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竹笋材两用林丰产培育技术规程DB35/T 1436-2014.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苦竹笋材两用林丰产培育技术规程DB35/T 1436-201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苦竹笋材两用林丰产培育技术规程DB35/T 1436-201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苦竹笋材两用林丰产培育技术规程DB35/T 1436-201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苦竹笋材两用林丰产培育技术规程DB35/T 1436-201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苦竹笋材两用林丰产培育技术规程DB35/T 1436-201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020.40 B67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14362014 苦竹笋材两用林丰产培育技术规程 2014-05-21发布 2014-08-21实施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福建省地方标准 苦竹笋材两用林丰产培育技术规程 DB35/T 14362014*2014年 11 月第一版 2014年 11 月第一次印刷 DB35/T 14362014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丰产指标.2 5 产地环境.2 6 作业设计.2 7 林地选择.3 8 造林母竹.3 9 种植.3 10 竹林管理.4 11 有害生物防治.5 12 竹笋采挖.6 13 竹材采伐.6 14 建立档案.6 附录 A(规范性附录)森林立地质量等级划分表.7 附录 B(规范性附录)苦竹常见有害生物及其防治方法.8 附录 C(规范性附录)苦竹林丰产培育小班档案卡.10 DB35/T 14362014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福建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三明市竹业开发站。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三明市林科所花卉苗木试验场、福建省三明市郊国有林场、沙县金德苗木有限公司、沙县竹业发展中心、三明市三元区岩前林业工作站、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永安市林业科技推广中心、福安市林业科技推广中心、尤溪县竹业管理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连华萍、王金盾、刘森勋、李林源、杨金德、林华、王生华、郑蓉、涂年旺、杨旺利、郑瑞钰、张清。DB35/T 14362014 1 苦竹笋材两用林丰产培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笋材两用林丰产培育的术语和定义、丰产指标、产地环境、作业设计、林地选择、造林母竹、种植、竹林管理、有害生物防治、竹笋采挖、竹材采伐和建立档案。本标准适用于苦竹笋材两用林的丰产培育。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LY/T 1678 森林食品 产地环境通用要求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DB35/T 641 造林作业设计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混生竹 地下茎为复轴型,既有在地下横走的竹鞭,又有秆基芽眼发育的竹丛,竹株在竹林地上既稀疏散生又密集成丛的竹子。