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用高强度聚氯乙烯(PVC-S)管材DB13/T 2163-2014.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给水用高强度聚氯乙烯(PVC-S)管材DB13/T 2163-201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给水用高强度聚氯乙烯(PVC-S)管材DB13/T 2163-201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给水用高强度聚氯乙烯(PVC-S)管材DB13/T 2163-201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给水用高强度聚氯乙烯(PVC-S)管材DB13/T 2163-201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给水用高强度聚氯乙烯(PVC-S)管材DB13/T 2163-201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83.140.30 G 33 DB1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3/T 21632014 给水用高强度聚氯乙烯(PVC-S)管材 Ultra strength poly(vinyl chloride)(PVC-S)pipes for water supply 2015-02-06发布 2015-02-25实施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13/T 21632014 I 前 言 本标准根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采用重新起草法参照ISO 1452-2:2009供水以及在压力下地下与地上废水和污水排放用塑料管道系统-未增塑的聚氯乙烯(PVC-U)-第2部分:管材(Plastics piping systems for water supply and for buried and above-ground drainage and sewerage under pressure-Unplasticized poly(vinyl chloride)(PVC-U)-Part2:Pipes)及GB/T 10002.1-2006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进行编制。与以上两个标准不同的技术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本标准参照美国标准ASTM D1784增加了混配料的物理性能要求,并规定了混配料性能的试验方法;本标准产品采用带钢骨架的一体成型的密封圈,它的特点是与扩口成型为一体,这样在安装时就不会被挤压而移位从而失去密封的作用,保证了安装质量;本标准增加了弹性密封圈中橡胶材质的物理力学性能要求;本标准规定了弹性密封圈的卫生性能符合 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卫生安全性评价规范;本标准增加了管材的压扁试验,并作为出厂检验项目;管材产品的静液压性能试验参数参照ISO 1452-2:2009,与GB/T 10002.1-2006相比,选用了更高的环应力进行试验;管材系统密封性试验条件参照ISO 1452-2:2009执行,与GB/T 10002.1-2006相比,提高了试验条件;本标准参照DIN 8062 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尺寸(Unplasticized polyvinyl chloride(PVC-U)pipes Dimensions),增加了公称外径为1200mm规格的产品;本标准参照ISO 2531-2009 给水用球墨铸铁管材、管件及附件(Ductile iron pipes,fittings,accessories and their joints for water applications)及GB/T 13295-2008水及燃气管道用球墨铸铁管、管件及附件,增加了CIOD系列(球墨铸铁管材外径系列)的产品规格。本标准由廊坊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泉恩高科技管业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安宝宇、袁本海、陆光炯、朱瑞霞、陈伟。