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 41/T 5462014 代替 DB41/T 546-2008 淡水小 龙虾(克 氏 原 螯虾)养 殖技 术规 范 2014-03-26 发布 2014-05-26 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1/T 5462014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 起草。本标准代替DB41/T 546-2008淡水小龙虾(克氏 螯虾)养殖 技术规范,与DB41/T 546-2008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养殖场所的有关要求(见 4.1.2.1、4.1.2.3.1、4.1.2.4,2008 版4.1.2.1、4.1.2.3.1、4.1.2.4);删除了其他建筑物设计(见 2008 版4.1.2.5);修改了养殖技术要求(见 5.1.1.2、5.1.1.3、5.1.1.5、5.1.2.1.2、5.2.1.4、5.2.1.5、5.2.2.2、5.2.2.3、5.3.3,见 2008 版5.1.1.2、5.1.1.3、5.1.1.5、5.1.2.1.2、5.2.1.4、5.2.1.5、5.2.2.2、5.2.2.3、5.3.3);修改了饲养管理要求(见 6.1.1、6.1.2、6.2.2,2008 年版的 6.1.1、6.1.2、6.2.2)。本标准由河南省质量监督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信阳宏润冷冻加工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运兵、曹运宏、李树育、朱芳、易志霞。本标准于2008 年9 月首次 发布,2014 年3 月第一次 修订。DB41/T 5462014 1 淡水小 龙虾(克氏原 螯虾)养殖技 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淡水小龙虾(克氏螯虾)养殖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养殖场所、养殖技术、饲养管理、虾病防治以及捕捞、运输等。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境内的淡水小龙虾养殖。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8407.4 农产品安 全质量 无 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 5051 无 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 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淡水小龙虾 淡水小龙虾 学名为克氏 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俗名 小龙虾、淡 水龙虾、红 色沼泽螯虾,在 动物分类学上录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螯虾科(Cambaridae)、原螯虾属(Procambarus)。3.2 稚虾 体长(0.7 1.2)cm 的个 体。3.3 幼虾 体长3cm 左右 的个体。3.4 成虾 体重达到15g以上的个体。3.5 亲虾 性成熟、体重(3050)g,用来繁 殖后代的个体。