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生产技术规程DB51/T 1640-2013.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天麻生产技术规程DB51/T 1640-201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天麻生产技术规程DB51/T 1640-201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天麻生产技术规程DB51/T 1640-2013.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天麻生产技术规程DB51/T 1640-2013.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天麻生产技术规程DB51/T 1640-2013.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65.060.02CCS B38 DB51 四 川 省 地 方 标 准 DB51/T 16402013天麻生产技术规程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2013-12-02 发布 2014-03-01 实施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产地环境条件.2 5 栽培管理技术.2 6 采收与采后处理.5 附录 A(资料性附录)天麻生产主要病虫害及推荐防治方法.7 DB51/T 16402013II 前 言 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农业厅经济作物处、西南交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卢明、张兴国、程方叙、吕光华、牟志芬、李北川、杨言琛、罗霄、秦家安。DB51/T 164020131 天麻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天麻生产的产地环境条件、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与采后处理。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天麻产区。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7718-1994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DB 51/T336 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DB 51/T337 无公害农产品农药使用准则 DB 51/T338 无公害农产品肥料使用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公告2001年第4号令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天麻 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块茎。3.2 箭麻 具有顶生健壮花芽混合芽能抽苔开花的天麻成熟块茎。3.3 米麻 由天麻种子萌发生长的或天麻种茎分生的鲜重小于2g的幼小块茎。3.4 白头麻 由天麻幼小块茎膨大生长形成的鲜重大于2g、并用做种源的较大块茎。3.5 母麻 栽种白头麻生长后经箭麻抽茎开花或白头麻发出新块茎后形成的天麻母株残体。3.6 原种 由有性繁殖或采集野生繁殖材料分离纯化培养的第一代天麻种茎或蜜环菌菌种。DB51/T 164020132 3.7 蜜环菌 为天麻块茎提供基础营养物质的、属担子菌纲(Basidiomycetae)伞菌目(Hymenomycetes)白蘑科(Tricholomataceae)的兼性共生真菌蜜环菌Armillariellamellea(Vahl.ex Fr.)Karst.菌种材料。3.8 菌材 为蜜环菌和天麻块茎提供基础营养物质的阔叶杂木类树种的树干、树枝及树叶材料,其中,主要用于蜜环菌菌种扩大培养的、直径5cm的树枝为菌枝,用于天麻块茎生长所需营养和水分供给的、直径5cm10cm较大树枝及树干为菌棒。3.9 菌窖 为天麻块茎生产所需菌枝和菌棒的蜜环菌生长提供的培育坑窖。