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绿色生产技术规程DB3212/T 2079—2024.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绿色生产技术规程DB3212/T 2079—202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绿色生产技术规程DB3212/T 2079—202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绿色生产技术规程DB3212/T 2079—202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绿色生产技术规程DB3212/T 2079—202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绿色生产技术规程DB3212/T 2079—202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0 2 1D B 3212泰 州 市 地 方 标 准D B 3 2 1 2/T 2 0 7 9 2 0 2 42 0 2 4-0 4-1 1 发 布鲜 食 玉 米-鲜 食 大 豆 带 状 复 合 种 植 绿 色生 产 技 术 规 程T e c h n i c a l o r d e r f o r g r e e n p l a n t i n g o f f r e s h m a i z e/f r e s h s o y b e a n s t r i pi n t e r c r o p p i n g2 0 2 4-0 5-1 1 实 施发 布I C S 6 5.0 2 0.2 0C C S B 3 0泰 州 市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D B 3 2 1 2/T 2 0 7 9 2 0 2 4I前 言本 文 件 按 照 G B/T 1.1 2 0 2 0 标 准 化 工 作 导 则 第 1 部 分:标 准 化 文 件 的 结 构 和 起 草 规 则 的 规定 起 草。本 文 件 由 泰 兴 市 农 业 农 村 局 提 出。本 文 件 由 泰 州 市 农 业 农 村 局 归 口 并 组 织 实 施 与 监 督。本 文 件 主 要 起 草 单 位:泰 兴 市 农 业 科 学 研 究 所。本 文 件 主 要 起 草 人:苏 彩 霞、栾 春 荣、张 旭、袁 晓 青、朱 展 飞、胡 静 怡、常 亚 芸、刘 明 义、洪 斌。D B 3 2 1 2/T 2 0 7 9 2 0 2 41鲜 食 玉 米-鲜 食 大 豆 带 状 复 合 种 植 绿 色 生 产 技 术 规 程1 范 围本 文 件 规 定 了 鲜 食 玉 米-鲜 食 大 豆 带 状 种 植 绿 色 生 产 技 术 规 程 的 术 语 和 定 义、产 地 环 境、区 域 种 植模 式、选 种、地 块 选 择 与 耕 整 土 地、田 间 管 理、适 时 采 收、创 建 生 产 档 案 等 内 容。本 文 件 适 用 于 泰 州 地 区 鲜 食 玉 米-鲜 食 大 豆 带 状 种 植 绿 色 栽 培 生 产,生 态 条 件 相 近 地 区 可 参 照 推 广应 用。2 规 范 性 引 用 文 件下 列 文 件 中 的 内 容 通 过 文 中 的 规 范 性 引 用 而 构 成 本 文 件 必 不 可 少 的 条 款。其 中,注 日 期 的 引 用 文 件,仅 该 日 期 对 应 的 版 本 适 用 于 本 文 件;不 注 日 期 的 引 用 文 件,其 最 新 版 本(包 括 所 有 的 修 改 单)适 用 于 本文 件。