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 S 35.1 50 B 52 备案号:33 0 46-2 01 2 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 8042012 虾稻连作中稻种植技术规程 Rules of middle-season rice cultivation technology for crayfrish-rice continuous cropping 2012-01-12 发布 2012-04-12 实施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 42/T 8 04 20 12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 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 义.1 4 生产环境 条件.2 5 品种选择.2 5.1 品种选 择.2 5.2 种子质 量.2 6 培育壮秧.2 6.1 播期.2 6.2 育秧方 式.2 6.3 苗床准 备.2 6.4 播种.2 6.5 盖膜.2 6.6 秧田管 理.2 7 移栽.3 7.1 移栽期.3 7.2 移栽技 术.3 8 肥水管理.3 8.1 施肥.3 8.2 管水.3 9 病虫草害 防治.3 9.1 防治原 则.3 9.2 虫害防 治.4 9.3 病害防 治.4 9.4 草害防 治.4 10 收获储 藏.4 10.1 收获.4 10.2 储藏.4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常见病虫 害防治准则.5 DB 42/T 8 04 20 12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 B/T 1.12 0 09标准化 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 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潜江市粮油工作站提出。本标准由湖北省农业厅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潜江市粮油工作站、潜江市标准信息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符家安、张华、李小平、黄永铭、贾平安、李金华、胥顺发、黄俊俊。DB 42/T 8 04 20 12 1 虾稻连作中稻种植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虾稻连作中稻种植的生产环境条件、品种选择、培育壮秧、移栽、肥水管理、病虫草 害防治和收获储藏。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虾稻连作区中稻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 09 5 环 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 28 5 农 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4 40 4.1 粮食作物种子第一部分:禾谷类 GB 5 08 4 农 田灌水质量标准 GB 1 56 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8 32 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LS/T 1 21 1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虾稻连作 r i ce with shrim p 每年 8 月在 稻田周围的沟中投放亲虾繁殖,10 月收稻后灌水淹田让幼虾生长,翌年 5 月 6 月 捕捞 商品虾后种植中稻的一种高效种养模式。3.2 肥床旱育 fa t bed dry nursery 选用适宜的旱地苗床进行培肥,采用旱式育秧方法培育水稻矮壮秧的一种轻简栽培技术。3.3 宽行窄株 n arr ow line wi dth line 适当扩大行距改善田间通风透光环境,缩小株距保证移栽密度的一种高产栽培技术。DB 42/T 8 04 20 12 2 4 生产环境条件 生产基地 四 周 无 生产、生 活污染源,距 医院 和主 要 公路干 线等 有 明显 污染源 地 域 1 km以上,水 源充 足,排 灌方 便,空气质量应符合GB 3 09 5中的规定,农田灌水质量应符合G B 50 84中的规 定,土壤环境质 量应符合GB 15 61 8中的规 定。5 品种选择 5.1 品种选择 选择通 过国 家(含 湖北 区域)或 湖北省 审 定,米 质 达到国 标3 级以上,生育期13 0 d 14 0 d 的高产、优 质、抗 病品种。5.2 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符合GB 4 40 4.1 水稻 二级良 种标准。6 培育壮秧 6.1 播期 适宜播种期 为 5月1日 5 月10日。6.2 育秧方式 实 行肥床旱育。6.3 苗床准备 选择土壤肥 沃、排 灌方 便 的 菜园 地 或 旱地 做 苗床,苗床 与 大田 面积比为 1:1 52 0。苗床培肥 以 施有 机 肥 为 主,结合 冬春深 耕冻垡、晒垡,于当年 元 月 至二 月 份 每667 m 2 施农家肥200 0 kg 3 00 0 kg,45%复 合肥(15-15-15)40 kg 5 0 kg,耕翻 2 次 3 次,播 种前15 d再翻 耕 1 次,使苗 床土壤 疏松 肥 沃。苗床要 精 耕细耙、土 碎畦 平、三 沟通 畅,畦面宽 15 cm 18 cm、沟 宽 30 cm 3 5 cm、沟 深 20 cm 25 cm。