3.2 母竹 从苦竹成林中挖取的用于繁殖或造林的带鞭植株。3.3 幼林 从造林至郁闭前的苦竹竹林。3.4 成林 DB35/T 14362014 2 已经郁闭的苦竹竹林。4 丰产指标 4.1 产量指标 成林后竹笋产量大于等于3 t/hm2a;竹材产量大于等于7.5 t/hm2a。4.2 立竹密度 900012000 株/hm2。4.3 年龄结构 每公顷中各年龄的竹株数及比例见表1。表1 苦竹年龄结构表 年龄 株数 株/hm2 占总株数的比值%1年生 27003600 30 2年生 27003600 30 3年生 27003600 30 4年生 9001200 10 4.4 平均胸径 成林后平均胸径大于等于4 cm。5 产地环境 远离工矿区,避开工业区,选择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无污染且生态良好的地块。产地环境应符合LY/T 1678规定。6 作业设计 造林地选择后进行作业设计,编制造林作业设计说明书,主要内容包括林地清理、整地挖穴、造林、用工与投资概算等,具体要求按DB35/T 641规定执行。7 林地选择 7.1 气候 年平均气温l2 22,年均降水量l000 mm以上,空气平均相对湿度75%以上。7.2 地形 DB35/T 14362014 3 海拔为200 m 700 m的低山、丘陵的中下坡、山谷,立地类型为、类地。立地类型划分具体详见附录A。7.3 土壤 选择pH值4.57.0、土层厚度60 cm以上,土壤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的规定。8 造林母竹 8.1 选择 在现有苦竹林中,选择1 a2 a生、竹秆胸径2 cm3 cm,生长健壮、分枝较低、枝叶繁茂、竹节正常、无病虫害、鞭色鲜黄、鞭芽饱满的竹株。8.2 挖掘 当年12月至翌年3月挖掘。挖掘母竹时,先找到母竹竹鞭的走向,沿竹鞭两侧逐渐深挖,截断竹鞭,保留来鞭15 cm20 cm,去鞭20 cm30 cm。挖掘时做到不伤侧芽、鞭根和秆柄。8.3 处理 剪去母竹梢部,保留24盘枝,砍梢切口平滑不开裂,竹蔸带宿土。8.4 标志 在母竹上挂上标签,标签上标明母竹的名称、产地、采挖时间。8.5 运输 做到随挖随运随种,装卸时轻拿轻放,做好保湿、防风和防晒。9 种植 9.1 林地准备 9.1.1 林地清理 全面劈除林地杂草、杂灌,清除小石块等。9.1.2 整地挖穴 进行块状整地,挖明穴,穴面80 cm60 cm、穴底60 cm40 cm、穴深40 cm,株行距为(2.7 m2.7 m)(3.3 m3.3 m),每公顷挖9901350 穴。9.1.3 施基肥 结合回表土,施基肥,每穴施入钙镁磷0.25 kg 0.5 kg,并与土壤混匀。9.2 栽植 9.2.1 时间 DB35/T 14362014 4 当年12月至翌年3月。9.2.2 方法 将母竹放入穴中,鞭根舒展,分层覆土踏实,覆土高于母竹基部原土痕3 cm5 cm,将栽植穴堆成馒头形。遇干旱时,浇透定根水。10 竹林管理 10.1 幼林 10.1.1 管护 栽植后,遇有竹蔸松动要及时踩实,成活率低于85%的,第2年要及时进行补植。禁止在幼林中放牧。10.1.2 水分管理 积水过多时,做好开沟排涝。遇干旱天气,要及时浇水,浇灌用水应符合GB 5084。10.1.3 套种 在坡度小于25o的幼林地,可套种豆类、花生、绿肥等植物。中耕避免损伤竹鞭和鞭芽,套种物收获后的剩余物铺于林地或埋入土中。10.1.4 除草松土 每年除草松土2次,分别于6月和9月1次,杂草铺于林地或翻埋入土中。10.1.5 幼林施肥 栽植当年施肥1次,采用蔸施。第2年和第3年各施肥2次,采用蔸施或沟施。肥料使用按NY/T 394规定执行。肥料种类、数量见表2。表2 苦竹林幼林施肥量表 时间 肥料种类 第1年每次施肥量 kg/株 第2年每次施肥量 kg/hm2 第3年每次施肥量 kg/hm2 6月至7月 尿素-120180 150210 复合肥(N、P、K含量25%)-300450 450600 11月至12月 有机肥(N、P、K含量7%、有机质含量45%)0.751.25 13501800 15002500 复合肥(N、P、K含量25%)0.250.4 450600 600900 注:同1次施肥时间只能选择施1种肥。