G B 4 4 0 4.1 2 0 0 8 粮 食 作 物 种 子 第 1 部:禾 谷 类G B 4 4 0 4.2 2 0 1 0 粮 食 作 物 种 子 第 2 部:豆 类N Y/T 3 9 1 绿 色 食 品 产 地 环 境 技 术 条 件N Y/T 3 9 3 绿 色 食 品 农 药 使 用 准 则N Y/T 3 9 4 绿 色 食 品 肥 料 合 理 使 用 准 则N Y/T 5 2 5 有 机 肥 料3 术 语 和 定 义下 列 术 语 和 定 义 适 用 于 本 文 件。3.1鲜 食 玉 米-鲜 食 大 豆 带 状 复 合 种 植 f r e s h m a i z e/f r e s h s o y b e a n s t r i p c o m p o u n d p l a n t i n g鲜 食 玉 米、鲜 食 大 豆 采 用 带 状 间 作 或 套 种,充 分 利 用 边 行 优 势,年 际 间 交 替 轮 作,达 到 适 应 作 物 间和 谐 共 生 的 一 季 双 收 种 植 模 式。3.2分 带 轮 作 z o n i n g r o t a t i o n在 鲜 食 玉 米-鲜 食 大 豆 带 状 复 合 种 植 中,第 一 年 鲜 食 玉 米、鲜 食 大 豆 按 一 定 行 比 分 带 间 作 或 套 种;第 二 年 在 上 年 鲜 食 玉 米 茬 口 上 种 大 豆,在 上 年 大 豆 茬 口 上 种 玉 米,实 现 鲜 食 玉 米、鲜 食 大 豆 带 间 轮 作。4 产 地 环 境 要 求应 选 择 地 势 平 坦、排 灌 良 好、地 下 水 位 较 低、土 层 深 厚、疏 松 肥 沃 的 沙 壤 土 田 块,产 地 环 境 应 符 合N Y/T 3 9 1 的 要 求。5 区 域 种 植 模 式主 要 种 植 模 式 有 四 种:a)鲜 食 春 玉 米-鲜 食 春 大 豆 带 状 间 作;b)鲜 食 夏 玉 米-鲜 食 夏 大 豆 带 状 间 作;c)鲜 食 秋 玉 米-鲜 食 秋 大 豆 带 状 间 作;d)(鲜 食 春 玉 米-鲜 食 春 大 豆)(鲜 食 秋 玉 米-鲜 食 秋 大 豆)带 状 间 作(一 年 4 熟)。D B 3 2 1 2/T 2 0 7 9 2 0 2 426 选 种6.1 品 种 选 择6.1.1 鲜 食 玉 米 品 种 选 择选 用 株 型 紧 凑、熟 期 适 中、抗 病 性 强、抗 倒 伏、耐 密 植、适 宜 本 地 种 植 的 高 产 多 抗 品 种。6.1.2 鲜 食 大 豆 品 种 选 择选 用 高 产、耐 荫、抗 病、抗 倒 伏、有 限 或 亚 有 限 结 荚 型 习 性、适 宜 本 地 种 植 的 大 豆 品 种。6.2 种 子 准 备播 种 前 选 用 质 量 符 合 G B 4 4 0 4.1-2 0 0 8 中 4.2.2 要 求 的 玉 米 大 田 用 种 种 子,按 1.5 k g/亩 2 k g/亩 准 备;选 用 质 量 符 合 G B 4 4 0 4.2 1-2 0 1 0 中 4.2.1 要 求 的 大 豆 大 田 用 种 种 子,按 4 k g/亩 5 k g/亩 准备。7 地 块 选 择 与 耕 整 土 地选 择 在 肥 力 中 等(即:适 度 的 有 机 质 含 量 3%左 右、适 中 的 全 氮 量 和 有 效 磷 含 量 5 m g/k g 至 1 5 m g/k g、孔 隙 度 和 质 地 中 等 水 平)以 上 且 集 中 连 片 的 地 块,p H 中 性,选 择 的 地 块 宽 度 应 在 8 米 以 上,地 势 相 对平 坦,播 前 精 细 整 地 作 畦,在 田 面 开 出“边 沟”和“十 字 沟”,方 便 排 水。8 播 种8.1 播 种 期3 月 下 旬 至 4 月 上 旬 春 播,宜 早 播,避 开 花 期 与 梅 雨 季 碰 头 风 险;6 月 中、下 旬 夏 播,避 开 花 期 和苗 期 芽 涝;7 月 中 旬 秋 播,最 晚 不 应 迟 于 8 月 底 播 种,防 止 后 期 低 温 导 致 灌 浆 提 前 终 止。8.2 种 子 处 理8.2.1 晒 种晴 好 天 气,将 选 好 的 种 子 放 在 阳 光 下 晒 种 1 d 2 d。8.2.2 药 剂 拌 种根 据 大 豆、玉 米 的 土 传 病 害 和 苗 期 病 虫 害 发 生 情 况,选 择 适 宜 的 药 剂 拌 种(详 见 表 1)。