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猪沟谷养殖模式技术规程DB54/T 0351-2024.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藏猪沟谷养殖模式技术规程DB54/T 0351-202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藏猪沟谷养殖模式技术规程DB54/T 0351-202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藏猪沟谷养殖模式技术规程DB54/T 0351-202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藏猪沟谷养殖模式技术规程DB54/T 0351-202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藏猪沟谷养殖模式技术规程DB54/T 0351-202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65.020.30CCS B 4354西 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DB54/T 03512024 藏猪沟谷养殖模式技术规程 2024-04-21发布 2024-05-21实施西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54/T 03512024I目 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技术要求.15 饲养管理.36 生产记录.57 档案管理.5附录A(资料性)生产统计表.6DB54/T 03512024II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西藏农牧学院提出。本文件由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西藏农牧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林芝萨亟布实业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商鹏、强巴央宗、叶幼荣、张健、段梦琪、徐业芬、张博、张浩、韦明邦、商振达、普布次仁。DB54/T 035120241藏猪沟谷养殖模式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藏猪沟谷养殖模式下技术要求、饲养管理、生产记录和档案管理等生产环节的技术和质量控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藏猪沟谷半舍饲饲养模式下的饲养与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GB/T 17824.1 规模猪场建设GB/T 39235 猪营养需要量DB54/T 0099 藏猪养殖技术规范病死畜禽和病害畜禽产品无害化处理管理办法(农业部公告)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13.1 2藏猪沟谷养殖模式根据藏猪主产区地貌特征和传统养殖方式,结合科学养殖方法,形成一种特有的藏猪沟谷养殖模式。藏猪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结合山地沟口气候环境,构建山地沟口藏猪养殖单元必要的圈舍组成和比例,配置合理相应的放牧场地、圈舍面积、饲喂和饮水设施等,优化各阶段猪群养殖模式,提高各阶段生产效率。4技术要求34.1 环境要求44.1.1 外环境要求藏猪沟谷养殖应选择高山河谷天然场地,雨量充沛、水源丰富,平均海拔在2200m3700m等无疫源地区域。54.1.2 内环境要求DB54/T 0351202424.1.2.1 猪舍5.1沟谷环境下根据藏猪品种特征、地形、地势搭建简易圈舍。4.1.2.2 圈舍条件5.2圈舍应具备通风、排水、光照、保暖、防潮等条件。64.1.3 场区布局4.1.3.1 布局原则6.1合理布局场区,生产区、生活辅助区、生活管理区、隔离区、无害化处理区以及沟谷放牧区严格分开,并保持一定距离。沟谷养殖模式下生产区内的各类猪舍,按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排列,按照GB/T 17824.1要求执行。4.1.3.2 消毒6.2生产区入口处应设有专供人员、车辆等进入场区的消毒设施、设备。4.1.3.3 污物处理6.3病死畜禽、粪污等无害化处理按照病死畜禽和病害畜禽产品无害化处理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执行。