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B 05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 13/T 14092011 速生杨树伐根嫁接造林技术规程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fforestation of fast growing poplars stump grafting 2011-06-01发布 2011-06-15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3/T 14092011 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廊坊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廊坊市林业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方金华、李振合、王一利、王润梅、苏鑫、赵竞超、张燕营、李振凯、李宁、刘奎霞。DB13/T 14092011 1 速生杨树伐根嫁接造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速生杨树伐根嫁接造林的术语和定义、品种选择和伐根嫁接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速生杨树的伐根嫁接造林。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 速生杨树 生产上把胸径年生长量大于3 cm的杨树统称为速生杨树。2.2 伐根嫁接造林 杨树砍伐后在树桩上进行嫁接的造林方法。3 品种选择 3.1 坚持适地适树原则。3.2 选择的接穗和砧木具有良好的亲和性。3.3 选择具有稳定性较好、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良的速生杨树品种作接穗。4 伐根嫁接技术 4.1 更新树木的选择与前期处理 4.1.1 更新树木的选择 达到工艺成熟的需采伐更新、低质林改造或遭受蛀干性害虫危害的杨树。4.1.2 砍伐与伐根前期处理 春季砍伐的在树液流动前(3月下旬前)进行,随砍随接;冬季砍伐的,应用塑料薄膜或湿土覆盖锯口。锯口离地面一般在10 cm以下,并保证伐根完好,避免劈裂,锯口要齐平,保护好树桩上部的皮层。4.2 接穗的采集与贮藏 4.2.1 接穗的选择 选择生长健壮,叶芽饱满,无病虫害,粗度0.6 cm以上的1年生种条或萌芽条作为接穗。DB13/T 14092011 2 4.2.2 接穗的采集 冬春季树液流动前进行。4.2.3 种条贮藏 主要采取沙埋贮藏。应选择背阴、不易积水、通风良好、人畜车辆不易破坏的地段,挖深50 cm70 cm(长宽根据种条数量而定)的贮藏坑。将采集的种条按品种每50100根为一捆,挂上标签,整齐斜立于坑内,操作时要一层湿沙一层种条,埋沙高度要掌握在使种条顶端1/41/5部分露出沙面为宜。有条件的利用地窖沙藏更佳。4.2.4 嫁接时间 嫁接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发芽前,树桩皮层开始与木质部离层时进行。4.2.5 嫁接接穗的数量 嫁接时可视伐根粗度确定每伐根嫁接的接穗数量,一般直径10 cm以下的伐根嫁接1个接穗,直径10 cm20 cm的伐根对接2个接穗,直径20 cm以上的伐根,均匀接3个接穗。4.2.6 嫁接方法 采用插皮接。将接穗下方削出3 cm5 cm长的楔形切面,深过髓心,带皮的一面轻轻刮去表皮,下端削成斜面,接穗上端保留2个可用的饱满芽。嫁接前将砧木欲插接穗的部位削成月牙形切面,然后用嫁接刀的刀尖沿形成层撬开一道缝,将接穗切面对准木质部轻轻插入缝中,插入23个接穗的树桩砧木,要均匀调开接穗角度,注意嫁接时不要撑破砧木皮层。