DB35/T 14362014 5 10.1.6 留笋养竹 新造竹林当年,留养全部笋成竹,第2年每株母竹留养34株健壮笋成竹,第3年要求基本满园。留养原则:挖小留大,挖弱留强,挖密留稀,并注意空档笋的保护。10.2 成林 10.2.1 护笋养竹 在出笋盛期,留养健壮笋,每年留养竹株30004000株/hm2。留养原则:挖近留远,挖弱留强,挖密留稀。10.2.2 劈杂 每年6月至9月,劈除杂草、杂灌,砍除细弱、病虫危害的竹子,清理风倒竹。10.2.3 松土 每年9月至11月松土1次,在坡度25o以下的竹林,可采用带状松土,带宽及间距皆为3 m左右,隔年隔带轮流松土;坡度25o以上的竹林,可采用块状松土。10.2.4 施肥 每年施肥2次,采用沟施,分别于6月至7月和11月至12月,每次施复合肥600 kg/hm2900 kg/hm2。有条件的地方可施有机肥每次1500 kg/hm22500 kg/hm2。复合肥、有机肥N、P、K含量见本标准10.1.5。肥料使用按NY/T 394执行。10.2.5 灌溉 有条件的地方,在10月至12月遇干旱时,应进行灌溉或喷灌,以浇透为宜。浇灌用水应符合GB 5084。11 有害生物防治 适时开展有害生物监测调查,及时做好预防,发生危害的,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笋期应采用生物防治或化学农药无公害措施防治。常见有害生物种类及其防治方法见本标准附录B。12 竹笋采挖 12.1 时间 4月底到6月上旬。12.2 对象 在出笋盛期要留养足够健壮笋成竹,采挖高度10 cm以下所有其它的笋。13 竹材采伐 13.1 年龄 采伐4年生及以上竹子。DB35/T 14362014 6 13.2 季节 每年的10月至翌年的2月。13.3 采伐量 每公顷采伐27003600株,采伐后每公顷保留密度900012000株。13.4 采伐方法 按“砍老留幼,砍密留稀,砍小留大,砍弱留强”的原则。采伐时从秆基部砍断或锯掉,伐桩高度低于5 cm。14 建立档案 建立小班档案卡,详细记载小班基本情况,及时填写竹林生长和经营活动情况,具体内容详见本标准附录C。DB35/T 14362014 7 A A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森林立地质量等级划分表 表A.1 森林立地质量等级划分表 级别 地形 土壤 植被 肥沃 长坡中下部、洼部、地势隐蔽,阴坡或半阴坡 厚土层(100 cm)、多腐殖质层(15 cm,颜色较深、略灰暗)、壤土、松散、潮湿湿 阴性蕨类、五节芒、苦竹、阔叶林等群落;盖度:0.81.0;高度:五节芒2 m以上。较肥沃 长坡中下部、中上部洼部、段坡下部或全部,地势较不开阔 中厚土层(51 cm100 cm)厚土层(100 cm)、多腐殖质层(15 cm,颜色较深、略灰暗)、壤土轻粘土、散紧、湿润潮湿 软杂阔、阔叶林、五节芒、高芒萁骨群落;盖度:0.70.9;高度:五节芒1 m2 m,芒萁骨1 m以上。中等肥沃 长坡中上部、段坡全部、山腿脊部,地势开阔 中厚土层(51 cm100 cm)厚土层(100 cm)、少腐殖质层(1 cm5 cm,颜色较浅淡)中腐殖质层(6 cm15 cm,颜色较深、略灰暗)、石砾质壤土中粘土、紧、湿润干 软杂灌、五节芒、芒萁骨、刚竹、白茅,盖度:0.50.8;高度:芒萁骨0.5 m1.0 m。瘠薄 中山坡顶部或低山丘陵全部,地势开阔 薄土层(11 cm50 cm)中厚土层(51 cm100 cm)、少腐殖质层(1 cm5 cm,颜色较浅淡)中腐殖质层(6 cm15 cm,颜色较深、略灰暗)、多石质壤土中粘土、紧极紧、干 硬杂灌、芒萁骨等群落;盖度:0.5以下;高度:0.5 m以下。DB35/T 14362014 8 B B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苦竹常见有害生物及其防治方法 表B.1 苦竹常见有害生物及其防治方法 有害生物名称 主要危害特点症状 防治方法 竹笋禾夜蛾 幼虫蛀入笋中取食,被害笋不能成竹,少数成竹者也断头断梢,心腐质脆。1、除草培土消灭越冬卵。