DB13/T 21632014 1 给水用高强度聚氯乙烯(PVC-S)管材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以聚氯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经挤出成型的给水用高强度聚氯乙烯(PVC-S)管材(以下简称“管材”)的材料、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内或室外埋地给水用硬聚氯乙烯管材。本标准规定的管材适用于压力下输送饮用水或一般用途水,水温不超过45。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52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GB/T 1033.1-2008 塑料 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 第1部分:浸渍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 GB/T 1040.1 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总则 GB/T 1634.2 塑料 负载变形温度的测定 第2部分:塑料、硬橡胶和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GB/T 1843 塑料 悬臂梁冲击强度的测定 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291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T 3512 硫化橡胶或塑性橡胶 热空气加速老化和耐热试验 GB/T 4615 聚氯乙烯树脂 残留氯乙烯单体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 4806.1 食品用橡胶制品卫生标准 GB/T 5761 悬浮法通用型聚氯乙烯树脂 GB/T 6031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硬度的测定(10100IRHD)GB/T 6111 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内压试验方法 GB/T 6671 热塑性塑料管材 纵向回缩率的测定 GB/T 7759 硫化橡胶、热塑性橡胶 常温、高温和低温下压缩永久变形测定 GB/T 8802 热塑性塑料管材、管件、维卡软化温度的测定 GB/T 8806 塑料管道系统 塑料部件尺寸的测定 GB/T 10002.1-2006 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GB/T 13295-2008 水及燃气管道用球墨铸铁管、管件及附件 GB/T 13526 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二氯甲烷浸渍试验方法 GB/T 14152 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外冲击性能试验方法 时针旋转法 GB/T 17219 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 GB/T 19278 热塑性塑料管材、管件及阀门通用术语及其定义 GB/T 21873 橡胶密封件 给、排水管及污水管道用接口密封圈 材料规范 QB/T 2568 硬聚氯乙烯(PVC-U)塑料管道系统用溶剂型胶粘剂 QB/T 8805 硬质塑料管材弯曲度测量方法 ISO 1452-2:2009 供水以及在压力下地下与地上废水和污水排放用塑料管道系统-未增塑的聚氯乙烯(PVC-U)-第2部分:管材(Plastics piping systems for water supply and for buried and DB13/T 21632014 2 above-ground drainage and sewerage under pressure-Unplasticized poly(vinyl chloride)(PVC-U)-Part2:Pipes)ISO 2531-2009 压力管用球墨铸铁管、配件和附件(Ductile iron pipes,fittings,accessories and their joints for water applications)DIN 8062 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尺寸(Unplasticized polyvinyl