4.2.7 嫁接后处理 嫁接后要将接穗顶端、接穗与砧木衔接处缝隙及时用黄泥抹严。用干净疏松的湿土把伐根和接穗埋严,埋土厚度要超过接穗顶1 cm2 cm。4.3 出苗后管理 4.3.1 除萌培土 接后1个月左右小苗开始出土,对未出土的要松土放风,要及时去除砧木萌蘖。嫁接苗长到100 cm左右进行培土,高度不低于40 cm,以促进嫁接苗萌生自有根系,尽快实现脱本生长,防止苗木被风吹倒。4.3.2 抹芽打杈 新出土的幼苗应进行23次抹芽打杈,抹芽打杈本着“宜早不宜晚”的原则。在6月底之前将萌枝上100 cm以下处腋芽枝全部抹除,100 cm以上开始保留侧枝。4.3.3 病虫害防治 56月份,主要防治金龟子、白杨透翅蛾和蚜虫等危害枝叶的害虫,特别是白杨透翅蛾,若发现有侵入孔,应及时处理。78月份,幼苗易感染白粉病、霜霉病、锈病等,可根据危害程度进行喷药防治或摘除病叶集中烧毁。4.4 抚育及管护 DB13/T 14092011 3 4.4.1 松土除草 林分郁闭前,每年除草不少于2次,实行农林间作时可与农作物管理结合进行。林分郁闭后,可适当减少除草次数。农林间作期间不专门为林地松土,停止间作后每年至少要松土12次。松土做到里浅外深,不伤害苗木根系,深度为10 cm20 cm,范围为伐根周围30 cm50 cm,干旱、盐碱地区应深些,及时割除影响幼树生长的杂草。4.4.2 肥水管理 嫁接当年可以不用追肥,23年生的幼树一般一年追肥1次,立地条件差、保肥力差的土壤可追施2次。3年生以后每年追肥2次,5月上旬和7月下旬各施复合肥一次,每667 m2施肥25 kg50 kg。施肥方法采用四点穴施,根据杨树树龄的大小,在根系分布的范围内,于杨树周围均匀挖穴4个,将肥料平均施入后覆盖。随着树龄增加施肥相应远离树干,挖穴方向不断变换,施肥量相应增加。施肥深度依据不同树龄以15 cm30 cm左右为宜。施肥后应灌透水。遇干旱,及时灌溉。雨后林地积水,要及时排出。11月灌封冻水,每667 m2每次浇水30 m250 m2,浇水后要及时培土保墒。4.4.3 修剪 杨树嫁接造林后13年去除竞争枝和基部萌芽条。从第四年开始逐年修去树冠最下部一轮侧枝,保持树干高度占整个树高的1/3左右,8年后至采伐期,保持树干高占整个树高的1/2,直至保持主干高度10 m以下无侧枝。修剪应在秋冬季杨树生长停止后进行,要紧贴树干进行修剪,剪口要平滑,不能留茬或撕伤树皮。4.4.4 林农间作 在林分郁闭以前实行农林间作,间作农作物应以矮小、耐荫、耗水肥少的大豆、花生等豆科作物或瓜菜、药材小麦等为主。不得间作高杆、攀藤作物。间作物要与树木有1 m以上距离。林木郁闭后,林下可栽培食用菌。4.4.5 林地管护 对新造林地、未成林地严禁放牧,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冬季注意防火。4.4.6 主要病虫害防治 按附录A和附录B的规定进行。DB13/T 14092011 4 A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杨树主要病害防治 表A.1 杨树主要病害防治 防治对象 防治方法 杨树腐烂病 1及时清除生长弱的树木及重病株,修剪下的树枝要清理运走。2在秋末或春初,用生石灰 20 份、食盐 5 份、硫磺粉 5 份、用水调成糊状,涂于杨树 1 m 以下的基部,同时还有防虫等多种作用。3用刀划破或刮掉病皮,喷涂2康复剂3 倍液、10双效灵10倍液或 10碱水(碳酸钠)、0.1l汞液、5Be石硫合剂。杨树溃疡病 14月上、中旬和7月下旬对新栽幼树进行树干涂白(石硫合剂、食盐、生石灰、水的比例为1:1:6:20)。防止病菌侵染发病。2发病期,用小刀将病斑刮除,然后用 40的福美砷 50 倍液、70的甲基托布津或 50的退菌特 100 倍液涂抹伤口或用50的代森铵200倍液、50的多菌灵400倍液、75百菌清400倍液喷施。杨树黑斑病 1冬季清除枯枝落叶。2造林密度不可过大。3发病初期每 1520 天喷药 1 次,可用 45代森锌、70甲基托布津 200 倍液,或 11200 波尔多液喷雾。