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I C S 6 7.1 4 0.1 0X 5 5备 案号:湖 北 省 地 方 标 准D BD B D BD B 4242 4242D B 4 2/T 2 1 0 2 0 1 4代 替 D B 4 2/2 1 0 2 0 0 6地理标志产品 英山云雾茶P r o d u c t o f g e o g r a p h i c a l i n d i c a t i o n Y i n g s h a n y u n w u t e a2 0 1 4-0 7-0 8 发布 2 0 1 4-1 0-1 8 实施湖 北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发 布 发 布 发 布 发 布2目 次前 言 引 言 1 范 围 12 规 范 性 引 用 文 件 13 术 语 和 定 义 14 地 理 标 志 产 品 保 护 范 围 25 立 地 条 件 和 栽 培 管 理 25.1 立 地 条 件 25.2 栽 培 管 理 26 鲜 叶 要 求 26.1 鲜 叶 采 摘 26.2 鲜 叶 等 级 26.3 鲜 叶 管 理 27 制 作 工 艺 38 产 品 要 求 38.1 基 本 要 求 38.2 感 官 指 标 38.3 理 化 指 标 38.4 安 全 卫 生 指 标 38.5 净 含 量 偏 差 38.6 生 产 加 工 过 程 中 的 卫 生 要 求 39 试 验 方 法 49.1 取 样 方 法 49.2 感 官 品 质 检 验 49.3 理 化 指 标 检 验 49.4 净 含 量 检 验 41 0 检 验 规 则 41 0.1 出 厂 检 验 41 0.2 型 式 检 验 41 0.3 组 批 41 0.4 抽 样 方 法 和 抽 样 数 量 41 0.5 判 定 规 则 41 1 标 志标 签、包 装、运 输、贮 存和 保质 期 51 1.1 标 志 标 签 51 1.2 包 装、运 输、贮 存 51 1.3 保 质 期 5附 录(规 范性 附录)英 山云 雾茶 地理 标志 产品 保护 范围 图 6附 录(规 范 性 附 录)英 山 云 雾 茶 制 作 工 艺 7I前 言本 标准 在实 施过 程中,凡 有关 条款 与相 关食 品安 全法 规不 相一 致的,应 以食 品安 全法 规为 准。本 标准 按照 G B/T 1.1 2 0 0 9 标准 化工 作导 则 第 1 部 分:标准 的结 构和 编写 给 出的 规则 起草。本 标准 代替 D B 4 2/2 1 0-2 0 0 6 英 山云 雾茶。本 标准 与 D B 4 2/2 1 0-2 0 0 6 英 山云 雾茶 相比,主 要变 化如 下:本 标准 的性 质由 强制 性改 为推 荐性;删 除了 英山 云雾 茶中“碧 剑”、“龙 特”定 义(见原 标准 3.5、3.6);删 除了“碧 剑”、“龙 特”的 鲜叶 等级、制 作工 艺、感官 品质 及理 化指 标(见原 标准 4.2、5、6.2、6.3);增 加了 英山 云雾 茶的 地 理标 志产 品 保 护范 围(见本 标准 4);增 加了 立地 条件 和栽 培管 理,调 整了 理化 指标(见 本标 准 5、8.3);修 改了 英山 云雾 茶(春 笋)、英 山云 雾茶(春 蕊)、英 山云 雾茶(春 茗)的 制作 工艺(见 本标准);修 改了 安全 卫生 指标,删 除了 表 4(见本 标准 8.4,原标 准 6.4);增 加了 生产 加工 过程 中的 卫生 要求(见 本标 准 8.6);删 除了 附录 C。本 标准 由 英 山县 质 量技 术监 督局 提 出。本 标准 由 湖 北省 质 量技 术监 督局 归口。