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发电厂汽轮机金属部件检测规程DB34/T 2390-2015.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金属部件检测规程DB34/T 2390-2015.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金属部件检测规程DB34/T 2390-2015.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金属部件检测规程DB34/T 2390-2015.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金属部件检测规程DB34/T 2390-2015.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金属部件检测规程DB34/T 2390-2015.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27.100 K 54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23902015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金属部件检测规程 Testing Standard For Thermal Power Plant Steam Turbine Metal Parts 文稿版次选择 2015-06-03 发布 2015-07-03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4/T 23902015 I 目 次 前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汽缸检验检测.1 4.1 资料核查.1 4.2 外观检查.2 4.3 硬度测定.2 4.4 金相分析.2 4.5 评判.2 5 叶片检验检测.2 5.1 资料核查.2 5.2 外观检查.3 5.3 无损检测.3 5.4 评判.3 6 叶轮检验检测.3 6.1 资料核查.3 6.2 外观检查.4 6.3 无损检测.4 6.4 硬度测定.4 6.5 评判.4 7 主轴检验检测.4 7.1 资料核查.4 7.2 外观检查.5 7.3 无损检测.5 7.4 光谱检验.5 7.5 硬度测定.5 7.6 金相分析.5 7.7 评判.6 8 巴氏合金轴瓦检验检测.6 8.1 资料核查.6 8.2 外观检查.6 8.3 无损检测.6 8.4 评判.6 DB34/T 23902015 II 9 螺栓检验检测.6 9.1 资料核查.6 9.2 外观检查.7 9.3 无损检测.7 9.4 光谱检验.7 9.5 硬度测定.7 9.6 金相分析.7 9.7 评判.7 10 记录和报告的格式及内容.7 DB34/T 23902015 I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特种设备检测院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特种设备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安徽省特种设备检测院。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安徽省皖能股份有限公司、合肥皖能发电有限公司、安徽省合肥联合发电有限公司、淮浙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凤台发电分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凌宏伟、杨必应、高飞、任建辉、杨平、童斯新、叶如祥、陈雷、胡学飞、张凤安、吴文凤。DB34/T 23902015 1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金属部件检测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汽轮机金属部件在制造后安装前及在役两个阶段的汽轮机检验检测范围,检验检测项目、内容及相应的评判标准。