4 产地环境条件 应符合DB51/T336的规定。适宜于盆周山地海拔800m-1800m常年多雨雾的阴湿凉爽气候,产区年平均气温12左右,冬季-5,夏季28,空气相对湿度70%90%;年降水量1000mm;以质地疏松、富含有机质、pH5.06.5、坡度510、排水良好的无杂菌污染的砂质壤土或疏松基质为宜。5 栽培管理技术 本规程主要采用块茎+蜜环菌+菌材无性繁殖方法。5.1 选地、整地 应选择水源排灌方便,土壤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通透性和结构良好、常年保持湿润的砂质壤土或腐殖土,栽培场地宜平,砍去过密的树木和竹子,拣去树根、石块等杂物。忌重茬连作和熟地种植。5.2 菌材培养 5.2.1 培菌材料选择 5.2.1.1 蜜环菌 应选择海拔1300m的优质高产、块茎品相好的野生天麻的共生健壮的野生蜜环菌原种,或蜜环菌商品菌种。5.2.1.2 菌材 选择青冈、板栗、桤木、桦树等杂木类阔叶树种做菌材。5.2.2 菌枝培养 5.2.2.1 规格及用量 将菌枝斜砍成6cm25cm长的短枝;菌窖每层5kg8kg/m2。5.2.2.2 菌种来源及用量 DB51/T 164020133 蜜环菌纯菌种,2瓶/m2,或野生蜜环菌菌种适量。播种前可将树棒、树枝用0.25%硝酸铵水溶液浸泡24h。5.2.2.3 培养时间 冬栽天麻5月6月,春栽天麻7月8月。5.2.2.4 培养方法 挖深50cm,长宽各1m的菌枝培养窖,先将坑底铺1cm厚的半腐殖化的无杂菌污染的湿树叶,将待培养的菌枝铺上一层,再将已经培养好的菌枝铺上一层,然后再铺一层待培养的菌枝,用洁净砂土(疏松土壤或培养基质)填实(实而不紧),浇水至湿润,盖土厚度1cm,再撒湿树叶;培养窖依次堆放45层菌枝后,浇透水;再在上层盖土或疏松基质,厚度10cm15cm,最后用树叶或稻草秸秆覆盖。5.2.2.5 培养温度和时间 菌枝培养适宜温度为2225,培养时间40d45d。5.2.3 菌棒培养 5.2.3.1 规格及用量 将菌棒锯成长约50cm的木棒,在棒上砍2至3排鱼鳞口,深度达木质部,鱼鳞口间距2.5cm3cm;每个菌窖的菌棒不超过150根。5.2.3.2 菌种来源及用量 选择培养符合要求的菌枝或野生采集的优质蜜环菌菌种适量,或蜜环菌纯菌种2瓶/m2。5.2.3.3 培养时间 冬栽天麻6月8月,春栽天麻9月10月;6月10月可边砍菌棒边下窖培菌,立冬至惊蛰期间需在砍断菌棒后的20d30d下窖培菌。5.2.3.4 培养方法 将菌种材料紧贴于菌棒的鱼鳞口,在每个菌窖间需设置宽20cm 隔离带。主要培养方法有:固定菌床法:菌窖深30cm40cm,宽1.2m,长度不定。先在坑底铺一层湿树叶或疏松基质,厚度约1cm,平铺依次摆放菌棒,填半沟砂或疏松基质,在菌棒间斜放菌枝3个至4个,使菌枝两端分别紧贴于两菌棒鱼鳞口处,再放鲜树枝数节,盖土至棒平,用水浇湿;同此法再依次摆放一层菌棒,覆土厚度5cm6cm封顶,最后用树叶或稻草秸秆覆盖。坑培法:菌窖深50cm,长2m,宽1.2m1.5m。坑底平而疏松,先浇水,坑底浸透干后,撒湿树叶或疏松基质,厚约1cm,再将菌棒依次平铺放好,棒间距约1cm,用砂土或疏松基质回填至半沟时,在每根菌棒的两侧及两端摆放8个至10个菌枝,再盖土1cm1.5cm,摇动菌棒,压实(实而不紧),用水浇湿。再铺放第2层,上下两根菌材要错开;同法依次铺放3层至5层菌棒,每层均需用水浇湿,在上层盖土或疏松基质,厚度10cm15cm,最后用树叶或稻草秸秆覆盖。菌棒培菌所用菌种最好选用以上培育好的优质菌枝,也可直接采用野生优质蜜环菌或蜜环菌纯菌种培育菌棒。5.2.3.5 培养环境条件和周期 DB51/T 164020134 菌窖培养适宜温度1824,基质含水量50%70%,培养60d90d。5.2.4 菌材质量要求 培育好菌棒和菌枝上需均匀分布较多棕红色的蜜环菌菌索,菌索生长粗壮、旺盛、有弹性、尖端生长点呈黄白色,无黑色空软的老化菌,无杂菌感染和虫害。5.3 天麻栽培 5.3.1 种麻选择 应选择野生或野生抚育或有性繁殖的健壮完整白头麻原种做种麻。5.3.2 栽培时间 冬栽天麻(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以土壤封冻以前为宜,春栽天麻(2月3月)从土壤解冻后(气温010)立即进行。5.3.3 栽培技术 5.3.3.1 菌窖规格 在栽培地挖窖,窖深30cm40cm,宽60cm70cm,长1m3m。5.3.3.2 菌棒摆放层次 海拔1000m的菌窖适宜放置1层菌棒,1000m的菌窖适宜放置2层菌棒。5.3.3.3 用种量 选择符合要求的健壮白头麻栽种,单层菌材的种麻用量约0.5kg/m2,双层约0.75kg/m2;每个天麻栽培窖摆放菌棒以20根-30根为宜。