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纶Ⅲ纤维试验方法 第5部分:复丝悬垂度DB51/T 1916.5-2014.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芳纶Ⅲ纤维试验方法 第5部分:复丝悬垂度DB51/T 1916.5-201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芳纶Ⅲ纤维试验方法 第5部分:复丝悬垂度DB51/T 1916.5-201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芳纶Ⅲ纤维试验方法 第5部分:复丝悬垂度DB51/T 1916.5-201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芳纶Ⅲ纤维试验方法 第5部分:复丝悬垂度DB51/T 1916.5-201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芳纶Ⅲ纤维试验方法 第5部分:复丝悬垂度DB51/T 1916.5-201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59.060 W 52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1916.52014 芳纶纤维试验方法 第 5 部分:复丝悬垂度 2014-12-22发布 2015-01-01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1/T 1916.52014 I 目 次 前 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原理.1 5 设备.1 6 试验步骤.2 7 试验结果及数据处理.2 8 试验报告.2 DB51/T 1916.52014 II 前 言 芳纶纤维试验方法分为6个部分:第1部分:线密度及密度;第2部分:单丝直径;第3部分:水分含量;第4部分:上浆剂含量;第5部分:复丝悬垂度;第6部分: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模量。本部分为芳纶纤维试验方法的第5部分。本标准由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蓝晨光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国家合成树脂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谢鹏、陈敏剑、陈超峰、黄正安、宋桂荣、王永桂。DB51/T 1916.52014 1 芳纶纤维试验方法 第 5部分:复丝悬垂度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芳纶纤维的复丝悬垂度的试验原理、设备、试验步骤、试验结果及数据处理、试验报告。本标准适用于芳纶纤维复丝悬垂度的测定。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3291.1 纺织材料性能和试验术语 第1部分:纤维和纱线 GB/T 3291.3 纺织材料性能和试验术语 第3部分:通用 GB/T 4146 纺织名词术语(化纤部分)3 术语和定义 GB/T 3291.1,GB/T 3291.3及GB/T 4146中确立的以及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束(股)丝 strand 由喷丝头喷出未经合股处理的纤维束。3.2 复丝 complex roving 由多股束(股)丝组成的复合纤维纱。4 原理 将芳纶纤维水平悬挂在间距55.00+m的支架上,并在一端施加一定的张力,把纤维纱最大和最小悬垂度之差作为芳纶纤维悬垂度的量度。5 设备 本试验方法的设备包括:a)悬垂度测定装置(见图 1):在水平面上距离 5m的位置放置两台支架(支架 1 和支架 2),支架 1 上面高度 H 处的A点安装挟持装置,另外一根支架 2上面相同高度 H 处的B点安装滑轮;b)钢直尺或卷尺:精度 1 mm。DB51/T 1916.52014 2 单位:mm 图1 纤维悬垂度检测示意图 6 试验步骤 从纱卷上引出大于5 m长的纤维,用胶带粘住纤维复丝外端并使其退绕,一端固定挟持在A点上,用胶带粘牢伸出导纱装置的一段纤维纱,并把它同纱筒剪开,自由地悬挂在另外一根支架B点的滑轮上,吊上一定质量的砝码,纤维纱悬垂在中点2.5 m处最短和最长股纱上沿之间的距离(图1中C点与D点的距离),即为5 m长纤维的悬垂度h,精确至1 mm。根据所计算的粗纱公称线密度来确定砝码质量,按0.98 cN/tex计算,精确到克。测试3个试样。7 试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计算纤维悬垂度数据的平均值,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8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a)试验项目名称及执行标准号;b)样品名称、规格;c)试验日期、试验环境条件(温、湿度);d)试验设备型号及主要技术条件;e)样品的悬垂度;f)偏离本标准的任何细节。_ DB51/T 1916.520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