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梅花育苗技术规程DB34/T 2523-2015.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观赏梅花育苗技术规程DB34/T 2523-2015.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观赏梅花育苗技术规程DB34/T 2523-2015.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观赏梅花育苗技术规程DB34/T 2523-2015.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观赏梅花育苗技术规程DB34/T 2523-2015.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观赏梅花育苗技术规程DB34/T 2523-2015.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B 05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25232015 观赏梅花育苗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Prunus mume for ornamental 文稿版次选择 2015-11-10 发布 2015-12-10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4/T 25232015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合肥植物园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合肥植物园。本标准起草人:吴翠珍、周耘峰、童效平、詹双侯、周莉、窦维奇、杨萍萍。DB34/T 25232015 1 观赏梅花育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观赏梅花的育苗、管理、品种选择与病虫害防治等。本标准适用于安徽地区的观赏梅花的育苗与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3 品种选择 观赏梅花是指以观花为主要目的的梅花,其品种众多,目前已获国际登录的梅品种已达 400 多种,适宜安徽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参见附录A。4 大田嫁接育苗 4.1 圃地选择 4.1.1 地势选择 交通便利,阳光充足、地势高、排水良好的缓坡地,其坡度 13为佳。4.1.2 土壤选择 应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通气性好的微酸性的粘壤土。4.2 砧木苗培育 4.2.1 砧木选择 通常选用梅(本砧)、桃、杏、李等树种的实生苗,本规范推荐选用本砧。4.2.2 种子处理 4.2.2.1 采种 于 5 月6 月间,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良梅花母树,采摘其已充分成熟的果实。4.2.2.2 取种 DB34/T 25232015 2 将采下的果实摊放在荫棚下,堆积厚度以 20 cm25 cm 为宜。10 d 后,待果肉变软腐烂,将果肉洗尽,取成熟度高、种粒饱满的种子。4.2.2.3 消毒 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 1福尔马林浸泡种子 10 min15 min,捞出后洗净。4.2.2.4 贮藏 按 1 份种子用 34 份沙的比例将二者拌匀层积沙藏。4.2.3 播种 4.2.3.1 播种时间 梅花播种分春播和秋播。春播在 1 月2 月进行,秋播在 9 月10 月进行。4.2.3.2 苗床整理 在播种前 12 个月整地。视肥力情况,亩施腐熟猪、牛粪等有机肥 150 kg300 kg 后进行翻耕,翻耕深度 30 cm40 cm,并整平耙细。