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草育苗及盆花生产技术规程DB42/T 983-2014.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孔雀草育苗及盆花生产技术规程DB42/T 983-201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孔雀草育苗及盆花生产技术规程DB42/T 983-201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孔雀草育苗及盆花生产技术规程DB42/T 983-201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孔雀草育苗及盆花生产技术规程DB42/T 983-201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孔雀草育苗及盆花生产技术规程DB42/T 983-201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 S 65.0 20.20 B 62 备案号: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 9832014 孔雀草育苗及盆花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agetes patula seedling and potted flower production(报批搞)(本稿完成日期:20 14-3-24)2014-04-28 发布 2014-09-18 实施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 42/T 98 3 20 14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 用文件.1 3 术语与定 义.1 4 种苗生产.2 4.1 播前准 备.2 4.2 播种.3 4.3 苗期管 理.3 4.4 种苗质 量要求.4 5 盆花生产.4 5.1 上盆前 的准备.4 5.2 上盆时 间.4 5.3 上盆方 法.4 5.4 上盆后 的管理.4 5.5 盆花质 量要求.5 6 检疫.5 7 包装、运 输.5 7.1 种苗.5 7.2 盆花.5 附录 A(资料 性附录)几 个孔雀草品种不同播种期的花期.6 附录 B(资料 性附录)孔 雀草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7 附录 C(资料 性附录)孔 雀草主要虫害及其防治措施.8 DB 42/T 9 04 20 13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 B/T 1.1-2 00 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 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进行起草。请注意本文 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华中农业大学提出。本标准由华中农业大学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武汉市花木公司、武汉维尔福生物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包满珠、何燕红、方新阶、李其友、沙飞、阳永学、马爽。DB 42/T 9 83 20 14 1 孔雀草育苗及盆花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孔雀草(Tage tes pa tul a L.)的种苗 生产、盆花生产、检疫及包装与运输。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播种繁殖孔雀草种苗和盆花。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 82 47.2 主要花卉产 品等级 第 2 部分:盆花 GB/T 1 82 47.4 主要花卉产 品等级 第 4 部分:花卉种子 GB/T 1 82 47.5 主要花卉产 品等级 第 5 部分:花卉种苗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孔雀草 Tag et e p atu la 菊科万寿菊属植物,原产于墨西哥,有花色鲜艳、花期长、抗逆性强和适应范围广泛等优点,在中 国各省份均有栽培。普遍应用于花坛、路边、大型广场等配置,具有很高的观赏 价值。