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 020 B 62 备案号:DB42 湖北省 地 方 标 准 DB42/T 1117 2015 观赏花卉 红掌盆花 设施栽培 生产技术 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ornamental potted flower production of anthurium(Anthurium andraeanum)in protected culture condition(报批稿)2015-11-19 发布 2015-12-20 实施 湖 北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布 DB42/T 1117-2015 I 前 言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 范性 引用 文件.1 3 术 语及 定义.1 4 生 产温 室与 配套 设施.2 4.1 生产 温室.2 4.2 配套 设施.2 5 穴 盘育 苗.2 5.1 育苗 前准 备.2 5.2 基质 配制 及消 毒.2 5.3 水质.3 5.4 品种 选择.3 5.5 组培 苗选 择及 炼苗 移 栽.3 6 盆 花生 产管 理.4 6.1 上盆.4 6.2 换盆.4 6.3 养护 管理.4 7 病 虫害 防治.5 8 穴 盘苗、盆 花包 装 与 运输.5 8.1 穴盘 苗.5 8.2 盆花.5 9 生 产档 案.5 附录A(资 料性 附录)红 掌盆花 主要 病虫 害防 治措 施.7 DB42/T 1117-2015 II 前 言 本标准 按 GB/T 1.1 2009 标准 化工 作导 则 第 1 部分:标准 的结 构和 编写 给出 的规 则起 草。本标准 由武 汉市 农业 科学 研究所 提出。本标准 由 武 汉市 农业 科学 技术研 究院 归口。本标准 起草 单位:武 汉市 农业科 学研 究所、武 汉维 尔福生 物科 技股 份有 限公 司。本标准 主要 起草 人:阳 永 学、李其 友、祝 菊红、肖 康飞、周 谟兵、曾红 霞、张安华、高红 霞、杨 皓琼。DB42/T 1117-2015 1 观 赏花卉 红 掌盆 花设施 栽培生产 技术规 程 1 范围 本标准 规定 了盆 栽红 掌(Anthurium andraenum Linden)的术 语和 定义、温 室与 配套设 施、穴盘 育苗、盆花 生产 管理、病虫 害防治、穴 盘苗、盆花 包 装与运 输 及 生产 档案 的要求。本标准 适用 于 湖 北省 地域 设施栽 培条 件下 红掌 盆花 生产的 栽培 管理。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对 于本 文件 的应 用是必 不可 少的。凡 是注 日期的 引用 文件,仅 所注 日期的 版本 适用 于 本 文件。凡 是不 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其最 新版 本(包括 所有的 修改 单)适用 于本 文件。GB 4285 农药 安全 使用标 准 GB/T 6543 运输 包装 用单 瓦楞纸 箱和 双瓦 楞纸 箱标 准 GB/T 8321(所有 部分)农药合 理使 用准 则 3 术语及 定义 下列术 语和 定义 适用 于本 标准。3.1 肉穗花 序 spadix 许多无 柄 单 性小 花按 一定 顺序排 列在 肉质 膨大 的花 序轴上,天 南星 科植 物的 肉 穗花序 为一 佛焰 苞 片包被,称佛 焰花 序。3.2 佛焰苞 spathe 着生在 肉穗 花序 外的 一个 大型苞 片,多具 各种 美丽 的色彩,为 主要 观赏 对象。3.3 组培苗 in vitro plantlet 利用植 物体 上的 器官、组 织在无 菌培 养环 境中 育成 的完整 再生 植株,在 瓶中 生长到 可适 宜移 植 的 幼苗。3.4 吸芽 offset 某些植 物 根际 或地 上 茎 的 叶腋间 自然发 生的 短缩、肥厚呈 莲座状 的短 枝(短 匍茎),其下 部可 自 然生根,可从 母株 上分 离而 另行繁 育。