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小麦 青麦1号DB63/T 1253-2014.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春小麦 青麦1号DB63/T 1253-201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春小麦 青麦1号DB63/T 1253-201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春小麦 青麦1号DB63/T 1253-201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春小麦 青麦1号DB63/T 1253-201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春小麦 青麦1号DB63/T 1253-201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B 21 备案号:416702014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 63/T 12532014 春小麦 青麦1号 2014-03-03发布 2014-03-15实施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3/T 12532014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青海省农牧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种子管理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志国、马玉清、刘永安、马得花、韩建琪、连立叶、权文利、刘莉、刘德梅、杨吉祥、马雪杰、马占青。本标准授权青海省种子管理站负责解释。DB63/T 12532014 1 春小麦 青麦 1号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春小麦青麦1号的植物学性状、生物学特性及适宜种植地区,对经济性状、栽培技术要点及生产能力作了说明。本标准适用于各级种子、农业科研、教学、生产、农技推广部门对该品种的鉴别、检验、推广、收购和销售。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DB63/T 008 青海省春小麦品种观察记载标准。DB63/T 036 青海省编写六大作物品种标准的一般规定 3 技术内容 3.1 品种来源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以春小麦高原602和青春533的杂交1代为母本,民和853和95-256杂交1代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属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Var.lutescens Al变种。2012年11月29日青海省第八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定通过,定名为春小麦青麦1号,审定编号青审麦2012001。3.2 特征特性 3.2.1 数据观察与记载 按DB63/T 008和DB63/T 036执行。3.2.2 观察地点 见附录A。3.2.3 植株性状 幼苗直立,芽鞘绿色,苗绿色、无茸毛。株高110.80厘米4.50厘米,株型紧凑,叶相中间型,叶色浅绿,叶耳呈白色。单株分蘖数2.30个0.56个,分蘖成穗率11.00,主茎第一节间长4.65厘米1.52厘米,茎粗0.31厘米0.15厘米;第二节间长度9.23厘米1.28厘米,茎粗0.41厘米0.21厘米,穗下节间长度46.56厘米4.30厘米,旗叶叶面光滑无毛。3.2.4 穗部性状 DB63/T 12532014 2 穗呈长方形,顶芒,白色,小穗着生密度中等,穗长11.29厘米1.36厘米,有效穗数20.50个1.24个,不孕小穗1.10个0.91个,穗粒数45.60粒1.32粒,颖壳白色,无茸毛,护颖椭圆形,颖肩无肩,颖嘴直,颖脊中度明显。3.2.5 种子性状 籽粒角质,椭圆形,红色,饱满,腹沟浅窄,冠毛较少。3.2.6 经济性状 千粒重42.00克1.25克,籽粒容重765.00克/升5.45克/升,籽粒粗蛋白质含量13.19%0.34%,籽粒全粉湿面筋32.08%1.91%。3.2.7 熟性及生育期 春性,中早熟。出苗至抽穗期54天3天,期间0积温627.2034.84;抽穗至成熟50天3天,期间0积温820.9049.25;出苗至成熟104天6天,期间0积温1448.1084.09;全生育期133天6天,期间0积温1679.1084.09。3.2.8 抗逆性 较抗倒伏、耐旱性中等。3.2.9 抗病性 中抗小麦条锈病。3.3 栽培技术要点 在有灌溉条件地区,能够保证灌溉2水次3次水(柴达木盆地5次水6次水),施农家肥30.000吨/公顷45.000吨/公顷(2000.00千克/亩3000.00千克/亩),化肥使用折合纯氮0.123吨/公顷0.342吨/公顷(8.20千克/亩22.8千克/亩),五氧化二磷0.138吨/公顷0.345吨/公顷(9.20千克/亩23.00千克/亩)。播种期3月上旬(青海东部农业区水地及中低位山旱地)至4月中旬(青海东部农业区高位山旱地、柴达木盆地),日平均温度1.00-3.00,土壤解冻5.00厘米-6.00厘米,抢墒早播;播种深度3.00厘米-4.00厘米;播种量0.225吨/公顷-0.300吨/公顷(15.00千克/亩-20.00千克/亩);保苗(基本苗)375.000万株/公顷-525.000万株/公顷(25.00万株/亩-35.00万株/亩);有效穗数405.000万穗/公顷-600.000万穗/公顷(27.00万穗/亩-40.00万穗/亩)。田间管理以早为主,苗期中耕除草1次-2次,抽穗后拔高草1次。及时收获、脱粒打碾。3.4 生产能力及适应地区 3.4.1 生产能力 在高水肥条件下产量6.750吨/公顷-9.750吨/公顷(450.00千克/亩650.00千克/亩)。一般水肥条件下产量5.205吨/公顷-6.000吨/公顷(350.00千克/亩400.00千克/亩)。柴达木地区高水肥条件下产量可达10.500吨/公顷(700.00千克/亩)以上。3.4.2 适宜地区 适宜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水地、中位山旱地和柴达木盆地灌区种植。DB63/T 12532014 3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品种观察地点基本情况 A.1 地点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平安生态农业试验站试验地。A.2 时间 2011年-2012年 A.3 主要生态因素 海拔2160.00米,年平均降水量354.10毫米,年平均气温6.20,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初日为3月16日,终日为11月8日,期间积温2745.90;稳定通过5的初日为4月10日,终日为10月20日,期间积温2580.80;无霜期为235.30天。土壤属灌淤型红粘砂土,灌淤层厚度一般50厘米-60厘米,田间耕层有机质含量1.70%,pH值为8.3-8.8。全氮0.11%,全磷0.06%,全钾1.78%。肥力水平中等,地区类型属湟水流域灌区,有灌溉条件。DB63/T 12532014 4 B B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生产能力情况 B.1 一般肥力条件下产量 5.250吨/公顷-6.600吨/公顷(350.00千克/亩440.00千克/亩)。2012年在青海省大通县塔尔镇旱地示范种植0.33公顷(5.00亩),平均产量6.375吨/公顷(425.00千克/亩)。B.2 高肥力条件下产量 6.750吨/公顷-9.750吨/公顷(450.00千克/亩650.00千克/亩)。2012年在青海省德令哈市示范种植1.33公顷(20.00亩),平均产量10.500吨/公顷(700.00千克/亩)。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