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B 61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18652013 桑苗繁育技术规程 Procedures of mulberry sapling breeding technology 2013-04-07 发布 2013-04-07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4/T 18652013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安徽省蚕桑服务站起草。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陈斌、张虹、李庆宝、汪剑霞、江泽众、胡在进、陈宗庆。DB34/T 18652013 1 桑苗繁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桑树实生苗、嫁接苗、扦插苗的繁育技术规范。本标准适用于桑苗繁育的技术操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DB34/057 桑树嫁接苗 DB34/T 908 桑树高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有性繁殖 有性繁殖是指用桑树种子播种,使其发芽生长,培育成苗木的方法。所培育成的苗木称实生苗,实生苗直接定植长成的称实生桑。3.2 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也称营养繁殖,是利用桑树营养器官的愈合性、再生性,给予一定的环境条件使它生长成新个体的方法,无性繁殖方法有嫁接、压条、扦插等。无性繁殖的后代是母株生长发育的延续,可得到与母株性状相同的苗木。4 实生桑 4.1 苗圃地选择 选择日照充足、通风良好、周围无工厂煤烟、废气、污水等污染,接近水源,易排易灌田块。苗圃地必须是土质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酸性土壤 pH 值不低于 5,以 pH 值 6.57 为佳,盐碱区土壤含盐量不得超过 0.2。桑萎缩病、青枯病发生严重地区以及有紫纹羽病、根瘤线虫病或地下害虫多的地块不宜育苗。4.2 苗圃地整理 DB34/T 18652013 2 年末初春进行苗圃地耕翻整理,耕深 25 30 cm,粘性土壤宜深,沙壤土宜浅。施用腐熟厩肥、堆肥 4000 kg/6675000 kg/667,过磷酸钙 10 kg/66715 kg/667,或粪肥 1000 kg/6671500 kg/667,酸性土壤适量增施石灰。缺硼肥的沙壤土适当增施硼肥。苗床与道路垂直,苗床宽 100 120 cm,,四周开宽 35 45 cm 的畦沟,沟深 15 20 cm。4.3 播种 4.3.1 播种时间 春播为 4 月中下旬,当地表地温达 20时进行。夏播在 5 月中下旬采种后立即播种。4.3.2 桑籽实用价值测定 选择籽粒饱满,内容物充实、油脂含量多的桑籽作播种籽,并测定清洁率、发芽率,计算桑籽实用价值。清洁率按公式(1)计算,发芽率按公式(2)计算,桑籽实用价值按公式(3)计算。清洁率()(净桑籽重量/调查桑籽重量)100.(1)发芽率()(发芽种子数/测定种子数)100.(2)桑籽实用价值=发芽率清洁率.(3)桑籽贮藏方法见附录 A,发芽率测定方法见附录 B。4.3.3 桑籽用量 实用价值达 80的桑籽,条播 0.4 kg/6670.5 kg/667,撒播 0.8 kg/6671.0 kg/667,用桑椹直播 15 kg/66720 kg/667,如实用价值低于 80,以此比例推算增加用量。粘性土壤播种量酌增。4.3.4 播前处理 播籽前先将桑籽浸入清水 24 h,滤干,平铺盆底,上盖湿布,每日用清水冲洗 1 次2 次,至桑籽露白待播。4.3.5 播种方法 条播:苗床上按行距 3035cm,开宽 68cm,深 1.5 2cm 的沟,沟底平整压实,分横沟或竖沟,将催芽后桑籽和细沙或焦泥以 1:5 的比例拌匀播种,沙性土壤播后须镇压,并覆薄细土一层,使桑籽与土壤密接。撒播:将桑籽与细沙土以 1:5 的比例拌匀,撒在苗床上,用扫帚轻扫畦面,使桑籽与土壤密接。直播:将采摘的桑椹揉烂,加等量草木灰或细沙,拌匀后进行条播或撒播。4.3.6 盖草(膜)方法一:播种后,覆盖麦秆或稻草 100 kg/667130 kg/667,厚度以略见泥土为度。