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种子育苗技术规程DB42/T 1005-2014.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毛竹种子育苗技术规程DB42/T 1005-201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毛竹种子育苗技术规程DB42/T 1005-201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毛竹种子育苗技术规程DB42/T 1005-201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毛竹种子育苗技术规程DB42/T 1005-201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毛竹种子育苗技术规程DB42/T 1005-201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B 62 备案号: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 10052014 毛竹种子育苗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of seedling for 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报批稿)(本稿完成日期:2014年 4 月15 日)2014-07-08发布 2014-10-28实施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2/T 10052014 I 目 次 前言.I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种子采收与贮运.24.1 种子采收.24.2 种子贮藏.24.3 质量检测.25 圃地选择与整理.35.1 圃地选择.35.2 圃地整理.36 催芽与播种.36.1 播前处理与催芽.36.2 播种时期.46.3 播种方式与播种量.46.4 搭棚与遮荫.47 苗期管理.47.1 播种苗移栽.57.2 分株育苗.57.3 浇水保湿.57.4 清沟排渍.57.5 追施水肥.57.6 除草松土.57.7 打顶促分蘖.67.8 防寒保苗.68 病虫害防治.69 苗木分级与出圃.69.1 苗木分级.69.2 苗木出圃.6附 录 A(资料性附录)毛竹种子的温水催芽方法.7附 录 B(资料性附录)毛竹实生苗的生育期与管理技术.8附 录 C(资料性附录)毛竹分株苗的生育期与管理技术.9附 录 D(资料性附录)毛竹实生苗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10 DB42/T 10052014 II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湖北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咸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咸宁市林业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熊德礼、刘恒贵、陈慧玲、陈林、张新叶、蔡贤壁、陈文武、胡兴宜、彭婵、马林江。DB42/T 10052014 1 毛竹种子育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毛竹种子育苗技术的采收与贮运、圃地选择与整理、催芽与播种、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及苗木分级与出圃。