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27.010 F 01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12362012 在用固定炉排燃煤锅炉简单能效测试与评价Simple energy efficiency test and evaluation for the fixed grate coal-fired boilers in use 2012 02-23发布 2012-05-20实施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5/T 12362012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基本要求.1 5 测试条件.2 6 测试项目.3 7 现场测试.3 8 参数的计算或选取.4 9 锅炉热效率计算.6 10 技术指标.6 11 测试报告.7 DB35/T 12362012 II 前 言 本标准综合考虑了福建省内在用固定炉排燃煤锅炉的运行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对在用固定炉排燃煤锅炉在安全、稳定运行工况下主要参数的简单测试,获得具有一定精度的测试结果,并以此快速判定在用固定炉排燃煤锅炉在实际运行工况下的能效状况。本标准按 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锅炉压力容器检验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简添福、谢文伟、陈文伟、郑志忠、江旭、龚凌诸、丘性通、陈林贫。DB35/T 12362012 1 在用固定炉排燃煤锅炉简单能效测试与评价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用固定炉排燃煤锅炉简单能效测试与评价的基本要求、测试条件、测试项目、现场测试、参数的计算或选取、锅炉热效率计算及技术指标与测试报告。本标准适用于额定蒸汽压力大于0.04MPa至小于等于2.5MPa的蒸汽锅炉、额定出水压力大于0.1MPa的热水锅炉和有机热载体锅炉的简单能效测试与评价。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0180-2003 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 GB/T l7954-2007 工业锅炉经济运行 TSG G0002-2010 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 TSG G0003-2010 工业锅炉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固定炉排 fixed grate 炉排片一般为条状或板状,靠四周的框架固定安装在炉膛或燃烧室底部。3.2 简单能效测试 simple energy efficiency test 对在用工业锅炉进行主要参数的简单测试,用于快速判定锅炉实际运行能效状况。4 基本要求 4.1 工作程序 简单能效测试工作程序一般包括编制测试大纲、锅炉及其系统测试前检查、预备性试验、现场测试、编写测试报告等。4.1.1 编制测试大纲 测试工作开始前,测试机构应当根据本标准的规定,结合测试任务、目的和要求制订测试大纲。测试大纲编写工作应当由具有测试经验的专业人员承担。测试大纲至少包括以下内容:a)测试任务、目的与要求;b)根据测试的目的、炉型、燃料品种和辅机系统特点确定测量项目;c)测点布置与所需仪表;DB35/T 12362012 2 d)人员组织与分工;e)测试工作程序。4.1.2 锅炉及其系统测试前检查 检查锅炉及其辅机设备的运行状况是否正常,如有不正常现象应当予以排除。对锅炉进行测试时,锅炉的介质(汽、水、有机热载体)、燃料、排渣(灰)、烟(风)道必须与其他锅炉相隔绝,以保证测试结果准确。4.1.3 预备性试验 为了全面检查测试仪器、仪表是否正常工作,熟悉操作程序以及测试人员的相互配合程度,并且确定合适的运行工况,可以进行预备性试验。4.1.4 现场测试 按照测试大纲的要求进行现场测试和取样工作,并且记录相关测试数据。