chloride(PVC-U)pipes Dimensions)ASTM D256 塑料耐冲击性的测定(Test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the Izod pendulum impact resistance of plastics)ASTM D638 塑料拉伸性能测定方法(Test method for tensile properties of plastics)ASTM D648 弯曲负荷下塑料的挠曲温度的试验方法(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ection temperature of plastics under flexural load in the edgewise position)ASTM D1784 硬质聚氯乙烯(PVC)混合物及氯化聚氯乙烯(CPVC)混合物标准规范(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rigid Poly(Vinyl Chloride)(PVC)compounds and Chlorinated Poly(Vinyl Chloride)(CPVC)compounds)ASTM D2241-09 适于压力应用的聚氯乙烯塑料管标准规范(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Poly(Vinyl Chloride)(PVC)Pressure-Rated Pipe(SDR Series)3 术语和定义 GB/T 19278和GB/T 10002.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PVC-S管材 Ultra strength poly(vinyl chloride)pipes 高强度聚氯乙烯管材。3.2 PPS系列 Plastic piping series 塑料管材外径系列。3.3 CIOD系列 Cast-iron outside diameters 球墨铸铁管材外径系列。4 材料 4.1 生产管材的材料应为PVC-S 混配料。混配料应以 PVC树脂为主,其中加入为达到本标准要求的管材所必须的添加剂。混配料的所有添加剂应分散均匀。4.2 PVC树脂符合GB/T 5761,树脂的K 值大于64,氯乙烯单体含量应小于5/。4.3 任何添加剂的加入不应引起感官不良感觉、损害产品的加工和粘接性能及影响到本标准规定的其他性能。PVC-S混配料不应使用铅盐稳定剂。4.4 允许添加不超过 5%的本厂生产同类产品的清洁回用料。4.5 根据ASTM D1784,用于生产 PVC-S 管材的混配料的基本物性应符合表 1的要求。DB13/T 21632014 3 表1 混配料的性能要求 序号 性能 单位 要求 试验参数 试验方法 1 缺口冲击强度 J/m 34.71 测试温度:(232)相对湿度:(505)%ASTM D256 2 拉伸强度 MPa 48.3 ASTM D638 3 抗拉弹性模量 MPa 2758 4 负载变形温度 70 ASTM D648 4.6 弹性密封圈应采用内嵌式钢骨架结构,密封圈中橡胶材质应满足表 2 的规定。表2 密封圈中橡胶材质的物理力学性能 项目 技术指标 试验方法 硬度范围 40IRHD65IRHD GB/T 6031 拉伸强度 9MPa GB/T 528 断裂伸长率 400%GB/T 528 压缩变形(70,24h)20%GB/T 7759 70,168h 加速老化后,硬度变化值 拉伸强度变化率 断裂伸长率变化率 下降不得大于 5IRHD,上涨不得大于 8IRHD;下降不得小于 20%下降不得小于 30%,上涨不得大于 10%GB/T 3512 GB/T 6031 GB/T 528 GB/T 528 5 产品分类 5.1 产品按连接方式不同分为弹性密封圈式和溶剂粘接式。5.2 管材外径系列分为PPS系列和 CIOD系列两种。公称压力等级和规格尺寸分别见表3、表4和表5、表6。表3 PPS系列管材公称压力等级和规格尺寸 单位为:mm 公称外径 dn 管材 S 系列SDR 系列和公称压力 S16 S12.5 S10 S8 S6.3 S5 S4 SDR33 SDR26 SDR21 SDR17 SDR13.6 SDR11 SDR9 PN0.63 PN0.8 PN1.0 PN1.25 PN1.6 PN2.0 PN2.5 公称壁厚 en 20 2.0 2.3 25 2.0 2.3 2.8 32 2.0 2.4 2.9 3.6 40 2.0 2.4 3.0 3.7 4.5 50 2.0 2.4 3.0 3.7 4.6 5.6 63 2.0 2.5 3.0 3.8 4.7 5.8 7.1 75 2.3 2.9 3.6 4.5 5.6 6.9 8.4 90 2.8 3.5 4.3 5.4 6.7 8.2 10.1 注1:公称壁厚(en)根据设计应力(s)10MPa确定,最小壁厚不小于2.0mm。