一般畦宽 1.2 m,高 15 cm,畦间沟道宽 30 cm。4.2.3.3 播种方法 4.2.3.3.1 条播法 一般采用宽窄行条播法,每畦 4 条沟,深 7 cm8 cm,中间两条沟的间隔 40 cm,两边稍窄约 15 cm。将种子用 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浸泡消毒后,每粒间隔 5 cm 均匀撒播。4.2.3.3.2 点播法 在畦上按株行距 20 cm30 cm 挖一深 7 cm8 cm 的坑穴,将种子用 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浸泡消毒后,于每穴点播 2 粒。4.2.3.4 覆土浇水 播种后立即覆土,覆土厚度以种子直径的 23 倍为宜。最后在畦面覆一层草帘,并浇透水。4.2.4 苗期管理 4.2.4.1 揭草帘 34 月,梅花砧木苗陆续出苗。当其长出 23 片真叶时,趁阴天揭除草帘,并及时拔草。4.2.4.2 间苗 幼苗出土至株高 10 cm 期间,要进行多次间苗。除去弱苗,株行距保持在 15 cm15 cm。4.2.4.3 摘心 6 月,当株高达 20 cm 后,进行摘心,并抹除其 10 cm 以下的二次枝,促其增粗。4.2.4.4 中耕除草 幼苗生长期,中耕深度由 2 cm4 cm 逐渐加深至 8 cm10 cm,全年中耕 45 次。DB34/T 25232015 3 4.2.4.5 追肥 57 月对梅花喷施 0.10.2的磷酸二氢钾,15 d 左右一次,结合饼肥水更好。4.3 嫁接 4.3.1 芽接法 4.3.1.1 嫁接时间 芽接最佳时间为 7 月中旬至 8 月下旬,选择在嫁接期附近无雨天气最好。4.3.1.2 接穗采摘 在采摘接穗前 3 d,应对采穗植株进行灌水,以利后期剥芽。芽接接穗应从半木质化的当年生壮枝上采取,枝条粗度应达 0.8 cm1 cm 左右。4.3.1.3 接穗处理 接穗应随采随用,采穗后立即剪去叶片,留下 0.3 cm0.5 cm 长的叶柄,将其下部插入水深 2 cm3 cm 的桶中,并用湿布包裹上部备用。4.3.1.4“T”字形芽接 4.3.1.4.1 切口 将砧木离地面 3 cm5 cm 处准备切口的一侧抹干净,选一平滑处,用芽接刀切一“T”字形口。切口深度以切断韧皮部为宜。4.3.1.4.2 剥芽 从芽的上方 1 cm 处横切一道,再从芽下方 1.5 cm 处,斜向上削入木质部,至横切口处,深度相当于接穗的 1/31/2。用手捏住接芽,剥离芽片。4.3.1.4.3 接芽 用芽接刀尖把砧木纵切口上端皮层挑开,将接芽由上向下插入其中,使芽片上方同“T”字形切口的横切口对齐,芽片上端稍露出砧木的木质部,用嫁接专用塑料条包严即可。4.3.1.5 方块芽接 4.3.1.5.1 切口 将砧木离地面 3 cm5 cm 处准备切口的一侧抹干净,选一平滑处,用芽接刀切一长 1.5 cm、宽 0.8 cm 左右的方口,剥去皮层。4.3.1.5.2 取芽 在接穗枝条上切取与砧木切口大小相同或略小的芽片,要确保芽在芽片中间。4.3.1.5.3 镶芽 将芽片芽朝上镶入砧木方口中,使砧木与接穗一侧形成层对其,用嫁接专用塑料条将嫁接处绑紧,并将芽头留出。DB34/T 25232015 4 4.3.1.6 嵌芽接 4.3.1.6.1 砧木切片 将砧木离地 3 cm5 cm 处准备切口的一侧抹干净,选一平滑处,自上而下切取长约 1.5 cm、宽约 0.8 cm 稍带木质的切片。4.3.1.6.2 取芽 在接穗的芽上方 0.8 cm1 cm 处,向下略带木质部稍斜平削一刀,稍带木质部,长约 1.5 cm,宽约 0.8 cm,然后在芽下方 0.5 cm0.8 cm 处,呈 30角斜切至第一刀口底部,取下芽片。4.3.1.6.3 嵌芽 将芽片嵌入砧木切口处,嵌入时接穗一侧的形成层与切口的形成层对齐,并使芽片上端露出一线砧木形成层。用嫁接专业用塑料条将嫁接处绑紧,并将芽头留出。4.3.2 枝接法 4.3.2.1 嫁接时间 枝接时间在 1 月下旬至 2 月下旬最佳,选择在近期无雨天气嫁接最好。4.3.2.2 接穗采摘 枝接接穗应采生长健壮的一年生已木质化枝条,若接穗上有花蕾,应将其摘除。4.3.2.3 接穗处理 采后处理方法同芽接。