本标准适用于火力发电厂汽轮机下列范围金属部件的检验检测:1)汽轮机汽缸;2)汽轮机转子部分叶片;3)汽轮机转子部分叶轮;4)汽轮机主轴;5)巴氏合金轴瓦检验检测;6)大于等于M32的螺栓。本标准不适用于制造阶段汽轮机金属部件的检验检测。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7233.2 铸钢件 超声检测 第2部分:高承压铸钢件 GB/T 7735 钢管涡流探伤检验方法 GB/T 9443 铸钢件渗透检测 GB/T 9444 铸钢件磁粉检测 GB/T 17394.1 金属材料 里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 DL/T 438 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 DL/T 439 火力发电厂高温紧固件技术导则 DL/T 505 汽轮机主轴焊缝超声波探伤规程 DL/T 714 汽轮机叶片超声波检验技术导则 DL/T 717 汽轮发电机组转子中心孔检验技术导则 DL/T 753 汽轮机铸钢件补焊技术导则 DL/T 884 火电厂金相检验与评定技术导则 DL/T 930 整锻式汽轮机实心转子体超声波检验技术导则 DL/T 991 电力设备金属光谱分析技术导则 JB/T 1265 25MW200MW 汽轮机转子体和主轴锻件 技术条件 JB/T 1266 25MW200MW 汽轮机轮盘及叶轮锻件 技术条件 JB/T 1582 汽轮机叶轮锻件超声检测方法 JB/T 4730(所有部分)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JB/T 4730.3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3部分 超声检测 JB/T 4730.4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4部分 磁粉检测 DB34/T 23902015 2 JB/T 473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5部分 渗透检测 JB/T 7024 300MW 以上汽轮机缸体铸钢件 技术条件 JB/T 7025 25MW 以下汽轮机转子体和主轴锻件 技术条件 JB/T 7026 50MW 以下汽轮发电机转子锻件技术条件 JB/T 7027 300MW 以上汽轮机转子体锻件 技术条件 JB/T 8468 锻钢件磁粉检测 DB34/T 1974-2013 在役索道驱动轮轴超声波检测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汽轮机Steam Turbine 使蒸汽膨胀变热能为机械能的具有叶片的旋转式动力机械,是透平机械的一种。4 汽缸检验检测 4.1 资料核查 4.1.1 制造商提供的部件质量证明书有关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4.1.2 对进口铸件,除应符合有关国家的技术标准和合同规定的技术条件外,应有商检合格证明单。4.1.3 汽轮机汽缸技术指标包括:a)部件图纸。b)材料牌号。c)坯料制造商。d)坯料的冶炼、铸造及热处理工艺。e)化学成分。f)力学性能:拉伸、硬度、冲击、脆性形貌转变温度 FATT50。g)金相组织。h)无损检测结果。4.2 外观检查 4.2.1 对内表面和外表面可见部分 100进行目视检查,内外表面应光洁,应无裂纹、缩孔、粘砂、冷隔、砂眼、疏松及尖锐划痕等缺陷。4.2.2 存在4.2.1条缺陷时应完全清除,清理处的实际壁厚不应小于壁厚偏差所允许的最小值且应圆滑过渡。若清除处的实际壁厚小于壁厚的最小值,则应进行补焊。补焊应符合 DL/T 753 要求。4.3 无损检测 4.3.1 汽缸的螺栓孔应进行 100无损检测。无损检测应符合 JB/T 4730.4 或 JB/T 4730.5 或 GB/T 7735要求。DB34/T 23902015 3 4.3.2 制造厂未提供无损检测报告或对提供的检测报告有疑问时,应对所有浇口、冒口与铸件的相接处、界面突变处以及焊缝端头的预加工处进行无损检测抽查。无损检测应符合 JB/T 4730 或 GB/T 7233.2 要求。4.3.3 火力发电厂 A 级检修期间应对高压汽缸高温区段的内表面、接合面进行表面无损检测抽查。