本 标准 起草 单位:英 山县 质量 技术 监督 局、英 山县 茶叶 产业 化办 公室、英 山云 雾茶 产业 协会、湖 北英 山云 雾茶 业有 限公 司、英山 县志 顺茶 业有 限公 司、英山 县金 雷茶 业有 限公 司、英山 县科 学技 术局、湖 北省 英山 县茶 叶行 业商 会、湖北 团黄 贡茶 有限 公司、英山 县绿 羽茶 业有 限责 任公 司、湖北 野山 香茶业 有限 公司、英 山县 乌云 山茶 叶专 业合 作社、湖 北润 禾农 业股 份有 限公 司。本 标准 起草 人:刘会 元、王裕 飞、叶雪 平、陈进 军、何青 松、伍拥 军、郑焱 东、汪格 非、安哲、吴凯 贤、徐柏 云、陈海 军、程照 林、陈念 文、杜训、姜 新虎。本 标准 的历 次发 布版 本情 况为:D B 4 2/2 1 0-2 0 0 2;D B 4 2/2 1 0-2 0 0 6。I I引 言英 山生 态环 境优 越,产 茶历 史悠 久。早 在唐 代,英 山的“团 黄”、“圻 门”与 安徽 的“黄 芽”并 称“淮南 三茗”(唐 代鄂 东属 淮南 节度),因其“色 澄碧 而清 洌,味馥 郁而 沁芳”,被列 为上 品进 贡朝 庭。1 9 9 2年 4 月 以来,英 山连 续举 办 2 2 届 中国 英山 茶叶 节,宣传 和推 介英 山云 雾茶;英 山县 先后 荣获“中 国绿茶(名 茶)之 乡”、“全 国无 公害 茶叶 生产 示范 基地 县”和“中 国茶 叶产 业发 展政 府奖”等 荣誉,被 省政 府命 名为“湖 北茶 叶大 县”。本 标 准 在 D B 4 2/2 1 0-2 0 0 6 英 山 云 雾 茶 的 基 础 上,根 据 国 家 地 理 标 志 产 品 保 护 规 定、G B/T1 7 9 2 4-2 0 0 8 地 理标 志产 品标 准通 用要 求 及 国家 质检 总局 关 于批 准对 英山 云雾 茶等 实施 地理 标志 保护 产品 专用 标志 的公 告(2 0 0 9 年 第 1 2 8 号)进 行了 修订。1地理标志产品 英山云雾茶1 范 围本 标准 规定 了英 山云 雾茶 的地 理标 志产 品保 护范 围、立地 条件 和栽 培要 求、鲜叶 要求、制 作工 艺、产 品要 求、试验 方法、检 验规 则以 及标 志标 签、包装、运 输、贮存 和保 质期。本 标准 适用 于国 家质 量监 督检 验检 疫行 政主 管部 门根 据 地 理标 志产 品保 护规 定(2 0 0 9)1 2 8 号公 告)批准 保护 的英 山云 雾茶。2 规 范性 引用 文件下 列文 件对 于本 文件 的应 用是 必不 可少 的。凡 是注 日期 的引 用文 件,仅 注日 期的 版本 适用 于本 文件。凡 是不 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其 最新 版本(包 括所 有的 修改 单)适 用于 本文 件。G B/T 1 9 1 包 装储 运图 示标 志G B 2 7 6 2 食 品安 全国 家标 准 食 品中 污染 物限 量G B 2 7 6 3 食 品安 全国 家标 准 食 品中 农药 最大 残留 限量G B 7 7 1 8 食 品安 全国 家标 准 预 包装 食品 标签 通则G B/T 8 3 0 2 茶 取 样G B/T 8 3 0 4 茶 水 分测 定G B/T 8 3 0 5 茶 水 浸出 物测 定G B/T 8 3 0 6 茶 总 灰分 测定G B/T 8 3 1 0 茶 粗 纤维 测定G B/T 8 3 1 1 茶 粉 末和 碎茶 含量 测定G B 1 1 6 8 0 食 品包 装用 原纸 卫生 标准G B 1 4 8 8 1 食 品安 全国 家标 准 食 品生 产通 用卫 生规 范G B/T 1 7 9 2 4-2 