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毛顶蛾防治技术规范DB63/T 1344-2015.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高山毛顶蛾防治技术规范DB63/T 1344-2015.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山毛顶蛾防治技术规范DB63/T 1344-2015.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山毛顶蛾防治技术规范DB63/T 1344-2015.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山毛顶蛾防治技术规范DB63/T 1344-2015.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山毛顶蛾防治技术规范DB63/T 1344-2015.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65.020.99 B 61 备案号:44844-2015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 63/T 13442015 高山毛顶蛾防治技术规范 2015-02-09发布 2015-03-15实施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3/T 13442015 I 前 言 本规范的编写符合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本规范由青海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本规范起草单位:互助县森林病虫防治检疫工作站。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曾汉青、张玉海、吴有林、郭发新、吴有声、陈尚花、曾文秀、陈秀芬、王锐、铁生梁、陈文俊、齐培风、卢润山、刘生和、张宗花、殷咸云、张得鸿、解成奎、雷延录、师存久、陈海萍、周有成。DB63/T 13442015 1 高山毛顶蛾防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高山毛顶蛾(Eriocrania semipurpurrella alpina Xu)虫情监测、防控对策、防治技术措施和防治效果检查等防治技术。本规范适用于对高山毛顶蛾的监测和防控。2 术语和定义 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2.1 高山毛顶蛾 高山毛顶蛾,属鳞翅目、毛顶蛾科。危害白桦、红桦、糙皮桦叶,潜叶性害虫。生物学特性、生活史及形态特征见附录C。2.2 虫茧 幼虫在变成蛹之前吐丝或分泌物做成的壳。2.3 标准地 为调查高山毛顶蛾发生程度发生情况和防治效果,人为判断选出期望代表预定林分总体的典型地块。2.4 监控区 有高山毛顶蛾发生但不形成对林木危害的区域或以前有发生但防治后未发生的区域。3 虫情监测调查 3.1 虫情监测调查时间 虫茧期调查于土壤结冻前(10月)或翌年春土壤解冻后(月中旬)在临时标准地内进行。幼虫期调查可在幼虫孵化始盛期在该虫寄主分布区采取线路调查方法,主要沿林道、公路、沟等路线进行踏查。DB63/T 13442015 2 3.2 标准地和标准株的设立 在监测区内每500亩1000亩设置一块面积为3亩5亩的临时标准地,其中主要寄主树种不少于100株。在标准地内按对角线或“Z”字型或五点取样法的方法选取20株寄主树做为调查标准株(标准地内选取调查的样树)。3.3 虫情监测调查内容 监测调查内容包括虫茧期调查和幼虫期调查。3.3.1 虫茧期调查 调查方法是在样株树冠下随机挖长宽50 cm50 cm,深30 cm样坑,调查10株样株,检查其土壤内高山毛顶蛾的虫茧。填写附录表A.1。3.3.2 幼虫期调查 从幼虫孵化始盛期开始,在踏查线路各代表地段设置临时标准地进行百叶虫(单株树每100个叶片上的幼虫数量,用条/百叶表示)调查。