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虾苗种繁育技术规程DB34/T 510-2019.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青虾苗种繁育技术规程DB34/T 510-2019.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青虾苗种繁育技术规程DB34/T 510-2019.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青虾苗种繁育技术规程DB34/T 510-2019.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青虾苗种繁育技术规程DB34/T 510-2019.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青虾苗种繁育技术规程DB34/T 510-2019.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150 B 52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5102019 代替 DB34/T 510-2005青虾苗种繁育技术规程 The operating rules for Seedling breeding of freshwater shrimp 文稿版次选择 2019-07-01发布 2019-08-01实施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4/T 510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 DB34/T 510-2005无公害青虾育苗技术操作规程,与 DB34/T 510-2005 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标准名称修改为:青虾苗种繁育技术规程;将原标准 3.3“亲虾”改为本标准 3.1“抱卵虾”;将原标准 4.1“0.134 ha0.200 ha”改为本标准4.1“2667 5667”;删除了原标准 4.2“围网设置”、4.3“网箱设置”、4.4“育苗池水生植物”内容;增加了本标准 4.3“增氧设施”、4.4“进排水系统”、4.6“晒塘”、4.7“清野”、4.8“肥水”内容;删除了原标准 5.2.1“围网繁育”、5.2.2“网箱孵化”内容;增加了本标准 5.1“时间”、5.3“亲虾运输”、5.4“放养前水体处理”内容;将原标准中 5.1“抱卵亲虾体长 5 cm以上”改为本标准 5.2“抱卵虾体长 4.5 cm 以上”;将原标准中 5.2“抱卵亲虾放养量为 150 kg/ha180 kg/ha”改为本标准 5.5“每667放养亲虾 5 kg7.5 kg,雌雄比例为 4:1”;增加了本标准 6“亲虾培育”内容;将原标准中 6“虾苗培育”改为本标准 7“苗种培育”;删除原标准中 6.1“施肥”、6.2“饲料种类”、6.3“投饲技术”内容;增加了本标准 7.1“溞状幼体培育”、7.2“幼虾培育”、7.3“虾苗培育”内容;删除原标准中 7“管理”内容;增加了本标准 8“水质调节”、9“疾病预防”内容;将原标准中 8.1“虾苗体长 1.0 cm1.2 cm”改为本标准 10“虾苗规格达 4000 尾/kg6000尾/kg”;增加了本标准 10.2“赶网拉网法”内容;删除了原标准中 9“运输”内容。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安徽省南湖虾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宣城市中博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芜湖县畜牧水产局、宣城市宣州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宁国市金东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宁国市金鼎家庭农场、太湖县水产局、宣城市阿太特种水产养殖公司、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绩溪县农业农村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光同、何吉祥、王万兵、陈静、周建桥、乐平义、徐志南、檀基良、周作友、吴敏、汪翔、吴本丽、叶韵、吴昊、明晶。DB34/T 5102019 1 青虾苗种繁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青虾(Macrobrachiumn nipponensis)育苗的环境条件、亲虾选择与放养、亲虾培育、苗种培育、水质调节、疾病预防、捕捞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合青虾苗种繁育。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抱卵虾 性成熟的经交配、产卵、受精,并将受精卵附着于腹部的雌性青虾。3.2 溞状幼体 刚孵化出膜经过 9 次14 次蜕皮变态,其体形近似于水溞的青虾幼体。3.3 幼虾 体长 0.6 cm0.8 cm,完成变态,营平游生活。3.4 虾苗 体长 1.0 cm3.0 cm,营底栖生活,可分塘进行商品虾养殖。4 环境条件 DB34/T 5102019 2 4.1 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 26675667,水深 1.0 m1.2 m,池底平坦,并向出水口倾斜,土为壤土,池埂坡比 1:3,土埂、水泥护坡皆可。4.2 水源水质 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无对养殖环境构成危害的污染物,水源水质标准符合 GB 11607 和NY 5051 的规定。