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B 05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25222015 观赏桂花育苗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ling Propagation of Ornamental Osmanthus Fragrans 文稿版次选择 2015-11-10 发布 2015-12-10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4/T 25222015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合肥植物园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合肥植物园。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萍萍、周耘峰、童效平、詹双侯、窦维奇、许国华、吴翠珍、杨超、方宏昆。DB34/T 25222015 1 观赏桂花育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观赏桂花栽培品种选择、繁殖、移栽及管理。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的观赏桂花繁殖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LY/T 2303 桂花苗木质量分级 3 品种选择 经人工栽培和自然选择,具稳定、优良性状的品种,常见优良桂花品种参见附录A。4 繁殖 4.1 嫁接繁殖 4.1.1 砧木培育 4.1.1.1 苗床设置 苗床方向依地形而定。宽度 1.2 m,高度 20 cm30 cm。床面表土整平整细,略呈龟背形,拍实床边。苗床步道底宽 30 cm35 cm。凡苗床长度超过 20 m 时应开中沟。排水沟沟底要平,其深度应是外围大沟比中沟深,中沟比步道(小沟)深,保证沟沟相通,雨过沟干。播种前 15 天土壤拌施 90晶体敌百虫 2.5 kg/667m2,封膜 7 天。4.1.1.2 种子采收 选壮年籽树,果实成熟期一般在 45 月,果实变为紫黑色,可采摘。砧木种类较多,本规程使用桂花实生苗。4.1.1.3 种子贮藏 洒水堆沤果实,使果皮软化,洗净果肉,取得种子,用 0.5高锰酸钾溶液浸 15 min 消毒,然后用消毒过的细沙层积沙藏。沙藏期间保持湿度,通风透气,勤查种子,防治鼠害、蚁害,发现种子发霉及时捡出,用清水洗净、阴干后,重新混沙贮藏。DB34/T 25222015 2 4.1.1.4 播种时间 当年 910 月秋播或次年 23 月春播。4.1.1.5 播前种子检验 播种前进行种子检验,剔除空壳子和变质子。4.1.1.6 播前种子消毒 从沙中取出的种子用清水洗净,放入 0.5高锰酸钾或 1的漂白粉溶液中浸种 15 min20 min,滤去消毒液,用清水冲洗后晾干播种。但经沙藏已发芽的种子不能再行消毒。4.1.1.7 播种方法 采用条播法,在苗床上作横向或直向的条沟,沟宽 10 cm12 cm、深 3 cm5 cm、沟距 20 cm25 cm。在沟内均匀撒种,密度为 15 kg/667m220 kg/667m2。4.1.1.8 覆土浇水 播后随即覆盖细土,厚度不超过种子横径的 23 倍。盖土后整平沟面,盖上薄层稻草,以不见泥土为度;用细眼喷壶充分喷水至土壤湿透。4.1.1.9 揭草 种子萌发出土后,阴天或傍晚适时揭草。分次进行,将盖草的一部分留置幼苗行间,保持苗床湿润,防止杂草生长。4.1.1.10 遮阳 高温季节及时搭棚遮阳,保持荫棚的透光度为 40左右,上午盖,傍晚揭;晴天盖,阴雨天揭。到 9 月上中旬可全光照。4.1.1.11 松土 松土要及时,深度 2 cm3 cm,宜浅不宜深。4.1.1.12 除草 除草可结合松土进行,做到除早、除小、除了。4.1.1.13 间苗 真叶长出 23 片时可间苗和补稀。间苗时不要损伤保留苗的根系,移苗后须灌溉,使保留苗苗根与土壤密切结合。