注2:表中所列公称压力等级按照使用温度20设计确定。DB13/T 21632014 4 表4 PPS系列管材公称压力等级和规格尺寸 单位为:mm 公称外径 dn 管材 S 系列SDR 系列和公称压力 S20 S16 S12.5 S10 S8 S6.3 S5 SDR41 SDR33 SDR26 SDR21 SDR17 SDR13.6 SDR11 PN0.63 PN0.8 PN1.0 PN1.25 PN1.6 PN2.0 PN2.5 公称壁厚 en 110 2.7 3.4 4.2 5.3 6.6 8.1 10.0 125 3.1 3.9 4.8 6.0 7.4 9.2 11.4 140 3.5 4.3 5.4 6.7 8.3 10.3 12.7 160 4.0 4.9 6.2 7.7 9.5 11.8 14.6 180 4.4 5.5 6.9 8.6 10.7 13.3 16.4 200 4.9 6.2 7.7 9.6 11.9 14.7 18.2 225 5.5 6.9 8.6 10.8 13.4 16.6 250 6.2 7.7 9.6 11.9 14.8 18.4 280 6.9 8.6 10.7 13.4 16.6 20.6 315 7.7 9.7 12.1 15.0 18.7 23.2 355 8.7 10.9 13.6 16.9 21.1 26.1 400 9.8 12.3 15.3 19.1 23.7 29.4 450 11.0 13.8 17.2 21.5 26.7 33.1 500 12.3 15.3 19.1 23.9 29.7 36.8 560 13.7 17.2 21.4 26.7 630 15.4 19.3 24.1 30.0 710 17.4 21.8 27.2 800 19.6 24.5 30.6 900 22.0 27.6 1000 24.5 30.6 1200 29.5 36.5 注1:公称壁厚(en)根据设计应力(s)12.5MPa确定。注2:表中所列公称压力等级按照使用温度20设计确定。表5 CIOD系列公称压力等级和规格尺寸 单位为:mm 公称外径 dn 管材 S 系列SDR 系列和公称压力 S16 S12.5 S10 SDR33 SDR26 SDR21 PN0.63 PN0.8 PN1.0 公称壁厚 en 56 2.2 2.7 66 2.0 2.6 3.2 77 2.4 3.0 3.7 82 2.5 3.2 4.0 98 3.0 3.8 4.7 注1:公称壁厚(en)根据设计应力(s)10MPa确定,最小壁厚不小于2.0。注2:表中所列公称压力等级按照使用温度20设计确定。DB13/T 21632014 5 表6 CIOD系列公称压力等级和规格尺寸 单位为:mm 公称外径 dn 管材 S 系列SDR 系列和公称压力 S20 S16 S12.5 SDR41 SDR33 SDR26 PN0.63 PN0.8 PN1.0 公称壁厚 en 118 2.9 3.6 4.6 170 4.2 5.2 6.6 222 5.5 6.8 8.6 274 6.7 8.4 10.6 326 8.0 9.9 12.6 378 9.3 11.5 14.6 429 10.5 13.0 16.5 480 11.8 14.6 18.5 532 13.0 16.2 20.5 635 15.5 19.3 24.5 738 18.0 22.4 28.4 842 20.6 25.6 32.4 945 23.1 28.7 1048 25.6 31.8 1152 28.1 35.0 1255 30.7 38.1 注1:公称壁厚(en)根据设计应力(s)12.5MPa确定。注2:表中所列公称压力等级按照使用温度20设计确定。5.3 高强度聚氯乙烯(PVC-S)管道系统对温度的压力折减 公称压力(PN)指管材输送20水的最大工作压力。当输水温度不同时,应按表7给出的不同温度对压力的折减系数(ft)修正工作压力。用折减系数乘以公称压力得到最大允许工作压力。表7 温度对压力的折减系数 温度,折减系数 ft 0t25 1 25t35 0.8 35t45 0.63 6 要求 6.1 外观 管材内外表面应光滑,无明显划痕、凹陷、可见杂质和其他影响达到本标准要求的表面缺陷。管材端面应切割平整并与轴线垂直。6.2 颜色 一般情况下,管材颜色为蓝色,也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色泽应均匀一致。DB13/T 21632014 6 6.3 不透光性 管材应不透光。6.4 管材尺寸 6.4.1 长度 管材长度一般为4m、6m、9m、12m,也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长度不允许负偏差。6.4.2 弯曲度 管材弯曲度应符合表8的规定。