表面无损检测应符合 JB/T 4730.4或 JB/T 4730.5 或 GB/T 9443 或 GB/T 9444 要求。4.4 硬度测定 汽缸应按 GB/T 17394.1、JB/T 7024 及 DL/T 438 附录C 要求进行硬度抽查。4.5 金相分析 应对硬度值不符合要求的部位进行进一步组织分析。金相分析应符合 DL/T 884 要求。4.6 评判 4.6.1 存在下列问题时,应判定为不合格。a)材料的种类和牌号无法查明的;b)材料的种类和牌号与设计不符,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c)内外表面存在4.2.1条缺陷的;d)表面无损检测按 JB/T 4730.4、JB/T 4730.5 要求执行时质量等级评定低于级时,或按GB/T 7735、GB/T 9443、GB/T 9444 要求执行时质量评定为不合格;e)超声波检测按 GB/T 7233.2 超过允许最大尺寸的缺陷;f)缺陷所在部位无法焊接或补焊或补焊后不能保证质量或不能采取有效的检查手段者;g)材质劣化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5 叶片检验检测 5.1 资料核查 5.1.1 制造商提供的部件质量证明书有关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5.1.2 对进口锻件,除应符合有关国家的技术标准和合同规定的技术条件外,应有商检合格证明单。5.1.3 汽轮机叶片技术指标包括:a)部件图纸。b)材料牌号。c)坯料制造商。d)坯料的冶炼、锻造及热处理工艺。e)化学成分。f)力学性能:拉伸、硬度、冲击、脆性形貌转变温度 FATT50。g)金相组织、晶粒度。h)残余应力测量结果。i)无损检测检测结果。j)几何尺寸。5.2 外观检查 DB34/T 23902015 4 应在制造后安装前或电厂 A 级检修期间对表面 100进行目视检查,表面应光洁,应无裂纹、严重划痕、碰撞痕印等缺陷。5.3 无损检测 5.3.1 在制造后安装前应对末级和末二级动叶片进行 100超声波检测,对叶片叶身采用表面波检测,对叶片叶根采用表面波检测为主、横波检测为辅。5.3.2 应在制造后安装前应对带有司立钛合金焊缝的叶片进行 100超声波检测,采用横波检测。5.3.3 在 A 级检修期间应对高、中压转子末级动叶片和低压转子末级、末二级、末三级动叶片进行100超声波检测,对叶片叶身采用表面波检测,对叶片叶根采用表面波检测为主、横波检测为辅。5.3.4 超声波检测应符合 DL/T 714 要求。5.4 评判 5.4.1 存在下列问题时,应判定为不合格。a)材料的种类和牌号无法查明的;b)材料的种类和牌号与设计不符,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c)外表面存在 5.2 条缺陷的;d)超声波检测按 DL/T 714 要求执行时质量评定为不合格。6 叶轮检验检测 6.1 资料核查 6.1.1 制造商提供的部件质量证明书有关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6.1.2 对进口锻件,除应符合有关国家的技术标准和合同规定的技术条件外,应有商检合格证明单。6.1.3 汽轮机叶轮技术指标包括:a)部件图纸。b)材料牌号。c)坯料制造商。d)坯料的冶炼、锻造及热处理工艺。e)化学成分。f)力学性能:拉伸、硬度、冲击、脆性形貌转变温度 FATT50。g)金相组织、晶粒度。h)残余应力测量结果。i)无损检测检测结果。j)几何尺寸。6.2 外观检查 6.2.1 应在制造后安装前对表面 100进行目视检查,应无裂纹、白点、缩孔、折叠、严重划痕、碰撞痕印等缺陷。6.2.2 在 A 级检修期间对高中压转子调速级叶轮根部的变截面 R 处、叶轮轮缘小角及叶轮平衡孔部位进行表面检查,应无裂纹、严重划痕、碰撞痕印等缺陷。6.3 无损检测 DB34/T 23902015 5 6.3.1 应在制造后安装前对叶轮轴孔、端面及外圆表面进行 100磁粉检测,磁粉检测应符合JB/T 4730.4 要求。6.3.2 应在制造后安装前对叶轮可检测部位进行超声波检测,超声波检测应符合 JB/T 1582、JB/T 1266或 JB/T 7027 超声波检验部分要求。6.3.3 在 A 级检修期间应对高中压转子调速级叶轮根部的变截面 R 处、叶轮轮缘小角及叶轮平衡孔部位表面检查有疑问的地方进行磁粉检测或渗透检测,应符合 JB/T 4730.4 或 JB/T 4730.5 要求。