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13.100 C 75 备案号:416652014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 63/T 12482014 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评价细则 2014-03-03发布 2014-03-15实施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3/T 12482014 I 前 言 本标准按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由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省特种设备协会、青海省特种设备检验所、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西宁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化工分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继凯、李江、康世全、王立新、史清国、王青华、张靖。DB63/T 12482014 1 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评价细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评价术语和定义、一般规定、评价要求、评价项目、抽样规定、评价方法、评价分级等。本标准适用于有关部门和机构对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械、电梯、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使用单位的安全使用管理状况进行评价,也适用于使用单位对前述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管理状况进行自我评价。2 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 使用单位 具有特种设备管理权利和管理义务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其既可以是特种设备产权所有者,也可以是受特种设备产权所有者授权或委托,具有特种设备实际管理权利和管理义务者。2.2 特种设备事故 因特种设备的不安全状态、相关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在特种设备使用中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特种设备严重损坏或者中断运行、人员滞留、人员转移等突发事件。3 一般规定 3.1 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承压类特种设备上用于压力、温度、液位、流量等参数的测量、控制仪表和装置,如压力表、安全阀、爆破片、温度计、液(水)位计等附件,以及超压、超温、水位报警及其联锁保护装置等。电梯、起重机械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机电类特种设备上用于控制位置、重量、速度、防止坠落等装置,如限位装置、超载保护器、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制动器、门锁及其联锁装置等。3.2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 使用单位特种设备的操作和管理人员。3.3 严重事故隐患 DB63/T 12482014 2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严重事故隐患:使用非法生产的特种设备的;使用的特种设备缺少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或者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失灵的;使用应当予以报废的特种设备或者不符合规定参数范围的特种设备的;使用超期未检或者经检验检测判为不合格的特种设备的;使用有明显故障、异常情况的特种设备,或者使用经责令改正而未予改正的特种设备的;特种设备发生事故不予报告而继续使用的。4 评价要求 4.1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定期和不定期对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管理现状进行评价,以查找、分析和预测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及风险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措施,不断提高安全使用管理水平。4.2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和其他机构应以本标准及有关特种设备的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为依据对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管理现状进行评价。4.3 评价时,应按照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评价表(附录 A)中的内容、要求和评分办法,通过查阅资料、抽查考核和现场查证等方式,对使用单位的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现状进行评价,并出具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评价报告(附录 B)。5 评价项目 5.1 机构和人员:a)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b)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c)特种设备操作人员;d)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5.2 管理要求:a)岗位职责;b)安全管理制度;c)安全技术操作规程。5.3 使用要求:a)购置;b)安装;c)注册登记及登记变更;d)安全技术档案;e)维护保养;f)定期自行安全检查;g)定期检验;h)故障处理和隐患整改;i)改造和重大维修;j)报废。5.4 应急管理:a)应急救援预案;DB63/T 12482014 3 b)应急救援预案演练。5.5 事故管理:a)事故报告 b)事故处理 6 抽样规定 6.1 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抽查考核数量以在册人数(H)按表1 规定抽样,抽样时应覆盖所涉及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表1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抽查考核数量 在册人数(H)抽查比例 最低抽查人数 H10 100%/10H100 50%10人 100H500 30%50人 H500 20%150人 6.2 对特种设备抽查考核数量以在用特种设备数量(M)按表2 规定抽样,公用管道和工业管道登记单元抽查考核数量按表 3 规定抽样,抽样时应覆盖所涉及的特种设备种类:表2 特种设备抽查考核数量 在用特种设备数量(M)抽查比例 最低抽查数量 M10 100%/10M50 50%10台 50M100 40%30台 100M500 20%50台 M500 20%/表3 公用管道和工业管道登记单元抽查考核数量 公用管道和工业管道登记单元(M)抽查比例 最低抽查登记单元数 M10 50%/10M30 30%5个 M30 10%10个 7 评价方法 7.1 按照附录 A中的评价内容和要求,对被评价单位需要评价的项目进行打分,各项得分扣完为止;评价时,对每类设备分别计分;被评价单位无某类特种设备或无某项评价项目时,则视该评价项目为空项,不计分。