DB42/T 1117-2015 2 3.5 EC 值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value EC 值是 用来 表示 溶液 中可 溶性盐 浓度,也 可以用 来 表示液 体肥 料或 种植 介质 中的可 溶性 离子 浓度。EC 值的 单位 用 mS/cm 表示,测 量温 度通 常为25。4 生产温 室与 配套 设施 4.1 生产温室 应具备 温室 或类 似的 保护 性设施,可 在冬 季提 供红掌 盆花 生长 的适 宜条 件。4.2 配套设 施 4.2.1 降温系 统 采用湿 帘风 机、循环 通风 扇、雾 化降 温机、外 遮阳 系统或 其它 能起 到降 温作 用的设 备设 施,一 般 温度控制 在30 以下。4.2.2 加温设 备 采用燃 煤热 风炉 等加 温系 统或燃 油、燃煤 等加 温机 进行加 温,一般 温度 控制 在15 以 上。4.2.3 遮光系 统 采用内 外层 遮光 率各 为70%的双 层 活 动式 遮光 系统。夏秋 季遮 光,冬春 季补 光。4.2.4 栽培床 架 采用栽 培床 架进 行观 赏凤 梨 盆花 栽培,床 架规 格为 高75cm,宽165cm,长度 不限,苗床网 格为13 cm 3 cm。4.2.5 灌溉施 肥系 统 采用自 走式 移动 喷灌 设备 或高压 动力 施肥 机。5 穴盘育 苗 5.1 育苗前 准备 5.1.1 育苗温 室消 毒 种植前1 d 2 d 可用45%的百菌 清烟 剂密 闭熏 蒸消毒12 h 24 h,消毒 期间 禁 止人员 进入,消 毒结束后,开启 温室 侧窗 进行 通风12 h 24 h。5.1.2 穴盘选 择及 消毒 可采用72孔 规格 穴盘。穴 盘应干 净、无病 虫源。宜采 用 40%甲醛 稀释100 倍溶 液浸泡 苗盘15 min 20 min,然后在 上面 覆盖 一层塑 料薄 膜,闷闭7 d 后揭开,再 用清 水冲 洗干 净。5.2 基质配 制及 消毒 DB42/T 1117-2015 3 采用育苗专用 基质,或按照泥炭土:珍 珠岩3:1 的重量比例自行配 制,基质需具有保水、排 水良好透气的 特性,pH 值 5.5 6.0,EC 值 0.5 mS/cm 1.0 mS/cm。穴盘育 苗基 质混 合均 匀后 需高温 消毒,宜 采用 蒸汽 消毒。通过 管道 把蒸 汽发 生器 产 生的 蒸汽 输 送 到用专用 耐高 温薄 膜密 封配 制好的 基质 中,至基 质内 部或底)温 度达60 80,保 持20 min 30 min。5.3 水质 栽培水 质pH 值为5.5 6.5,EC 值 应小 于0.5 mS/cm。5.4 品种选 择 根据品 种特 性和栽 培环 境 条件,宜选择 株型 紧凑、健壮、抗逆性 强、适应性 广,适 宜本地 区栽 培种植的 品种,如 阿拉 巴马、大哥 大、粉冠 军、亚丽桑 娜、冠军Champion、甜心Sweet heart 等。5.5 组培苗 选择 及炼 苗移 栽 5.5.1 组培苗 选择 应选择 生长 健壮 的红 掌组 培苗,其 标准 是:根 系发 育 良好,3 条根 以上,根色 洁 白;株高2 cm 3 cm,叶片完 整,至少3片;植 株 健康整 齐,长势 良好。5.5.2 组培苗 炼苗 移栽之 前,需对 红掌 组培 苗进行 炼苗。一 般包 括闭 盖炼苗 和开 盖炼 苗。闭盖 炼苗宜7 d 10 d。之 后再进行 开盖 炼苗,宜3 d 5 d。炼苗 期间 温度 应控 制 在23 25,空 气湿 度70%80%。5.5.3 移栽前 准备 在组培 瓶苗 开盖 炼苗 的同 时,可在 消毒 后的 穴盘 中 装填基 质,浇 透 水 至穴 盘 底部有 水渗 出为 宜。准备好移 栽洗 苗用 的水 盆、盛苗盘、消 毒液、镊 子等 组培苗 移栽 的工 具与 药液。5.5.4 洗苗 炼苗结 束后 可进 行洗 苗移 栽。洗 苗时,轻 轻取 出红 掌组培 苗,放在 水盆 中,将附着 在根 上的 培 养 基洗掉,按大 小分 级并 整齐 摆放在 盛苗 盘中。5.5.5 组培苗 消毒 向摆放组培苗的盛苗盘中加入消毒液,一般使用75%的百菌清配制 浓度液,浸泡杀菌消毒15 min。5.5.6 移栽 可用镊 子在 穴盘 中心 打能 容纳根 系的 孔,将红 掌组 培苗的 根系 放入 孔内,应 覆土压 实。5.5.7 移栽后 管理 栽植于 穴盘 的组 培苗 进入 穴盘苗 培养 阶段。