表 1 玉 米-大 豆 种 子 药 剂 拌 种 处 理 技 术 推 荐 表作物预防的主要病虫害推荐药剂每 1 0 k g 干种子所需备注药剂计量/m L 兑水量/m L大豆 根腐病6 2.5 克/升精甲 咯菌腈悬浮种衣剂 3 0 4 0 2 0 6 0将药浆与种子充分搅拌,直到药液均匀分布到种子表面,晾干后即可。配制好的拌种药液应在 2 4 小时内使用,以避免产生沉淀影响使用。1 1%氟环 咯 精甲种子处理悬浮剂 2 0 4 0 3 0 6 0玉米茎基腐病3 5 克/升咯菌 精甲霜悬浮种衣剂 1 0 1 5 9 0 1 3 51 8%噻灵 咯 精甲种子处理悬浮剂 1 0 2 0 8 0 2 0 04%精甲 咯菌腈种子处理悬浮剂 1 0 1 5 1 0 0 2 0 0丝黑穗病 2 1%戊唑 吡虫啉悬浮种衣剂 4 0 8 0 1 5 0 2 0 0地下害虫、草地贪夜蛾、粘虫、蚜虫等4 0%溴酰 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 3 0 6 0 8 0 2 0 05 0%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 3 8 5 0 8 0 2 0 06 0 0 克/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 2 0 6 0 2 0 03 5%噻虫嗪悬浮种衣剂 4 0 6 0 2 0 0D B 3 2 1 2/T 2 0 7 9 2 0 2 438.3 田 间 配 置 与 合 理 密 度田 间 配 置 模 式 推 荐 宜 采 取 玉 米:大 豆=2:4 和 玉 米:大 豆=2:3 的 宽 窄 带 状 复 合 种 植 模 式(具 体 栽 培规 格 详 见 表 2)。表 2 大 豆-玉 米 带 状 复 合 种 植 技 术 模 式 栽 培 规 格田间配制模式行距/c m一个完整带幅/c m株距/c m 密度(株/亩)玉豆 玉玉 豆豆 玉米 大豆 玉米 大豆玉米:大豆=2:3 6 0 7 0 4 0 3 0 4 0 2 0 0 2 4 0 1 2 1 5 9 1 0 4 0 0 0 9 0 0 0玉米:大豆=2:4 6 0 7 0 4 0 3 0 2 5 0 2 7 0 1 0 8 1 0 4 1 0 0 7 8 0 0(注:玉米:大豆=2:4 的模式即:以 2 行玉米间作 4 行大豆为一个完整带,宽窄行种植,窄行为 2 行玉米,宽行内种植 4 行大豆;玉米:大豆=2:3 模式即:以 2 行玉米间作 3 行大豆为一个完整带,宽窄行种植,窄行为 2 行玉米,宽行内种植 3 行大豆。)8.4 播 种 方 式采 用 玉 米 带 和 大 豆 带 分 别 开 沟 条 播 或 穴 播,其 中 玉 米 可 采 取 直 播 或 者 育 苗 移 栽 的 方 式 播 种,大 豆 采取 直 播 方 式 播 种,播 种 尺 寸 详 见 表 2。9 田 间 管 理9.1 防 除 杂 草在 大 豆、玉 米 带 状 复 合 种 植 模 式 下,因 两 种 作 物 种 类 不 同,化 学 除 草 方 式 宜 选 择 芽 前 土 壤 封 闭 处 理,选 用 9 6%精 异 丙 甲 草 胺 6 0 m L/亩 8 5 m L/亩 或 7 2%异 丙 甲 草 胺 1 0 0 m L/亩 1 5 0 m L/亩 进 行 播 后 苗 前土 壤 喷 雾。施 药 时 注 意 药 量 准 确,做 到 均 匀 喷 洒,应 在 无 风 无 雨 喷 细 雾,避 免 雾 滴 飘 移,危 害 周 围 作 物。9.2 科 学 施 肥肥 料 施 用 应 符 合 N Y/T 3 9 4 和 N Y/T 5 2 5 中 的 规 定。9.2.1 玉 米 施 肥玉 米 带 宜 保 证 单 株 施 肥 量 与 净 作 玉 米 相 同。施 用 玉 米 专 用 缓 控 释 肥,一 次 性 作 基 肥 在 玉 米 行 间 施 用,后 期 视 长 势 补 施 叶 面 肥。