DB63/T 12482014 4 7.2 被评价单位对某一类在用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的定量评价结果以得分率 Pn 表示,计算方法见公式(1):%100YnSnPn(1)式中:n 指某一类特种设备,如锅炉或电梯等;Pn 某一类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评价得分率;Sn 某一类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评价单项实得分(不需评价的项目不计);Yn 某一类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评价单项应得分(不需评价的项目不计)。7.3 被评价单位对在用各类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的综合定量评价结果以总得分率 P表示,计算方法见公式(2):%100YSP(2)式中:P 在用各类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评价总得分率;S 在用各类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评价单项总实得分;Y 在用各类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评价单项总应得分。8 安全使用管理综合评价结果分级 8.1 安全使用管理综合评价结果分为 A、B、C、D 四级,分级标准如下:a)P85%,安全使用管理评价结果为 A 级;b)70%P85%,安全使用管理评价结果为 B 级;c)60%P70%,安全使用管理评价结果为 C 级;d)P60%,安全使用管理评价结果为 D 级。8.2 否决条件和直接判定条件 8.2.1 A 级否决条件 本年度发生过特种设备事故的,不能评定为A级。8.2.2 D 级直接判定条件 存在以下情况之一的,直接判定为D级:a)使用非法生产的特种设备;b)使用未注册登记的特种设备;c)使用报废的特种设备;d)使用存在故障、异常情况经责令整改而未予整改的特种设备;e)使用经检验检测判定为不合格的特种设备;f)使用未经定期检验的特种设备;g)现场作业人员无证上岗;h)电梯使用单位未签订维护保养合同;i)本年度发生过较大以上(含较大)特种设备事故。锅炉 压力 容器 压力 管道 起重 机械 电梯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类别 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和要求 评分办法 检查结果 应 得分 实 得分 应 得分 实 得分 应 得分 实得分应得分实得分应得分实得分应得分实得分查证使用单位内部管理文件、岗位职责等见证材料:未按照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设置或指定安全管理机构的扣 10 分。安全管理机构 安全管理人员 20分 按照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并以使用单位内部管理文件形式予以明确;按照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并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管理类)。查证任命文件、岗位职责等见证材料:未按照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人员的扣 10 分。操作 人员 40分 根据使用的特种设备种类和数量配备相应作业项目的持证操作人员。查阅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名册、档案,并现场抽查若干名特种设备作业人员:a)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未按时复审的,扣 10-40 分;b)存在无证上岗的直接判定为D 级。机构 和人员 80分 人员 培训 20分 定期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操作技能培训。查阅培训计划、培训记录等:a)未制定培训计划,扣 5 分;b)无培训记录,扣 5 分;c)培训记录不完整,扣 3 分;d)未开展培训教育,扣 10-20 分。通用 要求 主要负责人岗位职责;安全管理机构(机构负责人)岗位职责;安全管理人员岗位职责;操作人员岗位职责;管理 要求 80分 岗位 职责 20分 专项 要求 锅炉:水处理作业人员岗位职责;维修保养人员岗位职责;查阅岗位职责:a)相应岗位职责未制定、不健全或岗位职责内容不符合要求的每项扣 5分;b)未制定任何岗位职责的扣 20 分。附录A(规范性附录)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评价表 表 A.1 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评价表 锅炉 压力 容器 压力 管道 起重 机械 电梯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类别 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和要求 评分办法 检查结果 应 得分 实 得分 应 得分 实 得分 应 得分 实得分应得分实得分应得分实得分应得分实得分通用 要求 使用登记制度;定期检验制度;安全检查制度;日常维护保养制度;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故障和隐患排查整改制度;应急救援制度;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 管理制度 30分 专项 要求 锅炉:水质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电梯:层门、机房和电源钥匙的使用及管理制度;机房和井道管理制度。查阅管理制度:a)相应管理制度未制定、不健全或制度内容不符合要求的每项扣 5 分;b)未制定任何管理制度的扣 30 分。管理 要求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0分 根据特种设备相关的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规定以及特种设备种类,编制特种设备各岗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包括紧急情况下的操作)。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应发至相应操作岗位。按照所使用的特种设备种类查证相应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a)相应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编制内容不符合要求的,每项扣 10 分;b)未将操作规程发至相应操作岗位扣 10 分;c)未编制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扣 30 分;d)现场抽查操作人员,询问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回答不正确的每人扣 5分。购置 10分 应采购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并由取得相应制造许可单位生产的特种设备。查证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a)设备购置符合要求的得 10 分;b)使用未取得相应制造许可单位生产的或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特种设备,直接判定为D 级。使用 要求 240分 安装 10分 需要进行安装使用的特种设备,安装过程应当委托取得相应安装许可的单位进行。使用单位应督促安装单位办理施工告知,并由取得相应许可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安装监督检验。安装结束后,使用单位应组织竣工验收并妥善保存施工资料。查证安装合同、施工告知书(单)、监督检验报告和竣工验收资料等见证文件:a)存在特种设备安装前未告知的,扣 10 分;b)设备由未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进行安装,或者使用未经安装监督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特种设备的直接判定为 D 级。