4.3 增氧设施 选择微孔管道增氧设施,每 30667 配备 1 台功率为 5.5 kw 的罗茨风机,每隔 10 m 设置 1个直径为 80 cm 的增氧盘,每 667 设置增氧盘 3 个4 个。4.4 进排水系统 进排水设置在对角线上,进水口利用 80 目100 目筛绢网袋过滤,排水口设置 20 目40 目的虾罩。4.5 清塘消毒 4.5.1 清淤 保持淤泥深度 10 cm15 cm。4.5.2 消毒 选择连续晴好天气,采用干法清塘,池注水 5 cm10 cm,每 667 生石灰用量 75 kg100 kg;或每 667 漂白粉(有效氯 30)用量 10 kg15 kg;化浆全池均匀泼洒。4.6 晒塘 消毒后 7 天,彻底排干池水,曝晒 15 天20 天,使得池底晒至呈龟裂状。4.7 清野 抱卵虾放养前 10 天15 天,进水 50 cm60 cm;使用茶粕全池泼洒,茶粕每 667 用量 4 kg5 kg,茶粕浸泡 24 小时后使用。4.8 肥水 选择连续晴天,水温稳定在 2528,抱卵虾放养前 5 天7 天,逐渐加深水位至 60 cm70 cm;首先利用有机酸解毒剂进行水体解毒,再用微生态制剂和速溶性生物肥水产品肥水,产品用量见说明书。使得水体透明度为 20 cm25 cm、pH 值 7.58.5、溶解氧5 mg/L。5 亲虾选择及放养 5.1 时间 5 月中下旬至 6 月上旬。5.2 亲虾质量 DB34/T 5102019 3 亲虾宜从湖泊等较大水面或青虾养殖池塘中挑选。抱卵虾体长在 4.5 cm 以上、雄性亲虾在 6 cm以上;要求肢体完整、行动活泼、规格均匀;抱卵虾要求受精卵饱满突出、卵色灰色透明、眼点隐约可见,卵巢充满整个头胸甲。5.3 亲虾运输 运输距离控制在 2 h 以内,用规格为 70 cm40 cm15 cm 的虾箱带水充氧运输,每箱装载量在5 kg 以内,虾箱垒放不超过 5 箱,最下、最上层放一空箱,水漫过最上层虾箱 5 cm10 cm。5.4 放养前水体处理 亲虾放养前 3 天5 天,分别用水产用阿维菌素类和二氧化氯杀虫、消毒 1 次;再用有机酸解毒剂解毒 1 次,使用量依据产品说明书。5.5 放养 选择晴天上午,放养亲虾。放养前 0.5 小时1 小时,全池泼洒 VC 应激灵 1 次;亲虾运至育苗池后,利用育苗池水平衡水温,使得育苗池水与运输水温控制在 1以内。沿塘边浅水处均匀投放亲虾,每 667 放养亲虾 5 kg7.5 kg,雌雄比例为 4:1。6 亲虾培育 亲虾投放后第 2 天,开始投喂青虾专用颗粒饲料,每 667 投喂 100 g150 g,并按照 0.20.6的比例拌料投喂 VC,连喂 7 天,每天 17:0018:00 投喂 1 次,沿池边浅水处均匀投喂,视摄食、天气、水质等情况酌情增减。7 苗种培育 7.1 溞状幼体培育 培育时间 15 天左右,幼体培育至体长 0.6 cm0.8 cm。该阶段以肥水和泼洒豆浆为主,坚持少量多次,每隔 5 天泼洒一次生物肥;当发现育苗池中大量溞状幼体出现时,每天坚持 8:009:00、16:0017:00 泼洒豆浆 2 次,每天每 667 黄豆用量 1 kg4 kg;根据水质肥度,调整黄豆用量,保持水色呈草绿色或茶色,透明度为 20 cm25 cm。7.2 幼虾培育 培育时间 10 天15 天,幼虾培育至体长 1.0 cm1.2 cm。该阶段溞状幼体变态平游,逐渐减少豆浆量,开始投喂青虾专用 0#颗粒料,粗蛋白 36,投饲率 610,每天每 667 投喂 1 kg2 kg,每天 8:009:00、17:0018:00 投喂 2 次,下午占 70,沿池塘的四周均匀投喂,视摄食、天气、水质等情况酌情增减。7.3 虾苗培育 培育时间 15 天左右,虾苗培育至体长 1.5 cm3.0 cm。该阶段幼虾转入底栖阶段,逐渐减少投喂 0#颗粒料,增加 1#颗粒饲料,粗蛋白 33,投饲率 46,每天每 667 投喂 2 kg3 kg。每天 8:009:00、17:0018:00 投喂 2 次,下午占 70,沿池塘的四周均匀投喂,依据残饵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DB34/T 5102019 4 8 水质调节 8.1 加换水 放亲虾时,保持水深 60 cm70 cm;放养后,每天进水 5 cm,逐渐将水深加至 80 cm100 cm;每隔 7 天10 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 5 cm10 cm;虾苗培育前期,保持透明度 20 cm 左右;中期保持透明度 20 cm25 cm,后期保持透明度 25 cm30 cm。8.2 调水 育苗期间每 7 天10 天,交替泼洒 1 次底质改良剂、有机酸解毒剂、EM 等,EM 菌一般在换水后第 2 天使用;晴天 12:0014:00,开启增氧机 2 小时,23:0024:00 开机至日出,阴天或闷热天气要提前或及时开启增氧机;要求夜间水体溶氧不低于 3 mg/L,水体 pH 值控制在 7.5-8.5。9 疾病预防 9.1 每隔 10 天15 天,交替拌饲料投喂 VC、免疫多糖、电解多维、乳酸菌 1 次,每次连喂 3 天5 天。9.2 育苗后期,可全池泼洒复合碘 1 次2 次;使用方法参产品说明。10 捕捞 10.1 虾苗规格 虾苗规格达 4000 尾/kg6000 尾/kg,可以采用地笼诱捕或“赶网”拉网法进行虾苗捕捞。10.2 地笼诱捕 沿育苗池四周设置网目尺寸为 4 mm 的密眼地笼,每隔 4 m5 m 设置 1 条,地笼两头露出水面,每天傍晚设置虾笼,夜间向育苗池冲水,清晨起捕虾苗。10.3“赶网”拉网法 10.3.1 先在育苗塘埂一边设置一个网目尺寸为 4 mm 网箱,规格为 4 m8 m2 m,网箱一边开口,开口靠外侧一角紧连赶虾网。赶虾网高 2 m 左右,顶边有浮子,下边安装有铁链作沉子。10.3.2 操作时缓慢拉着赶虾网的另一端沿池塘四周一圈,将虾苗赶入网箱,在网箱中设置增氧盘,同时向赶网经过的地方泼洒增氧粉,防止虾苗缺氧。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