保持留苗 2 万株/667m22.5 万株/667m2。4.1.1.14 浇水 夏秋干旱季节浇水以早晨或傍晚进行为宜。雨季要加强清沟排渍。4.1.1.15 施肥 DB34/T 25222015 3 幼苗前期以氮(N)肥为主,后期以磷(P)、钾(K)肥为主,配制成 0.20.5的水溶液施用。4.1.2 嫁接(切接法)4.1.2.1 嫁接时间 枝接时间一般在早春芽萌动时(3 月上中旬)。4.1.2.2 备砧 选 12 年生实生苗,提前 23 天剪除其上部枝条,留近地面高 5 cm7 cm 的树桩做砧木。将砧木周边的杂草除净。4.1.2.3 接穗 选健康、品种优良、生长旺盛的青壮年母树,剪取外围中上部 5 cm8 cm 长、最少保留有 12 对隐芽的短枝。用潮湿青苔或浸水的脱脂棉花包裹接穗,分类装入干净的塑料袋,注明采剪时间、地点、品名。随剪随接。接穗顶端蘸取熔化的石蜡封闭截断面。4.1.2.4 切接操作 在砧木树皮较平滑的一侧,稍带木质部垂直下切,切口深 2 cm3 cm;接穗下端削成 2 cm3 cm 长的斜削面,并在其反面再斜削成约 1 cm 的短削面,同时保留 12 对芽。接穗插入砧木切口,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分别对齐,用塑料薄膜带连同切口密封绑扎固定。4.1.2.5 接后管理 前 20 天内注意保护接穗萌芽,及时抹去砧木萌芽。成活后,选留 1 个旺长的新梢加以培养。新梢抽长达 15 cm20 cm 时,应设支柱固定,以防风折或风歪。生长期注意适时松膜、中耕除草和抗旱排涝。嫁接苗高达 10 cm 以上时,应追施有机肥 1 次,以后每隔 1 个月追肥 1 次。4.2 扦插繁殖(嫩枝扦插)4.2.1 扦插时间 嫩枝扦插于 5 月中旬至 6 月下旬或 8 月中旬至 9 月下旬进行。宜选有露水的早晨或阴天扦插。4.2.2 插床尺寸 苗床宽度不超过 1.5 m,长度不限。4.2.3 基质配比 用珍珠岩和泥炭土 2:1 配比或微酸性、疏松、透气、保水的土壤。4.2.4 基质消毒 基质用 500 倍的多菌灵消毒。临插前 23 天,用清水浇透插床,干燥后整平床面待插。4.2.5 选取插穗 DB34/T 25222015 4 从品种优良、植株健壮的青壮年桂花母树上,剪取树冠中上部、向阳、当年生健康半成熟枝条作为插穗。插穗长度为 8 cm10 cm、带 23 个芽、粗度为 0.3 cm0.5 cm,叶片生长正常。4.2.6 修剪插穗 每根插条下端在近节处平截,上端从顶芽上部 1 cm 处剪成 45斜面,留顶端 2 片叶。及时喷雾保持插条的新鲜。4.2.7 激素处理 扦插前插穗用萘乙酸(NAA)100 mg/L 浸泡 0.5 h。4.2.8 扦插操作 插穗稍斜插,入土深度为插穗长的 1/31/2,压实土,喷透水。密度为行距 10 cm12 cm,株距4 cm6 cm。4.2.9 立棚 搭设高 50 cm60 cm 拱棚,覆盖塑料薄膜;在塑料棚上方再搭设一层高 180 cm 拱棚,覆盖遮阳网。4.2.10 抹芽施肥 及时抹去插穗基部萌芽。叶面喷施,每隔 710 天喷 0.2尿素或磷酸二氢钾溶液 1 次。4.2.11 温湿度管理 保持土壤水分足够。初期棚内湿度 9095,保持叶面湿润;愈伤组织生成后湿度 8085,保持基质湿润。温度 2028。4.2.12 炼苗 扦插 56 个月后可炼苗,使基质干湿交替,适时揭棚通风,直至完全去棚。4.2.13 出圃 夏插苗 9 月下旬去荫棚,翌年 3 月移植。秋插苗翌年 3 月拆棚,初夏移植。4.3 工厂化容器育苗 4.3.1 地址选择 大棚或温室宜建立在交通便利、灌溉方便的地方。4.3.2 育苗设施 苗床宽 180 cm、高 75 cm。床间通道 60 cm80 cm。具备温度、水分、光照等调控设施的大棚或温室。4.3.3 育苗时间 5 月中旬6 月下旬。DB34/T 25222015 5 4.3.4 容器与基质 专业工厂生产的轻基质无纺布育苗容器成品,直径 4.5 cm,高 7 cm。4.3.5 容器基质消毒 选高温晴好天气,将基质按一定体量规范集中堆放在温室或大棚内,喷水使其含水量超过 80,覆塑料薄膜。密闭温室或大棚,暴晒 10 天。4.3.6 摆放育苗盘和消毒 将轻基质育苗容器紧密排列在育苗盘中,连同育苗盘摆放在苗床上。