3.2 品种 vari ety 遗传 上 相 对 一致,具 有 相似或一致 的 外 部 形态特征,具 有 一 定 经济价值 的某 一 种栽培植物个 体 的 总 称。3.3 EC 值 EC val u e 25 时可 溶 性 盐 的 浓度,通常 用 mS/cm表示。3.4 萌芽期 germi nat io n 从 播种 至胚根 出 现 的 一段 时期。3.5 育苗初期 in it ial s tag e of se edl in g 从胚根 出 现到 子 叶平展 的 一段 时期。3.6 育苗中期 middl e st age of s eed lin g 从 子 叶平展到 长出1 2对 真叶 的 一段 时期。3.7 育苗后期 la t er stag e of see dli ng DB 42/T 9 04 20 13 2 从 长出1 2对 真叶到根系 布满 穴 孔,并 长出2 3对 真叶 的 一段 时期。3.8 炼苗 ac clima tiza ti on 在 保护地育 苗的 情况 下,采取通风、降温、适 当控水 等措施对 幼 苗强行 锻炼 的 过程。3.9 上盆 p ott in g 在花盆内,栽植花木的作业工 艺。3.10 摘心 pi nc hi n g 除去顶芽,控制顶端 生长优 势,促 进分 蘖。4 种苗生产 4.1 播前准备 4.1.1 品种选择 栽培品种 已选 用 小英雄、云 雀 黄 和 晨韵橙,其 他 品种 参 照本标准及品种 说明书执 行。种子质量 符合 GB/T 1 8 24 7.4 中 一 级和 二 级规定要求。4.1.2 播种时间 根据 上市时间和品种 特 性 确 定,见 附录 A。4.1.3 生产设施 保持育 苗 环境温度 18 25,湿度 50%90%,光 照 低 于 50 00 0 l x。采 用 温度、湿度、光 照可 调 控 的 光 照培 养箱、发 芽室或温室。4.1.4 播种容器 采 用 12 8 穴育 苗 盘。育 苗 盘保持干净,无 病虫 源。4.1.5 播种基质 采 用 育 苗专用 基 质,或 按照 珍 珠 岩 与 泥炭土 1:3 的 比例自 行配 制。播 种 基 质具有 保水、透气、排水 良好 的 特 性,pH 6.0 6.5,EC 0.4 0 m S/c m 0.75 m S/c m。基 质 手捏 能成 团,松手 后 轻 按可 以散开。自 配 基 质 采 用 蒸汽消毒、暴晒消毒或药剂消毒。4.1.6 基质装盘 4.1.6.1 手工装盘 预先湿润基 质,含水 量 50%70%,基 质均 匀填 满各 穴 孔,轻压基 质,基 质 表面低 于 穴盘 边 缘 2 m m 3 m m。4.1.6.2 机械装盘 选 用与 穴盘 型 号相 应的机 械填充 机装 填基 质,装 盘 方法 参 照机 械使 用 说明书。4.1.7 种子处理 DB 42/T 9 83 20 14 3 购买 的种子 短 时间内不能播种时,放 在 4 冰箱 或保 鲜 柜 内 干燥、密封保存。4.2 播种 采 用机 器 播种 或手 工播种。将 种子置于孔中 央,紧贴基 质,覆盖一层厚度为 2 m m 3 m m 的 粗蛭石或珍 珠 岩。将 播种 好 的 穴盘 置于 光 照培 养箱、发 芽室或温室 中发 芽。整 个苗期 过程 中 禁 用 铵态氮肥。4.3 苗期管理 4.3.1 萌芽期 a)特征:播 后 2 d 4 d,出 现胚根,同时 开始 生 根。b)温度:21 24。c)湿度:基 质 表面保持 85%95%含水 量。d)光 照:无需 光 照。e)施 肥:无需 施 肥。4.3.2 育苗初期 a)特征:播 后 7 d 9 d,子 叶平展。b)温度:20 22。c)湿度:基 质 表面保持 70%85%含水 量。d)光 照:光 照强 度小 于 25 00 0 l x。e)施 肥:喷 施 一次 0.0 5%0.0 75%的 1 5-0-15 氮磷钾 复合肥。f)EC:0.6 m S/c m 0.8 m S/c m。4.3.3 育苗中期 a)特征:播 后 17 d 21 d,长出 1 2 对 真叶。b)温度:18 20。c)湿度:基 质 表面保持 40%60%含水 量。d)光 照:光 照强 度 25 00 0 lx 35 00 0 lx。e)施 肥:间 隔 5 d 6 d 交替 喷 施 0.0 75%0.1%的 1 5-0-15-6Ca-3 Mg 和 2 0-1 0-2 0 氮磷钾复合 肥。f)EC:1.0 m S/c m 1.2 m S/c m。4.3.4 育苗后期 a)特征:播 后 24 d 29 d,根系 布满 穴 孔,长出 2 3 对 真叶。b)温度:20 24。c)湿度:基 质 表面保持 40%60%含水 量。d)光 照:光 照强 度 35 00 0 lx 50 00 0 lx。e)施 肥:间 隔 3 d 5 d 交替 喷 施 0.1%0.1 5%的 15-0-15-6C a-3M g 和 2 0-10-2 0 氮磷钾复合肥。f)EC:1.0 m S/c m 1.3 m S/c m。