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滴灌节水技术规程DB64/T 838-2013.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重力滴灌节水技术规程DB64/T 838-201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重力滴灌节水技术规程DB64/T 838-201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重力滴灌节水技术规程DB64/T 838-2013.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重力滴灌节水技术规程DB64/T 838-2013.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重力滴灌节水技术规程DB64/T 838-2013.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65.040.01 P 85 DB64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 64/T 8382013 重力滴灌节水技术规程 2013-03-19发布 2013-03-19实施宁夏回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4/T 8382013 I 前 言 本标准参照SL103微灌工程技术规范制订。本标准的编写格式符合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本标准由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农牧局提出。本标准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牧厅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盐池县农牧局、盐池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宁夏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盐池县科技局、盐池县水务局、宁夏新泽绿灌溉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宁夏盐池开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国强、尚自烨、杨发、王玉秀、赵友来、陈桂兰、郭建华、蔡俊、李秋燕、郭胜安、丁晓凤。DB64/T 8382013 1 重力滴灌节水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重力滴灌节水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水源工程、应用设计、技术参数、设备选型、滴灌安装和运行管理。本标准适用于宁夏扬黄灌区、扬黄补灌区及有一定补灌水源的旱作农业区应用设施农业重力滴灌节水。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5028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T 50596-2010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SL 103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SL 236 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 DB64/T 198-1998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窖工程技术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重力滴灌 经水窖蓄水,提水到蓄水罐,实现滴灌的节水技术。3.2 拱棚 主要以钢材为拱形骨架,覆盖棚膜,宽6m15m,高2m3m,长30m60m的单跨结构设施。3.3 扬黄灌区 经过多级泵站和完整的灌溉排水系统将具有一定保证率的黄河水提到高海拔的区域。