方法二(主要用于春播):播种后,直接将塑料薄膜铺盖在播种畦面上两边用土压紧,或是在苗床上用竹木做成拱形支架,盖上塑料薄膜。4.4 苗期管理 4.4.1 排水灌溉 DB34/T 18652013 3 播种到出苗,如遇干旱天气,隔日早或晚浇水 1 次。保持土壤湿润,雨天排除积水。4.4.2 揭草(膜)幼苗长出 2 片子叶开展后,揭盖草(膜),揭草(膜)在阴天或晴天傍晚进行,如遇天旱日烈,分次揭草,盐碱地育苗时,揭的草留在播种沟间,减少水分蒸发,防止反盐。4.4.3 间苗定苗 幼苗长出 2 片真叶,苗高 3 4 cm 时,第一次间苗,苗距 3 4 cm,幼苗长出 3 片4片真叶时,第二次间苗,苗距条播 6 10 cm,撒播 10 15 cm。幼苗长出 5 片6 片真叶时进行定苗,一般的 2 万株/6673 万株/667,撒播的 6 万株/6676.5 万株/667,间苗时去小苗和弱苗,如苗地较干,应先湿润土壤后进行。4.4.4 追肥 第一次间苗后,施 10粪肥,第二次间苗后,施 30粪肥,施用化肥时,结合浇水或在阴天进行,避免灼伤幼苗,8 月下旬以后不再追肥,追肥量:粪肥 1000 kg/6671500 kg/667,标准氮肥 20 kg/667,过磷酸钙 50 kg/667。4.4.5 除草松土 结合间苗时进行。4.5 防治病虫害 发生桑细菌病、萎缩病、紫纹羽病、桑疫病的苗,应立即拔除烧毁,地下害虫多的苗地,用 50辛硫磷加炒过的麦麸,制成毒饵在播种前诱杀。其它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按 DB34/T 908 桑树高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规定执行。4.6 起苗 当年 12 月中下旬至次年 2 月,桑树落叶后到树液流动前为起苗适期,起苗方法根据培苗的目的决定,如作就地袋接砧木,留苗 1.2 万株/6671.5 万株/667,起出过密过细多余苗木,如作起苗袋接砧木,则起出全部苗木,注意多留须根。5 嫁接苗 5.1 接穗采集与贮藏 2 月下旬至 3 月上旬,嫁接前 20 d 采集。选择品种纯正,枝条充实,冬芽饱满,无病虫害的一年生枝条。一般万株砧木需接穗条 75 100 kg。接穗采集后贮放在阴凉、避风处,贮放穗条的地面上铺一层 10 cm 厚的湿沙土或稻草,接穗条成捆放入,喷洒 1000 倍多菌灵,贮藏温度 510,相对湿度 70。若利用冷库冷藏,穗条架空,覆盖防水材料,库温保持在 58。5.2 砧木准备 选择根系完整,色泽鲜艳,一年生实生桑苗根作砧木,根颈围度大于 2.3 cm,用作起苗接砧木,根颈围度小于 2.3 cm,用作倒袋接砧木。砧木随起随接,保持根系新鲜。DB34/T 18652013 4 5.3 嫁接方法 5.3.1 起苗袋接 2 月中旬至 4 月上旬,砧木皮层与木质部易分离时进行。嫁接分三个步骤:削接穗:接穗四刀削成,在芽反面下方 0.5 1 cm 处起刀,削成 3 cm 长弧形斜面,第二刀将削面前端过长部分削去,三、四刀在斜面两侧各向下削一刀,使穗头尖端和两侧形成层露出,削面平滑,尖端皮层与木质部不分离。最后在芽上方 1 cm 处剪断,穗头长 3.5 4.5 cm,也可保留两个芽,穗头长 7 10 cm。剪砧木:将作砧木的实生苗自根颈部下方没有侧根处,剪成 45 度斜面,砧木小,斜面稍大,砧木粗,斜面小,皮层不破。一般每株实生苗根可剪成 1 段2 段砧木。插穗头:捏开砧木剪口皮层,分离皮层与木质部,将穗头斜面向外插入插紧,不破皮。5.3.2 倒袋接(广秧接)嫁接时间与 5.3.1 相同。嫁接分三个步骤:剪接穗:将接穗剪成 10 cm/段15 cm/段,每段留芽 2 个3 个,上端一芽饱满,下端剪成马耳形斜面。削砧木:自根颈向上削成 1 cm 长斜面,再在反面削去薄薄一层皮层。插接穗:捏开接穗下端皮层,将砧木削面对着接穗皮层倒置插入,以不下掉为度。5.4 苗地准备 与 4.1 相同。5.5 栽植与假植 嫁接后当天栽植,也可假植在室内,保持一定湿度,待芽萌动后栽植。栽植时先整理苗床,开深 20 cm,宽 13 15 cm 的沟,植入嫁接苗,复细土稍压,株行距 10 cm25 cm,定 2.5 万株/6673 万株/667。5.6 苗期管理 5.6.1 补接 嫁接体栽后 20 d 检查未出土穗头,如已干枯、霉烂,须补接、补植。5.6.2 剥砧芽 及早掰除长出的砧芽。5.6.3 排水灌溉 天旱时灌水抗旱,在傍晚时进行,以浸到苗床边缘为度。同时及时排除雨后积水。