成叶片粘合、发黄脱落,小枝枯死。保持合理竹林密度,使竹林通风透光,降低发病率。及时防治介壳虫和蚜虫。清除受害严重的竹株。竹疹病 在叶表面形成疹状隆起的小斑点(块),颜色自灰白渐变为橙黄、黑色,边缘赤色,严重时叶片布满病斑,导致枯黄脱落。发病由下而上蔓延。于早春销毁受害病枝、叶,清除侵染源。适当疏伐,使竹林通风透光;适时松土施肥,增强抗病力。7月8月叶片刚出现灰白色病斑时,喷洒1:1:100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竹丛枝病 病枝成扫帚状,侧枝丛生,节间缩短,竹叶变小。清除并烧毁病竹及其枝叶。保持合理的竹林密度。5月8月发病高峰期,竹枝喷洒波尔多液,预防病菌感染。大量发生时,施放10%五氯酚烟剂防治,防止蔓延。DB35/T 13842013 7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石竹笋用林栽培小班档案卡 B.1笋用林栽培小班档案卡 石竹笋用林栽培小班档案卡 _县(市、区)_乡(镇、场)_村(工区)林班号_大班号_小班号_。地名_,面积_。郁闭度,经营密度 株/hm2,平均胸径 cm,经营级;年龄结构:1年生竹%,2 年生竹%,3 年生竹%,4 年生竹%;竹林产量:鲜笋 kg/hm2,竹材,(其他),(其他)。经营活动情况表 时 间 项 目 规格质量 单价(元/hm2)投资金额(元)备注 编号 DB35/T 13842013 8 参考文献 1 GB/T 15776-2006 造林技术规程 2 GB/T 20391-2006 毛竹林丰产技术 3 HJ 332 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4 LY/T 1834-2009 早竹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5 LY/T 1769-2008 苦竹笋用林培育技术规程 6 LY/T 2043-2012 寿竹笋用林栽培技术规程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