嫁接前,将接穗截成 3 cm5 cm 长带有 23 个完整饱满芽的芽段,并用温化的石蜡液点封接穗上部截口。4.3.3 切接法 4.3.3.1 适用条件 适用于地径 8 mm 以上的砧木,且砧木与接穗粗度相差不超过 2 mm。4.3.3.2 砧木切口 在距离地面 5 cm 处将砧木截断,在砧木一侧略带木质部处垂直下刀,切口深 2 cm3 cm。4.3.3.3 接穗削口 把接穗削成一长一短两个已现木质部的削面,长斜面长 2 cm2.5 cm,在其背面削成一个 0.5 cm左右长的小斜面。4.3.3.4 插接穗 将接穗大削面向里,插入砧木切口,是表皮形成层至少一面对齐,并用塑料条扎紧。4.3.4 舌接法 4.3.4.1 适用条件 DB34/T 25232015 5 适用于地径 5 mm10 mm 的砧木,且砧木与接穗粗度相当的情况下采用。4.3.4.2 截砧 在距离地面 5 cm 处将砧木截断,并削平截口。4.3.4.3 削面 将接穗和砧木各削成一长度为 3 cm5 cm 左右的斜削面,削好后再于各自削面距顶端 1/31/2 处纵切,深度约为削面长度的 1/3,呈舌状。4.3.4.4 对接 将砧木与接穗的舌片插入对方的切口,并使形成层吻合,用塑料条将接口绑缚扎紧。4.4 嫁接后管理 4.4.1 解绑 4.4.1.1 芽接在接后 710 d 即可检查成活情况,成活后芽头饱满。芽接的梅花须待翌年3 月后方可解绑。4.4.1.2 枝接在接后 2025 d 可检查成活情况,成活的接穗枝条新鲜,芽头饱满。枝接的梅花须待至10 月方可解绑。其余同芽接。4.4.2 剪砧及补接 芽接的砧木在 2 月左右剪砧。剪砧时,在接芽上方 0.3 cm0.5 cm 处将砧木剪除。对未接活的,可用枝接法进行补接。4.4.3 除萌 发现萌条要及时去除,要做到随出随抹。4.4.4 修剪 在接芽抽发的新梢下部,易形成的一些较弱的二次梢,需及时去除。在新梢长至 40 cm50 cm高时摘心,并选留 34 个部位较好的二次梢,形成骨架枝。4.4.5 松土除草 经常除草,特别是在雨后,以保持土壤良好地通透性和墒情。4.4.6 肥水管理 在 35 月梅花生长旺季,以叶面施肥为主,每隔 1015 d,喷施 0.10.2的磷酸二氢钾一次,做到薄肥勤施。4.4.7 病虫害防治 梅苗生长期间,易遭病虫害危害,应及时喷药防治,见附录A。5 温室扦插育苗 DB34/T 25232015 6 5.1 硬枝扦插 5.1.1 扦插时间 正常落叶达到 70以上即可扦插,一般为 11 月底至翌年 1 月中下旬,以 1 月成活率最高。5.1.2 基质选择 可选河沙、蛭石、混合基质(泥炭珍珠岩蛭石为 311)、腐殖土等作为扦插基质,但以河沙生根率最高。本规范推荐使用河沙。5.1.3 基质消毒 于扦插之前 1 周左右,用 3硫酸亚铁溶液和 0.1的敌敌畏冲洗扦插用河沙,对其进行杀菌灭虫处理。5.1.4 插壤铺设 将插床底部先铲平,铺 5 cm 厚的干草作隔热层,上覆 5 cm 厚的基质,按热量 80 w/m2 布电热线(可控制苗床温度在 1520),线距约 15 cm,最后在其上再铺 20 cm 厚河沙作为插壤。5.1.5 插穗选择 选择幼年树上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直径 6 mm8 mm 的一年生健壮枝条最佳。去掉种条花芽,取其中部,剪成 10 cm15 cm 左右长的穗段。在芽下 0.5 cm 剪成平滑马蹄形,并使用 0.1高锰酸钾对插穗浸泡消毒 10 min。5.1.6 蘸穗扦插 扦插前将插床浇透水。插穗基部 2 cm3 cm 用 400 g/g500 g/g 的吲哚丁酸溶液浸蘸 5 s8 s 后(视品种生根难易,调整浓度及浸蘸时间)扦插。扦插密度为 4 cm4 cm,扦插深度为 10 cm12 cm。5.1.7 温湿度控制 及时喷水保湿,空气湿度保持 80左右。夜间调低温度,保持与室外气温相差 15左右,喷水次数也可相应减少。5.1.8 生根移栽 扦插约 1 个月后开始生根,2 个月后开始发叶。在 4560 d 之内阴天移栽最佳。5.2 嫩枝扦插 5.2.1 扦插时间 嫩枝扦插的时间一般在 56 月份,以 5 月中下旬成活率最高。5.2.2 基质选择 可采用珍珠岩、蛭石、河沙、泥炭、混合基质(河沙砻糠灰珍珠岩为 122)等作为扦插基质,但以泥炭的扦插成活率最高,混合基质稍次之。