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粘胶、棉、腈纶、涤纶五组分混纺产品纤维含量的测定DB13/T 1353-2010.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毛、粘胶、棉、腈纶、涤纶五组分混纺产品纤维含量的测定DB13/T 1353-2010.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毛、粘胶、棉、腈纶、涤纶五组分混纺产品纤维含量的测定DB13/T 1353-2010.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毛、粘胶、棉、腈纶、涤纶五组分混纺产品纤维含量的测定DB13/T 1353-2010.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毛、粘胶、棉、腈纶、涤纶五组分混纺产品纤维含量的测定DB13/T 1353-2010.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毛、粘胶、棉、腈纶、涤纶五组分混纺产品纤维含量的测定DB13/T 1353-2010.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59.060.01 W 50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 13/T 13532010 毛、粘胶、棉、腈纶、涤纶五组分混纺产品纤维含量的测定 2010-12-28发布 2011-01-20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3/T 13532010 I 前 言 本标准根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北省纤维检验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羊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金淑娟、吴丽、李雪英。DB13/T 13532010 1 毛、粘胶、棉、腈纶、涤纶五组分混纺产品纤维含量的测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毛、粘胶、棉、腈纶、涤纶五组分混纺产品纤维含量测定的原理、试剂和仪器、方法和步骤、结果计算等要求。本标准仅适用于纤维成分为毛、粘胶、棉、腈纶、涤纶五组分混纺产品纤维含量的测定。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910.12009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部分:试验通则 GB/T 2910.42009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4部分:某些蛋白质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次氯酸盐法)GB/T 2910.62009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6部分:粘胶纤维、某些铜氨纤维、莫代尔纤维或莱塞尔纤维与棉的混合物(甲酸/氯化锌法)GB/T 2910.112009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 11 部分:纤维素纤维与聚酯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GB/T 2910.122009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 12 部分:聚丙烯腈纤维、某些改性聚丙烯腈纤维、某些含氯纤维或某些弹性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甲基甲酰胺法)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FZ/T 010532007 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标识 3 原理 混合物的组分经过定性鉴别后,用适当的预处理方法去除非纤维物质,选择适当的试剂,把混合物中某一个或几个组分纤维溶解,从溶解失重或剩余纤维的质量计算出各组分纤维的质量百分率。4 试剂 所用的试剂均为分析纯,所用水为三级水。试剂配制参照GB/T 2910.12009有关章节。4.1 石油醚,镏程为(4060)4.2 碱性次氯酸钠溶液(0.91.1)mol/L 4.3 甲酸/氯化锌 4.4 75硫酸溶液 4.5 二甲基甲酰胺 DB13/T 13532010 2 5 仪器 5.1 索氏萃取器 5.2 恒温水浴锅 5.3 真空抽气泵 5.4 分析天平:精度为 0.0002 g 5.5 电热鼓风烘箱:能保持温度为(1053)5.6 干燥器:装有变色硅胶 5.7 具塞三角烧瓶:容量不小于 250 mL,5.8 玻璃砂芯漏斗:容量为(3050)mL 微孔直径为(90150)m的烧结式圆形过滤坩埚。5.9 常规玻璃仪器。6 取样和样品预处理 所取样品应有代表性。样品预处理按 GB/T 2910.1 中规定的方法进行。7 样品制备 将预处理后的样品放入已恒重的称量瓶内,于(1053)烘箱中烘至恒重。分别称取 3 份(12)g 样品,两份做平行试验,一份备用。试样如为织物,应剪为 55 mm 的碎块,纱线则剪成 1 cm长。8 试验步骤 将已知重量的试样,先用碱性次氯酸钠溶液从试样中溶解羊毛纤维,剩余涤纶、棉、腈纶、粘胶四种纤维(依照 GB/T 2910.42009)。烘干称重后用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从剩余四种纤维中溶解腈纶纤维,剩余涤纶、棉和粘胶三种纤维(依照 GB/T 2910.122009)。烘干称重后再用甲酸/氯化锌溶液溶解粘胶纤维,剩余涤纶和棉两种纤维(依照 GB/T 2910.62009)。再烘干称重后用 75硫酸溶液溶解棉纤维剩余涤纶纤维(依照 GB/T 2910.112009)。9 分析结果的计算 9.1 纤维含量净干百分率(%)1P=)P P P(P-1005 4 3 2+5P=1004 4md r 4P=53 3100 Pmd r(1)3P=100 1003 3 2 2 md rmd r 2P=100 1002 2 1 1 md rmd r 式中:1P A纤维净干百分率,;DB13/T 13532010 3 2P B纤维净干百分率,;3P C纤维净干百分率,;4P D纤维净干百分率,;5P E纤维净干百分率,;m试样预处理后的干重,g;1r 试样经第一种试剂处理,去除A纤维后,剩余纤维干重,g;2r 试样经第二种试剂处理,去除B纤维后,剩余纤维干重,g;3r 试样经第三种试剂处理,去除C纤维后,剩余纤维干重,g;4r 试样经第四种试剂处理,去除D纤维后,剩余纤维干重,g;1d 试样经第一种试剂处理,剩余纤维重量变化的修正系数;2d 试样经第二种试剂处理,剩余纤维重量变化的修正系数;3d 试样经第三种试剂处理,剩余纤维重量变化的修正系数;4d 试样经第四种试剂处理,剩余纤维重量变化的修正系数。9.2 结合公定回潮率的纤维含量百分率(%)AP=1001001100110011001100a1100a1554433221111+aPaPaPaP PP(2)BP=1001001100110011001100a1100a1554433221122+aPaPaPaP PP CP=1001001100110011001100a1100a1554433221133+aPaPaPaP PP DB13/T 13532010 4 DP=1001001100110011001100a1100a1554433221144+aPaPaPaP PP EP=1001001100110011001100a1100a1554433221155+aPaPaPaP PP 式中:AP A纤维结合公定回潮率的含量百分率,;BP B纤维结合公定回潮率的含量百分率,;CP C纤维结合公定回潮率的含量百分率,;DP D纤维结合公定回潮率的含量百分率,;EP E纤维结合公定回潮率的含量百分率,;1P A纤维净干百分率,;2P B纤维净干百分率,;3P C纤维净干百分率,;4P D纤维净干百分率,;5P E纤维净干百分率,;1a A纤维公定回潮率,;2a B纤维公定回潮率,;3a C纤维公定回潮率,;4a D纤维公定回潮率,;5a E纤维公定回潮率,。其中:d1=1.01 d2=1.02 d3=1.00 d4=1.00 DB13/T 13532010 5 10 试验结果 两平行试验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 1,以两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做最终结果,若两次试样测得结果的绝对差值大于大于 1时,应进行第三个试验,试验结果以三次试验平均值表示,试验结果计算至小数点后两位,取舍到一位小数,取舍数值按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标准规定进行。11 实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a)采用本标准方法;b)混合物的全部组分或者单一组分的测定结果;c)如果用特殊预处理去除浆料或整理剂则要详细说明;d)结果及其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e)注明上述结果基于:净干质量百分率;结合公定回潮率的百分率;包括公定回潮率和预处理中纤维损失的百分率;包括公定回潮率和非纤维物质除去率的百分率。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