莜麦 青莜3号DB63/T 1104-2012.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莜麦 青莜3号DB63/T 1104-201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莜麦 青莜3号DB63/T 1104-201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莜麦 青莜3号DB63/T 1104-2012.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莜麦 青莜3号DB63/T 1104-2012.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莜麦 青莜3号DB63/T 1104-2012.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 63/T11042012 筱麦 青筱3 号 2012-02-28发布 2012-04-01实施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3/T11042012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青海省农牧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草原研究所、青海省种子管理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青平、刘文辉、梁国玲、雷生春、李 威、贾志锋、纪亚君、魏小星、李积海、马晓云。DB63/T11042012 1 筱麦 青筱 3 号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莜麦青莜3号的的植物学性状、生物学特性及适宜种植地区,对经济性状、栽培技术要点及生产能力作了说明。本标准可作为各级种子和农业科研、教学、生产、农技推广部门对该品种的鉴别、繁殖、推广、检验、收购和销售时的依据。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63/T 881 裸燕麦栽培技术规程 3 技术内容 3.1 品种来源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于1998年从英国引进,原名NEON。2011年11月22日青海省第八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定通过,定名青莜3号,属裸燕麦,拉丁名Avena nuda L.qingyou NO.3,品种合格证号为青审麦2011003。3.2 特征特性 物候期观测按照DB63/T 881执行。3.2.1 观察地点 观察地点情况见附录A。3.2.2 植株性状 一年生草本。须根发达,黄褐色。杆直立,圆形,平滑无毛,茎粗0.45 厘米0.06 厘米,具4 节-6节,株高110.00 厘米20.00 厘米。叶鞘松弛,无毛,包裹节间五分之四以上,叶舌透明膜质,长0.35 厘米0.05 厘米,叶扁平,长30.15 厘米10.65 厘米,宽1.25 厘米0.45 厘米,背面粗糙,正面光滑仅在鞘部粗糙。3.2.3 穗部性状 圆锥花序周散,长21.40 厘米1.60 厘米;主轴下部节间光滑,上部节间粗糙;最下轮分枝4 个-7 个,分枝斜升,其轴具棱,粗糙。小穗含5 花-7 花,长2.90 厘米0.40 厘米,粗糙,弯曲下垂,顶端膨大呈杯状,小花柄长0.58 厘米0.22 厘米,自小穗基部向上渐次变短,不易断落;第二第三小花柄呈s形弯曲。颖薄纸质透明,宽披针形;第一颖长1.85 厘米0.15 厘米,宽约0.60 厘米,具8 脉,DB63/T11042012 2 第二颖长2.15 厘米0.25 厘米,宽0.70 厘米0.10 厘米,具9 脉-10 脉。内外稃质地同颖;第一花外稃长约2 厘米,宽约0.80 厘米,通常具11脉,顶端中裂,无芒或少数有芒,芒自背部中脉顶端延长而去,长约0.70 厘米,直立,稍粗糙,外稃基盘无毛;第一花内稃明显小于外稃,长约1.30 厘米,二脊上生有白纤毛,其它小花内外稃均与第一花相似,但无芒且自下而上渐次变小,其颜色随着籽实的成熟由灰绿色变为淡黄褐色。3.2.4 种子性状 颖果椭圆状,纺锤形,被白柔毛,长0.85 厘米0.15 厘米;腹面具纵沟,成熟后不被内外稃紧包,易脱落。3.2.5 经济性状及品质 千粒重22.50 克3.50 克,单序穗粒数97.50 粒23.50 粒,经济系数0.360.04,单穗粒重3.45 克1.45克,容重649.00 克/升46.00 克/升,籽粒蛋白质16.23%,粗脂肪6.72%,钙26.76 毫克/100 克,-葡聚糖4.50%。3.2.6 熟性及生育期 春性,晚熟。