本规范推荐使用泥炭土。DB34/T 25232015 7 5.2.3 基质消毒 将基质用清水浸透后捞出,使用 0.5高锰酸钾对泥炭基质及扦插袋进行喷雾消毒。5.2.4 插穗选择 选择幼年树上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直径 5 mm6 mm 的一年生健壮枝条最佳。去除残花或果实,剪成 7 cm10 cm 长的穗段。下剪口在叶下 0.5 cm 处,呈马蹄形,保留顶部 23 片叶,其余摘除,并使用 0.1高锰酸钾对插穗浸泡消毒 10 min。5.2.5 容器扦插 将消毒处理后的基质装入 7 cm9 cm 的轻质无纺布容器中,震密实后备用。插穗基部 2 cm 浸蘸 1500 g/g2500 g/g 吲哚丁酸与 500 g/g 萘乙酸混合液 5 s8 s(视品种生根难易,调整浓度及浸蘸时间)扦插。扦插深度 2 cm,以扦插后的枝叶不相互覆盖为佳。5.2.6 温湿度控制 温室可用遮阳网适当遮阴,温度控制在 2532,并适当送风。扦插 15 d 内,每隔 10 min15 min 喷雾 510 s;15 d 愈伤组织形成后减为每隔 10 min20 min 喷雾 1 次,保持空气湿度在 90左右,夜间可适当减少。5.2.7 病害防治 扦插期间易发白粉病,防治详见附录B。5.2.8 生根移栽 扦插 15 d 后,开始生根后,每隔 15 d 叶片喷施一次 0.3的尿素液。45 d 左右根长至 5 cm 长时即可进行移栽。6 折枝压条育苗 6.1 压条时间 11 月至翌年 1 月前,这期间进行压条效果最佳。6.2 枝条选择 选取距基部 20 cm 内 12 年生梅花萌条最佳,此时萌条长可达 1.0 m1.5 m。6.3 折枝压条 6.3.1 折枝 距萌条基部 15 cm25 cm 处,在迎地一面用刀切深至 3/4 处的一道切口,将枝条向下折,使其与地面夹角约 60。6.3.2 削口 在距第一个切口约 35 cm45 cm 处,在迎地一面切深达枝条的 3/4 处的两道相距 3 cm5 cm 的切口,保留切口内 1/4 的木质部及韧皮部即可,其余去除。DB34/T 25232015 8 6.3.3 整穴 在距梅花根际约 20 cm 地内挖一深 15 cm 坑穴,铺 8 cm10 cm 厚黄土。6.3.4 埋枝 将第二切口处埋入穴内,盖土浇水踩实。6.3.5 铺草 最后铺盖枯草,保持土壤湿润同时可防杂草生长。6.4 压后管理 3 月,直立枝梢处新叶会出现,要注意保土抗早。大雨过后,及时检查,发现压条堆土被冲,应立即培土。旱季勤浇水,对压条旁杂草,只能用手拔,不宜用铲锄,以防松动枝条,影响发根。6.5 成苗 待至 11 月,将萌条从树体根部剪除,并在埋枝处剪断。此时,埋枝处已有新根生成,如此可完成一株梅苗繁殖。7 幼苗移栽 7.1 嫁接苗移栽 7.1.1 移栽时间 7.1.1.1 枝接苗移栽枝接苗在当年11 月落叶后至翌年 3 月萌芽前进行均可,但以 11 月下旬落叶后移植最好。选择在移栽前后无暴风雨的多云天气最佳。7.1.1.2 芽接苗在翌年11 月梅花落叶后移栽最佳。7.1.2 整地 用挖掘机深翻播种用地 35 cm40 cm,捡拾树根等杂灌暴晒。15 d 后,第二次深翻细整、耙平并整理成墒,整成标准的畦地(宽 2 m,长 15 m,高 15 cm,畦间沟道宽 30 cm)。做到墒面有 5斜坡,并在圃地四周开挖深沟,以利排水。7.1.3 挖穴 按 1 m1 m 的间距,挖直径 40 cm 深 35 cm 的树穴,穴内留 3 cm5 cm 厚细土。7.1.4 起苗 起苗前,预留各个方位、相距一定间隔的 35 个主枝,其余的抹除,将苗统一定干在 70 cm100 cm。起苗后,将主根 30 cm 以下全部剪断,并疏除缠绕的须根。7.1.5 移栽 将修剪后的梅苗定植于穴内,踩实后浇透定根水。待 1 d 后,水吸收透后,再覆土保护。7.2 扦插苗移栽 DB34/T 25232015 9 7.2.1 移栽时间 7.2.1.1 硬枝扦插苗,生根后出叶前移栽最好,以 2 月中旬移栽最佳。7.2.1.2 因在泥炭土内扦插,营养充足,嫩枝扦插苗可在大棚内培养多些时间,待至 10 月下旬后移栽最佳。早移易导致落叶,成活率低。7.2.2 整地 同 7.1.2。