2、清除退笋,杀死笋中幼虫。3、笋期对留笋喷白僵菌或森得保生物粉剂7.5 kg/hm212.5 kg/hm2或2.5%溴氰菊脂3000倍液或 1.8%阿维菌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竹笋象 幼虫蛀食竹笋,造成腐烂退笋,成虫啃食嫩竹、笋肉,造成竹株生长不良或折断。1、秋冬季松土,破坏竹象越冬蛹的土室。2、利用成虫假死性人工捕捉成虫或利用趋光性采用黑光灯诱杀。3、人工捕杀幼虫。于被害笋处,用刀自上而下切开1/4 笋壳,取出幼虫。4、出笋前用2%辛硫磷粉剂2000倍液喷洒地面。5、竹腔注射5%吡虫啉1 ml4 ml。6、成虫出土期喷施1%苦参碱10001200 倍液 竹介壳虫 若虫危害竹叶,雌虫刺吸竹秆吸食竹液,致使竹叶枯黄或生长衰落,产量下降,后形成污垢或青苔状斑块。1、加强母竹检疫,保护天敌瓢虫。2、人工抹杀。3、秋冬季节,清除被害枝叶,集中烧毁 4、若虫期用 1.8%阿维菌素可湿性粉剂或 1.2%苦参碱乳油 10002000 倍液喷雾,早晚使用。竹织叶野螟 幼虫吐丝卷当年新竹竹叶取食,严重危害时,竹叶被吃光,影响竹鞭生长及下年度出笋,甚至大面积竹子枯死。1、秋冬垦复,劈山松土,减少虫茧。2、5 月底成虫出现期间,利用成虫有趋光性的特点,安装黑光灯诱杀成虫。3、喷白僵菌或森得保生物粉剂7.5 kg/hm2 12.5 kg/hm2或30%阿维灭幼脲乳油2500倍液。4、用 98%敌百虫晶体 50 倍液或 20%杀灭菊酯乳油 1000 倍喷雾防治幼虫。竹广肩小蜂 幼虫在竹枝梢、小枝内吸收营养,被害竹梢、竹小枝膨大,形成虫瘿,受害部位叶片瘦小、枯黄,竹叶脱落,最后枯死,影响翌年出笋,严重时竹株死亡。1、加强抚育管理,发现有个别虫瘿枝条,立即剪除。2、成虫羽化盛期(3 月中、下旬),用50%杀螟松乳油1000 倍液喷雾防治,或用621 烟雾剂、714 烟雾剂熏杀2 次,间隔期为1 周,早晚使用。3、幼虫危害期(5 月中旬至 9 月下旬),用 40%氧化乐果与 10%吡虫啉10 倍液,竹腔打孔注射20 ml/株。DB35/T 14362014 9 表B.1(续)有害生物名称 主要危害特点症状 防治方法 竹丛枝病 发病初期,个别枝条发病,病枝不断延伸成多节而纤细的蔓枝,叶形变小,节间缩短,小枝上长出无数侧枝,严重时侧枝密集成丛,形成扫帚状或雀巢状。1、严格检疫,不要从病区调运母竹。2、加强竹林的抚育管理,增加竹抗病力。3、发病初期应及早砍除病株。4、用 50%多菌灵或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5001000 倍液或25%三唑酮600800 倍液喷雾防治。竹秆锈病 该病多发生在竹秆的中下部或基部,严重时可蔓延至竹秆的上部或枝条上,病部产生黄褐色、褐色和黑色,年复一年扩大蔓延直至整竹株枯死。1、及时清除病株病枝,在林地外烧毁。2、3月用刀刮除病斑及周围的竹青。3、3 月至 4 月于竹林内喷 0.51 波美度石硫合剂,1 周 1 次,连续喷 3 次;5 月至 10 月间喷 0.51 波美度石硫合剂或用粉锈宁 250 500倍液或100150倍敌锈钠喷洒。竹煤污病 在叶和技上形成黑色霉层,严重时枝叶黏结,竹叶发黄脱落,小枝枯死,导致竹林生长衰退。煤污尘的枝叶上,常见有蚜虫和介壳虫的危害。1、合理砍伐、留养,使竹林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减少发病机会。2、适当清除病株病枝,防止病害蔓延。3、发现介壳虫、蚜虫的若虫活动时,用 40%氧化乐果 1000 倍液或用 50%马拉松乳油 1000 倍液,或松脂合剂 20 倍液或 0.3 波美度石硫合剂喷雾防治。DB35/T 14362014 10 C C 附 录 C(规范性附录)苦竹林丰产培育小班档案卡 _县(市、区)_乡(镇、场)_村(工区)林班号_大班号_小班号_。地名_,面积_。海拔 m,土壤厚度 cm,坡度,坡向,坡位,栽植时间,栽植密度,栽植面积,挖穴规格 母竹来源 价格 元/株,(其他)。经营活动情况表 编号 时间 项目 内 容 单价(元/hm2)投资金额或收益金额(元)备注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