表8 管材弯曲度 公称外径 dn,32 40200 225 弯曲度,%不规定 1.0 0.5 6.4.3 平均外径及偏差和不圆度 平均外径及偏差和不圆度应符合表9和表10的规定,PN0.63、PN0.8的管材不要求不圆度。不圆度的测量应在出厂前进行。表9 PPS系列管材平均外径及偏差和不圆度 单位为:mm 平均外径 dem 不圆度 平均外径 dem 不圆度 公称外径 dn 允许偏差 公称外径 dn 允许偏差 20+0.3 0 1.2 250+0.8 0 5.0 25+0.3 0 1.2 280+0.9 0 6.8 32+0.3 0 1.3 315+1.0 0 7.6 40+0.3 0 1.4 355+1.1 0 8.6 50+0.3 0 1.4 400+1.2 0 9.6 63+0.3 0 1.5 450+1.4 0 10.8 75+0.3 0 1.6 500+1.5 0 12.0 90+0.3 0 1.8 560+1.7 0 13.5 110+0.4 0 2.2 630+1.9 0 15.2 125+0.4 0 2.5 710+2.0 0 17.1 140+0.5 0 2.8 800+2.0 0 19.2 160+0.5 0 3.2 900+2.0 0 21.6 180+0.6 0 3.6 1000+2.0 0 24.0 200+0.6 0 4.0 1200+2.0 0 27.0 225+0.7 0 4.5 DB13/T 21632014 7 表10 CIOD系列平均外径及偏差和不圆度 单位为:mm 平均外径 dem 不圆度 平均外径 dem 不圆度 公称外径 dn 允许偏差 公称外径 dn 允许偏差 56+0.3 0 1.4 429+1.3 0 10.3 66+0.3 0 1.5 480+1.5 0 11.5 77+0.3 0 1.6 532+1.8 0 12.8 82+0.3 0 1.7 635+1.9 0 15.3 98+0.3 0 2.0 738+2.0 0 17.8 118+0.4 0 2.4 842+2.0 0 20.4 170+0.5 0 3.4 945+2.0 0 22.7 222+0.7 0 4.4 1048+2.0 0 24.8 274+0.9 0 6.5 1152+2.0 0 26.2 326+1.0 0 7.9 1255+2.0 0 27.8 6.4.4 壁厚 6.4.4.1 管材任意点壁厚偏差应符合表 11 的规定。表11 壁厚及偏差 单位为:mm 壁厚 ey 允许偏差 壁厚 ey 允许偏差 壁厚 ey 允许偏差 e2.0+0.4 0 14.6e15.3+2.3 0 27.3e28.0+4.2 0 2.0e3.0+0.5 0 15.3e16.0+2.4 0 28.0e28.6+4.3 0 3.0e4.0+0.6 0 16.0e16.6+2.5 0 28.6e29.3+4.4 0 4.0e4.6+0.7 0 16.6e17.3+2.6 0 29.3e30.0+4.5 0 4.6e5.3+0.8 0 17.3e18.0+2.7 0 30.0e30.6+4.6 0 5.3e6.0+0.9 0 18.0e18.6+2.8 0 30.6e31.3+4.7 0 6.0e6.6+1.0 0 18.6e19.3+2.9 0 31.3e32.0+4.8 0 6.6e7.3+1.1 0 19.3e20.0+3.0 0 32.0e32.6+4.9 0 7.3e8.0+1.2 0 20.0e20.6+3.1 0 32.6e33.3+5.0 0 8.0e8.6+1.3 0 20.6e21.3+3.2 0 33.3e34.0+5.1 0 8.6e9.3+1.4 0 21.3e22.0+3.3 0 34.0e34.6+5.2 0 9.3e10.0+1.5 0 22.0e22.6+3.4 0 34.6e35.3+5.3 0 10.0e10.6+1.6 0 22.6e23.3+3.5 0 35.3e36.0+5.4 0 10.6e11.3+1.7 0 23.3e24.0+3.6 0 36.0e36.6+5.5 0 11.3e12.0+1.8 0 24.0e24.6+3.7 0 36.6e37.3+5.6 0 12.0e12.6+1.9 0 24.6e25.3+3.8 0 37.3e38.0+5.7 0 12.6e13.3+2.0 0 25.3e26.0+3.9 0 38.0e38.6+5.8 0 DB13/T 21632014 8 表11(续)壁厚 ey 允许偏差 壁厚 ey 允许偏差 壁厚 ey 允许偏差 13.3e14.0+2.1 0 26.0e26.6+4.0 0 14.0e14.6+2.2 0 26.6e27.3+4.1 0 6.4.4.2 管材平均壁厚及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12的规定。