0 0 8 地 理标 志产 品 标 准通 用要 求N Y/T 7 8 7-2 0 0 4 茶 叶感 官审 评通 用方 法N Y/T 1 9 9 9-2 0 1 1 茶 叶包 装、运输 和贮 藏通 则J J F 1 0 7 0 定 量包 装商 品净 含量 计量 检验 规则国 家质 量监 督检 验检 疫总 局 令 2 0 0 5 第 7 8 号 地 理标 志产 品保 护规 定 国 家质 检总 局公 告 2 0 0 6 第1 0 9 号 关 于发 布地 理标 志保 护产 品专 用标 志比 例图 的公 告3 术 语和 定义下 列术 语和 定义 适用 于本 标准。3.1英 山云 雾茶 Y i n g s h a n y u n w u t e a在 生长 在大 别山 南麓 的英 山县 境内 特殊 气候 条件 下,以 中小 叶种 茶树 的芽 叶,按 照英 山云 雾茶 制作工 艺加 工而 成的 名优 绿茶;分 为英 山云 雾茶(春 笋)、英 山云 雾茶(春 蕊)、英 山云 雾茶(春 茗)三 个系 列产 品。3.2英 山云 雾茶(春 笋)Y i n g s h a n y u n w u t e a(c h u n s u n)由 茶树 新梢 的单 芽制 作而 成的 呈笋 状的 名优 绿茶。23.3英 山云 雾茶(春 蕊)Y i n g s h a n y u n w u t e a(c h u n r u i)由 茶树 新梢 的一 芽一 叶初 展制 作而 成的 卷曲 形名 优绿 茶。3.4英 山云 雾茶(春 茗)Y i n g s h a n y u n w u t e a(c h u n m i n g)由一 芽一 叶初 展、一芽 二叶 初展 半手 工半 机械 制 作而 成的 卷曲 形的 名优 绿茶。4 地 理标 志产 品保 护范 围英 山云 雾茶 地理 标志 产品 保护 范围 为 国家 质量 监督 检验 检疫 行政 主管 部门 2 0 0 9 年 第 1 2 8 号公 告批准 的范 围,为 湖北 省英 山县 南河 镇、方家 咀乡、温 泉镇、红 山镇、孔 家坊 乡、金家 铺镇、石 头咀 镇、杨柳 湾镇、雷 家店 镇、草盘 地镇、陶 家河 乡 1 1 个 乡镇 现辖 行政 区域(见附 录 A)。5 立 地条 件和 栽培 要求5.1 立 地条 件英 山云 雾茶 产 自 地 理标 志产 品保 护范 围 内,生 长环 境要 求 海 拔 3 0 0 以 上;土壤 类型 为黄 棕壤,土壤 p H 值 4.0 至 6.5。5.2 栽 培要 求5.2.1 品 种:选 用 鄂 茶 1 号、鄂 茶 5 号、福 鼎大 白茶、白 毫早 等适 宜加 工英 山云 雾茶 的中 小叶 茶树 良种。5.2.2 茶 园种 植:栽 植时 间在 2 月 至 3 月中 旬 或 1 0 月中 旬 至 1 1 月,栽 植密 度控 制在 每 亩(6 6 7)4 0 0 0株 至 6 0 0 0 株。5.2.3 肥 培管 理:以有 机肥 为主,每 亩施 有机 肥 5 0 0 k g 以 上。5.2.4 树 冠培 养:整形 修剪,幼 龄茶 园 一 般 进 行 3 次 定型 修剪,成 年茶 园每 年 进 行 1 次 轻修 剪。5.2.5 环 境、安全 要求:农 药、化肥 等的 使用 应符 合国 家的 相关 规定,不 得污 染环 境。6 鲜 叶要 求6.1 鲜 叶采 摘6.1.1 当 茶树 有 5%6%的 芽叶 达到 采摘 标准 时,即开 园采 摘。6.1.2 及 时分 批采 摘,先达 标先 采,后达 标后 采,采摘 时严 禁随 带鱼 叶、茶果 以及 非茶 类夹 杂物。6.1.3 鲜 叶宜 手工 采摘,也 可探 索机 械化 采摘。6.1.4 采 用透 气、卫生、无 污染 的采 茶专 用竹 篮等 盛装 鲜叶,禁 用布 袋、塑料 袋等 不透 气的 器具 盛叶。