DB41/T 5462014 2 4 养殖场所 4.1 池塘养殖 4.1.1 场址选择 4.1.1.1 选择施工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土壤保水性能良好的地方建塘,场地环境应符合 GB/T 18407.4 的规定。4.1.1.2 水源应符合 GB 11607 的规定。4.1.1.3 水质应符合 NY 5051 的规定。4.1.1.4 养殖场附近应有丰富饵料资源。4.1.2 养殖场设计 4.1.2.1 虾池形状和大小 长、宽之比为5:3 或3:2 的长方形、面积(2 5)667m2为 宜。池底平坦并略向排水一端倾斜。4.1.2.2 虾塘朝向 以东西朝向为宜。4.1.2.3 虾池结构 4.1.2.3.1 池埂 池埂顶宽度(2.0 3.0)m,坡度1:3,池埂高(2.0 3.0)m。4.1.2.3.2 水闸 应建于底质坚硬、流水畅通之处,进水闸与排水闸一般分设于虾池两端。水闸数量及其宽度视虾池大小而定。闸孔、闸槽、闸板、闸框设计以控制水位、调节水质、放水收虾、阻拦敌害为目的。4.1.2.3.3 滩面 滩面应平坦,略斜向于底沟,以宽度(2 4)m,水深(0.3 0.5)m 为宜。4.1.2.3.4 底沟 沟壁坡度1:2 为宜。沟底平整,并朝排水方向倾斜,沟底到水面深度以2m 为宜,沟宽(12)m,沟深(0.50.7)m。4.1.2.4 防逃网 虾池埂四周 用(0.60.8)m 高的网片围成防逃 网,网片底 部成90度弯折,向池内 埋于土中(0.10.2)。网片 上端再缝合(0.20 0.25)m 的塑料膜,或者池埂四周围0.6m高 的石棉瓦或钙塑板做防逃墙,用竹、木桩做支撑,进排水口内层用(4060)目的纱网,外层用(40 50)目的 铁丝网封好。4.2 稻田养殖 4.2.1 稻田选择 DB41/T 5462014 3 选择水质良好、水量充足、保水能力较强、排灌方便、周围没有污染源的田块,面积以(3 10)667m2为宜。4.2.2 田间工程建设 4.2.2.1 虾沟、田埂 加固稻田田埂,使田埂顶部宽1m以 上,坡度1:3。沿稻田内侧四周应开挖环形沟,沟宽(11.5)m,深(0.81.2)m;根 据田 块大小在稻田中央开挖田间沟,呈“田”字、“回”字或“井”字形,沟宽(0.5 0.8)m,深(0.5 0.6)m,整个虾沟占稻田面积的(20 30)%。4.2.2.2 进排水设施 稻田面积超过8 667m2的,宜开挖进排水渠道;稻田面积低于8 667 m2,宜设进排水口。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进水渠(口)建在田埂上,排水渠(口)建在虾沟的最低处,保证排灌畅通。4.2.3 稻田养虾防逃网 按4.1.2.4 的 要求设置。5 养殖技术 5.1 池塘养殖 5.1.1 放养前准备 5.1.1.1 清池 放养前,清除池底部分淤泥,淤泥厚度以不超过0.15m 为宜。晒池底,清除乌鱼、鲶鱼、水蛇、蛙、鼠等敌害生物。5.1.1.2 消毒 放养前(10 15)天进 行。干池 消 毒,可用 生 石灰(75 100)kg/667m2,兑水化浆后全池泼 洒,经(3 5)天晒池后灌 入新水。带 水消毒,以 水深1m计算,用生石灰(125 150)kg/667m2,兑水化浆后全池泼洒。5.1.1.3 种植水生植物 沿池四周浅水处种植马来眼子菜、凤眼莲、水花生、苦草、轮叶黑藻等水生植物。种植水草的面积不超过池塘总面积的1/3为宜。5.1.1.4 注水 养殖用水应清新、溶氧充足,水质符合GB 11607 要求,在饲 养过程中视水质情况不定期更换池水,溶解氧含量保持4mg/L 以上,pH值7.08.5 之间。注水时用(40 60)目纱 网过滤。5.1.1.5 施肥 放养前(7 10)天,向 池塘中施入经过发酵腐熟后的畜禽粪肥(200 300)kg/667m2。5.1.2 池塘养殖模式 DB41/T 5462014 4 5.1.2.1 池塘单养 5.1.2.1.1 春季投放幼虾养殖模式 3 月份至5 月 份投放个体(2 4)的幼 虾(2 4)万尾/667m2。