表 A.1 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评价表(续)锅炉 压力 容器 压力 管道 起重 机械 电梯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类别 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和要求 评分办法 检查结果 应 得分 实 得分 应 得分 实 得分 应 得分 实得分应得分实得分应得分实得分应得分实得分注册登记 30分 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 30 日内,使用单位应向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办理使用注册登记。锅炉、压力容器、电梯的使用登记标志应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查证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使用登记标志和注册登记表等:a)锅炉、压力容器、电梯的的使用登记标志未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的,扣 10-30 分;b)在用特种设备超过规定期限未注册登记的直接判定为D 级。登记变更 10分 特种设备发生下列变化的,使用单位应在变化后 30 日内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变更:a)经过改造、重大维修或设备移装的;b)改变设备用途、使用条件的;c)停用一年以上及重新启用的;d)使用单位发生变更的。查阅设备台账、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注册登记表和变更记录等见证材料:未按规定办理注册登记变更的,扣 10 分。安全 技术档案 30分 使用单位应逐台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包括下列内容:a)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表);b)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安装)产品质量证明、安全性能监督检验证书、使用维护说明等技术文件和资料;c)特种设备定期检验报告;d)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记录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e)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f)特种设备安全附件校验、修理和更换记录;g)特种设备维修、改造的有关资料和记录;h)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按照使用的特种设备种类抽查安全技术档案:a)档案内容不齐全的每缺一项扣 5 分;b)未建立安全技术档案的,扣 30 分。通用 要求 应根据特种设备种类对特种设备及其附属设备、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实际使用情况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检修。维护保养时应按照规定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安全须知等。燃气(油)锅炉燃烧机的维护保养应由专业技术单位承担,按照合同进行维保并做好记录。使用 要求 维护保养 20分 专项 要求 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必须委托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进行,签订电梯维护保养合同,并至少每 15 日进行一次维护保养。查证维护保养、检修记录:a)维护保养记录内容不完整、数量不齐全或存在补填现象的每项扣 5 分;b)未按照规定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安全须知等危险提示、警示的,扣 5分;c)燃气(油)锅炉燃烧机未签订维保合同的,扣10 分;d)电梯无维护保养记录、未按要求至少每 15 日进行一次维护保养的,扣 20 分;e)电梯使用单位未签订维护保养合同的直接判定为D级。表 A.1 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评价表(续)锅炉 压力 容器 压力 管道 起重 机械 电梯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类别 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和要求 评分办法 检查结果 应 得分 实 得分 应 得分 实 得分 应 得分 实得分应得分实得分应得分实得分应得分实得分定期 自行 安全 检查 20分 使用单位对在用特种设备每月至少组织开展一次自行检查;要求进行年度检查的特种设备,需按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查证定期自行检查记录、校验报告、检定证书等:a)在用特种设备未进行定期自行检查的,扣10分;b)在用特种设备未进行年度检查的,扣 10-20 分。定期 检验 20分 使用单位应在特种设备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一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请定期检验;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应按照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定期进行校验、检定;查证定期检验报告:a)未按规定申请定期检验的,扣 10 分;b)在用特种设备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未经校验、检定的,扣 20 分;c)在用特种设备有 1 台未经定期检验,或经检验不合格继续使用,或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失效继续使用的直接判定为D 级。故障 处理 和 隐患 整改 30分 特种设备出现故障、异常情况或者经定期检验和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后,使用单位应及时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查阅故障和隐患整改记录(台账):a)故障和隐患整改未做记录的,扣 10分;b)现场检查中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的,扣 20 分,(此类情况作为A 级否决条件);c)对经定期检验或现场安全监察发现的事故隐患未按要求及时进行整改的直接判定为D级。通用 要求 特种设备的改造、重大维修应委托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进行;使用单位应督促改造、重大维修单位办理施工告知,并由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进行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施工结束后,使用单位应组织竣工验收并妥善保存施工资料。改造和重大维修 10分 专项 要求 锅炉的化学清洗,应委托专业清洗单位进行。清洗过程应经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进行监督检验。查阅改造、重大维修告知书、监检报告、竣工验收资料等相关见证文件:a)特种设备改造、重大维修前未告知的,扣10分;b)特种设备改造和重大维修未委托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进行,或者未经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进行监督检验的直接判定为D 级。