5.3.3.4 栽培方法 将窖底土挖松,深8cml0cm,整成斜坡形,上垫一层5cm厚的洁净基质(细土或河砂、页岩、生土等),再铺3cm6cm厚的湿润的培养料或腐殖土、树叶,菌材顺坡排放,间距6cm8cm;菌材摆放完后,菌材间隙用培养料或腐殖土填充,埋没1/2时,即可直接栽种白头麻,或播前将白头麻芽嘴尖端削去,待伤口干后栽种。菌材间的种麻需错位摆放;种麻需紧贴菌材摆放,栽时在紧靠两根菌材两侧鱼鳞口的中央,错位放入种麻1个,每个种麻相距15cm,菌材两端各放1个种麻;用腐殖土或疏松基质覆盖压实,厚5cm10cm。采用同法依次摆放第二层菌材,栽培天麻完成后覆土盖草,压实保湿。栽培天麻也可采用菌材与新材(加菌枝)以2:1的比例相间平行放置栽培天麻,或固定菌材加新材(1:1)伴栽天麻。5.3.3.5 覆土 天麻栽种完成后,坑窖上面用细土或河砂覆盖,盖土深度15cm20cm,压实。5.3.3.6 起沟 在菌窖周围挖沟,沟深15cm20cm,沟宽20cm25cm。5.3.3.7 覆盖 DB51/T 164020135 用覆盖物覆盖菌窖,海拔1000m的菌窖夏季需搭棚遮阴。5.4 田间管理 5.4.1 温度调控 当气温28时需采用喷水等降温措施,15需覆盖保温。5.4.2 水分管理 天麻生长期间需保持土壤或基质含水量50%70%,冬季休眠期需控制含水量约30%。5.4.3 中耕除草 5月9月人工除去天麻地沟和窖面杂草。如表土板结,除草时需结合浅层松土,深度5cm。5.4.4 补施营养 施用肥料使用应符合DB51/T338规定。6月8月,用硝酸铵或尿素、磷酸二氢钾等水溶液(浓度0.2%0.5%)浇施,2kg3kg/窖.次,2次3次。5.5 病虫害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农药使用应符合DB51/T337规定。天麻主要病虫害及推荐防治方法见附录A。6 采收与采后处理 6.1 采收 6.1.1 采收期 以白头麻栽种后当年或第二年的11月(立冬后土壤封冻前)2月(清明前土壤解冻后)天麻块茎休眠期采收为宜。6.1.2 采收方法 选晴天采收。先拣去土表杂物,依次取出菌材和天麻块茎,抖净泥土,将箭麻、白头麻、米麻分级,仔细装箱,运回室内分级加工。采收天麻后及时清洁田园,腐烂天麻和感染杂菌的菌材集中消毒处理后深埋,可利用的菌材应在当天再利用。6.2 采后处理 6.2.1 产地加工 采收天麻应及时加工。6.2.1.1 块茎分选 先将麻型好、有顶芽、完整无伤痕、单个鲜重150g的优等天麻块茎分开并分级加工。6.2.1.2 清洗去皮 DB51/T 16402013 DB51/T 16402013 DB51/T 164020136 将鲜天麻块茎洗净泥砂,除去鳞片粗皮。6.2.1.3 天麻蒸制 采用水蒸法,将分级鲜天麻分别放入已经沸腾的水上蒸20min60min,至块茎断面无白心时为度,蒸后及时取出天麻块茎并薄层摊开,晾干水汽。6.2.1.4 块茎干燥与整形 把天麻平摆于烘筛,再用文火(4050)烘炕,打开排风扇,烘时要经常翻动,升温(23/h)直到并保持7080烘炕至6至7成干度,取出整形;用洁净重物压制天麻块茎成扁平状,发汗至麻体变软时,若有气胀块茎则用细竹针穿刺麻体,反复2至3次,5060烘2d3d至全干即成。6.2.2 质量要求 药材质量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一部)和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规定。以个大肥厚,完整饱满,粗短椭圆纺锤形,质坚实,色黄白,断面半透明,味浓,无空心、虫蛀、霉变者为佳。6.2.3 包装、贮藏与运输 6.2.3.1 包装 用聚乙烯塑料袋进行真空包装,外包装用瓦楞纸箱或聚乙烯袋,要求包装场地、包装物品干燥、清洁。产品标签应符合GB77181994规定。6.2.3.2 贮藏 置于通风、干燥、避光和阴凉处。贮藏温度20,相对湿度40%。6.2.3.3 运输 运输工具应干燥、无污染,具有良好的通气性,防潮。DB51/T 164020137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天麻生产主要病虫害及推荐防治方法 类型 名称 为害特征和防治时期 推荐防治方法 安全间隔期(d)块茎腐烂病 排水不良或多种病原菌(霉菌病、黑斑病、腐烂病、疣孢霉病等)为害天麻块茎导致腐烂。6月10月为多发期。选择排水良好环境和疏松土壤;雨后及时排水,使用清洁水源浇灌,土壤含水量70%;合理轮作,忌原窖连作;选无病、完整无损伤的健壮种麻;菌材、种麻用0.15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5至10min消毒处理;选用优质蜜环菌纯菌种,2瓶/m2;菌材间的间隙要填实,实而不紧,不得留有空隙。