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种子质量标准 第2部分 菘蓝DB13/T 1320.2-2010.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中药材种子质量标准 第2部分 菘蓝DB13/T 1320.2-2010.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药材种子质量标准 第2部分 菘蓝DB13/T 1320.2-2010.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药材种子质量标准 第2部分 菘蓝DB13/T 1320.2-2010.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B 05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DB13DB13/T 1320.22010中药材种子质量标准 第2 部分:菘 蓝 2010-11-15发布 2010-11-25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3/T 1320.22010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DB13/T 1320中药材种子质量标准分为10个部分:第 1部分:紫苏;第 2部分:菘蓝;第 3部分:桔梗;第 4部分:荆芥;第 5部分:瞿麦;第 6部分:黄芪;第 7部分:射干;第 8部分:牛膝;第 9部分:白芷;第 10部分:防风。本部分为 DB13/T 1320的第2部分。本部分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提出。本部分起草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河北省种子管理总站。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田伟、温春秀、谢晓亮、刘铭、张志刚、张保起、甄云、周巧梅、刘灵娣。DB13/T 1320.22010 1 中药材种子质量标准 第2 部分:菘 蓝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种子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本部分适用于菘蓝种子的生产和销售。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3543.2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扦样 GB/T 3543.3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净度分析 GB/T 3543.4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 GB/T 3543.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 GB/T 3543.6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水分测定 3 质量要求 菘蓝种子质量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1 项目 指标 纯度(),95 净度(),85 发芽率(),80 水分(),9 4 检验方法 4.1 扦样 4.1.1 种子批的最大重量为1000 kg。4.1.2 送验样品的最小重量为500 g。4.1.3 水分测定试样最小重量为100 g;净度分析试样最小重量为100 g;其他种子计数试样最小重量为100 g。4.1.4 其余部分按GB/T 3543.2执行。DB13/T 1320.22010 2 4.2 净度分析 按 GB/T 3543.3执行。4.3 发芽试验 发芽床采用纸间(BP),置床培养温度25,初次记数天数4 d,末次记数天数8 d,其余部分按 GB/T 3543.4执行。4.4 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 按 GB/T 3543.5执行。4.5 水分测定 按 GB/T 3543.6执行。5 检验规则 以种子的上述指标为质量检验依据,若其中一项达不到指标的即为不合格种子。1 中药材种子质量标准编制的主要依据 第 2 部分:菘 蓝 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为十字花科二年生草本植物,其根与叶均可入药,干燥根称为板蓝根,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等功效,主治发热咽痛、温毒发斑等症;干燥叶称为大青叶,常用于温病高热、神昏、发斑发疹等症(国家药典委员会,2010)。目前,我国未对药材生产中所用的菘蓝种子制定统一的标准,生产用种质量优劣不等,种子质量监督和市场监督缺乏判定依据,种子质量纠纷责任划分与调处难度大。我们通过对各地菘蓝种子的实验调查、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制定本标准。标准编制的主要依据如下:1、种子真实性鉴定 采用 GB/T3543.5中 6.2.1 形态鉴定法,通过对种子形态、大小、表面特征和种子颜色的鉴定能够比较准确地鉴别物种的真伪。鉴别依据如下:角果长圆形,扁平,翅状,长 13.218.4mm,宽 3.54.9mm,厚 1.31.9mm,表面紫褐色或黄褐色,稍有光泽;先端微凹或平截,基部渐窄,具残存的果柄或果柄痕,两侧面各具一中肋,中部呈长椭圆状隆起。种子长椭圆形,长 3.23.8mm,宽 1.01.2mm,表面黄褐色,基部具一小尖突状种柄,两侧面各具一较明显的纵沟;胚弯曲,黄色,胚根圆柱状,子叶 2 枚,背倚于胚根。结论:本标准将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种子的纯度确定为不低于 95%。2、种子净度分析(1)实验材料 菘蓝种子材料 20 份,其中 15 份购于各药材种子市 2 场,5 份来自于大河与安国药材基地,现保存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中心“低温种质资源库”中。