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株玉米裹包青贮技术规程DB34/T 2883-2017.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全株玉米裹包青贮技术规程DB34/T 2883-2017.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全株玉米裹包青贮技术规程DB34/T 2883-2017.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全株玉米裹包青贮技术规程DB34/T 2883-2017.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全株玉米裹包青贮技术规程DB34/T 2883-2017.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全株玉米裹包青贮技术规程DB34/T 2883-2017.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65.120 B 20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28832017 全株玉米裹包青贮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whole plant corn wrapping package silage 文稿版次选择 2017-06-30发布 2017-07-30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 28832017 I 前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宿州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宿州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宿州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本标准起草人:李尚敏、车跃光、梁兰、赵怀红、杨敏、吕占领、班文举、董学光。DB34/T 28832017 1 全株玉米裹包青贮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全株玉米裹包青贮前的准备、原料、切碎及辗压、打捆裹包、贮后管理及质量要求等。本标准适用于全株玉米裹包青贮饲料的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国务院令 第609号 2011年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全株玉米 whole plant corn 包括玉米果穗在内的地上部植株。3.2 裹包青贮 wrapping package silage 将青贮原料用打捆机进行高密度压实打捆,通过裹包机用拉伸膜包裹,在厌氧环境下进行的以乳酸菌发酵为主导的发酵过程,导致酸度下降抑制各种杂菌繁殖,使玉米秸秆得以长期保存的加工方法。4 准备 4.1 检修青贮收割、运输、裹包、夹包等机械设备,使其运行良好。4.2 准备青贮加工所需拉伸膜、添加剂等物资。拉伸膜厚度不低于 0.025 mm。4.3 根据生产规模准备青贮场地,要求地面平整,地势略高于周边,排水良好。4.4 制作青贮饲料应选择晴朗天气进行,青贮的温度以 2530为宜。5 原料 5.1 全株玉米适宜收割期为玉米籽实的乳熟末期至腊熟前期(1/3 乳线至 3/4 乳线),适宜的含水量为 6570。5.2 植株持绿性好,无明显大斑病、小斑病、黑粉病、丝黑穗病、锈病等病害症状。DB34/T 28832017 2 5.3 玉米秸秆留茬高度不低于 15 cm,不得带入泥土、霉烂枝叶等杂物。6 切碎及辗压 6.1 收获的原料及时切碎,从原料收获到打捆,时间不得超过 8 h。6.2 切碎长度 1 cm3 cm 为宜,使用辗压设备将玉米籽粒破碎。6.3 切碎作业不得带入泥土等杂物。7 打捆裹包 7.1 切碎的玉米秸秆由打捆机打捆,草捆压缩率不低于 40,容重 600 g/m3700 kg/m3。打捆要迅速、均一,不得带入外源性异物。7.2 打捆后应及时使用专用拉伸膜进行包膜加工,不应超过 1 h,边打捆边包膜。7.3 包膜层数 3层6 层。7.4 根据需要选择性使用饲料添加剂,添加剂的使用符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的规定。8 贮后管理 8.1 裹包好的青贮饲料应堆放整齐。码垛存放,不超过 3 层。8.2 经常检查裹包膜有无破损现象,发现破损,及时修补。8.3 裹包好的青贮 3 周6 周方可取用,按从前到后,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取用。8.4 裹包青贮应避免阳光长时间直射。9 质量要求 9.1 感观评定 根据青贮玉米的颜色、气味、结构,通过感观来鉴定品质好坏。感官要求见表1。表1 青贮饲料感观要求 项目 品质要求 中 优 劣 颜色 青绿、黄绿近原色 黄褐或暗绿色 褐色或墨绿色 气味 芳香微酸味 香味淡有刺鼻酸味 霉烂味或刺鼻臭味 质地 湿润、松散 发湿 发黏、滴水 结构 茎、叶、茬保持原状 柔软、水分多 腐烂成块,无结构 9.2 实验室评定 根据青贮饲料的 pH 值、有机酸含量及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来评定品质好坏。主要指标参数见表2。DB34/T 28832017 3 表2 青贮饲料实验室评定要求 项目 品质要求 优 中 劣 pH 值 4.04.2 4.64.8 5.56.0 乳酸()1.21.5 0.50.6 0.10.2 乙酸()游离 0.70.8 0.40.5 0.10.15 结合 0.10.15 0.20.3 0.050.1 丁酸()游离/0.20.3 结合/0.10.2 0.81.0 菌落数(cfu/g)酵母菌 20105 50105/霉菌 20105 50105/芽孢杆菌 20105 50105/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