百叶虫调查:从各标准树的上、中、下部,东、南、西、北方向,各选取50 cm标准枝一枝,检查各龄幼虫数量、死虫数、寄生数。将调查结果填入附录表A.2。3.4 发生危害程度 灾害程度分级见表1。表1 高山毛顶蛾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单位:百叶条 危害程度 项目 轻度 中度 重度 成灾 百叶虫 30-60 61-151 151以上 201以上 虫茧 50-350 351-650 651以上 800以上 虫情调查结束后,按以上发生面积统计标准汇总,填写附录表A.4。3.5 系统调查 3.5.1 标准地及标准株的设置 在中度以上的常发区域内,在代表性强的森林类型中设置5块10块固定标准地。根据调查需要可在其附近设置临时标准地。在固定标准地内按对角线、“Z”字型或五点取样法选择20株寄主树木做为固定标准树。固定标准地和标准树应做好标记。3.5.2 调查方法 3.5.2.1 虫茧越冬基数调查 调查方法和时间按本规程的3.3.1执行。DB63/T 13442015 3 3.5.2.2 成虫期调查 网罩法:在固定标准地内进行,于成虫羽化前,在5株标准树树冠下布设直径30 cm50 cm80目白纱网罩,调查成虫羽化进度,每2天定时检查一次羽化成虫数量。填写附录表A.4。黄粘虫板粘法:在5株标准株上挂黄粘虫板,每2天定时检查一次粘成虫数量并更换。填写附录表A.6。3.5.2.3 卵期调查、幼虫期调查 在产卵高峰期,在5株标准株的叶片上一次性标记产卵数30个50个。标记5天后每2天定时检查一次卵孵化情况、卵孵化进度及孵化率(填写表A.7)、幼虫发育进度,统计出各龄幼虫出现的始盛期(将害虫种群内所有个体进入某一虫态或虫龄期的发育进度百分率达到16%的时期)、高峰期(将害虫种群内所有个体进入某一虫态或虫龄期的发育进度百分率达50%左右的时期)、盛末期(将害虫种群内所有个体进入某一虫态或虫龄期的发育进度百分率达84%左右的时期)。填写附录表A.5、A.8。4 预测预报 4.1 物候预测法 利用高山毛顶蛾发育进度与周围其他植物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物候关系预测发生期。参见附录E。4.2 期距预测法 利用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高山毛顶蛾生长发育阶段较为稳定的经历时期,推算各虫态或各虫龄以后的发生期。下一代虫态发生期=当前虫态发生期+期距(高山毛顶蛾各虫态之间的生长历期,其时间间距的天数)+标准差。卵-1 龄幼虫8 天1 天,1 龄幼虫-2龄幼虫 13 天1 天,2 龄幼虫-3 龄幼虫 5天1 天,3 龄幼虫-4 龄幼虫 4 天1 天,4 龄幼虫-下树幼虫 8 天2 天,下树幼虫-茧 12 天2 天,茧-成虫 282天5 天,成虫-产卵3 天1 天。5 防控对策 5.1 中度及重度发生区 以药剂防治措施为主。5.2 轻度发生区 主要以天敌控制为主,可辅以药剂防治措施。5.3 监控区 以监测为主。6 防治技术 6.1 保护和利用天敌 高山毛顶蛾有很多天敌,主要有有镰尾姬蜂、小蜂等,当天敌达到10%时不用药,保护利用天敌,增强自然控治力。DB63/T 13442015 4 6.2 性信息素防控 成虫期,应用高山毛顶蛾性信息素防控,挂高山毛顶蛾性信息素诱捕器在不同桦树上,间距宜10 m,高度1.5 m2.0 m。每1天2天检查记录一次,诱捕器诱满时,及时更换粘虫板。6.3 药剂防治 6.3.1 烟雾机喷烟防治 4月下旬5月中旬,在中度以上发生的桦树林分,用1%苦参碱1:柴油4,烟雾机喷烟防治成虫。在密度较大的林分,选择微风或者无风天气,早5时到7点或晚7点到9点或根据实际情况实施烟雾机喷烟防治。喷烟时必须迎风行走,无风或微风天气,100 m林带每隔20 m走一趟,30 m林带必须走一个来回。6.3.2 叶面超低量喷雾防治 5月中旬6月上旬,在中度以上发生的桦树林分,用1.2%苦参烟碱乳油1200倍液,喷施叶面防治高山毛顶蛾1龄、2龄幼虫。7 防治效果检查 7.1 检查内容 以死亡率、虫口减退率来表示防治效果。7.2 检查时间 效果检查在防治后连续检查3天。