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150 B 52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 22/T 23812015 中华绒螯蟹盐碱沼泽生态养殖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cological culture in saline-alkali marsh of Chinese mitten-handed crab 2015-12-15发布 2016-01-25实施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2/T 23812015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富亿、李秀军、刘兴土、文波龙、李晓宇、韩忠海、王尚生。DB22/T 23812015 1 中华绒螯蟹盐碱沼泽生态养殖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华绒螯蟹盐碱沼泽生态养殖的养殖环境、基础设施、放养、养殖管理、捕捞和育肥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盐碱沼泽成蟹生态养殖,沼泽化盐碱湖泊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T 5065 无公害食品 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盐碱沼泽 saline-alkali marsh 水化学特征满足下列任意一项或多项指标的沼泽:a)盐度1.0 克/升;b)碳酸盐碱度10.0 毫摩尔/升;c)pH9.0。4 养殖环境 4.1 环境条件 交通便利,敌害生物少,沉水植物年平均生物量10克/平方米30克/平方米、底栖动物年平均生物量3克/平方米10克/平方米,有堤或便于筑堤,能避洪水和干旱。4.2 水质 水源水质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4.3 面积 每一个养殖单元750 亩3000亩。5 基础设施 DB22/T 23812015 2 5.1 生态沟 周围开挖宽10 米、深1.2 米的环沟,内部开挖宽3 米、深80 厘米的明水沟。明水沟与环沟相通,呈“田”字形布局。5.2 围堤 用环沟出土筑围堤,其高度应超过当地历史最高水位1米,堤内侧与环沟之间空出10 米15 米。5.3 进排水系统 进排水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a)畅通无阻;d)进、排水口建闸调控。5.4 防逃设施 5.4.1 围堤防逃围栏 选择厚度为0.05 毫米0.1 毫米、高度75 厘米的防老化塑料薄膜作为围栏材料。围堤上每隔1 米插入1 根高度为80 厘米的竹杆,塑料薄膜顶端用丝线连结,将塑料薄膜上沿固定在丝线上,塑料薄膜下沿埋入土中20 厘米。5.4.2 进排水口防逃设施 用双层聚乙烯网片封拦闸门,网上沿增设20 厘米高的围栏(参见5.4.1),网脚用石笼沉入泥中。6 放养 6.1 时间 4月中旬。6.2 密度 规格为160 只/千克200只/千克的扣蟹0.2千克/亩0.4千克/亩。6.3 扣蟹质量 应符合NY/T 5065的规定。6.4 扣蟹消毒 应符合NY/T 5065的规定。7 养殖管理 7.1 日常管理 沿四周巡逻,加强渔政管理。其它管理按NY/T 5065的规定。7.2 环境管理 DB22/T 23812015 3 及时捞出被蟹咬断而漂浮在水面的水草、死蟹以及蜕壳后留下的蟹壳。8 捕捞 8.1 时间 9月上旬。8.2 方法 地笼。9 育肥 9.1 对象 未达到性成熟的个体。9.2 水体 因地制宜,选择环沟等适宜的水体进行育肥。水深以50 厘米70 厘米为宜。9.3 防逃 同5.4.1。9.4 密度 应不超过5 千克/立方米。9.5 投喂 9.5.1 饲料种类 野杂鱼虾、玉米、高粱等或人工配合饲料。9.5.2 投喂方法 清晨、傍晚各投喂1 次,以投喂2 小时后或第二天清晨没有剩料为宜。10 成蟹运输 应符合NY/T 5065的规定。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