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40 B 61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18982014 红枫嫁接育苗技术规程 2014-11-11发布 2014-12-01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1/T 18982014 I 目 次 前 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砧木与接穗要求.2 5 嫁接技术.3 6 嫁接后管理.4 7 嫁接苗出圃质量标准.5 8 检测方法及检验规则.5 附录 A(规范性附录)红枫嫁接苗分级标准.7 DB51/T 18982014 II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规定编写。本标准由四川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四川省林业厅负责解释。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本标准起草单位:巴中七彩林业科技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超、毛汝兵、蔡世林、江定勇、吴佳川、罗雪梅、张远凤、马建华、杨金财、赵玲。DB51/T 18982014 1 红枫嫁接育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红枫嫁接育苗的术语和定义、砧木与接穗要求、嫁接技术、嫁接后管理、嫁接苗出圃质量标准、检测方法及检验规则。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及周边地区的红枫嫁接。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6001-1985 育苗技术规程 GB 6000-1999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红枫 red maple 鸡爪槭(Acer palmatum Thunb)品种中,红色系品种通称红枫,包括俗称的中国红枫和日本红枫等。3.2 砧木 rootstock 嫁接时,承受接穗的植株,可以是整个植株,也可以是树体的根段或枝段部分。3.3 接穗 scion 嫁接时接合在砧木上的枝或芽。3.4 嫁接苗 grafting 特定的接穗与砧木嫁接后培育而成的苗木。3.5 枝接 scion grafting 以枝条作为接穗的嫁接方法。3.6 DB51/T 18982014 2 腹接 side grafting 枝接的一种,即在砧木枝干的中部嫁接的嫁接方法。3.7 切接 cut grafting 枝接的一种,即先截去砧木嫁接上部的枝叶,在截面一侧沿形成层垂直向下纵切,在切口处插入接穗后捆缚的嫁接方法。3.8 芽接 budding 以芽作为接穗的嫁接方法。4 砧木与接穗要求 4.1 砧木选择与要求 4.1.1 品种选择 选用秀丽槭(Acer elegantulum)作为嫁接砧木。4.1.2 砧木 苗高5Ocm、地径0.5cm以上、健壮无病虫害的苗木即可作为砧木。4.1.3 砧木定植 4.1.3.1 4.1.3.1 定植时间 砧木至少定植于大田3个月才可用于嫁接。4.1.3.2 定植株距 砧木大田定植株距为20cm20cm。4.1.3.3 大田整理 砧木定植前,应对大田进行土壤翻耕,深度为25cm30cm,并作高畦,畦宽100cm,畦间沟深15cm20cm,宽30cm。4.2 接穗的选择与处理 4.3 选穗 4.3.1 接穗必须从釆穗园中获得。4.3.2 接穗为 4 年7 年生红枫母树树冠外围中上部,且生长健壮、腋芽饱满的 1 年生枝条。4.4 接穗处理 4.4.1 春季嫁接接穗处理 DB51/T 18982014 3 于当年1月份,将红枫枝条剪成30cm左右的小段后进行低温沙藏,沙藏湿度要求为75%左右,温度04。嫁接前取出接穗,洗净,并浸泡于清水中12小时后滤干备用。4.4.2 夏季嫁接接穗处理 嫁接当天上午9时之前采集红枫枝条,剪去其叶片但保留1cm长的叶柄备用。4.4.3 秋季嫁接接穗处理 嫁接当天上午9时之前采集红枫枝条,剪去其叶片但保留1cm长的叶柄备用。5 嫁接技术 5.1 春季嫁接 5.1.1 嫁接方法 于春季3月上旬至4月上旬,选用切接方法进行红枫嫁接。5.1.2 嫁接操作 5.1.2.1 削砧木 于砧木离地4cm5cm处横截,削平断面,用锋利嫁接刀沿砧木一侧形成层垂直纵切,深约2cm,切口要竖直平滑。5.1.2.2 削接穗 把准备好的穗条剪成3cm4cm长、上端留有1对芽的枝段,并将下端削成斜楔形。要求斜面平滑,无毛边,长斜面长度应与切口深度一致。5.1.2.3 接合 将削好的接穗迅速插入砧木切口,要求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至少有一边对齐,接穗底部和切口底部不能留有空隙。5.1.2.4 包扎和套袋 插完接穗后,用宽l.5cm的嫁接膜从接口开始自下而上依次缠绕,使接穗与砧木紧密结合,并用塑料袋套住接穗,以防接穗失水干枯。