7.3 检查方法 7.3.1 防前防后调查 在计划防治的林地设置标准地,按4.2设置标准地,标准地内随机选择20株作为标准株标记编号,分别在防治前和防治后统计标准株上的虫口数量、害虫自然死亡数,计算死亡率和虫口减退率。检查结果填附录表B.1 B.3。7.3.2 对照区调查 在未进行防治的发生区选择与防治区发生情况接近的林分设立对照区,检查结果填附录表B.2。7.3.3 死亡率、防治效果、虫口减退率的计算公式 死亡率的计算见公式(1):%100-=.(1)式中:M 死亡率;E 死亡数;Z 调查总数;N 自然死亡数。DB63/T 13442015 5 防治效果的计算见公式(2):%100-1-=.(2)式中:Y 相对防治效果;A 防治区虫口数;B 对照区虫口数。虫口减退率的计算见公式(3):%100-=.(3)式中:T虫口减退率;H防前活虫数;K防后活虫数。DB63/T 13442015 6 A A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虫情监测调查表 表A.1 高山毛顶蛾越冬基数标准地调查表 乡镇名称:乡镇代码:村名称:村代码:标准地号:标准地面积(亩):代表面积(亩):树种:树龄(年):平均树高(m):平均胸径(cm):有虫株率(%):平均密度(头/株):死亡率(%):雌性比(%):活茧 标准树号 总茧数 计 雌茧数 雄茧数 死茧数 1 2.20 合计 填表人:填表时间:DB63/T 13442015 7 表A.2 幼虫期调查 地点:标 准 枝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虫龄 活 死 活 死 活 死 活 死 活 死 活 死 活 死 活 死 活 死 活 死 活 死 活 死 合计 指标数值1龄 比 率 2龄 比 率 3龄 比 率 4龄 比率 寄生 比率 下树幼虫 下树幼虫比率 合计 死 亡 率 叶 片 数 百 叶 虫 失 叶 数 失 叶 率 调查时间:调查人:被寄生的幼虫 DB63/T 13442015 8 表A.3 高山毛顶蛾成虫羽化进度调查表(网罩)乡镇名称:乡镇代码:村名:村代码:标准地面积(亩):树种:平均林龄:平均胸径(cm):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网罩1 网罩2 网罩3 网罩4 网罩5 日期 成虫 寄生蜂 气温 天气情况成虫 寄生蜂 气温天气情况成虫寄生蜂 气温天气情况成虫寄生蜂 气温 天气情况 成虫 寄生蜂 气温天气情况 填表人:表A.4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表(汇总表)发生面积 万亩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病虫名称 标准地总数 标准地总面积代表面积万亩调查总株数 合计 轻 中 重 备注 调查人:表A.5 高山毛顶蛾幼虫密度调查表 调查单位:条/百叶:活虫 死虫 标准树号 叶片数 1龄 2龄 3龄 4龄 合计 感病 寄生 其它 合计 合计 调查人:调查时间:DB63/T 13442015 9 表A.6 高山毛顶蛾黄粘虫板粘成虫调查表 乡镇名称:乡镇代码:村名:村代码:标准地面积(亩):树种:平均林龄:平均胸径(cm):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黄粘虫板号 1 2 3 4 5 粘虫数 粘虫数 粘虫数 粘虫数 粘虫数 检查日期及时间 高山毛顶蛾 小蜂 镰尾姬蜂 高山毛顶蛾 小蜂 镰尾姬蜂 高山毛顶蛾 小蜂 镰尾姬蜂 高山毛顶蛾 小蜂 镰尾姬蜂 高山毛顶蛾 小蜂 镰尾姬蜂 a)镰尾姬蜂 b)小蜂 表A.7 高山毛顶蛾孵化率调查原始记录表 年份:地点:卵号 观察日期 1 2.30-50 卵孵化情况(未孵化用 1 表示,未孵化用 0 表示)孵化率 DB63/T 13442015 10 表A.8 高山毛顶幼虫发育进度表 地点:叶片号 1 2 3 4 30-50 调查时间 虫龄 活 死 寄生 活 死寄生活死寄生 活死寄生 发育进度百分率发育时期1龄 2龄 3龄 4龄 1龄 2龄 3龄 4龄 1龄 2龄 3龄 4龄 调查人:DB63/T 13442015 11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高山毛顶蛾防治效果检查 