4.1.5 编写测试报告 按照测试大纲中的任务、目的和要求,对测试数据以及燃料、灰渣化验结果进行计算和分析,按照测试任务要求形成结论性意见,根据TSG G0003-2010中第7章7.1条的要求编写并出具锅炉能效测试报告。4.2 测试机构、人员 从事能效测试工作的机构应按照TSG G0002-2010中第50条规定取得相应项目的测试资格,测试过程中的具体测试人员不宜变动。4.3 测试仪器、仪表 4.3.1 测试使用的仪器、仪表均应当符合表 1 精度等级要求,在检定和校准的有效期内,并且具备法定计量部门出具的检定合格证或者检定印记。表1 测量仪表精度等级要求 排烟温度 表面温度()2O()CO()2RO 0.5级 0.5级 1.0级 5.0级 1.0级 注:()2O、()CO、()2RO 为干燃烧产物的体积分数 4.3.2 按照测试大纲中测点布置的要求进行安装。5 测试条件 锅炉及其系统的测试应当符合以下条件:a)锅炉处于安全、热工况稳定的运行状态;b)辅机运行正常,系统不存在跑、冒、滴、漏现象;c)测试期间使用同一品种和质量的燃料;d)锅炉及辅机系统各测点布置满足测试大纲的要求。6 测试项目 DB35/T 12362012 3 简单能效测试包括以下项目:a)排烟温度pyt,;b)排烟处过量空气系数py;c)排烟处CO含量,;d)入炉冷空气温度lkt,;e)飞灰可燃物含量fhC,;f)漏煤可燃物含量lmC,;g)炉渣可燃物含量lzC,;h)燃料工业分析(燃料收到基低位发热量ar v net,Q,kJ/kg;收到基灰分arA,;i)测试开始和结束的时间。7 现场测试 7.1 正式测试时间 7.1.1 不少于 1 小时,并且试验时间内至少包含一个完整的燃料添加和出渣周期。7.1.2 烟气测量不少于 5 次,每次间隔时间均等,测试开始、结束时各 1 次(对于入炉冷空气温度、排烟温度、排烟处过量空气系数、排烟处CO含量按测试数据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计算数值)。7.2 测试次数 简单能效测试次数为1次。7.3 测试方法 7.3.1 简单能效测试采用反平衡法 7.3.2 燃料取样的方法 入炉原煤取样,每次试验采集的原始煤样数量不少于总燃煤量的1,并且总取样量不少于10kg,取样应在称重地点进行;煤的取样和制备方法按GB/T 10180-2003附录A进行。7.3.3 排烟温度的测试 排烟温度的测试应在锅炉最后一级尾部受热面出口1m以内的平直烟道上进行,测温元件应插入烟道中心处并保持插入处的密封。7.3.4 空气系数的测试 烟气取样应在锅炉最后一级尾部受热面出口1m以内的烟道中心位置,烟气取样应与烟温测量同步进行。7.3.5 灰渣的取样 每次试验采集的原始灰渣样重量应不少于总灰渣量的2,当煤的灰分Ad大于等于40时,原始灰渣样重量应不少于总灰渣量的1,且总灰渣样重量应不少于20kg;当总灰渣量少于20kg时,应予全部取样,缩分后灰渣重量应不少于1kg,漏煤与飞灰取样缩分后的重量应不少于0.5kg,样品制备方法按GB/T 10180-2003附录A进行。DB35/T 12362012 4 8 参数的计算或选取 8.1 排烟热损失(2q)锅炉排烟热损失按照公式(8-1)进行计算:()+=100q1100t tn m q41k pypy 2.(1)式中:m、n为计算系数,根据燃料种类按照表2选取。表2 不同燃料种类的计算系数 燃料种类 褐煤 烟煤 无烟煤 m 0.6 0.4 0.3 n 3.8 3.6 3.5 注:表中未列出的m、n值按挥发分相近燃料选取。8.2 气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3q)气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3q)按照表3选取。表3 气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3q)项目 单位 数值 CO%(ppm)CO 0.05(CO 500)0.05CO 0.1(500CO 1000)CO 0.1(CO 1000)3q%0.2 0.5 1 8.3 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4q)8.3.1 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4q)按照公式(8-2)进行计算;+=lzlzlzlmlmlmfhfhfhar v netar4100 100 10066.328qCCCCCCQA,.