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薯杆(渣)栽培食用菌技术规程DB35/T 1159-2011.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木薯杆(渣)栽培食用菌技术规程DB35/T 1159-201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木薯杆(渣)栽培食用菌技术规程DB35/T 1159-201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木薯杆(渣)栽培食用菌技术规程DB35/T 1159-2011.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木薯杆(渣)栽培食用菌技术规程DB35/T 1159-2011.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木薯杆(渣)栽培食用菌技术规程DB35/T 1159-2011.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35.180 L73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11592011 木薯秆(渣)栽培食用菌技术规程 2011-07-01发布 2011-10-01实施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5/T 11592011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福建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本标准起草单位:大田县天蕈食用菌研究所、三明市食用菌技术推广站、大田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传森、苏启苞、王建宝、刘叶高、苏再德。DB35/T 11592011 1 木薯秆(渣)栽培食用菌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木薯秆(渣)栽培食用菌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要求、原料要求、栽培工艺、栽培管理、采收等。本标准适用于木薯秆(渣)栽培金针菇、杏鲍菇、真姬菇、毛木耳、黑木耳、平菇等食用菌的人工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9687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 9688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 5358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 DB35/T 552-2004 无公害食用菌栽培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木薯秆屑 木薯(Manihot utilissima)收获块根后的茎秆部分为木薯秆,木薯秆经粉碎后的颗粒状粉屑称木薯秆屑。3.2 木薯渣 木薯块根经手工或机械磨碎取粉后的剩余残渣。4 环境条件要求 4.1 产地要求 DB35/T 11592011 2 栽培场地周围应无工矿企业污染源、无生活垃圾和有害废弃物填埋场,环境安全卫生、交通、水电便利,能够方便作业。产地应符合NY 5358规定要求。4.2 培养室要求 培菌室环境卫生,具备干燥、防潮、避光、通风、保温、防虫、防鼠等条件。4.3 出菇房要求 出菇房环境卫生,具备保温、保湿、通风,遮阳、防雨、防虫、防鼠等条件。5 原料要求 5.1 木薯秆屑、木薯渣要求 要求新鲜、无虫、无霉、无异味。5.2 其它原辅材料 其它原料应符合NY 5099规定的要求。6 栽培工艺 6.1 栽培配方 金针菇、杏鲍菇、真姬菇、毛木耳、黑木耳、平菇栽培配方参见附录A。6.2 菌种选择 6.2.1 应使用具有菌种生产经营资质的单位供应的菌种。6.2.2 应选择优良菌株。菌种要菌龄适中,菌丝健壮有力,无杂菌、虫源污染。6.2.3 母种、原种、栽培种选择常规配方、常规方法制作,应符合 NY/T 528规定的要求。6.3 培养基制作 6.3.1 木薯秆、木薯渣粉碎 6.3.1.1 木薯秆粉碎 木薯收获后,除去带土部分,自然条件下连秆带叶晒至半成干或全干,然后进行粉碎。粉碎颗粒粗细3 mm5 mm。木薯秆屑七成干可用于生产。未干的木薯秆屑需晒干、防霉变,包装、贮藏备用。6.3.1.2 木薯渣粉碎 木薯渣经晒干后过筛,将颗粒较大,直径超过6 mm的木薯渣用粉碎机粉碎,再用于生产。6.3.2 木薯秆屑、木薯渣处理 6.3.2.1 木薯秆处理 在制作培养基之前,木薯秆屑置水池中浸泡1 h2 h,或加水堆置预湿5 h6 h,使其吸足水分至木薯秆屑颗粒内有水渍。DB35/T 11592011 3 6.3.2.2 木薯渣处理 在制作培养基之前,木薯渣加水堆置预湿1 h2 h。6.3.3 原辅材料拌匀 木薯秆屑、木薯渣与其它原辅材料拌匀,调节水分至适宜,用水应符合GB 5749规定的要求。