B.1 高山毛顶蛾虫口减退率检查统计表 检查时间:检查地点:检查人员:标准地序号 防治措施(方法、药剂)样株数(株)调查 数量 防前活虫数(头/株)防后活虫数(头/株)虫口减退率 B.2 高山毛顶蛾防治效果检查表 检查时间:检查人:B.3 高山毛顶蛾死亡率检查表 检查时间:检查地点:检查人员:标准地序号 防治措施(方法、药剂)样株数(株)调查总数 死亡数 自然死亡数 死亡率 防治区 对照区 地点 防治面积(亩万)防治时间 粘虫板 挂放时间 防治方法 药品 浓度 粘虫板序号 粘虫数粘虫板 序号 粘虫数 防治效果%DB63/T 13442015 12 B B 附 录 C(资料性附录)高山毛顶蛾形态特征 C.1 成虫 雄蛾翅展 11mm-15 mm,体黑色.头顶杂生白、褐2色长毛;触角钱状,黑褐色,着白色纤毛。前缘外角的金色小斑较明显,R脉4支,R3缺,R4、R5共柄,分支点约位于柄基以外 13处;后翅浅紫色,半透明,匀伏纤毛,脉相与前翅相似。足浅褐色,着白毛;距色浅黄,后足胫节2对,中足胫节端各 1枚。雌蛾翅展 9mm-12mm,似雄蛾,但触角略长于前翅长的12,前翅比R4、R5的分支点约位于柄基以外23处,腹部第四腹板侧有一白色椭圆形膜孔。见图c.1成虫 C.2 卵 淡黄色,长椭圆形。见图c.2卵。C.3 幼虫 淡黄色,无足,体扁,前宽后窄,长约 5 mm。见图c.3幼虫。C.4 茧 灰紫色,方圆形,长约 3 mm,宽约 2 mm,颇坚实。见图c.4茧。图 C.1 成虫 图 C.2 卵 UV-C镜下的高山毛顶蛾虫茧 图C.3 幼虫 图C.4 茧 DB63/T 13442015 13 C C 附 录 D(资料性附录)高山毛顶蛾发生特点 D.1 寄主及危害特点 分布于青海省门源县、互助县、乐都县、湟源县等区。寄主植物有白桦、红桦、糙皮桦。主要以幼虫在叶片内潜食叶肉,叶面出现潜道斑,并将粪粒充塞其中,叶的表皮不破裂,可由叶面透视。严重时整个叶片叶肉潜食完,造成叶片枯黄破裂,常引起早落叶,影响桦树正常生长与光合作用。D.2 生活史 表 D.1 高山毛顶蛾生活史表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第一年 第二年 注1:成虫 注2:卵 注3:幼虫 注4:虫茧 D.3 生物学特性 本种在青海海拔2000m-2700m的桦林1年1代。成虫于4月底至5月下旬发生,盛期在5月上、中旬。据观察,成虫羽化时刻主要在9时-17时,占89,其中以13时-15时最集中,约占485。羽化后,日间活动,飞翔力弱,多于13时-16时群飞,17时-19时交尾产卵,常栖于技梢间,易捕捉。每雌蛾的平均孕卵量为54.3粒9.8粒,卵期1087天2.2天。5月中、下旬孵化,孵化高峰在5月20目前后,适与桦叶舒展盛期吻合。初孵幼虫由新叶端部潜入叶肉,每叶多为1头-4头。幼虫4龄。潜害过程中,随着虫龄增长,潜害斑也逐渐扩大,斑内排有旋纹状的黑色粪线。D DB63/T 13442015 14 D E 附 录 E(资料性附录)高山毛顶蛾各虫态发生期与物候关系 表E.1 高山毛顶蛾各虫态发生期与物候关系 虫期 日期 物候 备注 始见期 4月10日-12 日 白桦叶芽膨大 始盛期 4月15日-20 日 山杏花开 高峰期 4月25日-5月 5日 白桦叶展 羽化 盛末期 5月20日-25 日 白桦花期 始见期 5月1日-3日 白桦叶展 始盛期 5月5日-10日 山杨花期 高峰期 5月10日-15 日 马莲盛开 卵 盛末期 5月20日-25 日 白桦花期 始见期 5月5-日 7日 白桦叶展、山杨花期 始盛期 5月10日-15 日 马莲盛开 高峰期 5月20日-25 日 白桦花期 幼虫 盛末期 6月10-15日 金露梅、银露梅初开 始见期 6月1日-3日 千里香杜鹃盛开 始盛期 6月10日-13 日 金露梅、银露梅初开 高峰期 6月16日-18 日 秦岭小檗盛开 幼虫下树 盛末期 6月20日-25 日 赤芍盛开 始见期 6月10日-13 日 金露梅、银露梅初开 始盛期 6月15日-18 日 秦岭小檗盛开 高峰期 6月20日-25 日 赤芍盛开 作茧 盛末期 7月10日-13 日 金露梅、银露梅盛开 防治期 成虫:4月下旬、5月上旬,幼虫:5月下旬、6月上旬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