4.3.5 炼苗期 a)特征:播 后 30 d 36 d,种苗 2 3 对 真叶,根系 布满 穴 孔。b)温度:保持 在 18 20。c)湿度:进 一步控制水 分,5%10%的种苗 幼叶 出 现萎蔫 时 再浇水。DB 42/T 9 04 20 13 4 d)光 照:逐 渐接受自然全光 照。e)施 肥:少 施 或 不施 肥。4.4 种苗质量要求 种苗质量应 符合 GB/T 1 8 24 7.5 中规定 的 一 级和 二 级标准。5 盆花生产 5.1 上盆前的准备 5.1.1 基质配制 要求栽培 基 质 疏松透气,每立 方 米基 质 加入 7 500 g 15 00 0g 腐熟 有机 肥或 18 0 g 3 00 g 复合肥,保 持基 质 pH 值 在 6.0 6.5 之 间,EC 值 在 1.0 mS/c m 左右。5.1.2 基质消毒 采 用 蒸汽消毒,暴晒消毒,或 化学 药剂消毒。5.1.3 容器选择 选 用口 径 12 c m 16 c m 的 花盆,选 用 泥土 盆、塑 料盆 或塑 料 营养钵 等。5.1.4 基质装填 将 配 制好 的 基 质装 至 容 器 的 3/4 处。5.2 上盆时间 种苗长 到 2 3 对 真叶 时上 盆。5.3 上盆方法 种苗 移 栽前 一天浇透水,取 出 幼 苗,保持根团 完 整,将幼 苗 放 于容 器正 中,四周填 满 基 质,栽植 深 度 与原 根茎 部位 相 同,浇透水。盆间 距 5 cm 8 c m。5.4 上盆后的管理 5.4.1 温度 生长适 温为昼温 18 23,夜温 13 18。5.4.2 光照 要求阳 光充足,但光 照强 度 不 超过 4 0 00 0 l x。盆 花 露地放 置 初 期,夏季 1 0:0 0 16:0 0 覆盖遮 阳 率为 50%70%的 遮 阳 网遮荫。5.4.3 水肥管理 基 质 含水 量 保持 在 50%90%,即见干 见湿。对于完 全 用人工 基 质栽培的,每隔 7 d 10 d 采 用 2 0-10-2 0 和 1 4-0-14 的 水溶 性 肥 料 交替使 用,浓度为 0.2%0.25%。DB 42/T 9 83 20 14 5 5.4.4 摘心 生长期进行 两次摘心,分别于植 株 第 一次 和第 二次现蕾 时,摘除 花 蕾。5.4.5 花期调控 通过选择 适 宜 品种、播种期和 摘心实现 花期 调控,详见 附录 A。其 他 品种 参 照本标准及产品 说明。春季 播种后 经过两次摘心处 理,约 60 d 左右 进 入初 花期;夏季 播种后 经过两次摘心处 理,约 70 d 进 入初 花期;从初 花期 到 盛 花期大 约需 要 5 d 10 d。每次摘心 使开 花 推迟 5 d 8 d。5.4.6 病虫害防治 孔雀草主要病害有 叶 斑 病、茎腐 病、叶 枯 病、灰霉 病;主要虫害有 小 头蓟 马、赤蛱蝶、红 蜘蛛、蜗 牛。生产中 以预 防 为 主。具 体 防治方法 见 附录 B、附录 C。5.5 盆花质量要求 盆花质量应 符合 GB/T 1 8 24 7.2 中规定 的 一 级和 二 级标准。6 检疫 种苗与盆花 若 涉及进出国 境 和省(市、自 治 区)际 间 调 运时,应 事 先 与国 家 出 入境 检疫和农 林 主管 部 门联 系,按有 关林 木规定,履 行植物进出 境 检疫 手 续。7 包装、运输 7.1 种苗 7.1.1 包装 包装 材 料 采 用 纸 箱,内用防 潮 处 理的 纸板 分 层,箱外 标注“种苗专用 箱”和 向 上 放 置及防 压 标 志。装 箱 前,在 穴盘 的 短 边上 贴 上品种标 签,注 明 品种和花色。苗木 向 上 依 次 叠 放。用 胶带 封箱,打 包 带扎 紧。7.1.2 运输 气温 在 15 25 时,运输时间不 超过 1d。种 苗 抵达目 的 地 后,立即 打 开 包装,将 种苗分 开平 置于 阴凉 通风处,喷水,并 尽快 上盆。7.2 盆花 7.2.1 包装 采 用 塑 料 筐 或 专用 多 层 运输 货架。7.2.2 运输 防 挤 压,防 受 热,防 风 吹。盆 花 抵达目 的 地 后,立即 打 开 包装,分 开平 置于 阴凉 通风处,并 及时 浇 水。DB 42/T 9 04 20 13 6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几个孔雀草品种不同播种期的花期 表A.1 几个 孔雀草品种不同播种期的花期 品种 播种日期 初 花期(d)盛 花期(d)2 月 下 旬 66 75 3 月 中 旬 60 70 4 月 上 旬 60 72 7 月 中 旬 66 74 8 月 上 旬 69 76 云 雀 黄 8 月 下 旬 73 77 2 月 下 旬 60 73 3 月 中 旬 59 70 4 月 上 旬 60 68 7 月 中 旬 66 75 8 月 上 旬 68 79 晨韵橙 8 月 下 旬 76 79 2 月 下 旬 63 70 3 月 中 旬 58 70 4 月 上 旬 59 68 7 月 中 旬 61 70 8 月 上 旬 68 75 小英雄黄 8 月 下 旬 71 76 注:分别在第一、二次现蕾时进行摘心;初花期:从播种到 5%植株开花所需平均天数;盛花期:从播种到50%植株开花所需平均天数。