5.6.4 除草松土 苗长至 10 cm 高时浅锄、松土、除草一次;苗长至 30 cm 时再松土、除草一次。5.6.5 施肥 DB34/T 18652013 5 每次松土除草后施肥,用量为粪肥 500 kg/667650 kg/667、标准氮肥 15 kg/667,施肥后培土。缺硼肥的苗地可用 0.2的硼砂液进行根外追肥。5.6.6 剪梢 苗高 70 时,按大部分苗木的高度水平剪去上部嫩梢,剪梢后长出的腋芽上端留 2 个3 个生长芽,在晚秋蚕期剪取1 个2 个新梢养蚕。5.6.7 病虫害防治 发生桑细菌病、萎缩病、紫纹羽病、桑疫病、桑介壳的苗,应立即拔除烧毁,桑瘿蚊发生多的苗地结合除草用 50辛硫磷加细沙土拌匀进行毒土药杀。其它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按 DB34/T 908 桑树高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规定执行。5.7 苗木出圃 当年 12 月下旬至次年 3 月中旬,起苗,分级出圃。分级按 DB34/057 桑树嫁接苗规定执行。6 扦插苗(绿枝扦插)6.1 扦插时间 5 月中下旬至 8 月中下旬,也可结合春蚕条桑育或夏伐进行。6.2 设苗床 选择地势高、平坦,阳光充足,靠近水源地方做成宽 120 cm,长度根据需要而定,东西向苗床,四周开排水沟。6.3 制土钵 用土钵器预先制成高 10 cm、直径 7 cm,中间圆孔直径 2.8 cm 土钵,也可用塑料薄膜做成圆筒形营养钵,以焦糠、细沙各 1 份或用 3 份焦糠加 1 份细土为基质。将制成的土钵依次排在苗床上。6.4 准备插条 选择枝条易生根的桑树品种。选用当年生长的健壮、挺直、摘过芯、无病虫害的枝条,剪取半木质化的部分作插穗,每段长度 16 18 cm,保留段上端一片叶的 1/31/2,其余叶片除去,在基部两侧各削一刀深达木质部,削口长 1.0 1.5 cm,宽 0.4 0.5 cm,用 200 ppm 吲哚丁酸(50酒精)液,浸泡插穗基部 3 4 cm 处,时间 6 s8 s,浸泡后置于盆中湿布覆盖,待用。6.5 扦插 于早晨或傍晚将插穗插入土钵,深 4 5 cm,叶片朝同一方向,边插边喷清水。6.6 盖膜与搭棚架 条插好后,用竹条在苗床上做成拱形支架,架高 35 40 cm,盖上薄膜,薄膜一边用泥封紧,两头和另一边用砖压紧,再在上方搭棚架,盖草帘遮荫,透光度以 10为宜。6.7 保湿与防腐 DB34/T 18652013 6 每日揭帘、揭膜,喷清水 1 次,每 2 d3 d 喷 50多菌灵 1000 倍液 1 次,持续到 20 d 后揭膜。在晴热高温天气,可适当增加喷水次数,使棚内温度不高于 40,防止烧苗。6.8 炼苗 插后 15 d20 d 生根,30 d35 d 揭膜不揭帘,过 2 d3 d 再揭帘,进行炼苗。6.9 移植 炼苗 4 d5 d 后移植到大田苗圃,移植时,连土钵埋入地下 1 2 cm,培土于土钵四周,复土后轻压,移植在阴天或晴天下午 4 时以后进行,边移植边浇水。6.10 苗期管理 移植后 20 d 新梢生长缓慢,以后进入旺盛生长期,做好排灌、松土、除草、施肥、防虫工作,方法与 5.6.3、5.6.4、5.6.5、5.6.6、5.6.7 相同。6.11 苗木出圃 当年 12 月下旬至次年 3 月中旬,起苗就地或就近栽植。DB34/T 18652013 7 A A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桑树种子贮藏方法 干燥法:用腹大口小清洁坛(或其他能密封容器)将生石灰、焦糠等干燥材料置放在贮器底部,上放几层粗纸或竹隔离,放入盛有适干桑籽布袋,使干燥材料、桑籽、空间容积相等,密封容器,放在阴凉干燥处。低温法:将干燥的桑籽装入不漏气塑料袋中,留有一定空间,扎紧袋口,存放在 05的温度中冷藏。DB34/T 18652013 8 B B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桑树种子发芽率测定方法 催芽测定法:用二重皿,底铺几层吸水纸或细沙,用冷开水浸湿至饱和状,取 400 粒桑籽有规律排在吸水纸上,加盖放入恒温箱,保持恒温 2832,保持桑籽湿润不积水,3 d 后计算发芽率至发芽完毕。染色测定法:取出鉴定桑子种胚浸于 1靛洋红溶液或红墨水中进行染色,浸 0.5 h 后(红墨水浸 10 分钟),用水冲洗脱色,胚体着色表示种子死亡,胚体没有着色或胚根尖端稍有着色表示是活种籽。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