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150 B 52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31622018 山泉流水养殖草鱼技术操作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lowing mountain spring culture of grass carp 文稿版次选择 2018-08-08发布 2018-09-08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 31622018 I 前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休宁县水产站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黄山石屋坑冷水鱼家庭农场有限公司、宁国市金东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宁国市泓科农业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黄山四洋渔业科技有限公司、宁国市金鼎家庭农场、休宁县水产站、岳西县水产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衍峰、甘成叙、程婷、唐玲玲、胡秀珍、丁图强、许洪才、宋传宝、梅志安、张春雨、崔凯、魏泽能、余欣荣、余锦霖、李明爽、隋然、王之举、吴林、吴长海、蔡修斌、汪小三、吴洪华、陈晔、杨中喜、贾俊威。DB34/T 31622018 1 山泉流水养殖草鱼技术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泉流水养殖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养殖设施、鱼种放养、养殖管理、鱼病防治、捕捞销售、生产日志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山泉流水养殖草鱼。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1776 草鱼鱼苗、鱼种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T 5361 无公害农产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SC/T 1075 鱼苗、鱼种运输通用技术要求 SC/T 9101 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山泉流水养鱼 fish culture in flowing mountain spring 利用地形落差引用山泉、溪涧水源,在鱼池中采取上进下排、持续流水的养鱼模式。4 环境条件 4.1 生态环境 周边环境应符合 NY/T 5361 的要求,且森林植被良好,山泉溪涧常年水量充沛;鱼池选址应不易受洪涝灾害影响,避开地质灾害严重区域。4.2 水源水质 水源水质应达到 GB 3838 规定的 类水质标准,且溶解氧 饱和率 90,pH 值 6.58.5。鱼池水质应符合 GB 11607 和 NY 5051 的要求,且溶解氧 5 mg/L。DB34/T 31622018 2 5 养殖设施 5.1 鱼池 5.1.1 形状、规格、安全载鱼量 圆角正方形、正多边形或圆形,根据水源流量确定鱼池规格,见表1。表1 水源流量、面积、水深、安全载鱼量表 水源流量(m3/h)面积(m2)水深(m)安全载鱼量(kg)3.2 4 0.81 60 7.2 9 0.81 140 12.8 16 0.81 260 20 25 0.81 400 注:养殖密度 20 kg/m3,水体最大交换率每小时 1 次。5.1.2 池壁 池壁用砖石砌筑或混凝土浇筑,水位线以下不渗漏,内壁垂直、牢固、表面无锐利的棱角。5.1.3 池底 池底为岩石、片石或粗砂砾,从池壁基部向池底中央有 35的斜坡,池水与池底土壤隔离,不渗漏。5.1.4 进水 进水口高于鱼池最高水位,每个鱼池设有单独水闸,进水沿池壁切线进入鱼池形成逆时针环流。5.1.5 排水 池底中央最低处设排水井,面积 2鱼池面积,深度 0.2 m0.5 m。排水井底部设排水管,埋在池底下方通到池壁外侧,与控制鱼池水位的竖管连接。排水管内壁光滑、转角平顺,内径 3鱼池边长,或 2.6鱼池直径。竖管可灵活调节高度,鱼池排水从竖管口流出落到排水渠内。5.1.6 溢流口 在池壁正常水位高度设溢流口,排除水面漂浮物,防止排水口堵塞时鱼池水流停滞或池水漫过池壁,溢流口面积 15排水井面积。5.1.7 防鸟设施 鱼池上方搭建棚架,种植适宜本地土壤气候的藤蔓类蔬果植物。5.1.8 其它配套设施 有条件的可配备渔业物联网、视频监控和水质在线监测设备。5.2 沉淀池 DB34/T 31622018 3 圆角正方形、正多边形或圆形,水深 1 m,设在鱼池的下游。沉淀池面积 15鱼池总面积,且 1 m2。沉淀池的池壁结构与鱼池相同,池底铺片石或水泥浇筑,池底中央设集污池,从池壁基部向集污池有 510的斜坡。