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的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种子育苗。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2772 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GB 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胚竹 embryo bamboo 毛竹种子发芽后长成的第一代苗。3.2 实生苗 seedling 利用毛竹种子直接繁殖的竹苗。3.3 一年生实生苗 annual seedling 毛竹种子播种发芽后培育一年、经多次分蘖生长的丛生状竹苗。3.4 二年生实生苗 biennial seedling 毛竹种子播种发芽后、留床或分株培育二年的苗木,即由一年生实生苗发笋形成的竹苗。3.5 三年生实生苗 triennial seedling DB42/T 10052014 2 毛竹种子播种发芽后、留床或分株培育三年的苗木,即由二年生实生苗发笋形成的竹苗。4 种子采收与贮运 4.1 种子采收 4.1.1 采前准备 采种前,调查开花竹林的地点、时间和产量,培训采种人员,准备采种用具。4.1.2 种子采收 在8月10月毛竹种子成熟至脱落前及时采收。清晨露水未干之前,将薄膜、油布等铺在林地上,砍倒母竹,立即剪下果枝。采回后,用晒垫放在通风阴凉处晾干,将种子打出,风净杂质。忌火烘和暴晒。4.1.3 种子拌药 按每50kg种子拌200g谷虫净或敌百虫药粉的比例,均匀混合,装入透气的麻袋中,即可调运或贮藏。4.2 种子贮藏 毛竹种子无休眠期,最好即时播种。种子贮藏的方法有干藏或冷藏。4.2.1 干藏 将麻袋放在干燥、通风的室内,保存2至3个月,防止种子受潮、发热、霉变。4.2.2 冷藏 将麻袋用薄膜密封,在15的冷库中保存4至5个月。4.3 质量检测 4.3.1 外形鉴别 成熟的毛竹种子多呈棕黄色或黄褐色,胚乳呈淡褐色,半透明状,有光泽。育苗应选用当年的成熟新种。主要鉴别特征见表1。表1 毛竹种子的主要鉴别特征 种子类别 主要鉴别特征 成熟新种 已晾干扬净,无湿润感。外壳有光泽,橙黄色或黄棕色。颖果和内外稃外观新鲜。颖果剥开有韧性感,乳白色。种实饱满、新鲜、均匀,质硬。整批种子无病虫害,千粒重18g以上 早采种 种子外壳呈青绿色或浅黄绿色。颖果干瘪不饱满。千粒重不足15g 隔年种 种子外壳呈黄褐色。颖果的内外稃(外壳)易捻碎,顶端的芒多数折断。种子呈浅黑色或黑色,切开后呈白粉末状 发霉种 种子有霉味,外壳黑褐色、浅黑色,颖果已霉烂变质 4.3.2 净度与千粒重 DB42/T 10052014 3 用分样器或用四分法从送检样品中随机抽取样品测定。纯净的毛竹种子,净度 90%,千粒重18g。净度计算方法依照GB 2772林木种子检验规程执行。4.3.3 发芽率与发芽势 合格种子的发芽率50%,14d的发芽势20。5 圃地选择与整理 5.1 圃地选择 土地宜选择交通便利、地势平缓、背风向阳、利于排灌的地方,土壤应疏松肥沃、无地下病虫害、土壤pH值6pH7、土层厚度50cm。5.1.1 播种区选择 选择沙壤土或壤土的地块播种。5.1.2 移栽区选择 选择壤土或粘壤土的地块移栽,竹苗出圃时能带较大的土球。透光50%60%的疏林隙地亦可移栽。5.2 圃地整理 5.2.1 整地 育苗前深耕细耙,翻耕深度20cm。5.2.2 施肥 应施足基肥,每667m2施腐熟的厩肥、堆肥、饼肥2 000kg3 000kg,或土杂肥、火烧土3 000kg4 000kg。播种区每667m2加施10 kg 15kg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移栽区每667m2加施50kg75kg复合肥。5.2.3 作床 作高窄床,高25cm30cm、宽110cm130cm,步道宽25cm30cm。长度因势而定。苗床表土细碎,床边紧实,步道通直。