3.4 扬黄补灌区 DB64/T 8382013 2 通过泵站和管道将扬黄水蓄集到中大型蓄水池,配套节水设施设备进行补充灌溉的区域。3.5 旱作农业区 主要依靠集蓄自然降雨进行补灌的区域。3.6 二次沉淀 组合水窖和蓄水罐沉淀,结合设备过滤方式,降低水源的泥沙含量,满足滴灌水质要求。3.7 轮灌间隔期 扬黄灌区、扬黄补灌区每次来水灌溉的间隔时间。4 水源工程 4.1 一般规定 4.1.1 水源条件论证与评价见附录 A。4.1.2 灌溉设计保证率应根据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确定,不宜低于 85%。4.2 蓄水设施 4.2.1 水窖施工应符合 DB64/T 198-1998 的有关规定。4.2.2 用于雨水集蓄的集雨场、蓄水池面积大小及施工等应符合 GB/T 50596-2010 的有关规定。4.2.3 泥沙含量高的水源进入水窖前应在取水口设置拦污栅,并经沉沙池沉淀、净化,沉沙池大小及施工应符合 GB 50288 中第 5.3 条中的有关规定。4.3 蓄水时间 扬黄灌区应在冬灌蓄水1次和翌年每次来水时水窖蓄水2次3次。扬黄补灌区应在轮灌期内水窖提前蓄满水。干旱雨养区应利用集雨场收集雨水,提前蓄存到水窖或蓄水池中。4.4 泥沙沉淀 利用水窖、蓄水罐沉淀,结合设备过滤,使水质符合GB 5084和满足SL 103中第2.2.5条的有规定。一般水窖每次蓄水2d3d后,蓄水罐每次打满水0.5h1h后可滴灌。5 应用设计 5.1 设计原则 5.1.1 应以单户、联户或自然村为单元进行建设与管理。5.1.2 应根据拱棚面积大小、水源、管理方便程度和经济性等进行总体布置。5.2 应用条件 DB64/T 8382013 3 主要应用于拱棚,也适用于同等条件下的日光温室节水栽培。5.3 应用模式 根据布局区域具体情况的应用设计模式,可参考附录B应用模式示意图。6 技术参数 6.1 每眼 30m3水窖控制拱棚面积 0.06hm20.08hm2。6.2 工作水头范围为 0.8m1.5m。蓄水罐容积 0.5m31m3。6.3 耗水强度为西(甜)瓜 3mm6mm/d,番茄 3mm4mm/d。灌溉利用系数为 0.9,1 次灌水量依具体作物和生育时期而定,可参照表 1规定选用。表1 重力滴灌灌溉制度 作物 生育期 灌水次数 灌水间隔 d/次 灌水时间 灌水定额 m3/667 定植前坐水或滴水 1 3月25日4 月10日 24 缓苗期 2 定植后2d3d 68 西(甜)瓜 开花坐果期 37 67 4月下旬6月上旬后 68 定植前 1 4月5日4月15日 45 缓苗期 2 定植后2d3d 68 开花期 3 5月下旬 68 番茄、辣椒 结果期 412 710 6月上旬9月下旬 810 6.4 土壤湿润比与计划湿润层深度,可参照表 2 规定选用。表2 土壤湿润比与计划湿润层深度 作物 土壤湿润比%计划湿润层深度 cm 西(甜)瓜 3050 2030 番茄 5080 3050 辣椒 6090 2030 7 设备选型 7.1 蓄水罐 蓄水罐加水口位于罐口,出水口距蓄水罐底部约 l0cm,出水口应便于安装管道和阀门。出水口另一侧紧靠底部装一排污阀。7.2 过滤器 DB64/T 8382013 4 经设施设备沉淀后,粒径小于80 m,有机物污含量小于10ppm,可选择120目筛网过滤器。7.3 控制阀 每一进棚的支管均安装控制阀1个。7.4 管材 7.4.1 主管、支管 主管、支管管径可参照表3规定选用。表3 重力滴灌干管、支管管径参数 单位:mm 名称 确定管径 选择管外径 壁厚 材质 主管 50 50 3.0 黑PE管 支管 32 32 2.5 黑PE管 7.4.2 滴灌带(管)滴灌带(管)选用内镶贴片式、单翼迷宫式或内镶圆柱式滴灌带(管),可参照表4规定选用。表4 重力滴灌带(管)参数 外径 mm 壁厚及公差 mm 出水孔径 mm 出口间距 m 工作压力 Mpa 16.00 1.150.12 0.30 0.33 0.0060.01 7.5 滴灌带(管)布设长度 应根据拱棚长度将滴灌带(管)分段。拱棚长度30m40m,滴灌带(管)应垂直2等分,每段滴灌带(管)长15m20m;拱棚长度40m60m,滴灌带(管)垂直4等分,每段滴灌带(管)长10m15m,以保证滴水均匀。8 滴灌安装 8.1 压力平台 承受蓄水罐水重量的平台,用砖筑或用金属焊接,架高0.8m1.5m。8.2 过滤器及控制阀安装 将蓄水罐放在平台上,自出水口依次安装管道、阀门和过滤器。过滤器及控制阀安装应符合SL 103的有关规定。8.3 系统安装 DB64/T 8382013 5 8.3.1 系统安装模式,可参考附录 C 重力滴灌管道布置模式示意图。