养殖初期水深保持在(0.3 0.6)m,后期应加高水位。通过调节水深控制水温,使水温保持在(2030),最 适水温(26 28)。5.1.2.1.2 夏季投放亲虾养殖模式 6 月份至8 月 份投放经人工挑选体重35g 左右的克 氏原鳌虾亲虾(20 25)kg/667m2,雌雄比例3:1。养殖期间,冬季保持水深(0.8 1.0)m,翌年4 月份可用虾笼、地笼等网具捕捞上市,捕大留小。5.1.2.1.3 秋季投放稚虾养殖模式 9 月份至10 月 份投放刚离开母体的虾苗(4 5)万 尾/667m2。养 殖期间,冬季保持水深(0.81)m,翌年4 月份可 用虾笼、地笼等网具捕捞上市,捕大留小。5.1.2.2 鱼虾混养 5.1.2.2.1 淡水小龙虾与鱼种混养 4 月份至5 月份投放鲢、鳙鱼水花(3 5)万尾/667m2或鲢、鳙鱼夏花鱼种(1 2)万尾/667m2。投放鱼种前按养虾的要求投喂,投放鱼种后,主要按培育鱼苗、鱼种的方法投喂。6 月底至7 月中 旬淡水小龙虾基本捕捞完毕后,鱼苗、鱼种继续在池塘内养殖。5.1.2.2.2 淡水小龙虾与成鱼混养 冬季或春季,选择个体 重(50 100)g 的鳙鱼或 鲢鱼鱼种200 尾/667m2投放。养鱼投喂 应定点、定时、定质、定量,(2 3)次/日;养虾投喂(1 2)次/日。翌年3 月中、下旬可用 虾笼、地笼 等网具捕捞淡水小龙虾,成鱼继续养殖或捕捞上市。5.2 稻田养殖 5.2.1 稻田管理 5.2.1.1 清沟消毒 投放淡水小龙虾前(7 15)天,用 生石灰(75 100)kg/667m2,兑水 化浆后均匀泼洒于虾沟内,进行干田清沟消毒。5.2.1.2 施肥培水 投放淡 水小 龙虾前(7 10)天,虾沟 中注水(0.5 0.8)m,施腐 熟的 有机 肥(500 800)kg/667m2或尿素(1015)kg/667m2,一次施足。5.2.1.3 种植水草 水稻栽种后,在虾沟内种植轮叶黑藻、苦草、蕹菜、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以零星分布为好。水草的面积一般控制在虾沟总面积的(20 25)%。5.2.1.4 晒田 DB41/T 5462014 5 稻田晒田不能完全将水排干,水位降低到田面露出即可,而且时间应短,发现淡水小龙虾有异常时,应立即注水。5.2.1.5 水稻施药 施药按NY/T 393 的规定执 行。施用农药时应注意严格把握农药安全使用浓度,应施药于叶面,避免喷入水中,宜分区用药,施药后及时换水1/3,确保稻田内淡水小龙虾的安全。5.2.1.6 防逃防敌害 每天巡检进排水口,汛期防止漫田,清除蛙、水蛇、泥鳅、黄鳝、水鼠等敌害生物。5.2.2 稻田养虾放养模式 5.2.2.1 夏季投放亲虾养殖模式 6 月份至8 月份,在水稻 收割之前(1 2)个月,往虾沟中投 放经挑选的 亲虾,投放 量(15 20)kg/667m2,雌 雄比例3:1。水稻收割后随即灌水,待发现有幼虾活动时,可用虾笼、地笼等网具捕出亲虾。5.2.2.2 秋季投放抱卵亲虾养殖模式 9 月份,水稻收割后,立即灌水,并往稻田中投放抱卵亲虾,投放量(12 15)kg/667m2雌雄比例3:1,抱卵虾投 放后投施一 些牛粪、猪 粪、鸡粪等 腐熟的农家 肥,培肥水 质。待发现 有幼虾活动 时,可用虾笼、地笼等网具捕出亲虾。5.2.2.3 秋季投放幼虾(苗)养殖模式 9 月份,水稻 收割后,用 木桩在稻田 中营造若干 深0.2m的人工洞穴并立 即灌水,往 稻田中投施 腐熟的农家肥,投放量(250 300)kg667m2,投放 幼虾(23)万尾/667m2。天然饵料生物缺乏时,可适当投喂一些鱼肉糜、螺、蚌肉等。5.3 放养 5.3.1 幼虾选择 应挑选规格一致、体质健壮、附肢齐全、无病无伤、活动力强的个体。