用 1的多菌灵溶液喷洒育苗盘消毒。4.3.7 容器扦插育苗 随剪随插,蘸生根剂后,将插穗的 1/22/3 插入容器中,每个容器插 12 个插穗。4.3.8 间苗 扦插 40 天后,拔去容器中多余芽苗,补到缺苗的容器中。4.3.9 水分 形成愈伤组织前,使叶面保持湿润;形成愈伤组织后,使基质保持湿润。当根系长到容器无纺布表面时,间歇断水。4.3.10 温度和光照 生长适温 2028。610 月高于 28时遮荫、通风、开水帘。4.3.11 炼苗 待 80的插穗生根后,使基质干湿交替,增加光照,促进根系强壮。移植前将容器苗移出大棚或温室放置于自然环境进行炼苗。4.4 病害防治 每 710 天喷一次杀菌剂,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交替使用。5 移植 5.1 地域条件 选择丘陵山坡、通风透光、土层深厚、排水良好、接近水源的地方发展桂花生产。5.2 气候条件 年平均气温在 15以上,极端最低气温一般不低于-15,年降水量 1 000 mm 以上、年平均相对湿度 80左右、年平均结冰日数在 1 个月内。5.3 移栽时间 2 月下旬至 3 月上旬。DB34/T 25222015 6 5.4 整地 清除灌丛和宿根杂草,平整地形,翻耕 30 cm50 cm 深暴晒。5.5 做畦 做成宽 1.5 m2.0 m 的高畦备用,长度以适合场地为宜。5.6 施足基肥 每个穴坑施有机肥 100 g 作为基肥,与土壤拌匀。5.7 起苗 起苗时多保根、多带土,起苗后整修断根,多保留须根。5.8 移栽方式 株行距 40 cm60 cm,每 667 栽 1 500 株2 000 株。栽植时按苗木高度和质量分级(详细可参考 LY/T 2303 桂花苗木质量分级)。栽种完毕,随即浇灌一次透水。5.9 移栽后管理 移栽成活一个月后,可追肥一次,复合肥 30 kg/667m2。注意中耕除草、抗旱排涝。6 有害生物防治 6.1 防治原则 防治时应本着“预防为主、科学防控”的原则,从采种育苗开始,注意建立无病苗圃。农药使用按照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及国家对农药使用公告的规定执行。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物,合理交替使用。提倡使用生物农药,禁止使用国家禁用的农药。6.2 苗期主要病害 苗木立枯病、叶斑病,可用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8001 000 倍溶液喷洒幼苗,每 1015 天施药一次,连续 23 次。6.3 苗期主要虫害 红蜘蛛,可用 3阿维菌素乳油 3 0005 000 倍溶液喷雾,每 710 天施药一次,连续 23 次。DB34/T 25222015 7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常见优良桂花品种名录 表A.1 常见优良桂花品种名录 品种群 品种名称 四季桂品种群 小叶佛顶珠 Xiaoye Fodingzhu 天香台阁 Tianxiang Taige 银桂品种群 籽银桂 Zi Yingui 早银桂 Zao Yingui 大叶银桂 Daye Yin 柳叶桂 Liuye Gui 早黄 Zao Huang 阔叶早银桂 Kuoye Zaoyin 白洁 Baijie 大花早银桂 Dahua Zao Yin 庐州黄 Luzhou Huang 垂梗黄 Chuigeng Huang 卷叶黄 Juanye Huang 金桂品种群 潢川金桂 Huangchuan Jingui 小花金桂 Xiaohua Jin 波叶金桂 Boye Jingui 小叶籽金桂 Xiaoye Zi Jin 金球桂 Jinqiu 丹桂品种群 大花丹桂 Dahua Dangui 橙红丹桂 Chenghong Dangui 朱砂丹桂 Zhusha Dangui 晚霞 Wanxia 墨叶丹桂 Moye Dan 状元红 Zhuangyuan Hong 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