玉 米 底 肥 每 亩 施 纯 氮 肥 5 k g 7 k g,五 氧 化 二 磷 6 k g 8 k g、氧 化 钾 6 k g 8 k g,攻 穗 肥 每 亩 施 纯 氮 肥 7 k g 9 k g。9.2.2 大 豆 施 肥大 豆 带 施 足 基 肥,不 宜 在 大 豆 带 追 施 肥 料。采 用 有 机 肥 料 和 氮 磷 钾 元 素 肥 料 配 合 施 用,并 与 钼、硼等 微 量 元 素 肥 料 合 理 搭 配。在 中 等 肥 力 耕 地 上,每 亩 施 复 合 肥(氮:磷:钾=1 5:1 5:1 5)或 复 混 肥 1 5 k g 2 0 k g,复 合 肥 品 种 宜 选 用 缓 释 肥,缺 钼 的 土 壤 用 钼 酸 铵 2 k g/亩,缺 硼 的 土 壤 加 硼 砂 0.4 k g/亩 0.6 k g/亩,作 基 肥 一 次 性 施 用。9.3 病 虫 害 绿 色 防 控坚 持“预 防 为 主,综 合 防 治”策 略,按 照“农 业 防 治、物 理 防 治、生 物 防 治 为 主,化 学 防 治 为 辅”的 植 保 方 针,优 先 采 用 农 业 防 治、物 理 防 治 和 生 物 防 治 等 措 施,化 学 防 治 应 按 照 G B 4 2 8 5、G B/T 8 3 2 1的 规 定 进 行。9.3.1 主 要 病 虫 害9.3.1.1 玉 米 主 要 病 虫 害:地 老 虎、蛴 螬、玉 米 螟、草 地 贪 夜 蛾、茎 基 腐 病、纹 枯 病、叶 斑 病、锈 病等。9.3.1.2 大 豆 主 要 病 虫 害:地 老 虎、蛴 螬、大 豆 天 蛾、豆 荚 螟、斜 纹 夜 蛾、蚜 虫、斑 潜 蝇、根 腐 病、叶 斑 病、锈 病 等。9.3.2 防 治 方 法D B 3 2 1 2/T 2 0 7 9 2 0 2 449.3.2.1 农 业 防 治深 耕 晒 垡,培 育 壮 苗,创 造 适 宜 的 生 长 环 境 条 件,加 强 中 耕 除 草,清 洁 田 园。9.3.2.2 物 理 防 治害 虫 成 虫 羽 化 期 采 用 智 能 可 控 多 波 段 L E D 杀 虫 灯 进 行 诱 杀,每 2 0 亩 安 装 1 台 2 台 杀 虫 灯;应 用诱 捕 器、食 诱 剂 诱 杀 玉 米 螟、斜 纹 夜 蛾、草 地 贪 夜 蛾 等 成 虫,干 扰 交 配,降 低 成 虫 数 量,减 少 落 卵 量,集 中 连 片 种 植 区 亩 用 诱 捕 器 1 个 2 个。9.3.2.3 生 物 防 治在 害 虫 成 虫 羽 化 高 峰 期,每 亩 释 放 2 袋 松 毛 虫 赤 眼 蜂 和 2 茧 周 氏 啮 小 蜂,对 防 治 玉 米 螟、粘 虫、草地 贪 夜 蛾 效 果 较 好。9.3.2.4 化 学 防 治9.3.2.4.1 农 药 施 用 准 则使 用 农 药 时,应 控 制 药 剂 的 剂 量、用 药 次 数 和 安 全 间 隔 期,做 到 多 种 害 虫 或 病 害 兼 治,使 用 农 药 的准 则 与 注 意 事 项 应 符 合 N Y/T 3 9 3、G B/T 8 3 2 1 的 相 关 规 定,注 意 交 替 用 药,合 理 混 用。9.3.3.4.2 主 要 病 虫 害 防 治 方 法主 要 病 虫 害 防 治 方 法 见 表 3。表 3 玉 米-大 豆 带 状 复 合 种 植 技 术 主 要 病 虫 害 防 治 方 法作物 病/虫害 防治适期 防治方法鲜食玉米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等食叶害虫害虫卵孵高峰期或 1、2 龄幼虫期低密度虫口区域:采用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等生物制剂按相应的使用方法进行早期防治。