(2)实验方法 先将样品充分混合,随机从中取两份试样,每份 15g,放在天平上称重,精确到 0.01g。然后将废种子、其它植物种子及杂质与菘蓝种子分离,分离后分别称重,计算种子的净度。两份试样平均值的误差允许范围为 5%,不超过 5%的,则其平均值就是该样品的净度;超过 5%的,则称取第三份试样测量,取平均值作为该样的净度。(3)实验结果 通过对不同来源的 20 份种子进行净度分析,菘蓝种子的净度主要集中在 80%92%之间,杂质主要是果穗柄和碎叶子,净度较低的种子经过风选除去碎叶子并捡去较大的果穗柄,种子的净度均能达到85%以上。结论:本标准将菘蓝种子的净度确定为不低于 85%。图 1 菘蓝种子净度调查结果 3、种子含水量测定(1)实验材料 菘蓝种子材料 20 份,其中 15 份购于各药材种子市场,5 份来自于大河与安国药材基地,现保存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药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 3 5 7 9 11 13 15 17 19样品数(份)净度(%)3 用植物研究中心“低温种质资源库”中。(2)实验方法 先将样品盒预先烘干、冷却、称重,并记下盒号,取得菘蓝种子试样两份,每份 4.55.0 g,将试样放入预先烘干和称重过的样品盒内,再称重(精确至 0.001 g)。使烘箱通电预热至 110115,将样品摊平放入烘箱内的上层,样品盒距温度计的水银球约 2.5cm处,迅速关闭烘箱门,使箱温在 510 min 内回升至 103时开始计算时间,烘 8h。戴上手套盖好盒盖(在箱内加盖),取出后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约 3045 min 后再称重。(3)实验结果 通过对不同来源的 20 份菘蓝种子进行了水分测定,菘蓝种子的含水量集中在 5%9%之间。结论:本标准将菘蓝种子的含水量确定为不高于 9%。图 2 菘蓝种子含水量调查结果 4、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1)实验材料 菘蓝种子 09 年采于大河药材基地,现保存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中心“低温种质资源库”中。板蓝根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样品(份)水分(%)4(2)仪器设备 智能人工气候培养箱(ZRX258D)、冰箱、培养皿、滤纸。(3)实验方法 发芽温度分别设为 15、20、25、30四个恒温处理。测定采用培养皿纸床,4次重复,每重复 100 粒。发芽开始后,每天记录萌发的正常幼苗数直至无萌发种子出现为止,根据情况加水,保持湿润,再将不正常幼苗和死种子拣出并记录,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严重霉烂的种子随时拣出并加以记录。发芽标准以新鲜胚根伸出超过种子长度以上为发芽,发芽率的计算公式如下:发芽率=(发芽种子总数/供试种子总数)100%。(4)实验结果 菘蓝种子在 25条件下发芽率最高,为 96%,在 15、20、30条件下菘蓝种子的发芽率差别不明显;菘蓝种子在 15条件下发芽时间最长,为 13 天,在 30条件下发芽时间最短,为 6 天,在20与 25条件下发芽时间均为 8 天。结论:菘蓝种子的适宜发芽温度为 25。图 3 不同温度对菘蓝种子发芽的比较 020406080100120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发芽天数(天)发芽率(%)15 20 25 30 5 表 1 不同温度对菘蓝种子发芽的影响 温度()发芽时间(天)发芽率(%)15 13 86 20 8 87 25 8 96 30 6 88 5、菘蓝种子的发芽实验(1)实验材料 菘蓝种子材料 20 份,其中 15 份购于各药材种子市场;5 份来自于大河与安国药材基地,基地种子采后晾干,经简单风选;现保存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中心“低温种质资源库”中。种子处理:根据当前种植习惯,菘蓝种子播种前不经任何处理;本实验用的菘蓝种子也未经处理,直接用于发芽试验。(2)仪器设备 智能人工气候培养箱(ZRX258D)、培养皿、滤纸。(3)实验方法 测定采用培养皿纸床,4次重复,每重复 100粒,发芽温度为 25。发芽开始后,每天记录萌发的正常幼苗数至第 8 天为止,根据情况加水,保持湿润,再将不正常幼苗和死种子拣出并记录,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严重霉烂的种子随时拣出并加以记录。发芽标准以新鲜胚根伸出超过种子长度以上为发芽,发芽率的计算公式如下:发芽率=(8天发芽种子总数/供试种子总数)100%(4)实验结果 通过对 15份来自市场和 5份采自基地的药材种子进行发芽试验,6 结果表明,采自药材基地的菘蓝种子发芽整齐,发芽率在 84%96%之间;市场上菘蓝种子的发芽率差别很大,发芽率在 0%92%之间,其中发芽率大于 80%的种子占 20%。根据基地种子发芽试验结果,参照市场种子发芽情况,本标准将菘蓝种子的发芽率确定为不小于80%。表 2 不同来源菘蓝种子的发芽情况 序 号 发芽率(%)序 号 发芽率(%)1 90 11 54 2 84 12 2 3 94 13 38 4 89 14 92 5 96 15 62 6 20 16 78 7 2 17 86 8 84 18 68 9 72 19 0 10 70 20 74 注:1-5来自药材基地,6-20号来自药材种子市场。参考文献:1陈 瑛实用中药种子技术手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95 2GB4404.12008,粮食作物种子 第一部分:禾谷类s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 2010年版(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0,191 4吾拉尔古丽,王建华,李先恩板蓝根种子发芽试验标准化研究J 种子,2005,24(6):3436 7 5叶青菘蓝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13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