DB 42/T 9 83 20 14 7 B B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孔雀草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表B.1孔雀草 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病 害 名 称 病原 危 害部位及 症状 防治方法 叶 斑 病 壳针胞菌 Teptor ia tag eti co la 常 发生在 叶 片 的 顶端。受 害 叶 片 初 期 为 圆 形 黑斑,后 扩 大成 圆 形或 近圆 形,病 斑 边 缘 黑褐 色,中 央 灰黑 色 并 有 小 黑 点,此 后 病 斑扩 大 迅速,叶 片 最后 变 成 黑 色 干 枯死 亡。清 除 病 残 体;发病 初 期用 50%苯菌灵 可 湿 性 粉 剂 1 0 00 倍液 或 50%多菌灵 可 湿 性 粉 剂 80 0 倍液。茎 腐 病 隐 地 疫 霉 Phyt op ht hor a crypt og ea 茎 部 受 害后 变褐 色,皱缩,上 部 叶 片枯 萎 死亡。根 和种子 受 害后 腐 烂。土 壤 消毒;选 用 无 病苗,拔 除并 销毁 中 心 病 株;发病 初 期 喷 50%多菌灵 1 00 0 倍液,或 用 70%甲 基 托 布 津 1 0 00 倍液 喷 雾。叶 枯 病 半知菌类洗 交 链 孢霉 Alter nari a te nuis Nees.发病 初 期 叶面 产生 褐 色 小 斑 点,随着 病 斑 的 扩 展,整 个 叶 片 上布满 褐 色 斑,并逐渐 变 为 灰白 色。发病后期 叶 片枯 萎 弯曲,远 看 植 株似 火烧状。发 现 病 叶 及时 摘除,秋末 及时 清 除 病 残 体;早 春 用 0.5 1 波美 度石 硫 合剂 对 盆花 周 围进行 地面喷 洒 消毒处 理;植 株 摆 放 不要 过密,保持良好 的 通 风 条 件;7 月 8 月,采 用 50%速克 灵 可 湿 性 粉 剂 1 0 00 倍液、75%百菌 清 可 湿 性 粉 剂 80 0 倍液 或 50%多菌灵 可 湿 性 粉 剂 80 0 倍液 每隔 7 d 10 d 喷一次,连 喷 2 3 次。灰 霉 病 子 囊菌门富克 尔 核 盘 菌 Scl erot in ia fuc kel ia na(de Bary)Fuck.主要 危 害 叶 部,茎 部及花 器 也 可 以受 侵 染。近 地面 的病 茎叶 呈 水 渍状,变褐 腐 败。病 情 扩 展 时,叶 柄也 开始腐 烂,病部出 现 灰 黄 色 霉 层;花 器受 害后花 朵 提 早脱落;严重 时 整株黄 化 枯死。及时 清 除 病 残 体,选择排水良好 的 地段 栽培,种植不要 过密,不要在 午 后及 傍晚 浇水;发病 初 期,喷 施 50%速克 灵 可 湿 性 粉 剂 1 000 倍液 或 50%多菌灵 可 湿 性 粉 剂 1 000 倍液,连续 用 药 2 3 次。DB 42/T 9 04 20 13 8 C C 附 录 C(资料性附录)孔雀草主要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表C.1孔雀草 主要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虫害 名 称 危 害部位及 症状 防治方法 小 头蓟 马 Micro ce ph alo thri ps ab domi nal is Crawford 成虫、若 虫 吸食 叶 和花的 汁液,严重 时 使 花提 早凋谢。若 虫 盛 发期,用 60 g/L 乙 基 多菌素 悬浮 剂 15 00 倍液 进行 喷 雾。赤蛱蝶 Vaness a i nd ic a Herbst 成虫、若 虫主要是 吸食 叶 和花的 汁液 为 害,尤 其是 顶端 嫩 叶,造 成 叶 片卷曲。严重 时,花提 早凋谢。网 捕 成虫,及时 摘除 虫 叶;幼 虫期,喷 敌百 虫 1 0 00 倍液,或 二 氯苯醚 菊 酯 3 0 00 倍液。红 蜘蛛 Tetran ych us c inn bar in us 主要 危 害 嫩梢、叶 背、花 蕾、花 朵 等 处。使叶 片皱缩 或 发生不规则 卷曲,造 成 营 养 不 良,影响 开 花。及时 摘除 虫 叶;虫害发生 初 期用 73%克螨 特 乳油 2 00 0 倍 进行 喷药 防治。蜗牛 Frutici co lid ae 危 害 茎 及 顶端 生长点。造 成孔 洞 或 缺 刻,甚 至 咬断 幼 苗。用 10%多聚乙 醛 专 门 防 除,最 好 用 颗粒 制剂,粉 剂 极易撒 到 植 株叶片 上,发生 药 害。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