对虫口密度高、集中连片发生区域:实施统防统治、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控,选用乙基多杀菌素、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氯虫 高氯氟等药剂并按相应的使用方法进行防治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害虫 1、2 龄幼虫期选用晶体敌百虫药液按相应的使用方法兑水灌根或拌入炒香的米糠或麦麸制成毒饵于晴天傍晚撒施于作物畦面茎基腐病 发病初期 选用噻霉酮、噻唑锌等药剂按相应使用方法配成药液灌根或喷淋植株茎基部。叶斑病发病初期、病叶率达 2 0%选用苯醚甲环唑、烯唑醇、吡唑醚菌酯、肟菌 戊唑醇、丙环 嘧菌酯等药剂并按相应的使用方法进行防治,每 7 d 1 0 d 防治一次,连续防治 2 次 3次。纹枯病 发病初期选用多菌灵、菌核净、烯唑醇、井冈霉素、甲基托布津、等药剂并按相应的使用方法进行防治,隔 7 d 1 0 d 再喷一次,连续防治 2 次。锈病 发病初期选用三唑酮、硫磺悬浮剂、烯唑醇、代森锰锌、粉锈灵、百菌清等药剂并按相应的使用方法喷雾防治。鲜食大豆大豆天蛾、斜纹夜蛾、豆荚螟等食叶害虫卵孵化高峰期或低龄幼虫期选用苏云金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金龟子绿僵菌、氯虫苯甲酰胺、氯虫 高氯氟、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并按相应的使用方法喷雾防治。蚜虫、斑潜蝇低龄若(幼)虫期选用金龟子绿僵菌、乙基多杀菌素等并按相应的使用方法喷雾防治。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害虫 1、2 龄幼虫期选用晶体敌百虫药液兑水灌根或拌入炒香的米糠或麦麸制成毒饵于晴天傍晚撒施于作物畦面根腐病 发病初期选用宁南霉素、甲霜 噁霉灵、噻霉酮等药剂按相应使用方法配成药液灌根或喷淋植株茎基部锈病、叶斑病 发病初期选用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唑醚 氟环唑、代森锰锌、粉锈灵、百菌清等药剂并按相应的使用方法喷雾防治。D B 3 2 1 2/T 2 0 7 9 2 0 2 451 0 适 时 采 收1 0.1 鲜 食 玉 米 采 收甜 玉 米 在 吐 丝 授 粉 后 2 0 d 2 2 d,糯 玉 米 在 吐 丝 后 2 0 d 2 4 d 为 适 宜 的 采 收 期,生 产 上 应 根 据 不同 植 株 的 成 熟 度 进 行 分 期 采 收,正 常 情 况 下 采 收 三 次 为 宜。春 播 玉 米 采 收 期 正 值 高 温 季 节,适 宜 的 采 收期 略 短,秋 播 情 况 下 采 收 期 正 值 凉 爽 季 节,适 宜 的 采 收 期 略 长。1 0.2 鲜 食 大 豆 采 收鲜 食 大 豆 一 般 在 开 花 后 6 5 d 左 右,全 株 有 8 0%的 豆 荚 籽 粒 处 于 鼓 粒 足 期-初 熟 前 期 时 为 适 宜 采 摘 期,鲜 荚 采 收 后 应 及 时 运 输 上 市。1 1 创 建 生 产 档 案对 生 产 全 过 程 进 行 记 录,生 产 档 案(参 考 附 录 A)保 存 2 年 以 上。D B 3 2 1 2/T 2 0 7 9 2 0 2 46附 录 A(资 料 性)鲜 食 玉 米-鲜 食 大 豆 带 状 复 合 种 植 生 产 管 理 档 案表 A 给 出 了 鲜 食 玉 米-鲜 食 大 豆 带 状 复 合 种 植 生 产 管 理 档 案 的 示 例。表 A 鲜 食 玉 米-鲜 食 大 豆 带 状 复 合 种 植 生 产 管 理 档 案种植模式:产地:档案号:品种名称种植面积种植户责任人项目 情况说明(品名、用量、稀释倍数)播前准备选种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地块选择与耕整土地播种播种期种子处理田间配置与合理密度播种方式田间管理防除杂草科学施肥鲜食玉米鲜食大豆病虫害防控鲜食玉米鲜食大豆鲜食玉米 鲜食大豆适时采收采收时间采收批次数量(k g)检测结果检测人员处理结果备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