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B 23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 52/T 8572013 甘薯主要地下害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2013-12-06发布 2014-02-01实施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2/T 8572013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诊断方法.1 5 防治时期.2 6 防治技术.2 附录 A(资料性附录)有机肥料腐熟方法.4 DB52/T 8572013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所、贵州黑土地农业有限公司、紫云县农业局、岑巩县农业局、仁怀市农业局、松桃县农业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忠平、金义兰、陈建祥、李穗渝、杨 立、左群、余彬情、张子仲、李会成、兰才武、陈世贵、张光喜。DB52/T 8572013 1 甘薯主要地下害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甘薯地下害虫综合诊断方法、防治时期和防治技术。本标准适用于贵州省不同甘薯种植区域的地下害虫防治。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1GB/T 8321.6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甘薯地下害虫 成虫或生活史中某一阶段生活在土中危害薯块的害虫;主要是金针虫、蛴螬、叶甲、地老虎。3.2 灯光诱杀 利用成虫的趋光性设置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各类害虫。4 诊断方法 4.1 金针虫 金针虫是叩头虫的幼虫,体细长、体壁光滑坚韧、头和末节坚硬,危害甘薯块根,危害形成小而深的洞。4.2 蛴螬 体形肥大,身体柔软,腹部末节圆形,向腹面弯曲,全体呈“C”形。危害块根,形成大而浅的洞。4.3 叶甲 DB52/T 8572013 2 体长9 mm 10 mm,体粗短呈圆筒状;啃食薯块表面,使薯块表面发生深浅不同的伤疤,助黑斑病、软腐病菌等侵入危害。4.4 地老虎 成虫体长16 mm 23 mm,斑点,幼虫体长37 mm47 mm,幼虫在茎基部咬断秧苗,造成缺苗断垄,薯块顶部凹凸不平疤痕。5 防治时期 5.1 金针虫 栽插薯苗后 30 d。5.2 蛴螬 蛴螬2 头/m2以上。5.3 叶甲 栽插薯苗后 30 d。5.4 地老虎 13 龄幼虫期。6 防治技术 6.1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控制原则。6.2 农业防治 6.2.1 轮作、间作、覆盖、培土。6.2.2 深翻土壤 初冬深翻土壤,深度 30 cm35 cm。6.2.3 田园清洁 在整个生育期及时除去地边、沟 渠边和空荒地的杂草。6.2.4 施用腐熟有机肥 有机肥腐熟方法见附录 A。6.3 物理防治 6.3.1 杀虫灯诱杀 DB52/T 8572013 3 用震频式杀虫灯诱杀。6.3.2 糖醋液诱杀 按醋:红糖:水:酒(酒精浓度为53)质量比例为4:3:2:1,再加入1%的90%敌百虫晶体,调匀后盛在盆内,按8盆/667 m2放置于田间,距地面高1.2 m,每5 d添加12糖醋液,10 d全部更换糖醋液。6.3.3 其它食物诱杀 用杨树枝或新鲜泡桐叶等诱捕,每667m2 70张85张,次日清晨捕捉叶下幼虫。6.3.4 人工捕捉 培土捡拾幼虫和蛹;早晨扒开断苗周围土壤,捕捉危害幼虫。6.3.5 性诱剂诱杀害虫。6.4 生物防治 利用活孢子含量为40亿个/g1的卵白僵菌每667 m210万亿孢子防治,将菌粉和土混匀,均匀撒入甘薯根部附近土中或将菌粉混于水中,将菌水灌入根部。6.4.1 采用植物源农药如藜芦碱、苦参碱和生物源农药如齐墩蟎素等生物源农药防治。6.4.2 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的环境。6.5 化学防治 农药的使用,严格执行GB 4285和GB/T 8321.1GB/T 8321.6的规定,要求轮换用药。6.5.1 每667 m2用2.5%敌百虫粉 1 kg2 kg;或 50%辛硫磷乳剂 0.15 kg0.2 kg 拌干细土15 kg20 kg 成毒土,在翻地、起垄或中耕、施肥时撒施。6.5.2 40%的毒死蜱 1000 倍液与细土拌匀,或与肥料拌匀,在起垄时翻入地下。6.5.3 每 667 m2用90%晶体敌百虫 0.1 kg,加水 3 kg5 kg 稀释,倒入堆肥、厩肥中拌匀成毒肥,作基肥或追肥施用。6.5.4 穴施药剂 5%毒死蜱颗粒剂或 3%辛硫磷颗粒剂或 5%二嗪磷颗粒剂。DB52/T 8572013 4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有机肥料腐熟方法 A.1 疏松堆积法 将起圈的新鲜牲畜粪尿疏松堆积于积肥场地,堆积过程中保持通气良好。在高温条件下,15d20d制出腐熟的有机肥。A.2 紧密堆积法 将起圈的牲畜粪尿,在积肥场地一层层地堆积起来,边堆积边压紧。肥堆的高度以 1.5 m2 m 为宜,堆积完毕,用泥土把肥堆封好,温度保持在 15 35,6 个月以上完全腐熟。A.3 疏松紧密交叉堆积法 将新鲜有机肥在圈外疏松堆积约1 m高,不压紧。在2 d3 d后肥堆内温度达60 70,以后继续堆积新鲜有机肥,这样一层层地堆积,直到高度2.0 m2.5 m为止。用泥土把肥堆封好,保持温度,阻碍空气进入,经过4个月后完全腐熟。_ DB52/T 857-201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