6.1.5 采 摘时 间应 符合 相关 农药 安全 间隔 期的 要求。6.2 鲜 叶等 级鲜 叶等 级标 准见 表 1。表 1 鲜 叶等 级项目英山云雾茶(春笋)英山云雾茶(春蕊)英山云雾茶(春茗)鲜叶组成 1 0 0%单芽 1 0 0%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一叶初展不少于5 0%、一芽二叶初展不高于5 0%6.3 鲜 叶管 理6.3.1 鲜 叶运 送应 及时,运 输途 中,应避 免紧 压、曝晒、淋 雨等。6.3.2 鲜 叶进 厂后 按标 准验 收分 级,并及 时分 级摊 放。36.3.3 鲜 叶用 竹席、簸 箕或 竹筛 分级 摊放 在通 风凉 爽、清洁 卫生 处,避免 阳光 直射。6.3.4 摊 叶厚 度根 据鲜 叶的 嫩度 确定,但 不能 超过 4 c m。6.3.5 摊 放时 间 4 h-6 h,减重 率为 1 0%-1 5%。7 制 作工 艺英 山云 雾茶 制作 工艺 见附 录 B。8 产 品要 求8.1 基 本要 求8.1.1 产 品质 量正 常,无异 味、无劣 变。8.1.2 不 得含 有非 茶类 夹杂 物,不着 色、不得 添加 任何 人工 合成 的化 学物 质。8.2 感 官指 标英 山云 雾茶 系列 产品 感官 指标 要求 见表 2。表 2 感 官指 标英山云雾茶系列产品项 目外 形 内 质条 索 色 泽 香 气 滋 味 汤 色 叶 底英山云雾茶(春笋)挺直显毫 翠绿尚润 嫩香持久鲜醇爽口清澈明亮 翠绿明亮匀齐英山云雾茶(春蕊)细秀卷曲,白毫显露翠绿尚润 香高持久鲜浓爽口嫩绿明亮 芽叶细嫩明亮英山云雾茶(春茗)细紧卷曲,有白毫绿 润 清香持久 浓醇 绿 亮 嫩绿明亮8.3 理 化指 标英 山云 雾茶 系列 产品 理化 指标 见表 3。表 3 理 化指 标单 位为 百分 比系列产品指 标水 分 总 灰 分 碎 茶 水 浸 出 物 粗 纤 维英山云雾茶(春笋)6.5 6.5 1.0 4 0.0 1 4.0英山云雾茶(春蕊)6.5 6.5 2.0 3 8.0 1 4.0英山云雾茶(春茗)6.5 6.5 3.0 3 6.0 1 4.08.4 安 全卫 生指 标8.4.1 污 染物 限量 应 符合 G B 2 7 6 2 规 定8.4.2 农 药最 大残 留限 量 G B 2 7 6 3 规 定。8.5 净 含量 偏差应 符合 国 家质 量监 督检 验检 疫总 局 定 量包 装商 品计 量监 督管 理办 法 的规 定。8.6 生 产加 工过 程的 卫生 要求应 符合 G B 1 4 8 8 1 的 规定。49 试 验方 法9.1 取 样方 法按 G B/T 8 3 0 2 规 定执 行。9.2 感 官品 质检 验按N Y/T 7 8 7-2 0 0 4 规 定执 行9.3 理 化指 标检 验9.3.1 水 分检 验按 G B/T 8 3 0 4 规 定执 行。9.3.2 总 灰分 检验按 G B/T 8 3 0 6 规 定执 行。9.3.3 碎 茶检 验按 G B/T 8 3 1 1 规 定执 行。9.3.4 水 浸出 物检 验按 G B/T 8 3 0 5 规 定执 行。9.3.5 粗 纤维 检验按 G B/T 8 3 1 0 规 定执 行。9.4 净 含量 检验按 J J F 1 0 7 0 规 定 执 行。1 0 检 验规 则1 0.1 出 厂检 验1 0.1.1 每 批产 品出 厂前 必须 进行 检验,检 验合 格并 附有 检验 合格 证后 方能 出厂。1 0.1.2 出 厂检 验项 目:感官 指标、净 含量 和标 志标 签。1 0.1.3 理 化指 标为 出厂 定期 抽检 项目。1 0.2 型 式检 验1 0.2.1 型 式检 验是 对产 品质 量进 行全 面考 核,为 全项 目检 验。