药液喷施:50多菌灵500倍液喷透12次,或5%波尔多液喷施1次。15 20 竞争性杂菌 竞争性杂菌不引起天麻腐烂,但与蜜环菌争夺营养、水分、氧气,影响或抑制蜜环菌生长,导致天麻营养不良症状。3月10月。选用野生蜜环菌纯菌种并加大用量;用新鲜菌材和洁净培养料及基质;及时清除并集中销毁竞争性杂菌污染的菌材和天麻;不用老窖,忌连作;菌窖不宜过大(菌材培养窖不超过150根菌材/窖,天麻栽培窖2030根菌材/窖),菌窖间设置宽20cm的隔离带;加强田间的水分管理,防旱排涝保墒。在制备菌材前将木棒、树枝、树叶用0.1%0.2%的多菌灵水溶液浸泡。20 病害 蜜环菌病理侵染 天麻生长的水量小于蜜环菌,当土壤含水量70%时,蜜环菌过快生长打破了对天麻的正常生理侵染,导致母麻和新生麻块茎中柱侵染蜜环菌而腐烂。3月10月。选择排水通气性良好的腐殖质土及砂壤土;种植地菌窖应及时排除积水;用有性繁殖天麻的0代、第一代种麻;秋末冬初要经常抽检天麻菌窖,如发现天麻被蜜环菌危害应提前采收。虫害 蛴螬 昼伏夜出,成虫有假死现象和趋光性强,幼虫杂食性害虫,在天麻窝内咬食块茎,将天麻块茎咬成空洞,并在菌材上蛀洞越冬。5月9月为多发期。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在成虫盛发期布设杀虫灯诱毒杀成虫;幼虫防治:生物治虫:在栽培场周围种蓖麻,或用老烟叶、烟杆泡水浇灌;毒饵诱杀:用90%晶体敌百虫加蜜糖,或用红薯浸入0.2%溶液中1214h,捞出晒干,在每窖放置34块;毒土撒施:3%辛硫磷颗粒剂50006000 g/亩,或亩用90%晶体敌百虫100g拌细土1kg;药液灌窝:90%晶体敌百虫10001500倍液,或75%辛硫磷乳油7001000倍液;药液喷施: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28 5 28 28 5 28 DB51/T 164020138 类型 名称 为害特征和防治时期 推荐防治方法 安全间隔期(d)蝼蛄 成虫、幼虫为杂食性害虫,昼伏夜出,在天麻穴表土层下开纵横隧道,初孵若虫有群集性,成虫具有趋光性,食性杂,咀食天麻块茎造成缺痕或孔洞,幼虫在天麻窖内咬食块茎或咀断蜜环菌菌索。7月9月为多发期。田间布设高频诱虫灯诱杀成虫;毒饵诱杀:用90%晶体敌百虫0.15kg 30倍液,与炒香后的5kg麦麸、米糠和加11.5倍水,均匀拌混成毒饵,选择无风闷热傍晚,将毒饵撒在蝼蛄活动的隧道处诱杀幼虫;药液灌窝: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或用75辛硫磷乳油700倍液。28 28 5 介壳虫 粉蚧在菌窖土壤中为害天麻;若虫或成虫群集在天麻块茎或菌材上越冬。天麻收获时常见粉蚧群集在天麻块茎上,为害处颜色加深,严重影响品质。8月11月为多发期。主要采取隔离消灭措施;天麻采收时若发现块茎或菌材上有粉蚧,应将该穴的天麻单独采收,忌用被为害的天麻块茎作种麻;收获天麻以后焚烧栽培菌窖,严重时应将菌棒放在原菌窖中焚毁,杜绝蔓延。蚁类 白蚁在土壤或木材中筑巢群集,数量大,为害天麻常见于1200m的区域,严重为害天麻菌材、蜜环菌、天麻原球茎及块茎。5月10月为多发期。在天麻菌窖旁挖坑埋上松木片,诱集白蚁再进行集中人工捕杀;或用50%敌百虫500倍液喷洒,在栽天麻前对菌窖沟底、窖池喷洒1次,栽后在桔杆上再喷1次,在天麻生长旺盛期应对菌窖再喷1次;或用3%氯唑磷拌入细土中,大田每亩用量2.5kg3kg,窖栽每穴用量约1kg;或用吡虫啉防治。或可将诱饵埋入有蚁害的天麻菌窖附近,过2d后拔出,用开水浇杀聚集蚁群。28 20 25 鼠害 鼠类动物破坏天麻菌窖,喜食天麻块茎,严重为害栽培天麻和贮藏天麻块茎。四季均可发生为害。养猫灭鼠,或用粘鼠胶捕杀,铁笼诱捕;或在天麻栽培地四周挖探沟,或每隔2m打桩,将栽成60cm宽的薄膜绑在柱上,用泥土将脚子盖严实;用0.005%溴敌隆或氯敌鼠钠盐,加水适量稀释后拌入新鲜大米、小麦等,集中施药在天麻菌窖附近,毒饵诱杀(死鼠必需要深埋,防治二次中毒)。30 30 兽害 畜禽类 家养和野生畜禽类动物易破坏天麻栽培场地和菌窖,掏食天麻块茎。四季均可发生为害。在天麻栽培地四周设立坚固防护栏(网),防止野猪、牛、马、羊等畜进人天麻菌窖场地践踏或猪、鸡、狗等畜禽掏食天麻。备注:如有新的适合天麻药材生产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应优先选用。_ DB51/T 164020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