6 催芽与播种 6.1 播前处理与催芽 6.1.1 种子清洗 将干种子完全浸入水中,浸泡48h,翻动4次6次。种子充分吸水后,用水清洗2遍,滤去水分。6.1.2 种子消毒 将洗净的种子用0.3%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h4h,或用3%双氧水浸种1h2h,或用2%硫酸铜溶液浸种5min。消毒后,用流动的清水洗净种子,滤去水分。6.1.3 催芽 DB42/T 10052014 4 6.1.3.1 沙藏催芽 早春播种的,在12月至翌年1月沙藏催芽。将消毒的种子用3640温水浸种24h,翻动3次4次。滤水后,按一份种子、三份河沙的比例混合均匀,喷水保持湿润,以手握成团、落地散开为度。置于通风阴凉处,每半个月检查、翻动一次,保持湿度。2月3月后,种子胚根处露白点或发芽,播入圃地。6.1.3.2 温水催芽 秋冬即时播种的、冬藏春播的,用温水催芽,具体方法见附录A资料性附录。6.2 播种时期 秋播和冬播为主,春播为辅。6.2.1 秋播 9月至11月份,温水催芽后,即时播种。6.2.2 冬播 12月份至翌年1月份,温水催芽后播种。6.2.3 春播 2月4月份,催芽后播种。6.3 播种方式与播种量 撒播为主,条播为辅。6.3.1 撒播 将种子均匀撒在苗床上,盖0.7cm1cm厚的细黄心土或火烧土,洒透水,盖一层白色地膜。播种量一般是20g30g/m2;温床育苗的,可集中撒播,播种量控制在150g/m2左右。6.3.2 条播 在苗床上开3cm4cm深的播种行,行距15cm,每行播2530粒种子。用细黄心土或火烧土覆盖,均匀地加盖一层稻草,洒透水。6.4 搭棚与遮荫 6.4.1 搭棚 秋播和冬播的,在温室大棚内进行,或搭简易大棚、小拱棚。4月中旬,逐渐揭除薄膜。6.4.2 遮荫 播种区在揭膜或揭草后、移栽区在栽植前,搭透光度50%的荫棚。4月中旬至10月上旬,保持荫棚通风、苗床湿润。10月中下旬,逐步揭除遮阳网。7 苗期管理 DB42/T 10052014 5 7.1 播种苗移栽 7.1.1 播种苗的生育期与管理 毛竹播种苗的生育期有:出土期、初生期、分蘖期和行鞭期。生长发育规律及管理见附录B资料性附录。7.1.2 移苗 移苗前,苗床要保持湿润,提前浇一次透水。秋播和冬播的幼苗在4月6月份、春播的幼苗在9月10月份,将第一次分蘖刚结束的丛生竹苗成丛拔起。7.1.3 栽植 分蘖苗每穴栽一丛,株行距20cm30cm。随起随栽,带土浅栽,苗根舒展,深度比原土深0.5cm,浇足定根水,盖一层松土。栽后半月内,视墒质经常浇水。7.2 分株育苗 7.2.1 起苗分株 当年秋末或翌年早春,将一年生实生苗整丛挖起。根据竹丛大小和生长状况,用手或利器将竹苗从基部分开,每23株为一小丛,避免损伤分蘖芽和根系,修剪1/22/3的枝叶后,立即浆根,置于阴凉处。7.2.2 开沟栽植 按30cm35cm的株行距开沟,将分株后的竹苗栽于苗床上,保证苗木“根舒、直立、紧实”,浇足定根水。7.2.3 生育期及管理 毛竹分株苗的生育期有:成活期、生长期、分蘖期、休眠期。生长发育规律及管理见附录C资料性附录。7.3 浇水保湿 苗期经常检查,如苗床变干,要浇水保湿。遇久旱无雨、土壤干燥时,特别是夏秋高温期,可早晚沟灌,灌满八成,降温保湿。7.4 清沟排渍 多雨洪涝季节、连续阴雨天,加强苗床检查,及时清沟,排除渍水。7.5 追施水肥 播种区应掌握先稀后浓、少量多次、适当追肥的原则。小苗出土60d后、胚竹出土70%以上时,喷施喷施宝等叶面肥料,或浇施5%10%的腐熟清粪水。胚竹生长期间,浇施10%15%的腐熟清粪水,每隔半个月追肥一次;分蘖期间,追施分蘖肥,按5%的沤熟饼肥汁、10%40%腐熟的粪尿或0.2%0.3%的尿素交替施用,注意苗基培土。移栽区在苗床湿润、下雨前后追肥,每667m2撒尿素5kg,每月一次。9月中旬后不再追肥。7.6 除草松土 DB42/T 10052014 6 按照“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幼苗出土后10d15d、有7片9片真叶时,开始拔草松土,每半个月一次。大田移栽15天后开始锄草松土,每半个月一次。