有 下列 情形 之一 者,须 对产 品质 量进 行型式 检验:a)因 人为 或自 然因 素使 生产 环境 发生 较大 改变,可 能影 响产 品质 量时;b)原 料、工艺、设 备有 较大 改变 时;c)前后 两次 抽样 检验 结果 差异 较大 时;d)国家 质量 监督 管理 部门 和有 关认 证机 构提 出要 求时。e)正 常生 产后,每 年进 行一 次。1 0.2.2 型 式检 验项 目包 括技 术要 求中 的全 部项 目。1 0.3 组 批以 同批 原料、同 一配 料、同一 班次 生产 的产 品为 一批。1 0.4 抽 样方 法和 抽样 数 量1 0.4.1 出 厂检 验每 次在 每批 中随 机抽 取成 品进 行检 测。样 品分 为两 份,一 份作 为检 验样 品,一 份作 为备样 样品。1 0.4.2 型 式检 验抽 样应 在出 厂检 验合 格批 次中 随机 抽取 产品 作为 检测 样品,样 品分 为两 份,一 份作 为检验 样品,一 份作 为备 样样 品。1 0.5 判 定规 则51 0.5.1 检 验结 果全 部符 合本 标准 要求 时,则判 该批 产品 为合 格品。1 0.5.2 凡 有异 味、劣 变、含 有非 茶类 夹杂 物、着 色、添 加人 工合 成的 化学 物质 或 安全 卫生 指标 有一 项不 符合 本标 准要 求时,则 判该 批产 品为 不合 格品。1 0.5.3 理 化指 标中 若有 一项 或一 项以 上指 标不 符合 本标 准要 求时,应 对备 样复 检不 合格 项,复 检结 果仍 不合 格时,则 判该 批产 品为 不合 格品。1 1 标 志标 签、包装、运 输、贮存 和保 质期1 1.1 标 志标 签1 1.1.1 标 志产 品的 标志 应 符合 G B/T 1 9 1 的 规定。1 1.1.2 标 签1 1.1.2.1 预 包装 产品 的标 签应 符 合 G B 7 7 1 8 的 规 定;1 1.1.2.2 对 获得 核准 后的 地理 标志 产品 生产 企业,其 预 包装 产品 标 签上,方 可使 用地 理标 志产 品专 用标志,并 符 合国 家质 量监 督检 验检 疫总 局令 2 0 0 5 第 7 8 号 地 理标 志产 品保 护规 定。1 1.2 包 装、运输、贮 存1 1.2.1 产 品的 包装、运 输和 贮藏 应符 合 N Y/T 1 9 9 9-2 0 1 1 的 规定。1 1.2.2 产 品所 用的 包装 纸应 符合 G B 1 1 6 8 0 的 规定。1 1.3 保 质期由 企业 自行 制定,并 在标 签上 标明。6附 录 A(规 范性 附录)英 山云 雾茶 地理 标志 产品 保护 范围 图图 A.1 给 出了 英山 云雾 茶地 理标 志产 品保 护范 围。图 A.1 英 山云 雾茶 地理 标志 产品 保护 范围7附 录 B(规 范性 附录)英 山云 雾茶 制作 工 艺要 求B.1 英 山云 雾茶(春 笋)制作 工艺春 笋制 作工 艺由 杀青 炒 二青 炒 三青 烘 干 精 选组 成。B.1.1 杀 青用 制茶 专用 锅杀 青。每锅 投叶 量 1 5 0 g 至 2 0 0 g,先抖 炒,后闷 炒,抖闷 结合。杀 青温 度先 高后 低,投 叶锅 温 1 0 0 至 1 1 0,杀青 叶出 锅时 温度 6 0 至 7 0。全程 时间 约为 7 m i n。B.1.2 炒 二青杀 青叶 摊凉 后炒 二青,投 叶量 为两 锅杀 青叶。投 叶时 锅温 9 0。以抖 炒为 主,茶条 无粘 手感 时搓条,搓 条反 复数 次,至茶 条略 有剌 手感 时起 锅摊 凉。全程 时间 约为 8 m i n。B.1.3 炒 三青每 锅投 叶量 为两 锅二 青叶。投 叶时 锅温 7 0,先闷 炒后 抖炒。