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13.080.10 B 11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 12992010 小麦玉米一年两熟 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conversation Tillage for wheatmaize two crops a year region 2010-09-22发布 2010-10-10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3/T 12992010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河北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春胜,陈素英,张西群,齐新、彭发智、董文旭、王惠新。DB13/T 12992010 1 小麦玉米一年两熟 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一年两熟平作区冬小麦夏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内容、有关定义、作业要求、作业流程、作业质量及检查验收方法,主要作业机具选择及技术状态要求、操作规程等。本标准适用于一年两熟平作区小麦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业。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404.12008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T 52622008 农业机械试验条件 测定方法的一般规定 GB/T 208652007 免耕施肥播种机 GB/T 179972008 农药喷雾机(器)田间操作规程及喷洒质量评定 NY/T 6452002 玉米收获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NY/T 9952006 谷物(小麦)联合收获机械 作业质量 NY/T 14112007 小麦免耕播种机 作业质量 NY/T 14182007 深松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NY/T 12762007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 16282008 玉米免耕播种机 作业质量 DB13/T 10452009 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3.1 保护性耕作 conservative tillage“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能保证种子出苗,主要用生物或化学方法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耕作技术”。3.2 常规耕作 conventional tillage 指在前茬作物收获后用铧式犁、旋耕犁等机械进行的翻耕或旋耕、耙耱等综合土壤作业。3.3 免耕 no tillage 在作物收获后,不进行任何土壤耕翻作业。DB13/T 12992010 2 3.4 少耕 minimum tillage 为保证播种和疏松土壤、除草等农事而保留少量土壤作业。3.5 深松 subsoiling 松土深度25 cm,不翻动、不打乱土层的耕作方式。3.6 地表处理 soil surface treatment 通过浅松、耙地等作业,平整地表,对过多的地表覆盖物掩埋或除草的一种作业。3.7 秸秆覆盖均匀率 stubble mulching uniformity 指整个地块秸秆覆盖的均匀程度。4 技术流程 保护性耕作技术流程:4.1 小麦季作业 玉米收获秸秆机械粉碎深松或地表处理小麦免、少耕播种田间管理小麦收获秸秆还田。4.2.玉米季作业 小麦收获深松(隔年)、玉米免耕播种、喷洒除草剂作业田间管理玉米收获秸秆粉碎。5 主要技术操作规程 5.1 秸秆覆盖作业 5.1.1 作物收获 小麦完熟初期及时进行机械收获。机械联合收获时,收获质量应符合 NY/T 9952006 标准。玉米适时收获。采用机械收获时,收获质量应符合 NY/T 6452002标准。收获后作物秸秆和残茬应全部或部分还田。5.1.2 秸秆粉碎 小麦秸秆采用联合收割机后部加装小麦秸秆切碎还田机或用单独的秸秆粉碎机粉碎后还田;玉米秸秆采用联合收获机或秸秆还田机粉碎后还田。秆粉碎质量应符合 DB13/T10452009 标准。5.1.3 秸秆覆盖 小麦、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时,覆盖量不低于秸秆总量的 30,秸秆覆盖均匀率不小于 80。5.1.4 表土处理 DB13/T 12992010 3 玉米秸秆量过大或地表不平时,采用圆盘耙等进行表土处理。5.2 免、少耕播种作业 5.2.1 作业要求 5.2.1.1 种子 小麦、玉米种子应符合 GB/T 4404.12008 中规定的种子质量要求。5.2.1.2 小麦免耕播种 播种量:根据播期不同,一般水浇地 1015kg/666.7m2,旱地 1520kg/666.7m2;播种深度:一般在2040 mm,排种均匀,覆土严密;施肥:采用氮、磷、钾配比适宜的三元复合肥或小麦专用肥,养分总量40%,施用量2530 kg/666.7m2,或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施肥深度:种子侧下 4050 mm。