在互助地区种植,从播种到出苗22天2天,期间0 的积温196.80 21.50;出苗到分蘖20天1天,期间 0 的积温228.50 9.60;出苗到开花74天5天,期间 0 的积温1007.00 65.10;开花至成熟36天6天,期间 0 的积温648.80 89.40;全生育期132天4天,期间 0的积温1815.60 48.60。3.2.7 抗逆性 抗倒伏;抗旱;耐瘠薄。3.2.8 抗病虫性 轻感蚜虫;不抗黄矮病。3.3 栽培技术要点 要求土壤疏松,肥力中等。播前施有机肥30.000 吨/公顷-45.000 吨/公顷(2000.00 千克/亩-3000.00千克/亩),纯氮0.055 吨/公顷-0.069 吨/公顷(3.68 千克/亩-4.60 千克/亩),纯磷0.097 吨/公顷-0.147 吨/公顷(6.44 千克/亩-9.80 千克/亩),深翻20.00 厘米-25.00 厘米。种子田:3月下旬-4月下旬播种,条播,行距20.00 厘米-25.00 厘米,播种量0.090 吨/公顷-0.120 吨/公顷(6.00 千克/亩8.00 千克/亩),每公顷保苗450.00 万株-525.00 万株(30.00 万株/亩35.00 万株/亩)。饲草田:4月下旬-6月上旬播种,条播或撒播,行距15.0 0厘米-20.00 厘米,播种量0.135 吨/公顷-0.210 吨/公顷(9.00 千克/亩14.00 千克/亩),每公顷保苗525.00 万株-600.00 万株(35.00 万株/亩40.00 万株/亩)。播深3.00 厘米-4.00 厘米。3.4 生产能力及适宜地区 3.4.1 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情况见附录B。3.4.1.1 种子产量 DB63/T11042012 3 种子产量为:一般肥力旱作条件下,产量 2.250 吨/公顷-3.000 吨/公顷(150.00 千克/亩-200.00 千克/亩);较高肥力旱作条件下,产量 3.600 吨/公顷-3.900 吨/公顷(240.00 千克/亩-260.00 千克/亩)。3.4.1.2 饲草产量 饲草产量为:一般肥力旱作条件下,开花期鲜草产量 27.000 吨/公顷-36.000 吨/公顷(1800.00 千克/亩-2400.00 千克/亩);较高肥力旱作条件下,开花期鲜草产量 39.000 吨/公顷-45.000 吨/公顷(2600.00 千克/亩-3000.00 千克/亩)。3.4.2 适宜地区 适宜在我省海拔2700 米以下的低、中位山旱地和部分灌溉1 水-2 水的水地种植。DB63/T11042012 4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品种观测地点基本情况 A.1 地点 互助县威远镇卓扎滩村。A.2 时间 2010年。A.3 主要生态因素 位于东经10200.787,北纬3651.424,海拔2610.00 米,年均气温3.10,年降水量462.80 毫米,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 的初日为4月13日,终日为10月25日,期间积温2398.80;稳定通过 5 的初日为4月23日,终日为10月9日,期间积温2266.10;无霜期为115天。寒温带气候。土壤类型栗钙土,土壤有机质2.28%,含碱解氮86.2 毫克/千克,速效钾肥146.7 毫克/千克,速效磷23.4 毫克/千克,PH值8.4。前茬作物为箭筈豌豆。属浅山干旱区,无灌溉条件。DB63/T11042012 5 B B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生产能力情况 B.1 种子产量 B.1.1 一般肥力旱作条件下 产量2.250 吨/公顷-3.000 吨/公顷(150.00 千克/亩-200.00 千克/亩)。2009年湟中县鲁沙尔镇东村种植0.033 公顷(0.50 亩),平均产量为3.230 吨/公顷(215.33 千克/亩),2010年互助县威远镇卓扎滩村种植0.033 公顷(0.50 亩),平均产量为2.559 吨/公顷(170.60 千克/亩)。B.1.2 较高肥力旱作条件下 产量3.600 吨/公顷-3.900 吨/公顷(240.00 千克/亩-260.00 千克/亩)。2009年大通县奶牛场种植0.033 公顷(0.50 亩),平均产量为3.794 吨/公顷(252.93 千克/亩)。B.2 饲草产量 B.2.1 一般肥力旱作条件下 开花期鲜草产量27.000 吨/公顷-36.000 吨/公顷(1800.00 千克/亩-2400.00 千克/亩)。2010年在大通县极乐乡极拉口村种植0.033 公顷(0.50 亩),平均产量为35.244 吨/公顷(2349.63 千克/亩)。B.2.2 较高肥力旱作条件下 开花期鲜草产量39.000 吨/公顷-45.000 吨/公顷(2600.00 千克/亩-3000.00 千克/亩)。2010年在平安县洪水泉乡韭菜沟村种植0.033 公顷(0.50 亩),平均产量为46.143 吨/公顷(3076.20 千克/亩)。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