6.3.4 在 A 级检修期间应对高、中、低压转子末级套装叶轮轴向键槽部位进行超声波检测,超声波检测应符合 JB/T 4730.3 要求。6.4 硬度测定 应在制造后安装前或机组运行超温后 A 级检修期间对叶轮圆周进行硬度测定,圆周不少于 2 个截面,且应包括两个端,高、中压转子叶轮有一个截面应选在调速级轮盘截面;每个截面周向间隔 900 进行硬度测定,同一周线上的硬度值偏差不应超过 30HB。6.5 评判 6.5.1 在检验检测中存在下列问题时,应判定为不合格。a)材料的种类和牌号无法查明的;b)材料的种类和牌号与设计不符,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c)外表面存在 6.2 条缺陷的;d)磁粉或渗透检测按 JB/T 4730.4、JB/T 4730.5 要求执行时质量等级评定低于 级时;e)超声波检测按 JB/T 4730.3 要求执行时质量等级评定低于 级时,或按 JB/T 1582、JB/T 1266 和 JB/T 7027 要求执行时质量评定为不合格;f)缺陷所在部位无法焊接或补焊或补焊后不能保证质量或不能采取有效的检查手段者;g)硬度测定不符合 6.4 条规定的。7 主轴检验检测 7.1 资料核查 7.1.1 制造商提供的部件质量证明书有关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7.1.2 对进口锻件,除应符合有关国家的技术标准和合同规定的技术条件外,应有商检合格证明单。7.1.3 汽轮机主轴技术指标包括:a)部件图纸。b)材料牌号。c)坯料制造商。d)坯料的冶炼、锻造及热处理工艺。e)化学成分。f)力学性能:拉伸、硬度、冲击、脆性形貌转变温度 FATT50。g)金相组织、晶粒度。h)残余应力测量结果。i)无损检测检测结果。j)转子热稳定性试验结果。7.2 外观检查 DB34/T 23902015 6 7.2.1 应在制造后安装前对表面 100进行目视检查,应无裂纹、白点、缩孔、折叠、严重划痕、碰撞痕印等缺陷。7.2.2 在 A 级检修期间对转子大轴轴颈部位进行表面目视检查,带有中心孔转子大轴可采用内窥镜对中心孔内表面进行检查,应无裂纹、严重划痕、碰撞痕印等缺陷。7.3 无损检测 7.3.1 在制造后安装前,制造厂未提供转子大轴无损检测报告或对提供的报告有疑问时,应对转子大轴进行无损检测。磁粉检测应符合 JB/T 8468、JB/T 7025 或 JB/T 7026 或 JB/T 7027 或 JB/T 1265磁粉检验部分要求,焊接转子大轴超声波检测应符合 DL/T 505 要求,实心转子大轴超声波检测应符合DL/T 930 要求,带有中心孔转子大轴中心孔无损检测应符合 DL/T 717 要求,若经磁粉检测后应进行退磁。7.3.2 在制造后安装前,应对 R 圆弧部位、轴颈部位和高、中压转子体弹性槽部位进行超声波检测,对焊接转子大轴焊缝进行超声波检测,实心转子大轴超声波检测应符合 DL/T 930 要求,焊接转子大轴超声波检测应符合 DL/T 505 要求。7.3.3 机组运行 10 万小时后 A 级检修期间,应对转子大轴进行无损检测。无损检测按 7.3.1 条规定。7.4 光谱检验 在制造后安装前对合金钢主轴逐根进行光谱分析,光谱检验应符合 DL/T 991 要求。7.5 硬度测定 应在制造后安装前或机组运行出现严重超速、超温后及 A 修期间对园周和轴向进行硬度测定,圆周不少于 4 个截面,且应包括两个端,高、中压转子有一个截面应选在调速级轮盘截面;每个截面周向间隔 900 进行硬度测定,同一周线上的硬度值偏差不应超过 30HB,同一母线上的硬度值偏差不应超过 40HB。7.6 金相分析 在制造后安装前应对主轴进行金相分析,金相分析应符合 DL/T 884、JB/T 7025 或 JB/T 7026 或 JB/T 7027 或 JB/T 1265 要求。7.7 评判 7.7.1 存在下列问题时,应判定为不合格。a)材料的种类和牌号无法查明的;b)材料的种类和牌号与设计不符,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c)外表面存在 7.2.1 条缺陷的;d)磁粉检测按 JB/T 8468、JB/T 7025 或 JB/T 7027 要求执行,质量等级评定不合格时;e)实心转子主轴超声波检测按 DL/T 930 要求执行时质量评定为不合格;焊接转子主轴焊缝检测按 DL/T 505 要求执行时质量评定为不合格;带有中心孔转子主轴中心孔检测按 DL/T 717 要求执行时质量评定为不合格;f)缺陷所在部位无法焊接或补焊或补焊后不能保证质量或不能采取有效的检查手段者;g)硬度测定不符合 7.5 条规定的。