日 温宜 为 22 25,夜温 宜 为 15 18。光照强度 先控 制在-2s-1左右,7 d 后逐 渐提 高到-2s-1 左 右。空 气相 对湿 度保 持 在70%80%,基质 含水 量 在 60%70%。当新 叶初 现、新根 开始 生长 时可采 用 1 500 倍 N:P:K 质量比为 20:10:20 的水 溶性 复合肥 进行 施肥,此后 每 15 d 应 施肥 一次,EC 值为 0.5 mS/cm 1.0 mS/cm。DB42/T 1117-2015 4 6 盆花生 产管理 6.1 上盆 6.1.1 上盆时 间 当穴盘 苗株 高达 到6 cm 8 cm 左右时,需要 移栽 入10 cm 12 cm 塑料盆 中,上盆 移栽时,应 根据 大小对苗 子进 行再 次分 级,经过上 盆进 入中 苗阶 段生 长,中 苗阶 段植 株高10 cm 15 cm。6.1.2 上盆方 法 移栽前1 d 将 穴盘 苗浇 水,使基质 湿度 保持 在80%左 右。起 苗时 可一 手轻 挤穴 盘底部,一 手轻 提 幼苗,保 持根 团完 整。将幼 苗放于 已经 装有 栽培 基质 的花盆 正中,四 周填 满基 质,栽 植深 度应 与 原 根 茎 部位相同,使 种苗 生长 点露 出基质,应 使基 质距 盆沿2 cm 3 cm,浇透水,一 般 一盆栽 种2 株。上盆 后宜遮荫保 湿,光强-2s-1,7 d后逐 渐提 高到-2s-1左右。6.2 换盆 当小苗 株高 达到10 cm 15 cm 左右时,需要 移栽 入10 cm 14 cm 塑料盆 中,换盆 方法同6.1.2。经 过换 盆 进 入 大 苗 阶 段,该 阶 段 生 长 期 通 常 为3 个月4 个月,光 照 强 度 增 加-2s-1 m-2s-1。之后进入 成品 花 阶段,开始 留花,该 阶段 生长期 通常 为4 个月 5个 月。6.3 养护管 理 6.3.1 温度 红掌盆 花的 生长 适宜 日温 为25 28,夜 温为18 22。最 低温 度15,最 高温 度30。6.3.2 湿度 幼苗阶 段,空气 相对 湿度 应 保持在40%50%;成 苗 阶段,温室 空气 相对 湿度 应 保持在70%80%,可通过 开启 调节 系统 调节 湿度。6.3.3 光照 光照强 度应 保持 在-2s-1-2s-1,不超过-2s-1。6.3.4 水肥管 理 基质湿 度在60%70%,见干见 湿。采用1 500 倍N:P:K 质量 比为20:10:20的水 溶性 复合 肥进行施肥,每7 d 可进 行一 次,成品 花每4 d 5 d 一次。EC 值为0.6 mS/cm 1.0 ms/cm。6.3.5 摆放密 度 红掌盆 花摆 放密 度以 叶片 不互相 遮挡 为度,可 作20 cm 20 cm 或25 cm 25 cm 两个密 度进 行 调 整。6.3.6 调整植 株和 方向 应及时 将叶、花理 顺,尽 量让花 集中 在植 株中 心部 位,同 时将叶 向四 周拉 伸。每15 d 可调 整一 次 方向,将 萌发 出新 芽、长势 较弱的 一面 转到 向阳 面。6.3.7 去除吸 芽 DB42/T 1117-2015 5 针对植 株过 多的 簇生 吸芽 需用手 掰除,并 保持 每株 吸芽都 能带 有根 系。在植 株生长 缓慢 期和 雨 季 不宜去除 吸芽。6.3.8 剪除花 蕾和 残花 在红掌 中苗 营养 生长 阶段,应剪 除小 花苞。对 成品 花植株,应 及时 剪除 残花。6.3.9 疏理叶 片 应及时 剪去 病叶、残 叶、老叶和 畸形 叶片,剪 刀应 使用70%酒 精消 毒。7 病虫害 防治 红掌盆 花主 要病 害有 有细 菌性 枯 萎病、炭 疽病、根 腐病;主要 虫害 有改 为蚜 虫、红 蜘蛛、蓟 马 等。生产中 坚持 预 防为 主,综 合防治 的 植保 方针,以农 业防治、物理 防治、生 物防 治为主,化 学防 治为 辅,实行无 害化 综合 治理。常 见病虫 害及 防治 方法,(见附录A)。8 穴盘苗、盆花 包装 与 运输 8.1 穴盘苗 8.1.1 包装 种苗的包装材料宜采用纸 箱,内用经过防潮处理的 纸板分层,并在箱外标注 种苗专用箱 和 向上放置 标志。包装箱 应标明 品种名称、花色、规格、等级、箱号、客户、生产 单位、质检 员、出 厂日 期等标志 项目。种苗的 穴盘 基质 应保 持50%60%的 含水 量,不应 过湿或 过干。