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与充填处理碧玺 定名及合格判定DB51/T 2179-2016.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天然与充填处理碧玺 定名及合格判定DB51/T 2179-2016.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天然与充填处理碧玺 定名及合格判定DB51/T 2179-2016.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天然与充填处理碧玺 定名及合格判定DB51/T 2179-2016.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天然与充填处理碧玺 定名及合格判定DB51/T 2179-2016.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天然与充填处理碧玺 定名及合格判定DB51/T 2179-2016.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39.060 Y 88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21792016 天然与充填处理碧玺 定名及合格判定 2016-05-18发布 2016-06-01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1/T 21792016 I 目 次 前 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1 4 天然与充填处理碧玺的鉴别.1 5 碧玺充填程度等级划分.2 6 天然与充填碧玺的定名及附注说明.3 7 合格判定.4 DB51/T 21792016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的编写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四川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戴苏兰、曲蔚、夏玉梅、陈红霞、陈大鹏、罗琴凤、徐速、段粲、廖俊、王淑洁。DB51/T 21792016 1 天然与充填处理碧玺 定名及合格判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碧玺充填处理的鉴定特征及鉴别方法、充填程度等级划分、定名及合格判定原则。本标准适用于天然与充填碧玺原料及成品。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6552 珠宝玉石 名称 GB/T 16553 珠宝玉石 鉴定 GB/T 31912 饰品 标识 3 术语 GB/T 16552、GB/T 16553 和GB/T 31912 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 天然与充填处理碧玺的鉴别 4.1 天然碧玺的鉴定 天然碧玺依据GB/T 16553 和GB/T 16552 标准要求进行鉴定和命名。4.2 充填处理碧玺与天然碧玺的鉴别方法及鉴别特征 4.2.1 放大检查 天然碧玺的裂隙中无人工充填物。充填处理碧玺其裂隙或坑洞处常可见充填物残余、气泡、流动构造等现象,沿裂隙有时可见“闪光效应”,充填裂隙表面可见充填物与主体存在光泽差异。4.2.2 紫外荧光特征 天然碧玺通常无荧光,但红色、粉红色天然碧玺有弱的红到紫色荧光,褐黄色天然碧玺常见较强橙黄色荧光,且短波强于长波。充填处理碧玺可见强到弱的黄绿色或蓝白色荧光沿裂隙呈丝网状分布,或在坑洞处呈团块状分布,通常长波强于短波。4.2.3 红外光谱分析 高分子聚合物充填碧玺可在(24002600)cm-1和(28003200)cm-1处出现强吸收峰,近红外区(58006000)cm-1处出现强吸收峰。天然碧玺无上述吸收峰。4.2.4 发光图像分析 DB51/T 21792016 2 充填处理碧玺其裂隙充填物与碧玺主体之间存在发光颜色及发光强度的差异。DiamondViewTM下,高分子聚合物充填碧玺其分布在裂隙及坑洞处的充填物表现出明显的蓝白色荧光。天然碧玺无上述现象。4.2.5 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充填处理碧玺其常见充填物具1113 cm-1、1185 cm-1、1608 cm-1等拉曼位移峰。