7.2.3 挖穴 按株行距 20 cm30 cm 挖直径 10 cm 深 12 cm 的树穴,穴内留 3 cm 左右厚细土。7.2.4 起苗 7.2.4.1 硬枝扦插苗起苗时,轻轻将苗周围细沙扒开,抖落根部细沙后装于框内备用。7.2.4.2 嫩枝扦插苗可直接将无纺布袋挪至框内即可。7.2.5 移栽 移栽方法同 7.1.5,栽后可适当遮阴,待其成活后再撤去。嫩枝扦插苗,不用撤袋,直接栽于穴内即可。7.3 压条苗移栽 可于 11 月底断枝后直接移栽,余同 7.1。8 移栽后管理 1 年生小苗定植成活的第一年,注意施肥浓度要稀薄。经过 1 年时间后再转入正常的肥水管理。此外,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都是必不可少的经常性工作。后期,梅苗长大后,相互遮覆时,应间苗移栽。9 病虫害防治 9.1 防治原则 加强管理,增强树体抗病虫能力。以生物防治为主,合理结合化学防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使用化学农药,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农药安全使用要符合 GB 4285 的规定,农药合理使用应符合 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9.2 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梅苗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参见附录B。DB34/T 25232015 10 A A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安徽地区优良观赏梅花品种 表A.1 安徽地区优良观赏梅花品种名录 编号 品种 品种群 主要观赏特性 1 红须朱砂 朱砂品种群 花有甜香,着花极繁密。花蝶形,层层疏叠,有时碎瓣飞舞,外瓣向后翻。花期 2 月上旬至中旬。花正面浓紫,反面比浓紫更深。花径 2.5(1.93.1)cm,花瓣 24.3(2326)。2 徽州骨红 朱砂品种群 徽州地方品种。花有清香,着花繁密,花蝶形,盛开时后翻;花期 2 月中旬至下旬。花色正面浓至淡堇紫,反面浓紫。花径 2.5(2.22.6)cm,花瓣 19.4(1226)。3 粉红朱砂 朱砂品种群 花具淡香,着花繁密,12 朵着生与各类花枝上。花期 2 月中旬至 3 月中旬。花蝶形,略内扣,盛开时平展。花正面淡堇紫,反面浓堇紫。花径 3.1(2.83.2)cm,花瓣 17.8(1120)。4 徽州檀香 玉蝶品种群 徽州地方品种。花有甜香,多单朵生于短花枝上。花蝶形,花瓣 3 轮或更多,层层疏叠。花期 2 月下旬。花正面乳白,反面乳白而洒极浅紫。花径 2.7(2.42.9)cm,花瓣 18.5(1520)。5 素白台阁 玉蝶品种群 花清香,台阁显著,花开时朵朵向下,呈照水状。花蝶形,纯白,有不整齐波皱,层层疏叠。花期 3 月上旬。花径 2.8(2.43.2)cm,花瓣 31.3(2441)。6 送春 杏梅品种群 无香味,抗寒性强。着花繁密,12 朵生于中花枝上。花期特晚,3 月中旬至 4 月上旬。花浅碗型,层层疏叠,内有碎瓣婆娑飞舞。花瓣正、反面均淡堇紫。花径 3.3(2.94.1)cm,花瓣 25.0(1930)。7 南京贵妃 杏梅品种群 无香味,花期迟。着花中密,12 朵生于中、短、束花枝上。花期 3 月下旬至 4 月初。花蝶形,层层疏叠,瓣边略有褶皱。花色粉红,正面 R.H.S 73C,反面 R.H.S 73B。花径 2.8(2.53.5)cm,花瓣 20.5(1524)。8 黑美人 美人品种群 无香味,着花中密,多单朵生于中、短花枝上。花期 3 月中旬至 4 月上旬。花浅碗型,瓣层层疏叠。花瓣正面淡至极浅紫堇,反面淡紫堇。花径 3.0(2.33.8)cm,花瓣 17.5(1520)。9 二绿萼 绿萼品种群 花有甜香,着花中密,12 朵生于短花枝和束花枝上。花期 2 月下旬至 3 月中旬。花浅碗型,花瓣 34 层,各层疏叠。花色正反面均乳白色。花径 2.8(2.33.3)cm,花瓣 20.0(1424)。10 二红宫粉 宫粉品种群 花有甜香,着花繁密,多 12 朵着生于中、长花枝上。