(2)式中:fh、lm、lz 飞灰、漏煤、炉渣含灰量占入炉燃料总灰量的重量百分比 8.3.2 飞灰、漏煤、炉渣含灰量占入炉燃料总灰量的重量百分比(fh、lm、lz),按照表 4 选取。DB35/T 12362012 5 表4 飞灰、漏煤、炉渣含灰量占入炉燃料总灰量的重量百分比 飞灰(fh)%漏煤(lm)%炉渣(lz)%2010 5 7585 注:在选取时,应满足fh+lm+lz=100 8.4 散热损失(5q)8.4.1 锅炉实际运行出力不低于额定出力的 75%时,散热损失(5q)可直接按表 5 选取。表5 锅炉额定出力下散热损失(5q)t/h 0.5 1 2 4 6 锅炉额定出力 MW 0.35 0.7 1.4 2.8 4.2 散热损失ed 5q%2.0 1.8 1.5 1.2 2.4 8.4.2 当锅炉实际运行出力低于额定出力的 75时,散热损失(5q)可用表 5的值按照公式(3)、(4)修正;sceded 5 5q qDD=.(3)sceded 5 5q qQQ=.(4)式中:edD、edQ 锅炉额定蒸发量、额定热功率;scD、scQ 锅炉运行实际蒸发量、实际热功率。8.4.3 当锅炉实际运行出力低于额定出力 30%时,按 30%出力条件进行修正;无法计量锅炉出力时,实际出力按额定出力的 65%计算。8.5 灰渣物理热损失(6q)灰渣物理热损失(6q),只计算炉渣的物理热损失,飞灰、漏煤的物理热损失不计,按照公式8-4计算:()()lz ar v netlz ar lz6100ctqC QA=,.(5)式中:炉渣的焓()lzct 的选取温度按600。9 锅炉热效率计算 DB35/T 12362012 6 在用固定炉排燃煤锅炉简单能效热效率计算,按照公式8-5。()6 5 4 3 2 jq q q q q 100+=.(6)10 技术指标 10.1 在用固定炉排燃煤锅炉热效率目标值和限定值要求 该项要求见表6。表6 在用固定炉排燃煤锅炉热效率目标值和限定值 锅炉额定蒸发量(D,t/h)或额定热功率(Q,MW)D1或Q0.7 1D2或0.7Q1.4 2D6或1.4Q4.2锅炉热效率(%)燃料品种 燃料收到基低位发热量ar v net,Q()kg/kJ 目标值 限定值 目标值 限定值 目标值 限定值 17700ar v net,Q 21000 71 66 74 69 76 71 烟煤 ar v net,Q 21000 73 68 76 71 78 72 ar v net,Q 21000 60 54 63 57 65 60 无烟煤 ar v net,Q 21000 64 59 69 63 72 67 褐煤 ar v net,Q 11500 70 64 72 67 74 69 注1:表中未列燃料的锅炉热效率指标,参照相应燃料收到基低位发热量相近的锅炉热效率指标。注2:各燃料品种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dafV)范围,烟煤,dafV 20%;类无烟煤,dafV 6.5%,类无烟煤,6.5%dafV 10%;褐煤,dafV 37%。10.2 在用固定炉排燃煤锅炉运行排烟温度规定值 该项规定值见表7。表7 在用固定炉排燃煤锅炉运行排烟温度规定值 蒸汽锅炉 热水锅炉 有机热载体锅炉 额定蒸发量D/(t/h)额定热功率Q/MW 额定热功率Q/MW 锅炉类型 D1 1 0.7 0.7 1.4 1.4 排烟温度()230 170 180 170 进口介质温度+50 170 10.3 在用固定炉排燃煤锅炉运行排烟处过量空气系数指标 在用固定炉排燃煤锅炉排烟处的过量空气系数应不大于1.65。10.4 在用固定炉排燃煤锅炉炉体表面温度考核指标 锅炉炉体外表面侧面温度应不大于50,锅炉炉顶表面温度不大于70。DB35/T 12362012 7 11 测试报告 在用固定炉排燃煤锅炉运行工况热效率简单能效测试报告格式按TSG G0003-2010附件C格式填写。_ DB35/T 12362012 福建省地方标准 在用固定炉排燃煤锅炉简单能效测试与评价DB35/T 12362012*2012年 5月第一版 2012年 5月第一次印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