天然碧玺无上述拉曼位移峰。5 碧玺充填程度等级划分 5.1 单粒碧玺充填程度等级划分 依据单粒碧玺中充填裂隙的大小、形状、位置、数量、充填程度以及充填裂隙总和面积与样品最大截面积的占比,综合划分单粒碧玺充填程度等级。单粒碧玺充填程度等级划分详见表1。表1 单粒碧玺充填程度等级划分 充填程度等级 观测特征 未经充填 T0 裂隙中无人工充填物。轻微充填 T1 充填裂隙在样品中呈星点状、细丝状,裂隙中的人工充填物10X放大条件下不易被观察到,无充填气泡。刻面样品冠部除台面以外部分及雕件(素面)样品边缘或珠形样品的穿孔周围,其充填部分总和面积占样品最大截面积的1/10以下;或刻面样品台面及亭部、雕件(素面)正面主体或珠形样品的珠面,其充填部分总和面积占样品最大截面积的1/12以下。中等充填 T2 充填裂隙在样品中呈星点状、丝线状、羽片状,裂隙中人工充填物10X放大条件下容易被观察到,可有个别气泡,裂隙出露表面处可见充填物与主体存在光泽差异。刻面样品冠部及雕件(素面)样品边缘或珠形样品的穿孔周围,其充填部分总和面积占样品最大截面积的1/10(含1/10)到1/3(不含1/3);或刻面样品台面及亭部、雕件(素面)正面主体或珠形样品的珠面,其充填部分总和面积占样品最大截面积的1/12(含1/12)到1/3(不含1/3)。严重充填 T3 充填裂隙在样品中呈脉状,或充填坑洞呈团块状分布,裂隙或坑洞中充填物10X放大条件下明显可见,可见充填气泡、流动构造、充填物变黄等现象,裂隙出露表面处可见充填物与主体存在光泽差异,且充填部分总和面积占样品最大截面积的1/3(含1/3)以上。DB51/T 21792016 3 5.2 珠串及群镶碧玺充填程度等级划分 确定珠串及群镶碧玺中每一粒碧玺的充填等级,依据不同充填程度颗粒数量所占整个样品颗粒数量的比例进行样品整体充填程度等级划分。珠串及群镶碧玺充填程度等级划分详见表2。表2 珠串及群镶碧玺充填程度等级划分 充填程度等级 观测特征 未经充填 TS0 整个样品中,每一粒碧玺都为T0。轻微充填 TS1 整个样品中,仅存在T1,或T0、T1。中等充填 TS2 整个样品中,T2的数量不超过整体的1/2(含1/2);或T3的数量不超过整体的1/3(含1/3);T3、T2组合存在时,其总数不超过整体的1/3(含1/3)。严重充填 TS3 整个样品中,T2的数量超过整体的1/2;或T3的数量超过整体的1/3;T3、T2组合存在时,其总数超过整体的1/3。6 天然与充填碧玺的定名及附注说明 6.1 单粒天然与充填碧玺的定名及附注说明 单粒天然与充填碧玺的定名及附注说明详见表3。表3 单粒天然与充填碧玺的定名及附注说明 充填程度等级 定名(检验结论)附注说明 T0 碧玺 无需附注说明。T1 碧玺 证书等相关质量文件附注说明中可不标注,但应在检验原始记录中予以客观记录。T2 碧玺 需在证书等相关质量文件中附注说明“样品可见充填现象”。T3 碧玺(处理)或碧玺(充填处理)定名“碧玺(处理)”时,需在证书等相关质量文件中附注说明“经人工充填处理”。6.2 珠串及群镶天然与充填碧玺的定名及附注说明 珠串及群镶天然与充填碧玺的定名及附注说明详见表4。DB51/T 21792016 4 表4 珠串及群镶天然与充填碧玺的定名及附注说明 充填程度等级 定名(检验结论)附注说明 TS0 碧玺 无需附注说明。TS1 碧玺 证书等相关质量文件附注说明中可不标注,但应在原始记录中予以客观记录。TS2 碧玺 需在证书等相关质量文件中附注说明“部分珠粒可见充填现象”。TS3 碧玺(处理)或碧玺(充填处理)定名“碧玺(处理)”时,需在证书等相关质量文件中附注说明“经人工充填处理”。7 合格判定 7.1 碧玺产品标识应符合 GB/T 31912 标准要求,定名及附注说明应符合本标准要求。7.2 检验时按照饰品标识名称和附注内容进行定名合格判定。7.3 天然与充填碧玺定名的合格判定原则详见表 5。表5 天然与充填碧玺定名的合格判定原则 充填程度检验结果 定名合格判定 碧玺饰品标识名称 单粒 珠串及群镶 定名质量判定 定名标识判定 T0 T S 0 合格 合格 T1 T S 1 合格 合格 T2 T S 2 不合格 不合格 碧玺+饰品品种名称,证书等相关质量文件中无任何附注说明 T3 T S 3 不合格 不合格 T0 T S 0 不合格 不合格 T1 T S 1 合格 合格 T2 T S 2 合格 合格 碧玺+饰品品种名称,证书等相关质量文件中有充填现象的附注说明 T3 T S 3 合格 不合格 T0 T S 0 不合格 不合格 T1 T S 1 合格 合格 T2 T S 2 合格 合格 碧玺+饰品品种名称(处理)、或碧玺+饰品品种名称(充填处理)T3 T S 3 合格 合格 _ DB51/T 217920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