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B 22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 22/T 22112014 高粱品种 凤杂8 号 Sorghum VarietyFengza 8 2014-12-11发布 2014-12-30实施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2/T 22112014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高科作物育种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岩、张凤昌、郭晓英、徐丽萍、王震雷、刘先贺、李俭平、贾平、张艳清、张振宇。DB22/T 22112014 1 高粱品种 凤杂8 号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粱品种凤杂8号的品种来源、特征特性、产量水平、繁种技术、栽培技术要点和适应区域。本标准适用于高粱品种凤杂8号的品种鉴别、鉴定、繁种、种子生产与经营。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 7414 主要农作物种子包装 GB/T 15686 高粱 单宁含量的测定 GB 20464 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 NY/T 611 农作物种子定量包装 3 品种来源 3.1 杂交组合 以不育系3148A为母本、恢复系R013-7为父本组配而成。3.2 亲本来源 3.2.1 不育系3148A 于1996年以314B为母本、871300B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在F2代选株自交并与314A测交,经过连续回交转育而成。3.2.2 恢复系R013-7 于1997年以吉恢13为母本、9720为父本人工有性杂交,在F2代中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单穗,经多代自交、测交,系谱选育而成。4 特征特性 4.1 品种 4.1.1 种子性状 圆形,浅棕色,千粒重30 g。DB22/T 22112014 2 4.1.2 植株性状 幼苗绿色,株高175 cm,18片叶。4.1.3 穗部性状 穗长27 cm,中紧穗,圆筒形,穗粒重95 g,平均穗粒数3300 粒,颖壳红色,着壳率9.7%。4.1.4 籽粒性状 椭圆形,红色,千粒重30 g,角质率28.2%。4.1.5 生育日数 出苗至成熟124 d,需有效积温2550 以上。4.1.6 抗病性 中抗丝黑穗病。4.1.7 品质 籽粒含粗蛋白质9.86%,粗脂肪3.22%,粗淀粉72.27%,单宁1.60%。4.2 不育系 4.2.1 种子性状 籽粒圆形,浅棕色,千粒重30 g,拱土能力强。4.2.2 植株特性 幼苗绿色,15片叶,株高108 cm,根系发达。4.2.3 穗部性状 穗长23 cm,紧穗,筒形,穗粒重60 g,穗粒数1800 粒2000 粒,颖壳红色。4.2.4 不育性 开花时花药瘦小,浅黄色,花粉不育率100%;柱头白色,雌蕊不败育。4.2.5 生育日数 出苗至成熟115 d左右。4.2.6 抗病性 抗丝黑穗病、大斑病。4.3 恢复系 4.3.1 种子性状 籽粒椭圆形,红色,千粒重30 g。4.3.2 植株性状 DB22/T 22112014 3 幼苗绿色,20片叶,株高170 cm。4.3.3 穗部性状 穗长27 cm,中紧穗,长纺锤形,穗粒重80 g,穗粒数2700 粒2900 粒,软壳、着壳率6%以下。4.3.4 恢复性 开花时花药饱满、黄色,花粉量大,恢复性100%。4.3.5 生育日数 出苗至成熟124 d。4.3.6 抗病性 抗丝黑穗病、大斑病。5 产量水平 品种、不育系、恢复系产量水平见表1。表1 凤杂 8 号及其亲本产量水平 名称 凤杂8号 不育系 恢复系 产量水平 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973.6 kg/hm2,生产试验产量8755.4 kg/hm2 4000 kg/hm2 6000 kg/hm2 6 繁种技术 6.1 不育系繁殖 6.1.1 空间隔离 500 m以上。6.1.2 父母本比例 1:4。6.1.3 错期播种 先播母本,2天后播父本。6.1.4 种植密度 15万株/hm2。6.2 恢复系繁殖 6.2.1 空间隔离 300 m以上。DB22/T 22112014 4 6.2.2 种植密度 10万株/hm2。6.3 杂交制种 6.3.1 空间隔离 300 m以上。6.3.2 错期播种 父本先播种,待父本出土后再播种母本。6.3.3 父母本比例 16。6.3.4 种植密度 母本保苗15万株/hm2,父本保苗10万株/hm2。7 栽培技术要点 7.1 品种栽培技术要点 7.1.1 播种 吉林省适应区5月初播种,播种量10 kg/hm215 kg/hm2,覆土3 cm4 cm。7.1.2 密度 10万株/hm212万株/hm2。7.1.3 施肥 底肥复混肥(N15:P15:K15)400 kg/hm2500 kg/hm2,拔节期追施尿素200 kg/hm2 250 kg/hm2。8 适应区域 适宜有效积温2550 以上的地区种植。9 包装、标签 9.1 包装 应按照GB 7414和NY/T 611的规定执行。9.2 标签 应按照GB 20464的规定执行。DB22/T 22112014 5 参 考 文 献 1 刘国君,王淑华,李晓华.饲料原料高粱标准的研制J.黑龙江畜牧科技,1996.(1)2 仁怀酒用优质糯高粱项目通过国家标准委验收.中国食品报,2010 年/10 月/27 日/第 007 版 3 田晓红灯.我国主产区高粱的理化性质分析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9.(4)4 马忠良等.吉林省高粱育种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种业,2010.(12)5 史振声,张喜华.鲜食型玉米育种目标和品种标准的探讨J.玉米科学,2002,10(4):1618 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