5.3.2 投放时机 冬季和春季投放宜选择晴天上午进行;夏季和秋季放养应选择在晴天早晨或阴雨天进行,避免阳光曝晒。收购的幼虾,离水时间长的,应使幼虾体表和鳃腔吸足水分后再放养;野生幼虾应经一段时间人工驯养后再放养。5.3.3 消毒 淡水小龙虾放养前用(3 5)%食盐 水浸洗(10 15)min,视虾的耐受程度而定。6 饲养管理 6.1 饲料选择 DB41/T 5462014 6 6.1.1 虾苗阶段以肥水培育饵料为主,辅以投喂各种小鱼、小虾、肉糜等。6.1.2 成虾阶段喂各种鲜嫩水草、蔬菜及动植物饲料,植物饲料可选米糠、豆饼、麦麸等,动物饲料可选螺、蚌肉、蚯蚓或煮熟粉碎的动物内脏。6.1.3 精养虾池宜选用全价配合饲料,淡水小龙虾蜕壳后立即增加优质适口饲料的投喂。所用饲料应卫生、安全。6.2 投饲 6.2.1 投饲次数和时间 虾苗培育阶段,(3 4)次/日,上午9 点至10 点和 日落前后投喂;成虾养殖阶段,2 次/日,日出后和傍晚时沿池塘(虾沟)边泼撒,傍晚的投喂量应占全天投喂量的70%。6.2.2 投喂量 水温(1233)温度时,淡水小龙虾有主动摄食现象时,可投喂。每天的实际投饲量主要根据季节、水质、天气等情况 而定。一种 方法是按池 塘(稻田)中淡水小龙 虾现存量的(3 7)%计算每天投饲量;另一种方法是根据淡水小龙虾的摄食情况而定,如投水草等植物性饲料,以6h内吃完 为宜,喂动物性饲料(精饲料),以(1 2)h 吃完为宜,如发现有残 饵,第二天 应减少投喂,直至调整 到摄食适度为止。如遇阴天、闷热天、大雾天、连续降雨天,或淡水小龙虾出现病害等情况,应适当减少投饲量。6.3 日常管理 6.3.1 巡池 每天早、晚巡池(稻田),测量水温,观察水质变化和淡水小龙虾活动、吃食、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病害和异常,随时处理突发事件。6.3.2 调控水质 4 月份至6 月份,每隔(1520)天换水一次;7 月 份至9 月份,每隔(7 10)天换水一 次,每次换水占总水量 的1/3。在连 续闷热、久 旱无雨或淡 水小龙虾摄 食量明显减 少时,及时 加注新水,保持水位稳定、溶氧充足。6.3.3 栖息、蜕壳场所管理 虾池(田)中应始终保 持占养殖面 积(2025)%的水生植 物,淡水小 龙虾蜕壳时 严禁声、光、电干扰。6.3.4 汛期管理 汛期应加强巡查,对池埂、水闸检查,加固加高防逃网。6.3.5 越冬 冬季淡水小龙虾进入洞穴中越冬,养虾池应保持水深(0.81.0)m。7 虾病防治 7.1 放养前消毒 DB41/T 5462014 7 消毒方法按5.3.3 的要求。7.2 养殖用水定期消毒 每隔(1530)天,以水 深1m计算,用生石灰(12 15)kg/667m2,兑水化 浆后全池泼洒。7.3 饲料要求 投喂饲料应新鲜,不投腐败变质的饲料。7.4 水体消毒剂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物,常用的有氯制剂、溴制剂、碘制剂和季胺盐类等。7.5 防治虾病用药 按NY 5071 的 规定执行。8 捕捞 8.1 幼虾经过 60 天左右饲养,可将达到商品规格的捕捞,未达到商品规格的继续养殖,常年不定期捕捞,捕大留小。可开展轮捕轮放,视捕捞量的多少及时补充虾苗。8.2 捕捞工具使用虾笼、地笼等网具,使用时将虾笼、地笼网置于池塘(稻田)内,2h 即可起网。8.3 捕捞起的淡水小龙虾冲洗干净后置于塑料食品筐内,一个筐内不宜放置过多,防止挤压受伤。8.4 捕捞后的淡水小龙虾应在 4h 内运抵 销售或加工场所。9 运输 9.1 运输时,放置淡水小龙虾的工具应松紧有度,不得挤压,保持空气流通,气温过高时宜加冰运输,确保销售或加工的鲜活度。9.2 运输所用盛装容器、车辆应消毒后方可装运,不得同畜禽等易污染物混装、混运。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