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丘陵茶园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B34/T 2251-2014.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江淮丘陵茶园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B34/T 2251-201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淮丘陵茶园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B34/T 2251-201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淮丘陵茶园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B34/T 2251-201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淮丘陵茶园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B34/T 2251-201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淮丘陵茶园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B34/T 2251-201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020 B 04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22512014 江淮丘陵茶园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of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of Tea Garden in Jianghuai Region 文稿版次选择 2014-12-17 发布 2015-01-17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4/T 22512014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安徽省植物保护总站、桐城市农业委员会、舒城县茶叶产业协会、舒城县舒茶九一六茶场、含山县植保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同春、胡本进、李昌春、周子燕、胡飞、徐丽娜、段劲生、吴福广、王更生、李贤葆、袁先安、刘守荣、黄超。DB34/T 22512014 1 江淮丘陵茶园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徽省江淮丘陵茶园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的防治策略、防治适期、防治对象及防治措施。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江淮丘陵地区茶园的病虫草害绿色防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19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 5020 无公害食品 茶叶产地环境条件 3 防治策略 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以种植茶树抗性品种和健康栽培为基础,科学药控抓关键,以保护生态环境,提升茶叶质量安全水平。4 防治适期 病虫草害防治时间应避开春茶采摘时期,防治时间宜集中在 5 月上旬至 10 月下旬,进入 11 月份后病虫草发生轻,可以不防治。5 防治对象 江淮茶园主要害虫为茶尺蠖、茶毛虫、茶小绿叶蝉等,主要病害为茶炭疽病、茶赤叶斑病等,主要杂草有禾本科的狗牙根、白茅、狗尾草等,莎草科的碎米莎草、扁穗莎草、香附子等,还要空心莲子草、野艾蒿、鸡夭藤等阔叶杂草。6 防治措施 6.1 产地环境 按照 NY 5020 茶叶产地环境条件选择茶叶种植产地环境。6.2 农业措施 6.2.1 农业措施的应用原则 DB34/T 22512014 2 按照茶叶安全生产种植技术规范进行实施。6.2.2 选用抗性优质品种 根据本地病虫害发生种类与程度,选用相应的抗耐病虫的品种。6.2.3 茶园修剪 对于只采春茶的茶园,对茶树重修剪,可有效控制病虫害,修剪后的茶枝铺在茶树行间可控制草害。6.2.4 茶园套种 针对中、低龄茶园,春茶采摘后,茶树行间套种引诱作物,如套种玉米,套种间距在 50 cm,可有效控制茶橙瘿螨危害,降低茶尺蠖虫口基数,玉米秸秆覆盖在茶行间,可控制杂草危害,提高茶园土壤有机质。6.2.5 茶园覆盖 针对中、低龄茶园,冬季农闲时,茶园垦复后覆盖农作物秸秆,如覆盖稻草 1000 kg1500 kg/667m2,厚度 7 cm 以上,可有效控制杂草为害,同时可改善土壤 pH 值。