表12 平均壁厚及允许偏差 单位为:mm 平均壁厚 em 允许偏差 平均壁厚 em 允许偏差 2.0+0.4 0 20.0e21.0+2.3 0 2.0e3.0+0.5 0 21.0e22.0+2.4 0 3.0e4.0+0.6 0 22.0e23.0+2.5 0 4.0e5.0+0.7 0 23.0e24.0+2.6 0 5.0e6.0+0.8 0 24.0e25.0+2.7 0 6.0e7.0+0.9 0 25.0e26.0+2.8 0 7.0e8.0+1.0 0 26.0e27.0+2.9 0 8.0e9.0+1.1 0 27.0e28.0+3.0 0 9.0e10.0+1.2 0 28.0e29.0+3.1 0 10.0e11.0+1.3 0 29.0e30.0+3.2 0 11.0e12.0+1.4 0 30.0e31.0+3.3 0 12.0e13.0+1.5 0 31.0e32.0+3.4 0 13.0e14.0+1.6 0 32.0e33.0+3.5 0 14.0e15.0+1.7 0 33.0e34.0+3.6 0 15.0e16.0+1.8 0 34.0e35.0+3.7 0 16.0e17.0+1.9 0 35.0e36.0+3.8 0 17.0e18.0+2.0 0 36.0e37.0+3.9 0 18.0e19.0+2.1 0 37.0e38.0+4.0 0 19.0e20.0+2.2 0 38.0e39.0+4.1 0 6.4.5 承口 6.4.5.1 弹性密封圈式承口应采用带钢骨架的一体成型的密封圈,与扩口成型为一体,示意图见图1。6.4.5.2 弹性密封圈式承口最小深度应符合表 13规定。6.4.5.3 溶剂粘接式承口的示意图见图 2。DB13/T 21632014 9 图1 弹性密封圈式承插口 图2 溶剂粘接式承插口 6.4.5.4 溶剂粘接式承口的最小深度、承口中部内径尺寸应符合表14规定。6.4.5.5 溶剂粘接式承口壁厚应不小于相连管材公称壁厚的0.75倍。6.4.5.6 粘接用胶粘剂应符合 QB/T 2568的规定。表13 弹性密封圈式式承口尺寸 单位为:mm 公称外径 dn 弹性密封圈承口最小配合深度 mmin 公称外径 dn 弹性密封圈承口最小配合深度 mmin 56 62 326 120 63 64 355 124 66 65 378 127 75 67 400 130 77 67 429 134 82 68 450 138 90 70 480 142 98 72 500 145 110 75 532 150 118 76 560 154 125 78 630 165 140 81 635 166 160 86 710 177 DB13/T 21632014 10 表13(续)公称外径 dn 弹性密封圈承口最小配合深度 mmin 公称外径 dn 弹性密封圈承口最小配合深度 mmin 170 88 738 183 180 90 800 190 200 94 842 196 222 99 945 211 225 100 1000 220 250 105 1048 227 274 110 1152 243 280 112 1200 250 315 118 1255 258 注:当管材长度大于12m时,密封圈式承口深度mmin需另行设计。表14 溶剂粘接式承口尺寸 单位为:mm 公称外径 dn 溶剂粘接承口最小 深度 mmin 溶剂粘接承口中部平均内径 dsm dsm,min dsm,max 20 16.0 20.1 20.3 25 18.5 25.1 25.3 32 22.0 32.1 32.3 40 26.0 40.1 40.3 50 31.0 50.1 50.3 63 37.5 63.1 63.3 75 43.5 75.1 75.3 90 51.0 90.1 90.3 110 61.0 110.1 110.4 125 68.5 125.1 125.4 140 76.0 140.2 140.5 160 86.0 160.2 160.5 180 96.0 180.3 180.6 200 106.0 200.3 200.6 225 118.5 225.3 225.6 250 131.0 250.3 250.6 280 146.0 280.3 280.6 315 163.5 315.3 315.6 355 183.5 355.3 355.6 400 206.0 400.3 400.6 注:承口中部的平均内径是指在承口深度二分之一处所测定的相互垂直的两直径的算术平均值。承口的最大锥度(a不超过030。6.4.6 插口 6.4.6.1 弹性密封圈式管材的插口端应按图 1加工倒角。DB13/T 21632014 11 6.4.6.2 弹性密封圈式管材的插口端有插入深度标记,示意图见图1。标记线处距插口端口处距离f应符合实际设计要求。6.5 物理性能 物理性能应符合表15规定。表15 物理性能 项目 技术指标 试验方法 密度,/m 13501460 见 7.5 维卡软化温度,80 见 7.6 纵向回缩率,%5 见 7.7 二氯甲烷浸渍试验(15,30min)表面变化不劣于 4N 见 7.8 6.6 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应符合表16规定。