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萍鱼生产技术规范DB35/T 1377-2013.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稻萍鱼生产技术规范DB35/T 1377-201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稻萍鱼生产技术规范DB35/T 1377-201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稻萍鱼生产技术规范DB35/T 1377-2013.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稻萍鱼生产技术规范DB35/T 1377-2013.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稻萍鱼生产技术规范DB35/T 1377-2013.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150 B52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13772013 稻萍鱼生产技术规范 Prod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Rice-Azolla-Fish 2013-12-04发布 2014-03-01实施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5/T 13772013 I 目 次 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稻萍鱼生产条件.24.1 稻萍鱼设施与环境条件.24.1.1 稻田选择.24.1.2 稻萍鱼田建设.24.1.2.1 开挖鱼坑、鱼沟.24.1.2.2 加高加固田埂.24.1.2.3 鱼坑进排水口设置.24.2 品种选择.24.2.1 水稻品种.24.2.2 红萍品种.24.2.3 鱼类品种.25 鱼苗和红萍放养.25.1 鱼坑消毒与培肥.25.2 鱼苗消毒.35.3 鱼苗暂养.36 生产管理.36.1 稻田施肥.36.2 稻田放萍.36.3 插秧.36.4 病虫害防治.36.4.1 鱼病防治.36.4.2 水稻病防治.36.5 红萍的培养与使用.37 收获.37.1 鱼类.37.2 水稻.4 DB35/T 13772013 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福建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国忠、郑向丽、王俊宏、林永辉、应朝阳、黄毅斌、翁伯琦、柯碧南、叶花兰。DB35/T 13772013 1 稻萍鱼生产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萍鱼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稻萍鱼生产条件、鱼苗和红萍放养、生产管理和收获。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水田稻萍鱼的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SC/T 1009-2006 稻田养鱼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稻萍鱼 稻萍鱼是指在稻田中同时放养红萍、鱼类的生产模式。3.2 红萍 学名Azolla spp.,又称满江红、绿萍,是满江红科满江红属的水生蕨类植物。3.3 母萍 稻田放养所需的红萍种源。3.4 萍母 指第一次投放到稻萍鱼田中,可通过自然扩大繁殖供鱼类摄食的红萍。3.5 大规格鱼种 当年的冬片过续培育第二年春出塘的鱼种,用于养成鱼。DB35/T 13772013 2 3.6 夏花鱼苗 体长达3 cm左右的稚鱼。4 稻萍鱼生产条件 4.1 稻萍鱼设施与环境条件 4.1.1 稻田选择 选择满足水源充足、天旱不干、暴雨不涝、保水保肥、易排易灌等条件的田块,其它条件按SC/T 1009执行。4.1.2 稻萍鱼田建设 4.1.2.1 开挖鱼坑、鱼沟 鱼坑、鱼沟约占稻田面积的8%10%。