松土4cm5cm深,结合施肥进行,并清理步道,培土雍篼。7.7 打顶促分蘖 移栽的竹苗完成三次分蘖后,选择高生长即将停止、枝条尚未开展时,用镰刀割去顶梢,留苗高30cm,再施肥培土,促进地下潜伏芽的提早萌动,增加分蘖数。7.8 防寒保苗 一年生幼苗耐寒性弱,秋后停止施用速效性氮肥,多施磷钾肥,防止后期徒长。8 病虫害防治 毛竹实生苗常见的病虫害有立枯病、黄化病、竹笋夜蛾、蝼蛄等。主要症状及防治方法见附录D资料性附录。9 苗木分级与出圃 9.1 苗木分级 毛竹实生苗的分级见表2。表2 毛竹实生苗的分级 竹 鞭 苗龄(年)苗木等级 地径(cm)苗高(cm)条/丛长度(cm)笋芽(个)-级苗木百分比 综合控制指标 0.25 每丛 60%以上的竹株达此指标40 1 0.200.25 每丛 75%以上的竹株达此指标3040 80 每丛 3株以上。无检疫对象病虫害,无机械损伤。苗木健壮,充分木质化,色泽正常,笋芽、须根完好 0.45 每丛 60%以上的竹株达此指标80 3 20 5 2 0.350.45 每丛 75%以上的竹株达此指标5080 13 1520 3585 每丛 2株以上。无检疫对象病虫害,无机械损伤。苗木健壮,色泽正常,鞭芽饱满,鞭根完整 1.00 1503 255 3 0.701.00 120150 23 2025 3585 无检疫对象病虫害,无机械损伤。苗木健壮,色泽正常,鞭芽饱满,鞭根完整 注1:表中的各项指标均以丛或篼为单位计量。注2:I、II级苗为合格苗。9.2 苗木出圃 起苗前1天浇一次透水,保持苗床湿润。挖苗前,用镰刀、剪刀割去竹梢和2/3的枝叶,保留12盘健壮枝叶。以自然篼为单位,带土起挖,保持笋芽、根系完好。无枝条的、裸篼的竹苗不得出圃,严禁敲落宿土,减少搬运次数。运输时,用薄膜包裹竹篼,盖上棚布,严防日晒。DB42/T 10052014 7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毛竹种子的温水催芽方法 表A.1 给出了毛竹种子的温水催芽方法 表A.1 种子的温水催芽方法 时间 步骤与要求 第 1天 将消毒的种子用 3640温水浸种 48h,翻动 34次,使种子全部浸入水中。第 3天 捞出种子,用 3640温水浸种 48h,翻动 34次,使种子全部浸入水中。第 5天(1)捞出种子,用 3640温水浸种 12h,待种子均匀受热后,除去漂浮种子,趁热捞出下沉种子,装入滤水的编织袋中,封住袋口。(2)将袋装的种子依次放在 30cm高的木架上,四周用白色农膜或 23层编织袋盖好裹严,置于向阳避风处。傍晚再加一层覆盖物,晚盖早揭。保证种子透气,袋内温度基本一致,在 2030间。第 7、11、15、19天 对袋装的种子换位一次,保证种子透气,袋内温度基本一致,在 2030间。袋子间内外换动,同一袋子则上下换动。第 9、13、17天(1)将种子倒入 3640温水中,待种子均匀受热后再装入袋内,封住袋口。(2)将袋装的种子依次放在 30cm高的木架上,四周用白色农膜或 23层编织袋盖好裹严,置于向阳避风处;傍晚再加一层覆盖物,晚盖早揭。第 19-21天 1214d后种子开始露白,1820d进入盛期,即可播入圃地。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DB42/T 10052014 8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毛竹实生苗的生育期与管理技术 表B.1 给出了毛竹实生苗的生育期与管理技术的要求。表B.1 实生苗的生育期与管理技术 生育期 历时 对环境要求 生育特点 主要管理措施 出土期:从播种入土至幼苗大量出土 45d左右 要求有足够的水分、氧气,气温、地温在 11以上 种子吸水膨胀,酶的活动加强,胚根开始生长,幼芽逐渐出土,苗床长出筒状体的叶芽鞘。胚竹幼嫩,抗逆性弱 1.保持床面湿润,但水分不宜过多,注意排水;2.用塑料薄膜盖苗床,要注意调节膜内温度;3.防止山鼠窃食种子;4.随时注意分次揭草 初生期:真叶出现到开始分蘖 60d以上 要求土壤疏松、湿润;适量追肥、培土,气温、地温在 15以上 地上部分生长缓慢,根系浅,须根少。