装箱前 应使 种苗 朝上,层 层叠放,用 胶布 封口,用 打包带 扎紧。8.1.2 运输 种苗运 输可用 汽车 运送,也可空 运或火 车运 输。常 温运输 时间不 宜超 过1 d。种苗抵 达目的 地后,应立即 打开 包装,将 种苗 分开平 置于 阴凉 通风 处,喷水,使其 恢复,并 尽快 安排种 植。8.2 盆花 8.2.1 包装与 标识 出棚前 应将 盆花 用一 个呈 梯形、上 下无 封口、较硬 挺 的透明 塑料 包装 袋自 下而 上进行 包装,不宜 露出叶、花序,不 损伤 叶片、花苞,装 入盆 花运 输箱 中。包 装箱 宜采 用纸 箱,纸箱应 采用GB/T 6543。包装箱外 应注 明产 品名 称、品种名、花 色、质 量等 级、产品 数量、产地、生 产 单位、包装 日期 等包 装储 运图示标 志,还应 注明 轻装 轻御,不得 倒置,避 免日 晒雨淋,不 应在 箱上 踩踏 和堆放 重物 等标 识。8.2.2 运输 运输时 应轻 装轻 卸,不得 倒置,避免 日晒 雨淋,严 禁箱上 踩踏 和堆 放重 物。装运的 交通 工具 和 贮 存的场所 都应 保持20 25 之 间。9 生产档 案 DB42/T 1117-2015 6 建立温 室育 苗和 盆花 生产 档案,主要 包括 温度、湿 度、光 照等 调节,上盆、换盆时 间安 排等,对 生产技术、病 虫害 防治 等各 环节所 采取 的措 施进 行详 细记录。DB42/T 1117-2015 7 附 录 A(资料 性附 录)红掌盆花 主 要病 虫害 防治 措施 表A.1 给 出了 红掌 盆花 主要 病虫害 防治 措施 的内 容。表A.1 主 要病 虫害 防治 措施 病虫害名称(病原菌及拉丁名)主要症状 防治方法 细菌性枯萎病(黛粉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主要危害叶片或苞片,形成中央棕色,边缘黄色的病斑。病菌侵染初期斑点呈水渍状。该病引起叶枯死和茎坏死,严重时,整株感病死亡。1、及时清除病株并销毁。2、4 000 倍农用链霉素定期喷 洒,或 5 000倍新植霉素定期喷雾防治。3、控制湿度,加强温室通风;适度控水。4、栽培过程中少施铵态氮。炭疽病(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叶缘、叶脉发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晕圈病斑,最终叶片有黑色小点,枯死。1、及时清除病残叶并烧毁,浇水时避免浇湿叶片。2、发病初期可采用 75%百 菌清 800 1 000 倍液或 75%多菌灵 500 800 倍或 70%代森锌 800 倍液 喷雾防治。3、控制湿度,加强温室通风。根腐病(镰孢菌 Fusarium sp)根部发病,腐烂变褐,严重时根全部烂掉,并蔓延到大侧根及根颈部,地上部茎、叶枯萎死亡。1、加强养护管理,特别是浇水,见干见湿。2、发病初期可用 75%百菌清 800 1000倍液或 50%多菌灵 500 800 倍或 70%代森锌 800 倍浇灌。红蜘蛛(Tetranychus urtica)危害幼叶和芽,使之呈现银白色斑点并枯萎。高温干燥气候条件下容易发生。1、避免高温发生。2、用 10%虫螨杀 1 000 倍或 50%除螨灵500 600 倍液喷施。蓟马(Megalurothrips distalis)刺吸式危害,在叶片或苞片上造成棕色条斑,使苞片变褐发黄。危害严重时,叶片将变得发脆或变形。1、可用黄色粘虫板进行诱捕。2、用 1.8%阿维菌素 2 000 3 000 倍液,或蓟马灵 800 1 000 倍 液,或 蓟 虱 灵800 1 000 倍液 进行喷施。根结线虫(Meioidogyne incognita)主要危害植物根系,使根组织肥大增生,形成瘤状物。初期黄色、光滑,后期变褐、粗糙。植株感病后生长不良而矮小,叶片发黄、开花不良。1、选用无根结线虫污染的基质;避免连作;及时销毁病株。2、用克线磷进行防治。蚜虫(Myzus persicae)主要寄生在叶片背部,吸食幼叶、幼芽的汁液为主。叶片卷缩,叶柄弯曲,生长停止,花不能开放,且会带来其他病菌侵入。1、用黄板诱杀蚜虫。2、用吡虫啉 2 000 倍液喷洒防 治。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