6.3.4 栽培容器 根据不同栽培种类,选用不同规格聚乙烯或聚丙烯折角塑料袋装袋,塑料袋符合GB 9687、GB 9688规定的要求。6.3.5 装袋 装袋要求装紧、压实。6.4 灭菌与冷却 采用高压灭菌或常压灭菌,常压灭菌一般100保持12 h16 h,高压灭菌一般在压力1.5 kg/cm2保持2 h2.5 h。灭菌后的栽培袋移放到预先消毒的冷却室或接种室中,待冷却至室温以下接种。6.5 接种 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7 栽培管理 7.1 菌丝培养 7.1.1 做好培菌室环境卫生 培菌前应预先打扫卫生和消毒,培菌期间应保持培菌室环境卫生。7.1.2 查菌除杂 培菌期间应查菌除杂,被杂菌污染的菌袋应及时有效隔离处理。7.1.3 培菌管理 培菌管理过程根据不同食用菌种类菌丝生长条件,控制好培菌室的温度、空气湿度、光线和O2。相关种类食用菌菌丝生长条件参见附录B。7.2 出菇管理 7.2.1 做好出菇房环境卫生。其工作内容有:a)栽培前应预先打扫卫生、消毒出菇房。b)每次采菇后应清除栽培料上残根和地面上掉落的菇体。c)每批食用菌生产完毕,应及时清理废菌料和菇房,重新消毒出菇房。7.2.2 催菇 DB35/T 11592011 4 菌丝生长达生理成熟,进行降低温度、增加湿度、光线刺激等方法催菇。判断菌丝达到生理成熟依据有:a)培菌时间:一般种类培菌时间要 30 d45 d,其中真姬菇要 70d90d;b)菌袋性状:手摸菌袋有弹性。7.2.3 出菇 出菇管理过程根据不同食用菌种类子实体生长条件,控制好出菇房温度、空气湿度、光线、CO2和O2。相关种类食用菌子实体生长条件参见附录C。7.2.4 病虫害防治 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措施做好防虫、防病,应符合DB35/T 552-2004第7章中规定的病虫害防治要求。8 采收 子实体成熟,孢子未弹射,根据市场需求标准采收。DB35/T 11592011 5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部分食用菌栽培配方 A.1 金针菇栽培配方。可选配方有:a)木薯秆屑 33%、棉籽壳 38%、麸皮 25%、玉米粉 3%、石膏 1%,含水量 60%65%;b)木薯秆屑 38%、杂木屑 31%、麸皮 25%、玉米粉 5%、石膏 1%,含水量 60%65%。A.2 杏鲍菇栽培配方。可选配方有:a)木薯秆屑 35%、木薯渣 35%、黄豆粉 4%、麸皮 25%、碳酸钙 1%,含水量 65%;b)木薯秆屑 30%、木薯渣 20%、棉籽壳 25%、麸皮 20%、玉米粉 3.5%、碳酸钙 1.5%,含水量 65%。A.3 真姬菇栽培配方。可选配方有:a)木薯秆屑 35%、木薯渣 40%、麸皮 20%、玉米粉 4%、碳酸钙 1%,含水量 65%;b)木薯秆屑 28%、木薯渣 31%、棉籽壳 20%、麸皮 20%、碳酸钙 1%,含水量 65%。A.4 毛木耳栽培配方。可选配方有:a)木薯秆屑 45%、杂木屑 45%、麸皮 6%、黄豆粉 2%、碳酸钙 2%,含水量 55%60%;b)木薯秆屑 47%、杂木屑 40%、麸皮 10%、石膏 1%、碳酸钙 2%,含水量 55%60%。A.5 黑木耳栽培配方。可选配方有:木薯秆屑21%、木薯渣42%、杂木屑21%、麸皮13%、糖1%、碳酸钙2%,含水量55%60%。A.6 凤尾菇栽培配方。可选配方有:a)木薯秆屑 50%、杂木屑 35%、麸皮 10%、黄豆粉 2.5%、碳酸钙 2.5%,含水量 60%65%;b)木薯秆屑 35%、杂木屑 50%、麸皮 10%、黄豆粉 2.5%、碳酸钙 2.5%,含水量 60%65%。DB35/T 11592011 6 B B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部分食用菌菌丝生长条件 B.1 部分食用菌菌丝生长条件,见表B.1。表B.1 食用菌菌丝生长条件 种类 培菌室温度 空气湿度 光线 O2 金针菇 18 20 70%避光黑暗 充足 杏鲍菇 20 28 70%左右 避光黑暗 充足 真姬菇 18 25 70%左右 避光黑暗 充足 毛木耳 20 26 70%左右 弱光避光 充足 黑木耳 15 22 70%避光黑暗 充足 平 菇 13 27 70%弱光避光 充足 DB35/T 11592011 7 C C 附 录 C(资料性附录)部分食用菌子实体生长条件 C.1 部分食用菌子实体生长条件,见表C.1。表C.1 食用菌子实体生长条件 种类 培菌室温度 空气湿度 光线 CO2和O2 金针菇 12 15 85%90%微弱光或黑暗 CO2浓度5000 ml/m36000 ml/m3 杏鲍菇 13 16 85%90%散射光500 lx1000 lx CO2浓度2000 ml/m3 真姬菇 12 15 85%90%散射光300 lx500 lx CO2浓度1000ml/m3 毛木耳 15 23 85%95%散射光、不能有直射光 充足 黑木耳 16 20 85%95%散射光500 lx1250 lx 充足 平 菇 15 20 85%95%散射光200 lx2000 lx 充足 _ DB35/T 11592011 福建省地方标准 木薯秆(渣)栽培食用菌技术规程 DB35/T 11592011*2011年 9月第一版 2011年 9月第一次印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