5.2 夏季嫁接 5.2.1 嫁接方法 于夏季5月下旬至6月下旬,选用芽接方法进行红枫嫁接。5.2.2 嫁接操作 5.2.2.1 切砧木 于砧木离地4cm5cm处,自上而下的斜向纵切,从表皮一直到木质部表面,向下切入约3cm,再将切开的树皮切去一半。DB51/T 18982014 4 5.2.2.2 削接穗 倒拿接穗,第一刀在芽的下方斜向纵切,深入木质部,第二刀在芽的上方1cm处斜向纵切,深入木质部,并向前削,两刀相交,取下带木质部的盾形芽片。5.2.2.3 接合 将芽片插入砧木切口中,使树皮包住接穗下伤口,使双方形成层四周都相接。5.2.2.4 包扎 插完接穗后,用宽l.5cm的嫁接膜从接口开始自下而上依次缠绕捆扎,并露出芽眼。5.3 秋季嫁接 5.3.1 嫁接方法 于秋季9月下旬至11月上旬,选用切接和腹接两种方法进行嫁接。5.3.2 切接操作 同 5.1.2操作方法 5.3.3 腹接嫁接操作 5.3.3.1 切砧木 在砧木离地4cm5cm处,向下斜切一刀,切口深1.5cm。5.3.3.2 削接穗 从采集的穗条中选取长3cm4cm、留有1对芽的枝段,将下端削成斜楔形。要求斜面平滑,无毛边,长斜面的长度与切口深度一致。5.3.3.3 接合 将削好的接穗迅速插入砧木切口,要求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至少有一边对齐,接穗底部和切口底部不能留有空隙。5.3.3.4 包扎 嫁接完成后,用宽l.5cm的嫁接膜从接口开始自下而上依次缠绕,使接穗与砧木紧密结合。6 嫁接后管理 6.1 补接 6.1.1 春接在接后 20d 左右检查成活情况,发现有接穗枯死时,可在原嫁接处的另一侧进行补接。6.1.2 秋接在接后 30d 左右检查成活情况,发现有接穗枯死时,可在原嫁接处的另一侧进行补接。补接有春季补接和秋季补接两种,秋季补接一般在接后 30d 进行,春季补接于第二年砧木腋芽萌动前进行。6.2 剪砧 芽接和腹接嫁接成活的苗木,在翌年春季时需要进行剪砧,剪砧部位位于嫁接接口上方4cm处。DB51/T 18982014 5 6.3 除萌抹芽 嫁接后要及时除去砧木上发出来的萌条和新芽。6.4 去袋 适用于套有塑料袋的春季嫁接。当袋内接芽萌发至2cm左右时,剪去塑料袋一角换气,待接芽新梢生长至4cm时,除去套袋。6.5 新枝保护 穗芽萌发后较为细弱,需要插秆扶持,防风折断。6.6 遮阴 夏季新梢较为幼嫩,应对其进行遮荫,以免灼伤新梢。6.7 解除包扎 对采用全封闭包扎的芽接和腹接,应在芽萌发时剪破嫁接膜露出芽并保持捆缚完好,待新梢木质化并立杆固定后,除去嫁接膜;切接成活的嫁接苗,在嫁接接口愈合牢固后应及时解除嫁接膜。6.8 施肥 红枫嫁接成活后,春季以施氮肥为主,其中氮磷钾比例为512,采用薄肥勤施原则,每30d撒施。夏季施腐熟的畜栏肥或适当施入尿素肥,以调节土壤的松软度和提高抗干防涝能力,增加土壤的有机成分。秋季以施磷、钾肥为主,如腐熟的菜饼、油饼、豆饼或复合肥,采用根部周围环状穴施,其中氮、磷、钾比例为135。6.9 除草 嫁接成活后每半个月除一次草。7 嫁接苗出圃质量标准 7.1 基本要求 7.1.1 嫁接口愈合正常,不肿大,接口下无萌蘖,无绑扎物及缢伤。7.1.2 接穗上部枝条生长健壮,无机械损伤。7.1.3 无检疫性病虫害。7.1.4 苗木落叶后至翌年苗木萌芽前出圃。起苗时要求做到少伤侧根须根,保持根系完整。7.1.5 如果达不到以上的某一项要求者则定为不合格苗,不能出圃。7.2 苗木分级 嫁接苗在符合7.1的前提下,按地径、苗高、根系、树势4项指标进行苗木分级,分级标准见附录A。8 检测方法及检验规则 8.1 检测方法 DB51/T 18982014 6 8.1.1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同一批苗木内检验苗木质量。成捆苗木先抽样捆,再在每个样捆内抽取10%的样株;不成捆苗木则随机抽取 10%的样株。8.1.2 地径用游标卡尺测量,读数精确到 0.1cm。8.1.3 苗高用钢卷尺或直尺测量,读数精确到 1cm。8.1.4 侧根仅统计从主根长出且长度长于 8cm 的侧根条数。8.1.5 树势仅需目测树干及冠幅生长情况。8.2 检验规则 8.2.1 苗木检验工作在起苗后立即进行。8.2.2 检验工作限在原苗圃成批进行。8.2.3 机械损伤严重及有检疫性病虫害的苗木,应按废苗处理或就地销毁。检验结束后,填写苗木检验证书和检疫证书。DB51/T 18982014 7 A A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红枫嫁接苗分级标准 表A.1 红枫嫁接苗质量等级 树龄 级别 地径(cm)苗高(cm)根系 树势 一级 0.8 140 树干直、冠幅完整长势好一年生 二级 0.6 100 有 23 条粗壮侧根,须根多断根少 树干较直、冠幅完整长势较好 一级 1.6 170 树干直、冠幅完整长势好二年生 二级 1.2 140 有 34 条粗壮侧根,须根多断根少 树干较直、冠幅完整长势较好 一级 2.2 200 树干直、冠幅完整长势好三年生 二级 1.8 170 有 45 条粗壮侧根,须根多断根少 树干较直、冠幅完整长势较好 _ DB51/T 1898201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