花期 2 月上旬至 3 月上旬。花蝶形,圆整,花瓣约 4 层,层层疏叠。花色正面极浅堇紫,反面淡堇紫。花径 2.6(2.23.1)cm,花瓣 21.6(1527)。DB34/T 25232015 11 表A.1(续)编号 品种 品种群 主要观赏特性 11 虎丘晚粉 宫粉品种群 着花极繁密,13 朵生于各类花枝上。花期 3 月上旬至中旬。花蝶形,56 层,层层紧叠。花正面淡堇紫至极浅堇紫,反面比正面稍深。花径 2.4(2.12.7)cm,花瓣 25.7(2230)。12 锦红垂枝 垂枝品种群 树冠伞形,小枝斜出后下垂。着花中密,12 朵生于各类花枝上。花期 2 月中下旬。花蝶形,层层疏叠。花色正面浓紫,反面略暗之浓紫。花径 2.5(2.32.6)cm,花瓣 20.0(1825)。DB34/T 25232015 12 B B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梅主苗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表B.1 梅主苗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病虫害种类 为害症状 防治方法 炭疽病 主要为害叶片,也侵染嫩梢。病斑圆形,黑褐色,后期变为灰色或灰白色,病斑边缘红褐色。病斑可形成穿孔,病叶易脱落。一般从 5 月上旬开始发病,5 月中旬至 6 月发病最为严重,常造成大量落叶,从而影响花芽分化。7 月下旬以后,发病基本停止。闷热下雨后,常集中发病,而且严重。1.花后结合修剪,彻底清除病梢。在发病期间,要及时清除病叶和落叶,并予以烧毁,以减少侵染源。2.加强栽培管理,栽培勿过密,提高通风透光。3.发病初期,喷药最好。可选用 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7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70甲基硫菌灵 1000 倍液等。白粉病 主要为害叶片,也侵染叶柄、茎干等部位。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白色小斑,逐渐扩大成近圆形、不规则形的浅黄色斑,其上覆盖一层白粉。严重时整个植株被满白粉层,造成叶片扭曲、卷缩和枯萎。发病后期,白粉层变为灰白色,其上着生黑色小点。造成植株生长不良、矮化。1.改善环境条件。通风透光,浇水不宜过多,降低湿度。2.减少侵染来源。注意温室卫生,及时清除病残体及发病植株。3.发病初期可喷药防治。常用药剂有 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20002500 倍液、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500600 倍液、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 10001500 倍液。蚜虫 为害梅花的蚜虫种类繁多,有桃蚜、桃粉蚜、梅瘤蚜、莲缢管蚜等。主要为害嫩梢和幼叶,使叶片卷缩、新梢滞长,树势衰弱,严重时幼叶脱落。1.保护天敌:利用瓢虫、食蚜蝇、草蛉、食蚜蜂等消灭蚜虫。2.在发生初期,喷施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000 倍液、20氰戊菊酯 20002500 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 2000 倍液等均有很好的效果。叶螨 也称红蜘蛛,主要有朱砂叶螨、二斑叶螨、山楂叶螨等。以成虫、若虫在叶背危害,起初受害叶片正面出现黄白色失绿小点,失水,影响光合作用,导致生长缓慢甚至停滞,严重时落叶枯死。1.保护天敌,如捕食性螨类、草蛉、瓢虫、蓟马等。2.在叶螨发生初期,一般平均每叶上有 23 头时即要进行喷药防治,以后根据情况防治 12 次。20螨虫克星 1000 倍液、25扫螨净 1500 倍液、15达螨灵乳油 2000 倍液等对防治叶螨都有很好的效果。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