杨树白粉病 1冬季清除落叶,并剪除有病枝梢,集中销毁,减少侵染来源。2林分栽植密度不要过大。对生长过密的幼林,结合抚育管理,整除林内的低侧枝或丛萌枝,促进通风透光,可减少白粉病的发生。3平衡施肥和灌溉,不可偏施氮肥,防止苗木徒长,易于感染病害。4发病初期用0.20.3度的石硫合剂防治,每半月一次,每次100 kg/667 m2,连续23次。夏季高温时喷石硫合剂易发生药害,可改喷 1波尔多液或 50可湿性退菌特 1 000 倍液。发病时,可喷洒 70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液,或25粉锈宁8001 000倍液。DB13/T 14092011 5 B B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杨树主要虫害防治 表B.1 杨树主要虫害防治 防治对象 防治方法 杨尺蠖 1、生物防治:保护利用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2、人工防治:秋后到翌年2 月,机耕翻地破坏越冬场所并杀死越冬蛹。成虫发生期可用黑光灯诱杀。3、化学防治:(1)雌成虫羽化初期,于树干基部喷洒辛硫磷、林丹等。(2)成虫出土前,在树干基部涂阿维菌素加废机油(120)药环,可有效阻杀上树雌成虫,且对路过的小幼虫及老熟幼虫均有良效。(3)幼虫发生期,喷施25灭蚴脲3号2 000倍液。美国白蛾 1、生物防治:在美国白蛾化蛹初期到化蛹盛期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寄生美国白蛾。用苏云金杆菌或美国白蛾病毒防治幼虫。2、人工防治:人工捕蛾,人工挖蛹,用高枝剪剪除网幕,集中烧毁。3、化学防治:幼龄幼虫期全树喷洒 20菊杀乳油2 000 倍液或灭幼脲3号2 000倍液防治。杨扇舟蛾 1、生物防治:产卵初期,50个/公顷放蜂点,放蜂量2511头/公顷。2、人工防治:人工收集地下落叶或秋冬季翻耕土壤,人工摘除虫苞和卵块,成虫羽化盛期应用杀虫灯诱杀等措施,降低虫口密度。3、化学防治:在幼虫3龄期前喷施生物农药和病毒防治,用药量Bt200亿国际单位/亩、青虫菌乳剂12亿孢子/ml。3龄后喷25灭幼脲800至1 000 倍液、阿维菌素6 0008 000倍、1.2烟参碱乳油1 0002 000倍、2.5敌杀死6 0008 000倍液等。白杨透翅蛾 1、生物防治:释放天敌或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成虫,有效降低白杨透翅蛾危害。2、人工防治:对引进或输出的苗木、插条等经仔细检验,及时剔除带虫瘿的栽植部位。结合抚育,当发现蛀屑和虫瘿等幼虫蛀害症状即时用刀削除。3、化学防治:成虫羽化盛期和幼虫孵化盛期,可树上喷施杀虫剂23 次,间隔期15 天左右。4、已蛀入枝干的幼虫,用80敌敌畏50倍液、或20吡虫啉200倍液,用针管注入蛀虫孔内,并用胶泥封堵虫孔,毒杀幼虫。天牛 1、生物防治:啮小蜂、花绒坚甲是天牛卵、幼虫的有效天敌,应加以保护或人工释放。2、人工防治:星天牛成虫飞翔力较弱,可在羽化盛期人工捕杀。自主干基部围绕树干用石灰水刷白可防止成虫产卵。在主干基部,发现有黄色泡沫状流胶的产卵刻槽后,可用木锤砸击卵槽,砸死其中的卵或初孵幼虫。3、桑天牛成虫有假死性,羽化盛期容易人工捕杀。幼虫危害期,用金属丝从新鲜排粪孔插入,刺杀蛀道内幼虫。亦可采用钩杀法防治,即用自行车钢丝等,对孔洞内的幼虫进行钩杀。4、化学防治:(1)用磷化锌12、草酸36、阿拉伯胶粉16、水36配制毒竹签插入新鲜排粪孔。(2)将虫粪清除后,用注射器将菊脂类药 3 000 倍等药液注入蛀道内或者直接将磷化铝片塞入蛀孔内,然后用棉球或湿泥堵塞孔洞。(3)将棉球浸上 DDV 等熏蒸性药剂,用镊子将药球推入孔洞。C 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