表16 力学性能 项目 技术指标 试验方法 落锤冲击试验(0)TIRa,%(dn315mm)5 见 7.9 压扁试验 无破裂 见 7.10 液压试验 无破裂,无渗漏 见 7.11 a 根据 ASTM D2241-09,落锤冲击试验中试样尺寸超过 12in.(305mm),就没有质量控制的意义;本标准只规定dn315mm 的管材进行落锤冲击试验。6.7 系统适用性试验 管材与管材,管材与管件连接后应按7.12的试验方法做系统适用性试验。试验要求无破裂、无渗漏。6.8 卫生性能 6.8.1 管材的卫生性能应符合 GB/T 17219的规定。6.8.2 管材的氯乙烯单体含量应不大于1.0mg/kg。6.8.3 弹性密封圈的卫生性能应符合 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卫生安全性评价规范(2001)的规定。7 试验方法 7.1 状态调节 除特殊规定外,按GB/T 2918规定,在(232)条件下进行状态调节24h,并在同一条件下进行试验。7.2 颜色和外观检查 在自然光下用肉眼观察。DB13/T 21632014 12 7.3 不透光性 取400mm管段,将一端用不透光的材料封严,在管材侧面有自然光的条件下,遮挡住光源方向的管壁,从管材开口端用肉眼观察试样的内表面,不见遮挡光源的影子为合格。7.4 尺寸测量 7.4.1 管材长度 用精度为1mm的钢卷尺测量。7.4.2 弯曲度 按QB/T 8805的规定测量。7.4.3 平均外径及偏差和不圆度 按 GB/T 8806的规定测量平均外径和偏差。按 GB/T 8806的规定测量同一截面的最大外径和最小外径,用最大外径减最小外径为不圆度,不圆度测量应在出厂前进行。7.4.4 壁厚偏差及平均壁厚偏差 按GB/T 8806的规定,沿圆周测量最大壁厚和最小壁厚,精确到0.1mm,分别计算壁厚偏差。在管材同一截面沿圆周均匀测量八点的壁厚,计算算术平均值,为平均壁厚,精确到0.1mm,平均壁厚与公称壁厚的差为平均壁厚偏差。7.4.5 承口深度和内径 用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按图1和图2所示的部位测量承口深度,用精度为0.01mm内径测量仪测量承口中部两个互相垂直的内径,计算算术平均值,为平均内径。7.5 密度 按GB/T 1033.1-2008方法A测定。7.6 维卡软化温度 按GB/T 8802测定。7.7 纵向回缩率 按GB/T 6671测定。7.8 二氯甲烷浸渍试验 按GB/T 13526测定,试验温度为(150.5),浸渍时间为(301)min。7.9 落锤冲击试验 按GB/T 14152测定,在0条件下试验。落锤冲击试验的冲击锤头半径为12.5mm,冲锤质量和冲击高度见表17。S4至S10的管材应按M级试验;S12.5至S20的管材应按H级试验。DB13/T 21632014 13 表17 冲锤质量和下落高度 公称外径 dn,M 级 H 级 质量,高度,m 质量,高度,m 20 0.5 0.4 0.5 0.4 25 0.5 0.5 0.5 0.5 32 0.5 0.6 0.5 0.6 40 0.5 0.8 0.5 0.8 50 0.5 1.0 0.5 1.0 56 0.5 1.0 0.5 1.0 63 0.8 1.0 0.8 1.0 66 0.8 1.0 0.8 1.0 75 0.8 1.0 0.8 1.2 77 0.8 1.0 0.8 1.2 82 0.8 1.0 0.8 1.2 90 0.8 1.2 1.0 2.0 98 0.8 1.2 1.0 2.0 110 1.0 1.6 1.6 2.0 118 1.25 1.6 1.6 2.0 125 1.25 2.0 2.5 2.0 140 1.6 1.8 3.2 1.8 160 1.6 2.0 3.2 2.0 170 1.6 2.0 3.2 2.0 180 2.0 1.8 4.0 1.8 200 2.0 2.0 4.0 2.0 222 2.5 1.8 5.0 1.8 225 2.5 1.8 5.0 1.8 250 2.5 2.0 5.0 2.0 274 3.2 1.8 6.3 1.8 280 3.2 1.8 6.3 1.8 315 3.2 2.0 6.3 2.0 7.10 压扁试验 选取3个不小于150mm长的管材样品进行试验,将样品水平放置于两个平行平板之间,在平板垂直方向对试样施加压力,直到两个平板之间的距离达到管材外径的40%停止加压,加压速率要均匀,并且整个压缩过程需要在2min5min内完成。然后,将加载的压力移除,检查试样的外观。7.11 液压试验 按GB/T 6111测定,试验条件见表18。若试样在距离密封接头小于试样自由长度0.1倍处出现破裂,则试验结果无效。