5.2.1.3 玉米免耕播种 播种量:一般为 1.52.5 kg/666.7m2;播种深度:控制在 3050 mm,沙土和干旱地区应适当增加1020 mm;施肥:选用氮、磷、钾配比适宜的三元复合肥或玉米专用肥,养分总量40%,施用量1520 kg/666.7 m2,或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施肥深度:种子侧下方 4050 mm。5.2.2 机具选择及要求 播种小麦选择小麦免、少耕施肥播种机,播种玉米选择玉米免、少耕施肥播种机等。播种机的技术状态、性能指标及安全规则应符合 GB/T 208652007 的标准要求。5.3 灌溉补墒 5.3.1 小麦播种前灌溉补墒 上茬玉米收获前,如土壤水分低于田间持水量的 60%,须在玉米收获前 710 d 进行灌溉补墒,以保证下茬小麦播种后正常出苗。灌水量 4050 m3/666.7 m2。5.3.2 玉米播种后灌溉补墒 玉米免耕播种后,如土壤湿度低于田间持水量的 70%,须在播种后立即进行灌溉补墒,以保证出苗,灌水量 4050 m3/666.7 m2。5.4 深松作业 5.4.1 深松作业条件 深松作业间隔年数根据土壤紧实程度而定,壤土耕层(020 cm)容重大于 1.4 g/cm3,粘土大于1.6 g/cm3时,需进行深松作业。一般 24 年一次。根据不同土壤条件选择相应机具进行深松作业,作业时土壤含水量以 15%22%为宜,天气过于干旱时,应进行造墒。5.4.2 深松作业质量 深松作业质量符合 NY/T 14182007的标准要求。5.4.3 深松作业方式 DB13/T 12992010 4 小麦免耕播种前的深松作业在残茬粉碎后、表土处理前进行。玉米行间深松与玉米免耕播种同时进行,深松间隔与玉米种植行距相同,作业后镇压或覆盖。深松方式可选用局部深松或全方位深松。5.5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杂草采用化学、机械或人工锄草,病虫害采用药剂拌种或根据病虫发生情况防治。使用农药人员的安全防护和安全操作要求,应符合 NY/T 12762007标准。喷雾作业机具操作规程应符合 GB/T 179972008标准。5.6 田间管理 5.6.1 小麦的田间管理 小麦出苗后应及时查苗、补苗;小麦生育期间,根据天气、土壤墒情及苗情,科学施肥浇水管理。观察小麦生育期病虫害病虫害测报,及时采取防治措施。5.6.2 玉米的田间管理 在玉米生长期,根据品种特性与地力水平等因素确定适宜密度,及时查苗、间苗和定苗;根据各地玉米产量目标及地力水平进行科学施肥;根据玉米需水规律及土壤墒情,掌握最佳灌溉时期,及时供应水分;观察当地病虫害测报,及时采取防治措施。6 测定方法 6.1 秸秆覆盖率 在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地块用对角线 5 点取样法选定 5 个测区。在每个测区,用 10 m的卷尺或测试绳在地表沿地块对角线拉直,共测定 100 个点,每隔 10 cm检查测点下有无残茬,有残茬则认为该点被覆盖,用公式(1)计算秸秆覆盖率。M=100100 5 iW%-(1)式中:M-秸秆覆盖率,;Mi-每个测区秸秆覆盖点数。6.2 秸秆覆盖量、秸秆覆盖均匀率 在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地块用对角线 5 点取样法选定 5 个测区,用 1 m x 1 m的测试框在每个测点处取样,拣起所有残茬称其质量即为该测点残茬覆盖量,用公式(2)计算残茬覆盖量,用公式(3)计算秸秆覆盖均匀率。W=5 iW-(2)H=1-WW W min max 100.-(3)DB13/T 12992010 5 式中:W秸秆覆盖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Wi每个测点残茬覆盖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H覆盖均匀率,%;Wmax测点最大覆盖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Wmin测点最小覆盖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6.3 免耕播种质量 小麦免耕播种作业质量检查、检测按照 NY/T 14112007 标准进行;玉米免耕播种作业质量检查、检测按照 NY/T 16282008 标准进行。6.4 深松深度及深度稳定性系数 在使用说明书规定的作业速度下,往返作业各 2 个行程,每个行程不小于 50 m,各选择 10 个测点,用长度测量器具测量松土深度,按式(4)、(5)、(6)、(7)计算平均松土深度、松土深度变异系数和松土深度稳定性系数。a=nanii=1-(4)S=na an1 i2i=)(-(5)V=100as%-(6)U=1-V-(7)式中:a-松土深度平均值,单位为厘米(cm);ai-第 i点的松土深度值,单位为厘米(cm);n-测点数;S-松土深度标准差,单位为厘米(cm);V-松土深度变异系数;U-松土深度稳定性系数。6.5 化学防治喷洒质量 农药喷洒质量测定方法和喷洒质量评定按 GB/T 179972008标准进行。6.6 土壤容重、土壤绝对含水率 土壤容重、土壤绝对含水率测定按标准GB/T 52622008进行。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