鱼坑设在进水口位置,深100 cm150 cm,宽度和长度视稻田面积大小而定。鱼坑挖出的土方作为坑埂和四周田埂加高加固使用。鱼沟分主沟和支沟,主沟宽80 cm、深50 cm,与鱼坑相通;每隔15 m20 m挖一支沟,支沟宽40 cm、深30 cm,与主沟相通。主沟与支沟形成“丰”字形,沟坑相通。鱼坑、主沟应在插秧前挖好,支沟应在插秧后开挖。4.1.2.2 加高加固田埂 四周田埂加高加固,筑成高40 cm,宽35 cm的硬田埂。4.1.2.3 鱼坑进排水口设置 鱼坑进排水口设置应符合SC/T 1009的要求。进排水口设在稻田相对两角田埂上,用砖、石砌成或埋设涵管,宽度因田块大小而定,一般为40 cm60 cm,在排水口一端田埂上开设13个溢洪口,以利控制水位。4.2 品种选择 4.2.1 水稻品种 选择抗病强的水稻品种,再生稻栽培区选择再生能力强的水稻品种。4.2.2 红萍品种 选择回交萍、细绿萍、卡州萍等品种。4.2.3 鱼类品种 以草鱼、罗非鱼为主,辅以鲤鱼。草鱼罗非鱼:鲤鱼以131比例为宜,每667 m2稻田放养鱼苗500600尾,罗非鱼、鲤鱼放养大规格鱼种,草鱼放养夏花苗。5 鱼苗和红萍放养 5.1 鱼坑消毒与培肥 DB35/T 13772013 3 鱼坑用生石灰200 g/m3250 g/m3进行消毒。2 d3 d后,在鱼坑水体中施入腐熟粪肥4 kg/m35 kg/m3,放入萍母0.2 kg/m2养殖。5.2 鱼苗消毒 鱼苗投放鱼坑前,要用3%4%的食盐水浸浴鱼苗5 min10 min进行消毒。5.3 鱼苗暂养 鱼坑经过消毒和培肥水体10 d15 d后,将已消毒的鱼苗放入鱼坑暂养,每天早晚观察鱼苗的生长活动情况,注意适当补充青草、麦麸、豆饼等青、精饵料。渔用配合饲料应符合NY 5072规定。6 生产管理 6.1 稻田施肥 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有机肥选用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复合肥等。基肥每667 m2施有机肥150 kg250 kg;追肥每667 m2每次施尿素5 kg或复合肥10 kg。施化肥分两次进行,每次施半块田,间隔10 d15 d施肥一次,不得直接撒在鱼坑、鱼沟内。6.2 稻田放萍 插秧前10 d15 d,稻田保持5 cm水层,每667 m2稻田均匀撒入萍母100 kg150 kg。6.3 插秧 插秧以宽窄行方式进行。插秧规格要求宽行50 cm,窄行14 cm,株距10 cm。插秧10 d后,秧苗扎根返青,开挖支沟。6.4 病虫害防治 6.4.1 鱼病防治 采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鱼种入稻田前须严格消毒,草鱼病采用免疫方法防治,在鱼病多发季节,每15 d可投喂一次药饵。发现鱼病,及时对症治疗。6.4.2 水稻病防治 稻种宜选用抗病(虫)新的品种,减少使用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具体使用农药应符合SC/T 1009的要求。施药前,先疏通鱼沟、鱼坑,加深田水至10 cm以上或将田水缓慢放出,使鱼集中于鱼沟、鱼坑中,再施药。粉剂在早晨有露水时喷施,水剂在露水干后喷施,使药物喷洒在稻禾上。6.5 红萍的培养与使用 红萍生长高峰期时捞取过剩红萍进行晒干或青贮;夏季鱼类饵料短缺时,将晒干或青贮的红萍加入一些精饵料作为饲料投喂。7 收获 7.1 鱼类 DB35/T 13772013 4 稻谷将熟或晒田割谷前,当鱼长至商品规格时,就可以放水捕鱼;冬闲水田和低洼田养的食用鱼或大规格鱼种可养至第二年插秧前捕鱼。捕鱼前应疏通鱼沟、鱼坑,缓慢放水,使鱼集中在鱼沟、鱼坑内,在出水设置网具,将鱼顺沟赶至出水口一端,让鱼落网捕起,迅速转入清水网箱中暂养,并分类统计。渔获物处理草鱼个体重在0.4 kg0.6 kg之间,可以作为池塘继续养殖的大规格鱼苗。罗非鱼、鲤鱼个体重在0.2 kg0.5 kg之间,作为商品鱼直接上市,稻萍鱼田每667 m2可以增收商品鱼50 kg70 kg上市,增收500元600元。7.2 水稻 水稻收割与常规水稻收获方式相同,稻萍鱼田与常规稻田稻谷产量相当。DB35/T 13772013 福建省地方标准 稻萍鱼生产技术规范 DB35/T 13772013*2014年 1月第一版 2014年 1月第一次印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