其 间应 理直 茶条。当 茶条 完全 失去粘 性时,锅 温保 持 5 0,开始 提毫,至 白毫 显露 时起 锅摊 凉。全程 时间 约为 8 m i n。B.1.4 烘 干用 专用 烘笼 或烘 干机 烘干。分 初烘、复 烘、足 干三 次完 成。初 烘:投 叶量 为一 锅三 青叶,烘 心温 度8 0,时 间 1 0 m i n,其 间翻 动 1 次 2 次,达 到七 成干;复 烘:每 笼投 叶量 为两 笼初 烘叶,烘 心温 度 7 0,时 间 2 0 m i n,其间 翻动 2 次 3 次,达 到九 成干;足 干:每笼 投叶 量为 2 笼 3 笼 复烘 叶,烘心 温度 5 0,时 间 1 h 2 h,烘 干后 茶叶 含水 量不 得超 过 6.5%。B.1.5 精 选进 行风 选,除去 灰、片、末。B.2 英 山云 雾茶(春 蕊)制作 工艺春蕊 制 作工 艺由 杀 青 揉 捻 炒 二青 炒 三青 烘 干 精 选组 成。B.2.1 杀 青可 选用 机械 杀青。手 工杀 青用 制茶 专用 锅杀 青,每锅 投叶 量 2 0 0 g 至3 0 0 g,投叶 时锅 温为 1 2 0。先闷 炒后 抖炒,抖 闷结 合,全程 时间 约为 7 m i n。B.2.2 揉 捻揉 捻在 簸箕 上或 揉捻 机上 进行。手 工揉 捻方 法是 用单 把推 揉或 用双 把转 揉。单 把推 揉的 方法:一 手握 住茶 叶沿 着簸 箕向 前滚 动,另一 只手(手 势同 上)将茶 叶沿 着簸 箕向 胸前 带回,再 向前 滚动,如 此,两 手交 替进 行;双 手转 揉手 法:两 手的 四指 并拢,拇 指分 开,再 双手 握住 茶叶 呈顺 时针 方向,来 回转 动。B.2.3 炒 二青在 制茶 专用 锅上 进行,每 锅 2 0 0 g 至 3 0 0 g 揉 捻叶,投 叶时 锅温 为 1 0 0。以抖 炒为 主,间而 用闷 炒加快 叶温 升高,至 茶叶 无粘 手感 时锅 温保 持 7 0 至8 0,进 行紧 条,至 茶叶 略有 刺手 感时 起锅 摊凉。全 程时 间约 为 8 m i n。B.2.4 炒 三青在 制茶 专用 锅上 进行,每 锅投 叶量 为两 锅二 青叶。投 叶时 锅温 9 0。先闷 炒,后抖 炒,至茶 叶有刺 手感 时,锅温 保持 6 0 至 7 0,进行 提毫,至 白毫 显露 时起 锅摊 凉。全程 时间 约为 7 m i n。B.2.5 烘 干用 专用 烘笼 或烘 干机 烘干。分 初烘、复 烘两 次完 成,烘干 后茶 叶含 水量 不得 超过 6.5%。8B.2.6 精 选进 行风 选,除去 灰、片、末,人工 拣去 非茶 杂物、茶 梗。B.3 英 山云 雾茶(春 茗)制作 工艺春 茗制 作工 艺由 杀青 揉 捻 炒 二青 烘 干 精 选组 成。B.3.1 杀 青采 用实 用成 型的 茶叶 专用 杀青 机械 杀青。投 叶量 根据 机型 和鲜 叶老 嫩程 度确 定。炒 至手 握叶 质如 绵有 弹性、清 香初 露为 适宜。B.3.2 揉 捻揉 捻机 装叶 量平 桶口。揉 捻时 间 8 m i n 至 1 0 m i n,并掌 握轻、重、轻 的加 压原 则,使茶 叶成 条。B.3.3 炒 二青用 制茶 专用 锅。每 锅投 叶量 3 0 0 g 至 4 0 0 g,投 叶时 锅温 9 0。先 闷炒,后 抖炒,至 茶叶 有刺 手感 时,锅 温保 持 6 0 至 7 0,进行 提毫,至 白毫 显露 时起 锅摊 凉。全程 时间 约为 7 m i n。B.3.4 烘 干烘 干分 初烘、复 烘,烘干 后茶 叶含 水量 不得 超过 6.5%。B.3.5 精 选进 行风 选,除去 灰、片、末,人工 拣去 非茶 杂物、茶 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