DB13/T 21632014 14 表18 液压试验 温度,环应力,MPa 试验时间,h 试验类型 20 42 1 管内外介质均为水 60 12.5 1000 7.12 系统适用性试验 7.12.1 连接密封性试验:连接后的试样按 GB/T 6111试验,试验条件见表19。表19 连接密封性试验条件 温度,试验压力,MPa 试验时间,h 公称外径 dn,试验类型 20 4.2PN 1 dn98 管内外介质均为水 20 3.36PN 1 dn98 7.12.2 弹性密封圈型接头的偏角密封试验和负压密封试验按 GB/T 10002.1-2006 的要求执行。7.13 卫生性能 按GB/T 4615测定氯乙烯单体含量,按GB/T 17219测定管材的卫生性能,按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卫生安全性评价规范(2001)测定弹性密封圈的卫生性能。8 检验规则 8.1 检验分类 检验分定型检验、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三类。8.2 产品须经厂质检部门逐批检验合格并签发合格证后方可出厂。8.3 用相同原料、配方和工艺生产的同一规格的管材作为一批。当 d n63 时,每批数量不超过50t;当63mmd n560mm,每批数量不超过 100t;当560mmd n1200mm,每批数量不超过 400t。如果生产7d仍不足批量,以7d产量为一批。8.4 分组 按表20规定对管材进行分组。表20 管材的尺寸分组 尺寸组 公称外径 dn,1 dn98 2 dn98 8.5 定型检验 定型检验的项目为第6章全部要求。首次投产或产品结构设计发生变化时,按表20的规定选取每一尺寸组中任意规格的管材进行检验。8.6 出厂检验 8.6.1 出厂检验项目 DB13/T 21632014 15 出厂检验项目为6.16.4和6.5中纵向回缩率、6.6中落锤冲击试验(d n315)、压扁试验和20、1h的液压试验。8.6.2 抽样 6.16.4按GB/T 2828.1进行,采用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取一般检验水平,按接收质量限(AQL)6.5,抽样方案见表21。表21 抽样方案 基本单位:根 批量范围 N 样本大小 n 合格判定数 Ac 不合格判定数 Re 150 8 1 2 151280 13 2 3 281500 20 3 4 5011200 32 5 6 12013200 50 7 8 320110000 80 10 11 8.6.3 在计数抽样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足够的样品,进行 6.5 中纵向回缩率、6.6中落锤冲击试验(dn315)、压扁试验和20、1h的液压试验。8.7 型式检验 8.7.1 型式检验项目为第6章中除 6.7外的全部要求。一般情况下每两年至少一次。若有以下情况之一,应进行型式检验:a)当原料、配方、设备发生较大变化时;b)停产半年以上重新恢复生产时;c)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试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d)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时。8.7.2 按8.6.2 规定对6.16.4项进行检验,在检验合格的样品中,按表20 规定在每一尺寸组中选取任意规格的足够样品,进行 6.5、6.6中各项性能的检验。8.8 判定规则 项目6.16.4中任意一条不符合表21规定时,则判该批为不合格。物理力学性能中有一项达不到要求,则在该批中随机抽取双倍样进行该项复验。如仍不合格,则判该批为不合格批。卫生指标有一项不合格判为不合格批。9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9.1 标志 每根管材至少有一处完整标志,每两处标志的间距不应超过2m,标志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a)厂名或厂名简称、商标;b)产品名称:PVC-S饮水管;c)规格尺寸:公称压力、公称外径和公称壁厚;d)产品标准号;DB13/T 21632014 16 e)生产日期。9.2 包装 9.2.1 按供需双方商定要求进行。9.2.2 包装标志 包装应有下列标志:a)生产厂名、厂址;b)产品名称:应注明PVC-S饮水管;c)商标;d)其他标志。9.3 运输 管材在运输时,不得玷污、重压、抛摔和损伤。9.4 贮存 管材堆放应整齐,承口部位交错放置,避免挤压变形。管材距热源不应少于1m。堆放高度不应超过5m,但若堆放管材每根都有支撑隔离,则不受此限制。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