幼苗已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苗茎脆嫩。极易感病,主要是猝倒病与立枯病 1.适时搭荫棚,注意揭盖薄膜(如圃地设于遮荫处,可不搭棚);2.防止幼苗茎秆穿“泥裤脚”,注意培土,也可在苗床上撒木屑;3.每周喷洒 1次 0.3%高锰酸钾或 1%波尔多液;4.拔草松土,追肥,雨后移苗 分蘖期:从第一株分蘖苗的出现到分蘖停止 180200d以上 地温在 20以上 竹苗生长旺盛,入冬后趋于滞缓。抗性增强,分蘖与生长交互进行 1.追施氮肥,逐次适量增加施肥量。适时培土,保持土壤疏松、湿润;2.结合在苗基培土、壅篼,进行松土锄草;3.出现第2次分蘖苗后(7月下旬)应撤除荫棚 行鞭期:长出竹鞭以后 少量竹苗当年秋冬开始长出竹鞭 要求土壤肥沃湿润,排水良好 竹苗生长旺盛,年发笋成竹12次,地下竹鞭形成,地上呈现侧轴丛生。分株苗、留床苗在第二年夏季行鞭 1.适时培土,清理排水沟;2.松土、除草、施肥;3.注意病虫害防治 DB42/T 10052014 9 B V 附 录 C(资料性附录)毛竹分株苗的生育期与管理技术 表C.1 给出了毛竹分株苗的生育期与管理技术的要求。表C.1 分株苗的生育期与管理技术 生育期 历时 生育特点 主要管理措施 成活期:栽植后15d 15d左右 苗木生出新根,长出新枝新叶 1.每隔 23d在下午 4时后浇一次透水;2.连续阴雨、积水时,要注意排水;3.若发现露根,应及时培土,保根保茎 生长期:从新叶出现至分蘖开始 50d左右 新根生长长达 20cm,幼苗生出大量新枝新叶。植株积累大量营养,生长健壮,促使根茎分蘖芽(小笋眼)萌动分蘖 1.加强松土、除草和施肥。水施为主,将尿素配成 1%2%的水溶液浇于苗丛四周,每丛浇 0.5kg1.0kg,每隔 710d一次;2.发现病害时,喷洒多菌灵或敌菌灵5%可湿性粉 1 000倍液 23 次,每隔 10天 1次 分蘖期:4 月下旬至 9月底 170d左右 约 40d 分蘖一次,一年分蘖34 次。每丛竹苗由 23 株增殖为 1015 株 1.需要大量水分,如遇 7 天不下雨,则须浇水。也可与施肥配合,每丛竹苗浇施 510%的腐熟清粪水0.5kg1.0kg,或施 0.20.5%尿素溶液;2.分蘖苗出土前 10d左右追肥,施 23 次 休眠期:11月至翌年 2月 130d左右 幼苗停止生长 可以起苗造林或分株育苗 W X Y Z AA BB DB42/T 10052014 10 附 录 D(资料性附录)毛竹实生苗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表D.1 给出了毛竹实生苗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的要求。表D.1 实生苗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病虫害名称 主要症状 防治方法 立枯病、猝倒病 发生在幼苗期。发芽后至分蘖前,苗株根部呈黑色或黑褐色,须根皮层腐烂,地上部分枯萎倒伏 及时挖除病株,用消石灰 25kg/667m2或草木灰 50kg/667m2撒于床面;或每周喷洒 1 次 0.3%高锰酸钾或 1%波尔多液,连续 2 次;或喷洒多菌灵 50%可湿性粉 1 000倍液 23次,每次间隔 10天 黄化病 发生在幼苗出土初期。整个竹苗呈现黄色 圃地施足底肥;幼苗分蘖前特别注意,多施肥料。喷施叶面宝、喷施宝,每 5 天喷 1 次,连续使用 34 次;每周喷洒 1%波尔多液 1 次,连续 2次 竹笋夜蛾(笋蛀虫)幼虫蛀食竹笋 结合松土除草,可每周喷洒敌百虫或敌杀死 5001 000倍液 1次 蝼蛄(土狗)、蛴螬 咬断竹苗嫩茎,并在土中挖掘隧道,咬断苗根。用黑光灯诱杀或用 800 倍鱼藤精水液淋根;用甲基异柳磷 40%乳油500ml 加水 60kg 喷洒床面;或每 667m2用 20%乳油 200ml、麸皮 5kg配成毒饵,洒在苗床行间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