c)锅炉的化学清洗未经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进行监督检验的,扣 10 分。使用 要求 报废 10分 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且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的,使用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报废,并到原注册登记机关办理注销。查阅安全技术档案:a)特种设备报废后未到原注册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的扣 10 分;b)符合报废条件继续使用的直接判定为D级。表 A.1 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评价表(续)锅炉 压力 容器 压力 管道 起重 机械 电梯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类别 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和要求 评分办法 检查结果 应 得分 实 得分 应 得分 实 得分 应 得分 实得分应得分实得分应得分实得分应得分实得分锅炉 专项使用要求 20分 使用单位应当对水汽质量定期进行常规化验分析、做好记录,并接受检验机构进行的水(介)质处理检验。查证相应工作记录、水处理检验报告等:a)工作记录不全的,扣 10分;b)无工作记录或相关报告的,扣 10-20 分。/移动式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应当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自行检查工作。随车作业人员应在每次出车前、停车后和装卸前、后进行检查。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至少每月对移动式压力容器进行一次检查。对日常维护保养和自行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当及时处理,并且做好记录。查证相应工作记录:不符合要求的,每项扣 3 分。压力容器 专项使用要求 10分 氧舱使用单位须向进舱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进舱人员不得携带火种和易燃、易爆物品,不得穿戴能产生静电的服装、鞋、帽。严禁将沾染油脂的物品置于舱内。现场查证:不符合要求的,扣 10 分。/起重机械专项使用要求 10分 1、使用单位需要租赁起重机械时,应选择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经检验合格且在有效期内的起重机械。2、起重机械拆卸时,使用单位应当选择具有相应许可资格的单位实施。查证相关合同、协议和工作记录等:不符合要求的,扣 10 分。/使用 要求 电梯专项使用要求 30分 1、应保证机房、井道、底坑无漏水、渗水现象;机房、井道内不应安装与电梯无关的其它设施。2、应保证通往机房、底坑、滑轮间、井道安全门的通道畅通无阻,照度满足要求。3、应保证紧急报警装置可靠、通讯便捷。当电梯困人时,紧急报警装置应能保证与救援人员持续联系。4、应将电梯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置于易于乘客注意的显著位置。5、应在电梯显著位置标明维护保养单位名称及应急救援电话;6、公众聚集场所使用的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在客流高峰期时采取疏导措施,防止拥挤发生危险;查证相关管理制度、岗位职责等,或者到现场查证:不符合要求的,每项扣 5 分。/应急 管理 30分 应急 救援预案 10分 使用单位应按照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和本单位使用特种设备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预案。事故发生后,使用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查证应急救援管理制度和应急救援预案:a)预案不符合要求的,扣 5 分;b)未制定预案的,扣 10 分。表 A.1 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评价表(续)锅炉 压力 容器 压力 管道 起重 机械 电梯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类别 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和要求 评分办法 检查结果 应 得分 实 得分 应 得分 实 得分 应 得分 实得分应得分实得分应得分实得分应得分实得分通用 要求 使用单位应根据所使用的特种设备种类定期进行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对预案的演练过程进行记录,并及时总结和修订;应急救援预案演练 10分 专项 要求 公众聚集场所电梯使用单位应当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氧舱使用单位至少每 6个月进行一次应急救援演练。查证应急救援演练记录:a)未能按照要求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对应急演练效果不能及时做出评估并完善、修订救援预案,或者应急救援演练记录不完整的,扣 5分;b)从未组织应急救援演练的,扣 10 分。应急 管理 电梯轿厢滞留人员应急处理10分 电梯由于故障、停电等原因发生轿厢滞留人员时,使用单位应立即通知或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施救,使用单位应禁止滞留人员以危险方式离开电梯。查证相应管理制度或岗位职责和工作记录:不符合要求的,扣 10 分。/事故报告 10 分 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后,使用单位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本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 1 小时内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使用单位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使用单位应做好事故记录。查证有关管理制度、档案和记录:a)未做事故记录的,扣 5分;b)发生事故后未按照要求及时报告的,扣 10 分。事故 管理 20分 事故处理 10 分 事故发生后,使用单位应当及时总结事故教训,落实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查证有关管理制度、档案和记录:a)未按要求及时总结事故教训的,扣 5 分;b)未落实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的,扣 10 分。合计 被评价单位:评价人员:评价日期:表 A.1 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评价表(续)DB63/T 12482014 6 B B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评价报告 表B.1 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评价报告 使用单位 地址 法人代表/主要负责人 联系电话 基本情况及评价结果 设备种类 设备数量 设备 抽样数量 作业人员数量 作业人员 抽样数量 应得分合计 实得分合计 实得分率锅炉 压力容器 压力管道 起重机械 电梯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合计/总实得分率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综合评价结果 A级 B 级 C级 D级 评价综述:评价单位 评价人员 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