6.3 物理措施 6.3.1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 频振式杀虫灯挂灯高度一般以接虫口处距茶树树冠 60 cm 左右为宜,单灯控制面积在 26680 m230015 m2 以内,两灯间距 200 m 左右,开灯时间为每年 5 月至 9 月的 19 h 至次日 6 h。6.3.2 色板诱杀 根据害虫生活史,在其易被诱捕的时期(5 月上旬至 10 月下旬)使用色板,色板一般固定在插入地里的竹竿或棍棒上,悬挂高度保持与茶树顶端同等水平,每 667m2 使用 30 cm 40 cm 黄板 15 块,诱杀茶小绿叶蝉、茶蚜、蓟马等有害昆虫,注意色板粘满害虫后及时更换或涂机油继续使用。6.4 生物防治 6.4.1 虫害防治 6.4.1.1 微生物防治 5 月9 月,当茶尺蠖每代虫龄处于 1 龄2 龄时,用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1 千万 PIB/ml 苏云金杆菌 2000 IU/l 悬浮剂 1667 mg/kg 2083 mg/kg;7 月10 月,茶毛虫第 2、3 代发生时,虫龄在 1 龄2 龄,用 8000 IU/mg 苏云金杆菌悬浮剂 1667 mg/kg 2083 mg/kg;春茶采摘后,每代茶小绿叶蝉若虫期用 400 亿/g 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 417 mg/kg 500 mg/kg。用上述药剂进行喷雾,每 667m2 药液量均为 50 kg60 kg。防治时间应选在阴天,湿度不低于 70,连续晴天应选早晚施药。6.4.1.2 植物源杀虫剂防治 防治茶尺蠖、茶毛虫、茶小绿叶蝉,可选用 0.5印棟素可溶液剂 7.14 mg/kg 10 mg/kg,5桉油精可溶液剂 50 mg/kg 83.3 mg/kg,0.3苦参碱水剂 4.5 mg/kg 7.5 mg/kg,0.5藜芦碱可DB34/T 22512014 3 溶液剂 6.7 mg/kg9.3 mg/kg,0.4蛇床子素乳油 6.7 mg/kg 10 mg/kg,兑水 50 kg60 kg/667m2喷雾。6.4.1.3 性诱剂防治 6 月份茶毛虫第 1 代蛹羽化至 9 月份,可投放茶毛虫 B 型性引诱剂,1334 m2 地投放 3 个,投放时把诱芯放在粘板上,然后用支杆悬挂离茶树高 1 m 地方,20 d 左右换一次诱芯。6.4.2 病害防治 春茶采摘后选用芽孢杆菌与井冈霉素复配剂防治茶炭疽病、茶赤叶斑病,兑水 50 kg60 kg/667m2,如选用多粘类芽孢杆菌 1 亿 CFU/g井冈霉素A 10可湿性粉剂,浓度为 450 mg/kg 667 mg/kg,连续喷 2 次,每次间隔 10 d15 d。6.5 化学防治 6.5.1 化学农药使用原则 按照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 8321.19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规定的方法实施,尽可能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合理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药使用风险。6.5.2 虫害防治 具体防治指标、防治药剂和方法详见附录A。6.5.3 病害防治 防治茶树炭疽病,用 250 g/L 吡唑醚菌酯乳油 125 mg/kg250 mg/kg,1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 66.7 mg/kg100 mg/kg,兑水 50 kg60 kg/667m2 喷雾。6.5.4 草害防治 防治茶园杂草,用 30草甘膦水剂 4167 mg/kg8333 mg/kg,18草铵膦可溶液剂 666.71000 mg/kg,兑水 50 kg60 kg/667m2 对准杂草定向喷雾,不要喷到茶树新梢上。DB34/T 22512014 4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茶园害虫化学防治药剂及使用方法 表A.1 茶园害虫化学防治药剂及使用方法 防治对象 防治指标 农药 使用浓度(有效成分浓度)mg/kg 施药 方法 药液量 kg/667m2 通用名 剂型及含量 茶小绿叶蝉 28 头/百梢 联苯菊酯 100 g/L 乳油 33.341.7 喷雾 5060 吡虫啉 70水分散粒剂 23.346.7 虫螨腈 240 g/L 悬浮剂 80100 丁醚脲 500 g/L 悬浮剂 625833 茚虫威 150 g/L 乳油 5062.5 茶尺蠖 4500 头/667m2 或 10 头/米茶行 联苯菊酯 100 g/L 乳油 8.316.7 溴氰菊酯 25 g/L 乳油 4.28.3 茶毛虫 4873 头/667m2 联苯菊酯 100 g/L 乳油 8.316.7 溴氰菊酯 25 g/L 乳油 4.28.3 茶橙瘿螨 16.5 头/片叶子 联苯菊酯 100 g/L 乳油 33.341.7 矿物油 99乳油 49508250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