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B 23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 52/T 8592013 甘薯安全贮藏技术规程 Rules for safe storage techniques of sweetpotato 2013-12-06发布 2014-02-01实施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2/T 8592013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贮藏前准备.1 4 贮藏.2 DB52/T 8592013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所、紫云县农业局、岑巩县农业局、仁怀市农业局、松桃县农业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吉轩、李云、夏锦慧、颜谦、杨巨芒、周良兴、何自强、石桥龙。DB52/T 8592013 1 甘薯安全贮藏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甘薯安全贮藏的贮藏前准备、贮藏窖准备及贮藏管理。本标准适用于贵州省商品薯及种薯贮藏。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准则 GB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1200-2006 甘薯脱毒种薯 3 贮藏前准备 3.1 甘薯薯块收获 在初霜降来临前收获,除去薯块表面的泥土,去除病伤薯块,装袋,晒2h3h至薯皮晾干即可进行装袋。运输时做到轻装、轻运、轻卸、轻放。3.2 贮藏窖准备 3.2.1 建窖 根据当地条件可选择不同建窖类型进行薯块贮藏。a)传统井窖 在地势较高、排水较好及土质结构较紧的土层条件下,挖井深3 m5 m,上口直径0.8 m1 m 左右,下部直径2.0 m 左右竖窖,底部横向开挖高1.8 m2 m,横深2.5 m4.5 m 的贮藏室。贮藏室可存甘薯量5000 kg8000 kg。b)大口井窖 在地势较高、排水较好及土质结构较紧的土层条件下,用火砖砌壁,挖井深5 m6 m,底部直径4 m,地面口直径1.2 m1.5 m左右。一般储量15000 kg20000 kg。c)大棚窖 在大棚里挖深1 m1.5 m,宽2.5 m,坑的长度根据大棚的长度而定,棚内需要安装通风及加热设备,并于通风与换气。d)崖头窖 从山坡的一侧往里开挖,顶部土层要保证2 m以上,在窖门设缓冲间,上留有通气口,在通道两侧开挖贮藏室,贮藏室土层间隔不少于2 m。e)库房 DB52/T 8592013 2 利用其他贮藏蔬菜等的库房贮藏甘薯。3.2.2 消毒处理 采用硫磺熏蒸,用量3 g/m,密闭48h后通风;或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均匀喷洒。4 贮藏 4.1 窖内环境控制 贮藏期间窖内温度控制在9 1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左右。4.2 入窖 4.2.1 商品薯入窖 入窖薯块可采用薯块堆放、装箱排放或装袋排放,薯堆整齐,防止倒塌,薯袋或薯箱堆放高度不超过6层为好,中间留50 cm70 cm通道,传统井窖散装排放的要留有1/2以上的空间进行空气交换。4.2.2 种薯入窖 4.2.2.1 薯块存放前进行药剂杀菌处理,可采取两种方式:a)甘薯种薯入窖前,将装好的种薯按包装单位,池里放入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700倍药液,或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将装满甘薯的筐子放入药液中浸 1 min2 min,捞出,在甘薯不滴水后入窖。b)将装好的种薯按品种分别排放,排好之后用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700 倍液在顶部喷洒,直至底部流出药液。4.2.2.2 入窖要求同 4.2.1。4.2.2.3 在存放的品种较多的情况下,应做好标记。4.3 贮藏期管理 4.3.1 前期 入窖初期以通风散热为主。窖内薯堆温度达到14 左右时,封盖窖口或窖门,以薯堆内温度稳定在12 14 为宜。4.3.2 中期 冬至前后,适时开关窖门及气眼,使窖内温度控制在10 15;若湿度低于85%时,可在薯堆旁地面泼水或放置水盆调节湿度;随着气温下降,应及时封闭窖门及气眼,及时加温将温度控制在 10 13;窖顶会出现水滴,及时在甘薯堆上方盖一层草帘或者苫布,淋湿后及时更换。4.3.3 后期 立春后窖内温度高于15 时要打开气眼通风降温,窖内温度低于12,应及时加温,使窖内温度始终保持在12 14 之间。_ DB52/T 859-201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