6.4 播种 在育秧前 抢 晴天晒 种1 d 2 d,播种前 浸 种8 h 1 0 h,不 催芽,滤干 水 份 后用种子包 衣剂拌 种(350 g 旱育保 姆拌 种1 kg 1.5 kg),撒 播于 苗床,每6 67 m 2大田用种量 1.25 kg 1.5 kg。6.5 盖膜 在播种前 一 天 的下 午,将 苗床 浇 透一 次 水,第 二天将拌好 的种子 均匀撒 于 厢面,每1 0 播 种 400 g 左右,播后用 无 草 籽过筛细 土 覆 盖0.5 cm 1 cm 厚,把 种子 均匀 盖 严 不 露籽,然 后用 木板 轻 压。每667 m 2 用20%丁噁 乳 油100 ml兑 水40 喷雾封闭除 草,2 h 3 h 后 覆 盖 薄 膜保 温 保 湿,膜 上 再均匀 盖一 层麦秸 秆或 稻草。6.6 秧田管理 齐 苗后 去掉 盖草和盖膜,保 持表 土 湿润;并 在 拔 秧前的一 天 下 午浇 透水,以利次 日起秧。幼苗 二叶 一 心 期每66 7 m 2用 尿素 5 kg 兑 水25 0 k g泼浇;移栽前5 天 用 同样 方法 追送嫁 肥。DB 42/T 8 04 20 12 3 苗床期注 意 防治 好蓟马、地 老虎等 害虫。防治方法 详 见附录A。7 移栽 7.1 移栽期 适宜移栽期 为 秧 龄 20 25。7.2 移栽技术 抛 栽 时 宜 板 田移栽,先粗 抛 80%9 0%,然 后 补抛 匀蔸,每667 m 2 抛足 4 万 6 万 基本苗。抛 后 做厢,厢宽 2.0 m左 右、沟 宽 0.3 m左右。人工 插 栽 时 宜采用 宽 行 窄 株移栽,行距26 cm 左右,株距17 cm 左右,每 穴 2苗3苗 左右。8 肥水管理 8.1 施肥 坚持“前 促 中 控 后 补”的施肥原则,化肥 总 量每66 7 m 2施 纯N 12 kg 1 4 kg、P 2 O 5 5 kg 7 kg、K 2 O 8 kg 10 kg。8.1.1 底肥 每66 7 m 2施 纯N 4.5 kg 6 kg、P 2 O 5 5 kg 7 kg、K 2 O 4 kg 5 kg、锌 肥1 k g左右。(有条件的地方每66 7 m 2施 腐熟 农 家肥15 00 kg 20 00 kg、P 2 O 5 5 kg 7 kg、锌 肥1 kg左 右。)8.1.2 分蘖肥 栽后5 d 7 d追 施分 蘖 肥,每66 7 m 2施 尿素 8 kg 1 0 kg左右。8.1.3 穗肥 晒 田 复 水后,每66 7 m 2施 氯 化 钾 6 kg 8 kg;根据 苗 情 和 叶色追 施 尿素 3 kg 5 k g,叶色深 的少 施 或 不施。8.1.4 粒肥 抽穗 灌 浆 期 叶面喷 施0.2%磷酸二氢钾 和0.2%尿素 水 溶液 2 次 3 次。8.2 管水 前期 做到薄 水 返青、浅 水分 蘖、够 苗 晒 田;晒 田 复 水后 湿润 管理,孕穗 期保 持 一定水 层;抽穗以 后 采用 干湿交替 管理,遇 高 温 灌 深 水 调温;收获前一周 断 水。9 病虫草害防治 9.1 防治原则 坚持“预 防 为 主,综 合防治”的原则,优先 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配 合使用化 学 防治。采用化 学 防治 时,严格遵守 GB 4 28 5 和GB/T 8 32 1(所有部分)规定,禁止 使用有 机磷、菊酯 类农药 及 高 毒、高 残留 农药。DB 42/T 8 04 20 12 4 9.2 虫害防治 9.2.1 物理防治 按每3.3 hm 2安 装 一 盏杀 虫 灯 的标准 诱杀成 虫。9.2.2 生物防治 利 用和保 护好 害虫 天敌,使用性 诱剂诱杀成 虫,使用 杀螟杆菌及 生物农药B t粉剂 防治 螟 虫。9.2.3 化学防治 重点 防治 好 稻 蓟马、螟 虫、稻 飞虱、稻 纵卷叶螟等 害虫,防治方法见附录A。9.3 病害防治 重点 防治 好纹枯 病、稻 瘟 病、稻 曲 病 等 病害,防治方法见附录A。9.4 草害防治 水稻移栽后一周 内,每6 67 m 2选用 25%苄丁 可 湿 性 粉剂 15 0 g拌 细 土 或 化肥 撒 施防 除 稻田 杂 草。10 收获储藏 10.1 收获 水稻黄 熟末 期(稻谷 成熟 度 达 90%左 右)收获。10.2 储藏 严格 按照LS/T 12 11中的 相关 规定 执 行。DB 42/T 8 04 20 12 5 A A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常见病虫害防治准则 表 A.1 给出 了湖北省虾稻连作中稻常见病虫害防治的要 求 表A.1 常见病虫害防治 病虫种类 防治 时 期 防治药 剂及 用量 用药方法 稻 蓟马 秧田 卷叶 株 率 15%,百 株虫 量 20 0 头;大田 卷 叶 株 率 30%,百 株虫量 30 0 头。吡蚜酮 60 g 65 g/hm 2 喷雾 稻水 象甲 百 蔸成 虫3 0 头 以上 杀 虫 双 75 0 ml/hm2 喷雾 褐 飞虱 卵孵 高 峰 至 1-2 龄 若 虫期 噻嗪酮 11 2.5 g 1 87.5 g/hm2;吡蚜 酮 60 g 75 g/hm 2 喷雾 白背 飞虱 卵孵 高 峰 至 1-2 龄 若 虫期 噻嗪酮 11 2.5 g 1 50 g/hm 2 喷雾 稻 纵卷叶螟 卵孵盛 期 至 2 龄 幼虫前 氯 虫 苯甲酰胺 30 g/hm2;杀 虫 双 或杀 虫单 81 0 ml 1 08 0 ml/hm2;苏云 金 秆菌(8 00 0 I U/mg)37 50 g 4 50 0 g/hm 2 喷雾 二 化 螟、三 化 螟、大 螟 卵孵 高 峰 期 氯 虫 苯甲酰胺 30 g/hm2;杀 虫单 675 ml 9 4 ml/hm2;苏云 金 秆菌(80 00 I U/mg)3 75 0 g 4 50 0 g/hm 2 喷雾 秧苗 立 枯 病 水稻秧苗 2-3 叶 期 广 枯 灵 45 ml 90 ml/hm2;敌 克 松 8 75 g 9 75 g/hm 2 喷雾 稻 瘟 病 发病 初 期 三 环 唑 22 5 g 30 0 g/hm2 喷雾 纹枯 病 发病 初 期 井冈霉 素 1 50 g 1 87.5 g/hm 2;苯醚甲 环 唑丙 环 唑 67.5 g 9 0 g/hm2 喷雾 稻 曲 病 破 口前(3-5)天 苯醚甲 环 唑丙 环 唑 67.5 g 9 0 g/hm2 喷雾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