h)金相分析时材料晶粒度和非金属夹杂物指标不符合技术标准 JB/T 7025、JB/T 7027 或 JB/T 1265 规定要求时。DB34/T 23902015 7 8 巴氏合金轴瓦检验检测 8.1 资料核查 制造商提供的部件质量证明书有关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8.2 外观检查 应在制造后安装前对表面 100进行目视检查,巴氏合金结合层应无夹渣、气孔、凹坑、裂纹或脱落等缺陷。8.3 无损检测 用超声波方法检测是否有脱胎或其他缺陷,应符合 JB/T 4730.3 要求。8.4 评判 8.4.1 存在下列问题时,应判定为不合格。a)材料的种类和牌号无法查明的;b)材料的种类和牌号与设计不符,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c)外表面存在 8.2.1 条缺陷的;d)超声波检测按 JB/T 4730.3 要求执行时质量等级评定低于级时。9 螺栓检验检测 9.1 资料核查 9.1.1 制造商提供的部件质量证明书有关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9.1.2 对进口锻件,除应符合有关国家的技术标准和合同规定的技术条件外,应有商检合格证明单。9.1.3 螺栓技术指标包括:a)部件图纸。b)材料牌号。c)坯料制造商。d)坯料的冶炼、锻造及热处理工艺。e)化学成分。f)力学性能:拉伸、硬度、冲击、脆性形貌转变温度 FATT50。g)金相组织、晶粒度。h)无损检测检测结果。i)几何尺寸。9.2 外观检查 9.2.1 应在制造后安装前对表面 100进行目视检查,应无裂纹、白点、折叠、结疤、夹杂、严重划痕、碰撞痕印等缺陷。9.2.2 机组每次 A 级检修或 B 级检修期间,对表面 100进行目视检查,应无裂纹、白点、折叠、结疤、夹杂、严重划痕、碰撞痕印等缺陷,特别是第二圈至第五圈螺纹根部应重点检查。9.3 无损检测 DB34/T 23902015 8 9.3.1 在制造后安装前和机组每次 A 级检修或 B 级检修期间,应对每种大于等于 M32 的螺栓进行100磁粉检测和超声波检测。9.3.2 磁粉检测应符合 JB/T 4730.4 要求,超声波检测应符合 DB34/T 1974-2013 要求。9.4 光谱检验 在制造后安装前应对合金钢、高温合金螺栓进行 100光谱检验,光谱检验应符合 DL/T 991、DL/T 439 要求。9.5 硬度测定 9.5.1 在制造后安装前和机组每次 A 级检修或 B 级检修期间,应对大于等于 M32 的螺栓端面和圆周进行硬度测定。9.5.2 硬度测定应符合 GB/T 17394、DL/T 439、DL/T 438 附录 C 要求。9.6 金相分析 在制造后安装前,应对每种材料、规格大于等于 M32 的螺栓进行金相分析,应符合 DL/T 884、DL/T 439 要求。9.7 评判 9.7.1 存在下列问题时,应判定为不合格。a)材料的种类和牌号无法查明的;b)材料的种类和牌号与设计不符,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c)外表面存在 9.2.1 条缺陷的;d)磁粉检测按 JB/T 4730.4 要求执行时质量等级评定低于 级时;e)超声波检测按 DB34/T 1974-2013 要求执行时质量等级评定低于 级,或出现判废缺陷时;f)硬度测定不符合 DL/T 439 或 DL/T 438 附录 C 规定的;g)金相组织有明显的黑色网状奥氏体晶界的。10 记录和报告的格式及内容 10.1.1 现场检验必须填写详细的检验记录,检验记录必须对报告有充分的支持。记录的内容应不少于报告的内容。10.1.2 记录及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a)检验情况综述;b)资料审查内容及相关结论;c)宏观检验、无损检测、材质分析等相关记录及报告;d)检验检测结论。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