集污池面积 15沉淀池面积,深度 0.5 m。鱼池排水汇集到排水渠从水面下方沿池壁切线方向流入沉淀池,鱼粪残饵沉积在集污池内,表层清水流至生物滤池。5.3 生物滤池 生物滤池置于沉淀池的下游,水深 0.1 m0.5 m,生物滤池面积 30鱼池总面积,且不小于 2 m2。生物滤池的池壁结构与鱼池相同,池底铺 15 cm20 cm 砂砾。栽种石菖蒲、蕹菜、水芹等水生植物,放养光唇鱼和黑螺、河虾、溪蟹等底栖水生动物。经净化后排放的尾水应符合 SC/T 9101 的一级标准。5.4 拦鱼装置 鱼池进水口、出水口、溢流口设横向栅状拦鱼装置,栅间距 2 cm3 cm。生物滤池出水口设网状拦鱼装置,孔径 0.8 cm1.5 cm。拦鱼装置有效过水面积 1池水面积,表面光滑、安装牢固、便于更换。6 鱼种放养 6.1 养殖模式 最短养殖周期 1 年,草鱼占投放量的 95以上,每池搭配红色鲤鱼 5 尾 15 尾。6.2 鱼种要求 草鱼种规格 0.5 kg/尾,红色鲤鱼种 0.1 kg/尾,来自具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良种场或自行培育,经检验检疫合格,草鱼种符合 GB/T 11776 的要求。6.3 放养要求 鱼种放养适宜水温为 528,运输水温与鱼种池、流水鱼池水温差 2,放养运输操作符合 SC/T 1075 的要求。7 养殖管理 7.1 饲草 草鱼投喂新鲜适口的水草、旱草、蔬菜瓜果,鲤鱼以野生小鱼和底栖动物为食。7.2 投喂 7.2.1 草食性驯化 鱼种放养后,水温 5以上时,开始少量多次投喂切碎的鲜嫩适口水草、旱草或菜叶,鱼群形成抢食习惯后完成驯化过程。7.2.2 投草量 DB34/T 31622018 4 日投草量为鱼体重量的 3050,根据饲草种类、水温、鱼体摄食强度酌情增减,以下次投喂前 1 h2 h 内吃完不剩为宜。7.2.3 投喂频次 上午 08:0009:00,下午 16:0017:00 各投喂一次。水温 5或干旱严重缺水时停止投喂。7.3 管理 7.3.1 水流调节 最小流量应保证池水溶氧量不低于 5 mg/L,调节进水角度改变池内水流速度,最大流速应 0.6 m/s。养殖密度 20 kg/m3 时的水流调节见表2。表2 鱼池水流量调节 水温()适宜流速(m/s)进水流量(m3/h)换水耗时(h/次)4 m2 鱼池 9 m2 鱼池 16 m2 鱼池 25 m2 鱼池 5 0.02 0.11 0.25 0.45 0.72 28 57 0.07 0.15 0.35 0.62 0.99 20.2 79 0.12 0.25 0.59 1.05 1.68 11.8 911 0.16 0.39 0.91 1.62 2.59 7.71 1113 0.19 0.56 1.31 2.34 3.75 5.34 1315 0.23 0.78 1.82 3.25 5.21 3.84 1517 0.28 1.05 2.46 4.39 7.03 2.84 1719 0.33 1.39 3.25 5.80 9.27 2.15 1921 0.38 1.81 4.22 7.54 12.1 1.65 2123 0.44 2.32 5.42 9.68 15.5 1.29 2325 0.50 2.95 6.88 12.3 19.7 0.98 26 0.53 3.72 8.68 15.5 24.8 0.8 7.3.2 巡池 每天早晚 2 次巡池,洪水期间增加巡池次数。观察鱼类摄食、活动、生长等情况,清理拦鱼装置上的草渣、落叶、枯枝,适时适量采收生物滤池中的水生植物、鱼类和底栖动物。7.3.3 清污 集污池内设潜水排污泵,通过管道输送将沉淀物作为有机肥施入农地,清污频率见表3。DB34/T 31622018 5 表3 不同水温清污频率 水温()清污频率 5 不清污 510 5 d 1 次 1015 2 d 1 次 1520 1 d 1 次 2025 1 d 2 次 26 1 d 3 次 8 鱼病防治 8.1 预防 8.1.1 鱼种消毒 鱼种用浓度 3的食盐水浸浴 5 min10 min,或用浓度 1.0 mg/L 聚维酮碘溶液浸泡 5 min。8.1.2 投喂草药 水温 24时,投喂饲草总量 510的新鲜紫苏叶、水辣蓼、车前草、铁苋菜、石菖蒲等药饲两用植物,高温季节缺水时减少饲草投喂量。8.2 治疗 8.2.1 小瓜虫病 加大进排水流量,池水交换率 2 次/h,同时将新鲜松树枝叶扎成捆置于进水口处,用量 1 kg/m33 kg/m3 水体,3 d 更换一次,连用 35 次。8.2.2 水霉病 采用中药复方五倍子或水霉净等中草药,按说明书剂量使用。施药时关闭进出水口,维持静水 6 h12 h,每天 1 次,连用 5 d7 d。8.3 施药要求 尽量使用中草药防治鱼病,使用药物应按照 NY 5071 的规定执行。9 捕捞销售 9.1 商品鱼规格 1 kg/尾,出售前,按 NY 5071 的要求,应执行休药期规定。9.2 捕捞前需停食 23 d,以提高运输成活率。10 生产日志 DB34/T 31622018 6 每个鱼池详细填写生产日志,内容包括:鱼种来源、数量、平均体重、检验检疫结果、投放日期、消毒措施等鱼种信息,天气、水温、流量、水质、摄食、投喂饲草的种类及数量、疾病症状、用药情况等养殖信息,捕捞数量、重量、销售对象、商标标识等销售信息。_
展开阅读全文