74.1.4 饲料要求饲料无发霉变质、结块和异味,按照GB 13078规定执行。84.1.5 疫病防控沟谷养殖模式下场区卫生、圈舍卫生、饲养用具卫生、灭鼠与杀虫、污染物无害化处理、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疫病防控、防疫程序等按照DB54/T 0099规定执行。5饲养管理5.1沟谷养殖管理工艺养殖方式分为直进式和渐进式两种。直进式多为妊娠母猪、仔猪、体弱猪的较近地饲养,即直接将猪群驱赶到预定圈舍饲养区,并结合放牧饲养方式,中间不予补饲。渐进式多为种猪、后备猪,且在较远处进行放牧,即边驱赶、边放牧、边补饲。5.2场区卫生DB54/T 035120243圈舍保持清洁、干燥,每周消毒1次。生活管理区、生产区应定期进行彻底、有效消毒,每月不低于2次。5.3猪群管理5.3.1母猪管理5.3.1.1妊娠前期日补饲量1.5kg。补饲饲料以全价饲料为宜,禁喂发霉、变质、冰冻及有刺激性饲料,以防流产。5.3.1.2妊娠后期日补饲量2.0 kg。膘情较好的母猪,可适当减量;膘情较差母猪适当加量。5.3.1.3哺乳期母猪分娩至断奶阶段。母猪产仔当天不喂料,产后可适当饲喂麸皮汤或糖盐水,连喂2次,促进恶露排出和体力恢复。分娩后第二天,饲喂母猪饲料1kg左右,后续每日增加饲料0.5kg,4d5d内恢复正常饲料量,并让母猪在一定区域内放牧并自由采食。5.3.1.4空怀母猪母猪断奶后到下一次发情前阶段,此阶段藏母猪利用放牧与补饲相结合方式进行饲养。断奶后,母猪处于恢复期,饲料应营养全面,以全价饲料为宜。每日补饲量1.5kg2.0kg为宜。膘情较好的母猪,可适当减量,膘情较差的母猪适当加量。5.3.1.5后备母猪被选留后尚未参加配种的母猪,藏母猪利用放牧与补饲相结合方式进行饲养。控制饲喂量,每日补饲量1.5kg,防止过肥影响卵巢发育和配怀率。观察母猪初情期,在第二个发情期进行配种。配种前可增加饲料量,促进排卵,多产仔。5.3.2种公猪管理种公猪采取圈养方式,并达到以下要求:饲养管理:每天运动2次,驱赶运动20min,自由运动1h,每天观察采食和活动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饲喂:饲料符合GB/T 39235标准。配种期:种公猪体重60kg以下日喂饲料1.0kg1.5kg;60kg及以上日喂饲料1.5kg2.0kg,每天加鸡蛋1个3个。非配种期:种公猪体重60kg以下日喂饲料1.0kg,60kg及以上日喂饲料1.5kg。5.3.3仔猪管理仔猪采取圈养方式进行饲养,饲喂易消化,营养全面的仔猪料,以全价饲料为宜,保证仔猪成活率,饲喂方式参照DB54/T 0099执行。在体重达15kg、能自由采食即可进行放牧饲养。5.3.4育肥猪管理5.3.4.1饲喂管理利用放牧与补饲相结合方式饲养,日饲喂饲料1.2kg1.5kg。DB54/T 0351202445.3.4.2驱虫出栏前一个月对育肥猪集中驱虫。6生产记录记录各养殖环节的生产,包括用料、用药、免疫接种、出栏、产地检疫等,并形成生产记录档案。7档案管理建立种猪档案,依据种猪场常用生产统计表填写归档,生产统计表参见附录A;记录种猪信息、配种情况、饲养记录、转群信息、产仔情况、发病及治疗记录、死亡报告。DB54/T 035120241A A 附 录 A(资料性)生产统计表表A.1 种公猪登记表耳号 出生地点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同窝仔猪数/只舍别 出生重 调入日期 年 月 日 父号 母号体质外貌 生产性能 系谱情况 配种成绩表A.2 种母猪登记表耳号 出生地点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同窝仔猪数/只舍别 出生重 调入日期 年 月 日 父号 母号体质外貌 生产性能 系谱情况 繁殖成绩DB54/T 035120242表A.3 饲养日志 年 月 日 天气组长 值日 值舍 兽医 技术员上午 记录:下午 记录:记事夜间 记录:备注 年 月 日表A.4 种猪周转表年 内 变 动增 加 减 少 群别年初存栏数出生 购入 备注 调出 出栏 死亡 备注年末存栏数种公猪种母猪后备种公猪后备种母猪商品公猪商品母猪DB54/T 035120243合计表A.5 配种记录表种母猪 种公猪 配种日期交配时间交配次数操作人员备注编号 年龄 舍别 编号 年龄 舍别表A.6 产仔记录表产仔母猪号产仔日期分娩情况产仔数公仔猪数母仔猪数死胎数畸形数木乃伊胎数看管人员 备注DB54/T 035120244表A.7 猪病志耳号 猪别 年龄 舍别诊断日期初步诊断最后诊断转归日期兽医症状:诊断:治疗及处置:表A.8 猪死亡报告耳号 猪别 年龄 舍别 死亡日期 年 月 日死亡原因:尸体处理:DB54/T 035120245兽医意见:兽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