8.3.2 主管 PE主管沿着拱棚方向铺设于两棚之间。8.3.3 阀门和过滤器 在PE主管与支管道连接处安装过滤器,支管道入棚处安装控制阀门以分别开启轮灌。8.3.4 支管 应根据拱棚长度按本标准7.4.3的规定用支管将毛管垂直2等分或4等分。8.3.5 滴灌带(管)沿作物种植行铺设,每垄2根滴灌带(管),间距0.7m。8.4 铺设应用方式 8.4.1 原则 应综合考虑种植作物种类、劳力状况和水源等情况,以保证及时定植为原则,合理安排铺设次序。8.4.2 先定植后连接滴灌 起垄后按株行距规格挖定植穴人工浇定植水,然后铺设滴灌带和支管,定植后及时进行滴灌带与支管,支管与主管的连接。适合西(甜)瓜提早定植。8.4.3 先连接滴灌后定植 起垄后立即铺设滴灌带、支管,并进行滴灌带与支管,支管与主管的连接,定植前1天滴灌后定植。适合西(甜)瓜、番茄、辣椒等定植。9 运行管理 9.1 轮灌方式 可通过依次开闭每条支管上的控制阀进行轮灌。9.2 过滤器维护 运行期间间隔1周2周定期检查和冲洗排污。9.3 水窖、蓄水池 水窖、蓄水池等沉淀设施设备应按设计要求及时清淤、清污和维修,寒冷季节应采取防冻措施。9.4 管道维护 9.4.1 灌溉季节前,应对管道、控制阀进行检查、试水,管道系统应通畅,无漏水现象;蓄水罐加满水,依次打开主、支、毛管末端进行冲洗。主、支、毛管末端流出清水时,将滴灌管线末端弯折封闭。每隔 1 个月打开管线末端察看杂物积存和打开所有管线末端冲洗。DB64/T 8382013 6 9.4.2 每茬作物灌溉期结束,用清水冲洗后,按地块编号分别卷成盘状,放在阴凉、避光、干燥的库房内,防止鼠咬损坏,以备下次使用。9.5 分户管理 9.5.1 用水管理组织 应根据5.1的规定,建立用水管理组织。9.5.2 供水计划 应根据用水户种植计划、种植面积制定供水计划,细分到户,实行总量控制。供水计划应形成书面文件,告知所有用水户并获得确认,如有变更应预先通知用水户。9.5.3 供水成本 应按有关规定核定供水成本。灌溉计量设施应安装至每一用水户,条件许可时宜安装至每一大棚。DB64/T 8382013 7 A A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水源论证及评价 A.1 水源论证 A.1.1 重力滴灌需水量与用水过程应根据作物种类、种植面积作物设计日耗水量与灌溉制度确定。A.1.2 水源论证应针对重力滴灌应用区域进行供水、需水水量平衡分析。A.1.3 水源论证不能满足用水需要时,应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和种植面积。A.2 水源条件评价 A.2.1 应对应用区域水资源总量、可利用量和利用方式进行评价分析。A.2.2 以黄河水为水源时,应评价分析来水条件与利用条件。A.2.3 以塘坝、雨水集蓄工程为水源时,应分析设计代表年的径流量、径流过程和集蓄利用量。A.2.4 以地下水为水源时,应评价分析可供水量。DB64/T 8382013 8 B B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重力滴灌应用模式 B.1 重力滴灌设计示意图(I型)见图B.1。B.2 重力滴灌设计示意图(II型)见图B.1。36010 101004060300沉沙池农渠引水渠30m 水窖3350重力罐支架出水管60水泵进水管12015032mm滴灌管50PVC管12mm滴灌5000750过滤器说明:1、单位为cm;2、沉沙池口设10*10cm拦污栅。图B1 重力滴灌设计示意图(型)拱棚10 101004060沉沙池集雨场150m引水渠重力罐支架60水泵进水管12015032mm滴灌管50PVC管12mm滴灌5000750过滤器拱棚22000蓄水池20m3图B2 重力滴灌设计示意图(型)DB64/T 8382013 9 C C 附 录 C(资料性附录)重力滴灌管道 C.1 重力滴灌管道布置模式示意图(I型)见图C.1。C.2 重力滴灌管道布置模式示意图(II型)见图C.2。32mm支管50PVC干管12mm滴灌带40006000过滤器拱棚闸 阀过滤器闸 阀C1 重力滴灌管道布置模式示意图(型)32mm支管50PVC干管12mm滴灌过滤器闸 阀30004000C2 重力滴灌管道布置模式示意图(型)说明:1、单位为 cm 2、滴灌带间距根据种植作物确定 40cm70cm 30004000 40006000 DB64/T 8382013 10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